例题讲解米勒问题之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1940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题讲解米勒问题之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例题讲解米勒问题之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例题讲解米勒问题之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例题讲解米勒问题之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例题讲解米勒问题之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例题讲解米勒问题之教学设计.docx

《例题讲解米勒问题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题讲解米勒问题之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例题讲解米勒问题之教学设计.docx

例题讲解米勒问题之教学设计

《例题讲解:

米勒问题》教学设计

数学科学学院118班蔡洁慧20110008008

教材分析

1•本例题是在学习了直角三角形中角的正切值、基本不等式、圆的相关知识例如圆周角等等进行讲解的,因此知识基础比较扎实。

2•本例题是著名的经典题目,用于解决最大角问题,涉及到最大值问题,在今后的最值问题解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解决最大角问题提供有力的工具,省去很多繁琐的步骤。

3•本例题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善于把问题几何和代数之间相互代换得以解决。

4•本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5•本课内容安排上难度和强度不高,适合学生讨论,可以充分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竞争的意识。

学情分析

1.授课班级学生基础较好,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并且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主。

2•该班级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气氛,可以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兼顾效率和平衡。

3•本班为自己任课的班级,平时对学生比较了解,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米勒问题,并且理解米勒定理。

2•学会解决米勒问题,并能够运用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探索解决米勒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探索米勒定理的证明过程。

2•经历应用米勒定理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动点移动时带来的角度变化的动态美,体会数学的奇妙性;

2.在交流的过程中,体会与别人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重点

1•利用直角三角形和基本不等式知识解决米勒问题

2•利用米勒问题得出的结论解决一般米勒问题并给出证明

难点

p.用代数方法解决后转换为几何的结论

2•一般米勒问题结论的证明

 

主要教学手段及相关准备:

教学手段

1•使用导学法、讨论法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理解

准备工作

多媒体课件片断,辅助难点突破

教学设计策略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在此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设计中主要体现

设计思想策略

1.回归学生主体,一切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当堂的反馈程度安排教学过程。

2.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完成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又可以根据现实的情况,安排问题的难度,体现一些灵活性。

3.教学的形式上注重个体化,充分给予学生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注重学习的参与性,努力避免以教师活动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及说明

 

课后小结:

由于运用了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知识从不同的方向得到了渗透。

基本完成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为进一步的深入理解打下了基础。

教学分析

1•米勒问题是求最大角问题的特例,通过解决米勒问题得到几何结论,根据这个结论可以事半功倍得解决一般最大角问题,因此讲解这道题对于学生解决问题十分有必要。

2•米勒问题应该安排在高二第二个学期,因为米勒问题应用的知识比较综合,并且要有一定

的空间想象力,而且要对几何与代数之间的转换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放在高二第二个学期讲

解比较合适。

3•米勒问题是一道经典的数学题,对于培养学生对于研究数学和拓展课外知识很有必要,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美妙神奇之处。

4•在证明一般米勒问题的时候,需要补充圆外角的相关知识,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圆外角知识并学会应用。

教学设计脚本

教师: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解决一道世界著名的经典题目一一米勒问题。

(点开PPT)

既然是是米勒问题,那么我们就先了解一下米勒问题是什么?

1471年德国数学家米勒向诺德尔教授提出如下一个十分有趣问题:

在地球表面的什么部位,一根垂直的悬杆呈现最长(即可见角最大)?

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100道经典数学问题其中的一道题,大家先自己理解一下题目的意思。

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面画一下草图好,现在老师用几何画板演示一下

(点开超链接,出现几何画板)

教师:

大家看一下,我们把垂直悬杆简化成这个AB这段线段。

大家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习地理,知道地球是一个球面,但是为了研究问题的需要,我们就把地球表面看成是一个平面,所以问题就转化为,在地球上面找到一个点D,使得人在这个位置时,悬杆呈现最长,也就是可见角ADB是最大的。

教师:

老师延长线段AB到平面并交于点C,再连接CD,以点C为圆心,CD为半径作圆(几何画板演示)

大家想象一下,点D在圆上移动的时候,ADB有没有变化?

学生1老师,是没有变化的。

教师:

很好,也就是说,在这个圆上的点都不会影响可见角ADB,在圆心不变的情况下,

只有半径不同的其他圆才会影响ADB的大小对不对?

学生:

对。

教师: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这个空间的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几何画板演示)

那么是不是说,就一定会存在这个点D使得ADB达到最大呢?

学生1应该是存在的

教师:

如果存在的话,应该在什么位置呢?

学生1老师,肯定越近可见角越大

学生2:

不,我觉得是越远可见角越大

教师:

那好,有争议的话,我们再用几何画板演示一下

现在我让点D一直向中间移动,同学们要留意ADB是如何变化的?

(几何画板演示)

学生:

ADB是先变大,后来又慢慢变小

教师:

对了,也就是说,在这条直线上,总会存在一个点,使得ADB最大,对不对?

学生:

对。

教师:

那么我们要在这条直线上找到这个点呢?

学生:

可以转化为求点D到交点C的距离。

教师:

对了,要求CD的长度,那么我们设CD的长度为x,问题就转化为

当x为多少时,ADB最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AC、BC的长度当成是已知的,AC=m,BC=n,把一些需要的角标

一下,、、,这里的也就是ADB

(打开PPT)

证明:

则有

已知AC=m,BC=n,CD=x,(x>0),求当x为多少时,最大?

(黑板板书)

教师:

那么我们就要用这些已知的条件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大家先看一下VACD,刚刚说了悬杆是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所以VACD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学生:

直角三角形

教师:

那么AC、CD与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2:

tanm(教师板书出来)

x

教师:

很好,那么我们再看VBCD呢?

学生1同样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教师:

所以也可以同样得到怎样的关系式?

学生1:

tan-(教师板书出来)

x

学生2:

教师:

请继续。

学生1把刚刚tan

m如.

—和tanx

教师:

很好,那么大家动手把数据代入并进行化简。

那么有那位同学化简得到最终的结果?

学生2:

tan

(教师板书出来)

 

教师:

好的。

那么我们看看,我们要求的最大值,是不是就是求tan的最大值?

学生:

是的。

教师:

看看上面式子,那些是已知的?

学生:

m,n

教师:

所以说,m-n就是一个定值,那么要求tan的最大值,只需要求式子的分母的最小

值,对不对?

学生:

对。

现在要求的是xmn的最小值,也就是应该要xmn(板书出来)

xx

同学们看出什么了吗?

学生:

基本不等式

教师:

那要怎样做下去呢?

学生1:

x巴~^2jmn(教师板书出来)

x

教师:

什么时候等号成立?

学生1:

当xmn时,算得x'.mn(教师板书出来)

x

教师:

也就是,x2mn。

好,至鬼里已经把结果算出来了,同学们回答一下题目提出问

题的答案?

学生:

当x.:

mn时,tan取得最大值,也就是取得最大值。

教师:

同学们看一下,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先把几何的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再用代数的方法把问题解决了,但是如果每次都遇到这种问题,都要算这么多是不是很麻烦?

我们在上面的计算过程,有没有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1:

当xmn时,取得最大值。

教师:

很好,这也算是一个结论,有没有一个关于几何方面的结论呢?

学生:

(思考)

教师:

刚刚所说的,CDx、mn.ABBC,也就是CD2ACBC,那么根据这

个式子有没有想到关于圆的一些性质?

老师在这里提示一下,大家还记得切割线定理吗?

(PPT展示)

这里PA是圆0的切线,BC是圆0的一条割线,那么切割线定理是怎么描述的?

学生:

PA2PBPC

教师:

这个等式跟上面所说的,CD2ACBC在形式上是不是有点相似啊?

学生:

PA对应CD,PB、PC分别对应BC、AC,也就是CD、AB分别是某个圆的切线、割线。

教师:

对了,表示出来就是这样子的图形(PPT展示)

所以我们有下面的结论:

结论:

当且仅当过ABD三点作外接圆且CD与该圆相切的时候,

ADB最大。

同学们可能在这个时候就要问,得出这个结论有什么用?

老老实实用代数的

方法去算不就行了吗?

带着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再看一道题目

(PPT展示)

在已知直线I的同侧有P、Q两点,试在直线I上求一点M使得M对P、Q两点的张角,

PMQ最大?

教师:

那我们来看看这道题跟第一题有什么区别?

(几何画板演示)

我们连接PQ,再延长PQ到直线I交于点0,跟第一题画的图比较一下

(几何画板演示)

同学们看一下,PQ是不是相当于把悬杆AB倒置了一样,还有哪些是相对应的?

学生2:

P0对应AC,PMQ对应ABD,

教师:

既然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大家尝试着解决。

学生(在草稿本上解决)

教师:

有没有同学算出来?

学生1用刚刚的代数方法算不出来。

教师:

为什么?

学生1:

PO不垂直于直线I,无法用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教师:

那么除了这种方法,刚刚不是还有一个结论吗?

学生2:

类似于刚刚的结论,那么有结论,当且仅当PMQ三点所作的外接圆与直线I

相切于点M的时候,PMQ最大。

教师:

很好

(几何画板演示)

那我们现在用几何画板演示可以知道此时PMQ是最大的,但是仅仅用几何画板是不够

的,我们需要用数学的方法去证明。

现在要证明我们找到的点M是使得PMQ是最大

的,应该要怎样去证明呢?

学生1:

我们可以在直线I上任取一点M',只要PM'Q

教师:

那我们就在直线I上再找一点M'

(几何画板演示)

现在的目标是什么?

学生:

证明PM'Q

教师:

看看两个角跟圆有什么关系?

学生1:

PMQ是圆周角,PMQ在圆的外面,好像没学过。

教师:

好的,那么老师今天就补充一点新的知识,顶点在圆外,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或相切

的角叫圆外角,圆外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两弧度数的差(较大弧的度数减去较小弧的度

数)的一半。

看看PM'Q满足上述的特征吗?

学生:

满足,所以PMQ是圆外角。

教师:

再看看,圆外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两弧度数的差(较大弧的度数减去较小弧的度数)

的一半,这句话表达了什么信息?

对照着上图来看看

学生:

也就是PMQ的度数等于线段PMPQ所夹的两段弧的度数之差的一半,即弧PC度

数的一半减去小弧度数的一半。

教师:

那PMQ的度数怎么表示?

学生:

弧P(度数的一半。

教师:

那两个角的关系出来了没?

学生1:

圆周角比圆外角要大。

教师:

请一位同学说一下证明的过程。

学生1:

证明:

在直线I上作不同于点M外的任意一点Mo

因为PMQ圆周角,而PMQ是圆外角

显然PMQPMQ

因此得到当且仅当三角形PM(的外圆与直线I相切于点M寸,PMQ最大。

(整个过程由教师板书出来)

教师:

好了,到这里我们已经把证明解决了。

回到刚刚的问题,为什么要得到的几何结论呢?

因为结论是可以直接解决问题的,并且这个结论不仅可以解决特殊的米勒问题,还可以解决

一般的米勒问题,因此在往后遇到这种求最大角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个结论轻易得到答

案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