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1837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组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重组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重组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重组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重组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组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docx

《重组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组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组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docx

重组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重组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重组家庭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人:

袁甫

课题撰写人:

毛清泉苏于侯春丽文博

内容摘要:

重组家庭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提出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很明确并且有着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

研究的内容范围包括本班重组家庭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及在校表现以及重组家庭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生活、交友、娱乐等需求及导致心理异常的因素进行分析等等。

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研究的步骤有条不紊,研究的过程做到每一个环节都细化,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关键词:

重组家庭异常心理干预

一、课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的多元发展,偶发性事件事故增多,致使现代家庭体制分化重组现象日益普遍。

从我所在班级来说,共78个学生,父母离异,或其他变故导致家庭重组的占15个,通过观察发现,重组家庭小学生常感到难以适应、接纳、融入新的家庭,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二、概念的界定

文中的心理健康:

是指未成年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

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他们在别人面前能做到真诚坦率,从而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并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侧重由内而外的体验、感悟和个性的自我张扬,通过助人自助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

三、研究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范围,对象标准

目的:

通过相关研究,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索有意干预方法,纠正这类学生异常心理,寻找有效干预方法,总结经验。

范围:

本班15例重组家庭学生异常心理问题。

(补充说明:

该课题研究涉及学生及家庭隐私,研究中要注意范围和方式,研究范围宜小,教师与学生及其家庭成员关系宜亲密。

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对学生心理造成新的障碍,同时注意保护隐私。

对标准:

(1)代表性,体现这类学生心理问题的大多数情况。

(2)针对性,心理问题特征突出,必须及时干预。

(3)特殊性,能从非常视角通过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据上述要求,从本班15例重组家庭学生中重点选择胡某、杨某、宋某等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本班重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探索这类学生心理异常产生的原因、机制,教师可能采取干预的方法、措施,帮助这类学生正确认识,重新融入到家庭中,心身得到健康发展。

(三)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家庭是子女最早受教育的场所,子女从小就在父母的抚育下成长,从父母那里接受教诲,了解遵守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导家庭结构破裂重组,家庭关系失调,家教功能弱化,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

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破损家庭往往是影响子女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

心理危机是绝大多数生活在重组家庭里的未成年人的共性,心理和行为表现出:

忧郁、惶恐不安和焦虑,失群、冲动好斗,不正当的越轨行为也常一触即发,甚至酿成违法犯罪的苦果。

在教育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化解和转化,这是学校、社会、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研究周期:

2012.5——2015.6

(五)研究内容、途径以及方法

研究内容

1、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重组家庭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及在校表现进行细致地调查。

2、建立重组家庭学生档案,对重组家庭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生活、交友、娱乐等需求及导致心理异常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整理归类。

3、对存在严重问题的重组家庭学生进行个案分析。

借助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对此类学生重点进行心理疏导,提升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解与适应能力。

4、通过与重组家庭学生结对子、交朋友、家庭走访、谈心、举行联谊活动等形式解决单亲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同时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和相关的心理辅导资料进行心理疏导、积极干预。

研究途径

从调研入手,摸清我班重组家庭学生家境现状,心理变化特点、心理问题的表现,建立相关档案。

针对各类型学生的心理问题,确立研究着力点、突破点,进行有计划、有措施的跟踪辅导。

通过对这些学生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行为训练,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从典型的重组家庭的学生,到普通的重组家庭学生的研究,寻求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探究不同类型的最佳教育方法。

研究重组家庭学生心育的基本原则、策略,对典型心理问题学生的转化案例,边探索、边交流、边完善。

研究方法

本项课题研究选用如下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相关心理学方面书籍的学习,了解重组家庭孩子的心理变化因素。

依据调研分析,确立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途径。

2、个案分析法:

对于典型的个案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和目的。

由指导教师介入家庭,以朋友的平等身分和家庭成员形成亲和而密切的关系,以商量、讨论、合作的态度,通过电话、捎字条、手机短信、网络沟通等方式开展指导工作,并每月进入家庭一次,实地观察,进行深度家访指导,并作好跟踪指导记录,每学期每位实验教师要上交一份典型案例,形成指导和研究成果,最后,把每位教师的案例结集整理,整理成案例集。

3、行动观察法:

运用心理访谈、问卷调查、手拉手、一帮一、联谊活动等方式,摸清我班重组家庭家庭中各类型学生的心理状况,找出问题的共性与个性。

课题组教师一边研究一边实践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检验指导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补充或改变指导内容、方式、策略,最终达到预期的指导效果。

因此,指导老师要付出行动,与家长、子女互动,共同进步。

4、经验总结法:

通过实践探索跟踪问效,逐步形成对各种类型重组家庭子女心育活动的策略,为今后较大范围推广提供切实可行的经验。

5、调查问卷法:

通过问卷的形式对重组家庭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心理情况进行调查,达到对其深入了解的目的。

(六)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自2012年5月起至2015年6月止,为期3年。

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2年5月—2013年8月)

学校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制定研究方案,填写课题申请审批表,报送上级科研部门,审批后,召开开题会,落实课题研究计划,成立课题领导研究小组,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加强研究过程的管理与指导,落实课题各阶段研究任务及要求,撰写开题报告、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3年8月—2015年3月),明确分工,进行实验,通过结对子、交朋友、谈心等多种形式,探索重组家庭学生心理疏导的策略。

3、总结阶段(2015年3月—2015年6月),全面总结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将策略汇总。

四、重组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重组家庭学生的基本情况

针对于重组家庭的学生,我对学校重组家庭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回收的68份的有效调查表,我们发现:

1、重组父母情况:

70%以上的重组父母夫妻感情关系一般,凑合型居多;55%是夫妻单方在家;30%夫妻不在家(学生留守);

2、重组父母对子女的关心情况:

90%以上的继父或继母一般不与子女沟通,教育子女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学习状况不了解,不关心其在校情况,在家作业也不过问;一般不参与学校活动,派祖父或祖母参与学校活动的居多。

3、重组家庭学生基本概况:

90%以上的学生学业成绩在中下等,80%的学生在家庭重组后学业成绩明显下降;大多数学生认为与继父或继母很难沟通,或者不想沟通;80%的学生对继父或继母走进家庭时,选择讨厌或者拒绝;80%的学生对继父或继母走进家庭时的心里感觉选择被抛弃的感觉;90%的学生对继父或继母最大的帮助都选择的是经济支持;在伙伴交往中你有无自卑心理?

95%的学生选择有自卑心理。

(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通过对全校重组家庭部分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心理测试,得到的结果以下图表显示,重组家庭93%的学生在这几个方面都超出了正常范围。

图表分数说明:

0.5—1分表示类似症状基本没有;1—1.5分表示此类症状偶尔出现或较轻;

1.5—2分表示该类症状出现较多,应该予以关注2分以上表示该类症状出现非常频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适时进行自我调适,并寻求教师家长或其他人的帮助。

分数越高表示此类情况出现越是频繁,对学习生活的负面影响越大,越是值得关注,并加强自我调适。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重组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生活在重组家庭中的学生普遍感到不舒服、压抑;对人际关心处理上极为敏感;敌对情绪较重,情绪低落、焦虑烦操、性格偏执倔强者居多。

我通过德育室和班主任,在对学生行为记录卡的整理中发现,在违纪方面重组家庭学生的比例占据了总数的70%并且具有经常性。

其中逃学、打架、出入社会娱乐场所、辱骂同学等占据了很大比例。

(三)调查的结果分析

以上情况表明,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跟重组的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重组家庭背景下的小学生,生活在一个全新的家庭中,多数享受不到或者不敢享受正常孩子所得到的父母之爱,孩子对异父或异母缺少信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存在信任危机,人际交往有自卑心理,并且随之而来的是敏感多疑性格的形成,恐怖害怕的情绪在心理产生,久而久之会出现自残和伤害他人的强迫症状,这就导致其身心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不仅在智力、性格、情绪和社会适应性方面出现很多问题,而且也会导致精神异常和心理问题的产生。

重组家庭背景下的小学生很容易造成情绪的障碍,在学习生活中经常感到不塌实、焦虑不安、担惊受怕、注意力严重涣散;很多学生在没有家庭变故时非常优秀的同学,由于家庭的变故,变得不遵守规章制度、做事敷衍,经常溜出去上网,上课时魂不守舍,成绩直线下降。

导致学生心理变故,分析其原因:

1、家庭变故。

重组家庭的学生所面临的家庭环境是比较陌生的,由原来自己所熟悉的环境换成了陌生的环境,由原来所亲近的父亲或母亲换成了陌生人,这个时候学生会有种恐慌感和被遗弃感,产生恐怖害怕的心理,出于本能他会有保护自己的心里愿望,自然不自然的会对陌生的继父或继母产生敌对情绪,甚至会生出忌恨心理。

更有甚者把继父继母当作破坏原来自己家庭的第三者来对待,采用哭闹、不用心学习、违反纪律、逃学、离家出走等极端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

并且这些学生的性格也会慢慢的转变,比如以前是活泼开朗的性格会慢慢的变得比较消沉闭塞,不愿意跟人接触,抵触同学的交往,开始产生自卑心理。

他会认为父母抛弃了他,而作为父母的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在中小学阶段父母基本就是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天,当有一天这个世界崩溃了,这个天塌了下来,对于孩子来讲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实,他怎么能一下接受得了呢!

然而作为家长并不能及时的了解和体谅孩子的苦衷,只是一味的责怪或者放纵,久而久之导致家庭矛盾更向消极的方向发展,更导致孩子不健康心理的产生,有几个这样的案例。

案例1:

一名女同学成绩优秀,品行兼优,性格非常开朗,后来班主任反映不知道怎么的这个学生变得非常敏感,一点小事就声嘶力竭的,并且把自己封闭起来像个刺猬一样。

有一天她来到我这里刚刚坐下就放声大哭,哭的声嘶力竭,嗓音都破了。

了解下来才知道父母离异,跟着妈妈到了另外一个陌生的家庭。

她认为父亲离开她是抛弃了她,而母亲又找个叔叔也是抛弃了她,她觉得非常伤心难过而且非常无助,并且产生过轻生的念头。

案例2:

一名男同学,自从父亲找个继母之后经常逃学,脾气变得暴躁,开始逃课在街上跟小混混一起玩,在校内校外经常打架,经了解他是为了发泄心中对父母的不满,认为他们都抛弃了他,索性破罐子破摔起来。

案例3:

小雨活泼开朗热爱生活,后来母亲跟继父的结合给她带来很大的压力,人变得开始焦虑起来,睡眠不好食欲不振,上课集中不了精神,成绩下降的厉害。

整天提心吊胆的。

在处理她的情况中我才了解她是担心自己母亲受到继父的欺骗和伤害,不相信继父是真心对她们母女好。

2、情绪迁移。

离异后的父母双方往往心理失衡,把本来应该限制在夫妻之间的怨恨和愤怒扩散到孩子头上,经常在孩子眼前讲对方的不是,互相攻击,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孩子会无所适从,失去正确的判定,他们不仅怨恨父母,还迁怒他人,迁怒整个社会。

他们对成人往往怀有敌意,对谁都不信任,自我封闭,不愿与他人,尤其是父母、老师等长辈进行情感交流,遇事易怒,稍不如意就做出过激行为,以此发泄他心中长期压抑的不满,做事不考虑后果。

我在与一些家长日常交流中,也发现,一些孩子的“激怒”已经达到经常与抚养他的爸爸妈妈大打出手的程度了。

3、心理错位。

重组家庭的孩子由于对异父异母缺少信任和安全感,这又导致他们多疑敏感性格的形成,害怕跟人交往,但又希望被别人关注和关心,这种矛盾的心理导致他们做事情的时候容易走极端,即使是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也多采取违纪或者哗众取宠的方式来进行。

4、缺少关爱。

崇明很多重组家庭孩子的父母都外出务工,孩子从小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宠爱有加,更是由于家庭的原因倍感亏欠孩子事事都随着孩子的性子来,即使孩子做错了也多多袒护,这就导致孩子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自由散漫,又使得其思想行为偏执倔强,不愿听别人的劝说。

久而久之,便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失去了很多朋友。

他们感觉不仅被父母遗弃,而且也被同学、老师及整个社会遗弃了,导致破罐子破摔,放纵自己,过早进行社会活动。

5、教育失衡。

而继父或继母则担心孩子对自己的不认可,在教育子女上,他们要么对子女过分溺爱,要么大包大揽,认为子女应该无条件的服从他们的命令,不论子女做什么事情都要向他们汇报,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孩子的错误行为得不到及时地纠正,更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长期以往导致孩子通常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社会责任感及独立性较低,对社会及他人不信任,不成熟,当遇到挫折困难时不愿努力克服,这些都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重组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策略一:

家校合作,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重组家庭学生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因此,家校合作是很有必要的。

家校合作,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

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我们的做法是:

一是彼此尊重。

我们知道,班主任能够从家长身上得到大量信息,也能从家长的尊重中激起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感和责任心,反过来,很多家长又能从班主任身上汲取教育的知识技能并为班主任的师德精神所感动。

这样,家长与班主任结成和谐、融洽、互相信赖、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共同完成把孩子教育成才的重任。

二是彼此信任。

家长更要与班主任沟通,要充分信任孩子的班主任,相信班主任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的心情是和家长一样的,相信班主任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

家长与班主任之间是平等的,是不折不扣的合作者之间的平等,缺少了哪一方的配合,教育的效果都是不完整的、有缺憾的。

犯错误的是学生,而不是家长。

双方都要注意消除各种诱发心理障碍的因素,营造一种平等的氛围,才能在心理上、感情上接近和融洽,友好交流沟通才能顺利进行。

三是教育指导。

多数家长缺乏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许多家长意识不到理性的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是何等的重要,尤其作为重组家庭的继父或继母更不知道如何面对孩子。

因此,我们定期对重组家庭的家长进行培训,教会他们如何做父母,指导他们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接纳孩子的优点与缺点;如何带动孩子参与家庭事物等。

让父母学会接纳,宽容,理解和倾听,提高他们自身素质,让他们学会采用积极的、理性的教养方式,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即关心爱护孩子,又严格要求孩子,即理解尊重他们,又要对其不良习惯和错误行为进行严厉批评,既要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又敢于拒绝她们不正当的要求,做到“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案例:

王博文,今年11岁,重组家庭学生,是个“人见人嫌,让人头痛”的孩子。

而每次出现问题后,他的家长只一味地斥责和打骂。

王博文却是越打越调皮,越骂脸皮越厚,最后变成了“刀枪不入”。

他在学校里则违反学校纪律,时常受到老师批评,但屡教不听。

次数多了,他对老师产生了厌烦的心理,致使欢欢觉得被嫌弃,产生了抵触心理。

上课就更加不专心了,作业不做,成绩哪能上去。

老师和家长如果再批评,他就逃学。

由于学习成绩差,同学们都不愿意给他一起玩,加上经常讲粗言滥语,好招惹同学,喜欢捉弄同学,常搞恶作剧,有时还打人,同学们对他是既恨又怕,慢慢地对他形成了歧视。

而他呢,因为受批评斥责,被人瞧不起多了,也就形成一种怪思维:

“你歧视我,认为我不如你们,那我就用拳头打到你们怕我”。

在第一次的家访中,我们了解王博文更多的家庭教育背景。

王博文的家庭经济较差,生父长年打工,与继母相依为命,继母不太懂教育的艺术,基本上只注意给孩子吃饱、穿暖、不生毛病。

继母对孩子学校功课的进展、人际交往的现状、行为表现的好环不闻不问,甚少关心。

一旦孩子出现差错,如老师告状,同学诉苦等,才出面进行“教育”。

但继母经常不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不问青红皂白,或是打骂或是包庇。

王博文的爸爸则完全放手,疏于与儿子的沟通,缺乏对儿子必要的管教。

家访发现:

王博文继母平时家庭教育也简单粗暴。

王博文很少与继母进行平等的沟通。

我和王博文的班主任多次到他家,与他继母交流,开始继母的态度很不好,我们耐心与她讨论、商议,继母的态度逐渐改变了,从只管“吃饱、穿暖”到主动与王博文交流,注意变换各种口吻,从王博文服装的整洁,到家里学习环境的改变;我们也及时与王博文沟通,王博文也感到了继母的态度的改变,乖了许多;同时,我打电话给孩子的爸爸,我给他分析了孩子的情况,以及他妻子对孩子的态度改变,要他多回家、多与孩子交流、多鼓励、多表扬,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学校方面也积极跟进,班主任与其他任课教师多关注欢欢的变化,及时沟通,派小干部与他一起学习、作业、玩耍、活动。

经过半学期的家校联动,王博文开始变化了,逐渐融群、做作业、上课用心了,也不打架、不与老师顶撞,期末考试门门及格,语文学科考到了80分,真是可喜的变化。

策略二:

真心交流,化解学生内心的阴霾。

重组家庭孩子大多伴有对新家庭的迷惘、顾虑和担忧,甚至拒绝与回避;青春期的孩子,对遭遇到的烦恼、心中的苦楚难以排解,这就需要家人和老师的帮助、引导。

作为长辈和老师要做倾听者和化解员。

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是一门艺术,要采用多形式的交流方式:

如文字交流、活动交流、电话交流、讨论交流、家访交流等;特别是对于重组家庭孩子还要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氛围;还要讲究语言艺术。

对话是以语言交流为工具的双向沟通,要想通过对话使学生得到心理的调适、心灵的感染和理性的感悟。

交流中,要倾注真情、静心聆听,适时点拨,就会得到理想的效果。

案例5:

杨小雨(女),班级的学习委员,门门功课优异。

由于家庭重组,和其他所有重组家庭的孩子一样,她也走过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上个学期开学后的第三天,我收到了杨小雨的来信。

她在来信中这样写到:

老师您好!

你能帮帮我吗?

我感到好累!

好害怕!

表面上我很优秀,很快乐,可内心之中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都有种恐惧,我真的好害怕,可不知道为什么?

不知道是怕考不上重点初中,对不起妈妈?

还是害怕妈妈受到叔叔的伤害……

爸爸跟妈妈离婚很多年了,今年初妈妈和张叔叔结婚了。

最近他们经常吵架。

虽然,每次吵过后他们会和好的。

但我不了解叔叔,担心他会打骂我妈妈。

万一妈妈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办?

我每天都在焦虑中度过,真的好累,有种未老先衰的感觉……王老师,我很抱歉,我不是想让你跟我一起感慨人生,我的生活太不幸了—没有了自己的爸爸,却多了一个我不了解的后爸。

只是太想找个人述说了,您愿意与我书信交流,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吗?

看了杨小雨的来信,我心情久久未能平静,沉思了好久,我给她写了回信:

小雨你好:

首先,我要谢谢你对我的信任。

在困难、无助的时候,你向其他同学一样,想到了我。

是啊!

我一直为大家对我的信任而感到自豪。

也一直真心诚意地和大家交换思想,商量对策。

对于你的来信,我认认真真看了好几遍,每看一遍心中就多了一份沉重。

我能感觉到你心里的负担和焦虑。

在你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应该是抛开杂念、全心投入学习的时候。

可是你却不能,你的心理压力太重了,想的太多了,担忧的事情太多了。

你不愿意看到妈妈和继父吵架、害怕妈妈受到欺负、担心妈妈有不幸、怕自己中考失利让妈妈伤心……你心理的这些负担也许会缠绕你较长时间,让你很难摆脱。

小雨,相信你一定明白,一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但一个成功的人应该学会从困难和挫折中走出来,也许走出的过程还需要他人的帮助,我很愿意当你的忠实听众,并且和你一起走过这个艰难的时候。

针对你的情况,建议你能来老师这面谈。

我会和你一起来分析内心焦虑困苦的原因,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

这样也许会比你一个人面对要轻松容易些,你说对吗?

你一定要好好考虑下哦!

我真心地向你承诺:

保守秘密是我职业要求。

你我的谈话将是我们之间的秘密,不会外传。

期待你合适的时候到咨询室,或者其它安静的地方,好好地谈一谈。

我知道杨小雨会有个思考过程,她要考虑到底来不来跟我面谈。

过了两天,她终于敲开了心理辅导室的门。

进来后,杨小雨拘束地坐着,没有主动说话。

我微笑着给她倒了杯茶,并没有直接问她来的原因,而是先跟她聊起前些天学校组织观看的电影。

过了一会,杨小雨的拘促不安慢慢的消失了,话也渐渐多了起来,我们之间心里距离也拉近了很多。

这个时候,我才问道:

“杨小雨,今天你来找老师想跟我谈些什么呢?

”。

通过杨小雨的讲述我了解到:

杨小雨三年级的时候,由于父母长期争吵,家里不断的“战争”而离异,从此她跟着母亲一起生活。

母亲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她的身上,在生活学习上都很严格的要求她,给她造成了很大压力,她担心成绩下滑,对不起母亲。

前年杨小雨的母亲和现在的继父组合成了新的家庭,他们两人总为家庭琐碎事情吵架。

每次吵架,杨小雨总是想起电视、电影里描述的继父、继母的狠心、恶毒,害怕母亲受到伤害。

每次父母吵架后,杨小雨都要很长时间才能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杨小雨是个非常孝顺的孩子,她怕让母亲担心自己,从来不把内心的负面情绪表露出来。

久而久之,这种不安和焦虑慢慢滋生、越积越多,成为了菲菲的一个心结。

在杨小雨要离开的时候,我提出了一条要求,即希望她能和妈妈下次一起来;杨小雨没有任何犹豫地接受了。

走到门口的时候,杨小雨非常真诚的对我:

“老师,谢谢你。

我现在感觉好多了,我明天就把妈妈带来跟你见面。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杨小雨把她的母亲带到了我这里,我把杨小雨的情况详细地跟她母亲说了。

在听到我的讲述后,发现杨小雨母亲露出了震惊和愧疚的神色。

杨小雨母亲激动地告诉我说:

她从来没有认识到杨小雨心中这样焦虑和不安;原来,她认为只要把杨小雨生活照顾好,学习上严格要求就可以了;至于杨小雨心里怎么想从来没考虑过。

更没想到以往与前夫的争吵会给女儿心理带来阴影,以至于与现在爱人的矛盾会让菲菲担心害怕。

知道了妈妈的态度,了解了继父的为人,杨小雨心中的“石头”已经轻了很多。

杨小雨表示有信心走出心中的阴影;妈妈则表示以后一定多和女儿沟通,消除误解。

在以后的学校心理咨询室里,经常可以看到杨小雨身影,打扫卫生、整理杂志、播放磁带;当然也有我们之间面对面地谈话。

有一次,杨小雨告诉我“我给爸爸买了一件生意礼物,他激动得哭了。

”对于杨小雨的改变与进步,我及时予以肯定与赞赏,杨小雨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了。

策略三:

整体规划,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重组家庭学生轻易激怒、意志薄弱、悲观失望、自由散漫、思想固执等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