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一二单元中考一轮复习200题七上word版无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1920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84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第一二单元中考一轮复习200题七上word版无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人教版第一二单元中考一轮复习200题七上word版无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人教版第一二单元中考一轮复习200题七上word版无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人教版第一二单元中考一轮复习200题七上word版无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人教版第一二单元中考一轮复习200题七上word版无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第一二单元中考一轮复习200题七上word版无解析.docx

《人教版第一二单元中考一轮复习200题七上word版无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第一二单元中考一轮复习200题七上word版无解析.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第一二单元中考一轮复习200题七上word版无解析.docx

人教版第一二单元中考一轮复习200题七上word版无解析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AlphaGo机器人下棋B.母鸡带领小鸡吃米

C.葵花朵朵向太阳D.婴儿听优美的音乐2.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种现象反映生物能够(

A.进行呼吸B.生长和繁殖C.新陈代谢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阳春三月,樱花、桃花、梨花等竞相绽放,人们难以区分。

要辨别这些花的种类,下列没有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A.观察B.比较C.生物分类D.对照实验

4.读清代诗人袁枚的优美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体会到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有变异的特性

C.生物都能繁殖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5.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许多诗词歌赋蕴含着生物学知识。

下列诗词能体现生物生殖现象的是()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生物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性状,这是因为生物具有()

A.遗传的特性B.变异的特性C.进化的特性D.自然选择的特性7.下列哪项行为或现象与“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相同()

A.燕子育雏B.子女与父母不同

C.种子萌发长成幼苗D.小羊发现狼后迅速逃离

8.2011年,科学家在火星上首次发现有流动水的痕迹,并推测“火星可能存在生命”。

以下有一条概述,可作为支持该推测的理论证据。

请找出()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9.“人的皮肤每天都会出汗,汗液有咸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以下哪一特征()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D.具有生长和繁殖现象10.下列属于生物变异现象的是()

A.种豆得豆,种瓜得瓜B.龙生龙,凤生凤

C.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二、非选择题

11.一株幼苗上下倒置,它的根会重新定向而向下生长,茎会弯曲向上生长。

根、茎的重新定向可能与重力有关。

如何找到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说呢?

19世纪的科学家难以找到无重力的实验环境。

英国植物学家奈特把几株蚕豆幼苗沿不同方向绑在木板上,木板以每

分钟150转的速度旋转,制造了一个方向由中心向外的“人造重力”,抵消地球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创造性的实验设计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证据。

奈特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旋转木板上的幼苗状况变化如图。

请你描述奈特实验的现象,并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

12.下面是有关珊瑚的介绍,请你阅读后回答。

珊瑚虫身体微小,口周围长着许多小触手,用来捕获海洋中的微小生物。

它们能吸收海水中的矿物质来建造外壳,以保护身体。

珊瑚虫大多群居生活,虫体一代代死去,而它们分泌的外壳却年深日久地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珊瑚,进而形成珊瑚礁。

珊瑚虫体内有藻类植物和它共同生活,这些藻类植物靠珊瑚虫排出的废物生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

藻类植物需要阳光和温暖的环境才能生存,珊瑚堆积得越高,越有利于藻类的生存。

大量珊瑚形成的珊瑚礁和珊瑚岛,给鱼类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1)珊瑚是生物吗?

,为什么?

(2)资料中有四个生物特征,请你列举出来:

1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生物的特征之后,做了如下实验:

选取发育情况相同的两株健壮天竺葵幼苗,分别放在等质量的甲、乙两瓶液体中培养(甲中装蒸馏水、乙中装土壤浸出液)。

一段时间后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

(1)他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这个实验说明了生物怎样的特征?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一、选择题

1.以下调查中适合抽样调查的是()

A.了解某班同学的身高情况B.选出某校短跑最快的学生参加全县比赛

C.调查某批次汽车的抗撞击能力D.某企业对招聘人员进行面试2.下列是调查校园生物种类的方法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①归类②分组③设计调查路线④选择调查范围⑤调查记录⑥整理调查资料

A.④①②⑥③⑤B.①④②③⑤⑥C.②④③⑤⑥①D.④②③⑤①⑥3.对校园内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时,对所看到的生物的记录应该采取的态度是()

A.根据自己的好恶进行记录B.对所看到的比较熟悉的生物进行比较

C.对没见过的生物进行记录D.对所看到的都要如实记录4.下列用调查法完成的是()

A.人体外部形态的描写B.植物叶片细胞的形态

C.处于青春期少年的身高的增长情况D.青蛙怎样捕食5.下面是小余在调查某地生物种类时的具体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A.调查范围内偶尔飞过的昆虫可以不记录B.险峻的峭壁生物种类多,就选这样的调查路线C.选择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D.发现珍稀物种应及时采摘、捕捉制成标本

6.下列调查过程中的做法错误的是()

A.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的路线B.见到喜爱的植物要采集保存起来

C.注意安全,与组内的同学一起行动D.记录时要实事求是7.为了了解近年来西昌市初中学生近视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调査法B.观察法C.实验法D.比较法8.下列归类方法正确的是()

A.玉米、鲸、虎为陆生生物B.高粱、玉米、花生为作物

C.猪、鸡、玩具为家畜D.海带、丹顶鹤、鸡为水生生物

9.某研究小组对一数千人学校的学生进行校园环境满意度的调查。

其中对校园绿化质量和空气质量问卷调查结果用多种方式统计如下:

(1)该研究小组采用的是(填“抽样调查法”或“普查法”)。

调查表明学生对绿化质量的满意度达到了

%,(填“高”或“低”或“等”)于对空气质量的满意度。

(2)图中纵坐标y代表。

(3)请在右图中按图示要求补充完善学生对空气质量的问卷调查结果。

10.某同学要了解本班同学的近视发病率。

现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

抽样调查法,任抽班上3组同学进行调查;

方案二:

普查法,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

(1)哪一种方案获得的数据更准确?

当调查对象特别多时可以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2)某同学调查所在学校七、八、九年级近视发病率的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近视发病率有的趋势;请将表格中的数据在以下坐标系中

转化为折线图。

 

11.图是某同学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一活动过程中,所拍摄的五幅照片。

(1)根据照片所提供的信息判断:

该同学是在什么样的地域环境中开展调查的?

(如海洋、淡水水域、陆地等)。

请对调查的具体地点进行简要描述:

(2)如果将照片中的生物进行分类,你会怎样做?

写出你的分类依据:

列出你的分类结果:

;。

 

一、选择题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关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永远都适应生存的环境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D.生物适应环境则生存,否则死亡

2.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陶渊明的诗句“草盛豆苗稀”描绘的自然现象,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A.竞争关系B.捕食关系C.合作关系D.共生关系

3.孪生的兄弟,生活在平原的哥哥皮肤较白,生活在高原的弟弟皮肤较黑。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水B.空气C.温度D.阳光4.人吃饭,牛吃草,植物需要水肥等,说明生物()

A.依赖环境B.影响环境C.相互斗争D.适应环境

5.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其中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

下列有关对照实验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B.所有的条件都不相同

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不相同D.所有的条件都相同6.研究发现某工业区附近海域的海蛇蛇皮中砷含量增高,这一结果说明()

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适应生物7.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下列实例中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变色龙随着环境改变体色

B.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厚度可达60毫米

C.常刮大风的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

D.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能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层形成

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导致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B.温度C.水D.土壤9.仙人掌扁平宽大的块茎可储藏水分,刺状叶可减少水分的蒸腾散失,这说明()

A.生物依赖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与环境无关D.生物适应环境

10.某生物小组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果。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探究中作为对照的是裸地组B.实验应该选择在水源丰富的地方

C.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空气湿度D.草坪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大于灌木丛

11.“春有桃花迷人眼,夏有莲叶荷田田”,不同的花儿在不同季节绽放,主要是受了()的影响,所以在异地引进作物品种之前应充分考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A.温度、水分B.水分、日照C.日照、温度D.温度、土壤

12.为了探究鼠妇的生活习性是否受到温度、湿度、光照三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某兴趣班学生进行了相关实验,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甲组:

低温、湿土、阴暗乙组:

室温、干土、阴暗丙组:

室温、湿土、光亮丁组:

室温、湿土、阴暗

(1)图甲表示兴趣班学生实验探究设计图。

甲、乙、丙、丁四组中,对照组应是组,图中的大圆代表圆形纸盒,其中的A区是实验开始时放入鼠妇之处,而B区面积应分成等份,并设置成相应的环境条件。

(2)当图甲的A区放入20只鼠妇后,图乙的坐标表示有关丁组鼠妇的6次记录数据,从第分钟开始,该组区域鼠妇数量总数达到最高值。

 

13.为践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方针,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市近年兴建了许多湿地、森林公园。

春天,百花盛开,芳香扑鼻,蜜蜂嗡嗡,蝴蝶翩飞,百鸟欢唱;盛夏,绿树成荫,鸣蝉长吟,池塘蛙声一片……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影响蝉鸣叫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2)盛夏,绿树成荫,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一现象说明(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作答)。

14.生活中乱丢过期药品现象经常发生,是否会对周边生物和环境造成影响?

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过期的感冒灵颗粒溶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怎样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四个烧杯,分别加入80mL、60mL、40mL、20mL的蒸馏水,再分别加入等量一小包过期感冒灵颗粒,充分搅拌溶解,得到A、B、C、D四种浓度的过期感冒灵颗粒溶液。

②选取50粒相同且饱满的水稻种子,均分并平铺放入编号为1~5组的相同培养皿中。

③向1号培养皿加入适量清水,,将5个组同时放置于25℃环境恒温培养。

④每隔24小时,将各培养皿中的液体倒净,并重复步骤③,以确保液体浓度基本不变。

⑤7天后,统计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如下表所示。

(1)兴趣小组探究的实验变量是。

(2)请将实验步骤③补充完整。

(3)在坐标图内完善4、5组实验结果的柱形图。

(4)通过对上述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

过期感冒灵颗粒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稻种子萌发的

作用越强。

(5)为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的影响,除了每组选用10粒而不是1粒种子外,还应该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A.草原中的全部植物B.树林中的全部昆虫及它们的食物

C.农田中的全部庄稼D.一个池塘及池塘中的全部生物2.在“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A.鼠B.鹰C.草D.蛇

3.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甲、乙、丙三者中能量最多的是乙。

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正确的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甲→丙→乙

4.在生态系统中,最终把生物部分的有机物还原成自然环境中的无机物的是()

A.消费者B.分解者C.生产者D.太阳光

5.泉州湾红树林是许多鸟类的栖息地,如果大量捕杀鸟类,将破坏红树林的生态平衡。

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

A.有限的B.稳定的C.不变的D.增强的6.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数量最少的消费者是鹰B.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C.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只有捕食关系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

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三种生物成分,下列有关

说法正确的是()

A.A→B→C可表示一条食物链

B.②③④可表示呼吸作用,⑤⑥可表示捕食关系C.A表示生产者,它能够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D.C是消费者,它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促进作用

8.农药可以杀灭害虫,但某些农药不易降解,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

农药逐级富集主要是通过()

A.水B.空气C.食物链D.土壤

9.近十几年来,江南某地的青蛙被大量搬上餐桌,致使该地区的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

造成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是这个生态系统中()

A.食物链遭到严重破坏B.植被受到了严重破坏

C.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D.发生了严重的地质灾害1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捕食关系,但不构成食物链,根本原因是()

A.无生产者B.无分解者C.无能量流动D.无物质循环11.下列关于生物和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飞蛾扑火是昆虫对光刺激作出的反应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这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解者

C.州河里的所有动物、植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因捕食关系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乙→丁→丙→甲,若因某种原因导致丙大量减少,

则短时间内丁会大量增加,甲会大量减少

12.“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

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

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大雁何时南飞B.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C.哪种月季漂亮D.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

13.生物小组的同学对4个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数目进行了调查。

依据表中数据推断,自动调节能力最

强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

C.荒漠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14.与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相比,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A.生物的种类多,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B.生物的种类少,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C.生物的种类少,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强D.生物的种类多,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弱

二、非选择题

15.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补充完整。

①②

③④⑤

16.某校生物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在对某个生态系统调查后,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绘制了如图1-2-2-6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2-2-6

(1)生态系统都是由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

图中甲包括空气、温度、土壤、和等非生物因素。

(2)图中的生产者可通过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生活提供和。

(3)图中的乙能够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使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为返回无机环境中,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称为。

(4)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称为。

由许多条这种链条式联系彼此交错形成的网状联系称为。

1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取学校附近鱼塘中五种不同的生物(A、B、C、D、E)进行了研究:

一是对它们消化道内食

物组成进行分析,二是请专家对这五种生物体内的两种主要污染物含量进行了测定,三是根据表格中提供的信息,

以食物网形式表示五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

其结果如下:

 

(1)根据以食物网形式表示五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以A、B、C、D、E代表五种生物),完成表中信息:

①,②。

(2)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看,河蚌属于鱼塘生态系统的。

(3)如图1-2-2-7五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中有条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就是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流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

(4)生活中原来爱吃大鱼的人较多,现在喜欢吃小鱼的人更多了,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题

A、恐龙骨骼B、机器人C、细菌D、渐渐长大钟乳石2、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C、繁殖D、呼吸3、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都能进行呼吸D、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呼吸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发育5、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A、蛾夜间活动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C、候鸟的迁徙D、山顶的旗形树6.我国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起主要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A.水B.温度C.阳光D.大气7、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水稻和杂草B、猫和老鼠C、人和猪D、蚂蚁和蚱蜢8、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农田B、一块草地C、生物圈D、一条河中所有的鱼

9、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A、草B、吃虫鸟C、细菌D、猪10、下列食物链不正确的是

A、青虫山雀雀鹰B、牧草野兔狐狸

B、水草小虾黑鱼D、草蝗虫山雀雀鹰

11、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水稻和杂草B、猫和老鼠C、人和猪D、蚂蚁和蚱蜢12.有关生物圈的正确叙述是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B.生物圈是地球外部最厚的圈层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生物圈是地球上有机物的总称13.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是

A.各级相等,反复运动B.逐级减少,单向流动

C.逐级增加,单向流动D.逐级变化,双向流动

14、由于能量的流动是逐级减少,在生态系统中,下列生物数量最少

A、鹰B、青蛙C、昆虫D、草15、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其主要原因是

A、能量的收支随季节波动B、具有复杂的营养结构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反复进行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6、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A、A→B→C→D→EB、E→D→C→B→AC、D→A→B→C→ED、C→E→B→A→D

17.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

罩的草地反而生产良好,造成这种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

A.昆虫过多B.鸟类减少C.光线不足D.食物链被破坏

18、目前餐桌上流行的营养丰富的各种菌类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

19、为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把粪便等生活

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少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20、下列哪些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A、海洋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

 

二、填空题(每空2分)

21、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生态生物部分——消费者

系统细菌、真菌——部分:

、、、土壤、温度等

22、下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

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食物网由条食物链构成。

在此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还必须有存在。

(2)虫、兔、鸟等动物,统称为者。

(3)如果将该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

(4)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5)在此食物网,鸟和虫的关系既是关系,又是关系。

(6)如果受到DDT污染,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选择题

1.在显微镜的结构中,与放大物像相关的是()

A.目镜B.反光镜C.遮光器D.准焦螺旋2.一台显微镜对物体放大的倍数是()

A.目镜的放大倍数B.物镜的放大倍数

C.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D.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和3.使用显微镜时,若要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需要调节()

A.转换器B.光圈C.反光镜D.遮光器

4.某学生在实验中使用显微镜,她用的目镜倍数是5倍,要把观察的材料放大200倍,她应该选的物镜倍数为()

A.10倍B.20倍C.40倍D.100倍5.在一台光学显微镜的镜头盒里有六个镜头(如图所示),若要使视野

中看到的物像最大,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A.c和dB.a和dC.c和fD.a和e6.小莉同学想把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气泡从视野右下方移出去,应将玻片向哪个方向移动()

A.右上方B.左上方C.右下方D.左下方

7.小明在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中一片黑暗,他检查了目镜和物镜,并且把物镜对准了通光孔,遮光

器选用了大光圈,还是看不见明亮的视野。

小明的显微镜需要继续调整的是()

A.反光镜B.转换器C.遮光器D.粗准焦螺旋8.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bd”时,视野里看到的图像形状是()

A.pqB.dpC.qpD.bd9.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并用凹面镜对光

B.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物像范围变大

C.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便于让光线透过

D.观察物像一般用左眼,同时要求右眼睁开

10.小丽用显微镜观察黄瓜果肉细胞时,发现有多个气泡影响观察。

为找到较好的观察视野,正确的做法是()A.擦拭物镜B.转动反光镜C.移动载玻片D.调节细准焦螺旋

11.如图为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从视野①到视野②时正确的操作是()A.调节光圈

B.转动粗准焦螺旋

C.转动转换器

D.移动玻片

二、非选择题

12.显微镜是中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常用的实验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