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历史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1768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9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年级历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7年级历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7年级历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7年级历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7年级历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年级历史教案.docx

《7年级历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年级历史教案.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年级历史教案.docx

7年级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用石器和天然火以及北京人的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山顶洞人的石器、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山顶洞人过着氏族生活。

通过学习本课初步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领域内各种不同知识范围的能力以及观察、想象能力和比较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阅读,可以接触考古知识、神话传说、古史资料、历史地图、文物插图等各类与历史有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重视历史课的学习。

过程与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这条主线进行讲解,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性有哪些”。

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我国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七十多万年以前,以此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通过认清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这一真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难点:

认识劳动在人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课时安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展示远古人类的头部模型。

设问:

这是什么时候的人类头部模型?

那时侯,我国境内有哪些远古人群?

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请大家阅读第1课“祖国境内的

远古居民”。

2、播放一段有关远古人类社会生活的课件,然后提问:

该片段反映了我国远古人类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他们生活在什么时候?

请大家预习课文。

3、人从哪里来呢?

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是人由神创造的,像西方的“上帝造人说”,我国的女蜗造人。

二是人是古猿进化而来的,你同意哪一观点?

学完了本课,你或许可能找到答案。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我国最早的人类[来源:

学§科§网Z§X§X§K]

(1)我国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

他们生活在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学生根据课本回答)

(2)那么,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呢?

(学生看书、讨论、交流、教师小

结)

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元谋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和两小块烧过的骨头,表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

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历史体验

请同学们在我的描述中想像古猿是怎么样变为人类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大约在二三百万年以前,由于宇宙星球的变化,地球内部的岩浆发生剧烈变化,引起了地壳的异常变动,有些海洋在隆起,有的陆地在沉沦,火山在喷射,风雪在呼啸。

一片片的森林在毁灭,一群群的动物在奔逃……后来,地球又经历了一个冰川横行的时期,从两极而来的冰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赤道冲去,淹没了大块森林和陆地,但在行进中又遇到了重重阻力,未能到达亚热带地区。

自然界的变化,改变了古猿的生存环境。

古猿是在森林里生活的动物。

有些地区的森林没有遭受到这场“自然灾害”,生活在这里的古猿继续沿着猿的方向缓慢地向前发展,逐渐演变为现代的猿类。

那些丧失了森林的古猿不得不从树上来到地面,开始过着流浪生活。

在艰难的生活道路上,有些古猿死去了,活着的古猿为了适应新的环境,逐渐学会了利用前肢来采集动物和捕捉动物,并用前肢来折树枝和选取石块作武器,以抵御野兽的侵袭,这就要求用后肢来支撑身体和行走。

于是,前肢和后肢的分工逐渐出现了。

这种分工导致了前肢的进一步解放和后肢的直立行走。

而直立行走和手脚分工又引起了整个身体结构的变化。

肉食促进了大脑的发育。

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慢慢地大脑产生了初级的意识,要求把看到的事物和联合行动的愿望表达出来。

经过简单呼叫,手势表达的长期演进,逐渐地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从而由一定的音节和一定的内容相结合的语言产生。

语言在劳动之时并与劳动一起出现、成熟,成为由猿到人这一根本变化的推动力。

经过漫长的过程,这些

古猿在劳动中进化为人类。

1、注意

在描述中,速度要放慢,声调要深沉,感情要丰富,表述结束过一会儿再让学生睁开眼睛。

2、那么,怎样理解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

归纳)

制造工具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只有人类能够制造工具、使用工具改造自然。

即使是再聪明的动物也只能利用工具,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

因而会制造工具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3、想一想:

动物园里的黑猩猩也能利用竹竿或木棍打下树上的野果子,这是否表明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消失了呢?

新课标第一网

4、点拨:

某些动物利用现成的工具获取食物,是生存的需要,是动物的本能。

而且动物只能简单地利用现有的工具,并不能对工具进行加工改进,更不能制造出任何一件简单、粗糙的工具。

只有人类才能根据实际需要,制造和利用工具,改造自然。

因此,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没有消失。

北京人

(1)1929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一个洞穴里,年轻的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先生惊喜地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轰动了全世界。

从此,“北京人”名扬世界了。

那么,“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时候呢?

又长什么样子呢?

请看头像模型。

[展示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模型]

[师问]北京人与古猿相比,面部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观察、比较、讨论,教师小结)

北京人前额低平、后倾,眉脊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额。

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的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他们不再像古猿那样爬行,而是用腿走路,用手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2)那么,北京人能够制造哪些工具呢?

他们又怎样生活呢?

请大家结合投影,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投影《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图

师问: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北京人使用了哪些生产工具?

生答:

石块、木棒、火把。

师问: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北京人过着怎

样的生活呢?

[生答]群居生活。

(3)北京人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呢?

(学生看书、思考、讨论,教师归纳小结)

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极其简陋,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常常受到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威胁。

在这险恶的环境下,只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而他们必须群居在一起。

这是由当时的生产状况决定的。

北京人的这种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4)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他们用火干什么?

有什么意义?

(学生依据教材回答)

议一议

北京人使用的是天然火,他们是怎样保存火种的呢?

提示

雷电可以使森林着火;人骨和兽骨含有大量的磷,在高温炎热的天气里可以自燃;这些自然现象都为北京提供了天然火种。

有了火种,北京人就能使用天然火,而且还学会了保存火种。

他们用干燥易燃的花草、树叶把火种轻轻盖上,让他们冒着轻烟。

这可是件技术活,需要有经验的长者担任。

到用火的时候,就用劲吹煽,让火种再烧起来。

有了火,北京人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体验设想

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回答示例

天亮以后,北京人开始成群结队往外走,一部分人去狩猎,一部分人去采集,到天黑以后,采集狩猎等寻找食物的人都回到洞中,把采集到的野果分给大家。

几个壮年男子把打到的动物剥皮,把肉割开,放在洞口的火堆上烧烤。

熟了以后,根据每人的具体情况分开。

当人们填饱肚子以后,便就着火先进入梦乡,由于洞口的火堆整夜不熄,远处的野兽是不敢问津的。

北京人的衣服一是把植物枝叶系在腰间,这类衣物不能抵御严寒,但多少可以起一点作用,而且容易得到。

二是把猎到的动物剥皮后吹干稍稍加工当作衣服。

在食物方面,一靠采集,二靠狩猎。

住的是天然的山洞。

点拨

想象一定要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要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人们的生活习惯。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除了元谋人、北京人外,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活动遗址还分布着好多,山顶洞人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山顶洞人生活在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长什么摸样?

(学生看书回答)

(2)投影:

《山顶洞人的生活》

比一比: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的生活有哪些进步?

提示:

从生产工具上看,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

从劳动对象上看,山顶洞人不仅采集、狩猎,还会捕鱼,劳动对象的范围扩大了。

从活动范围上看,山顶洞人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活动范围扩大了。

从生活上看,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还要埋葬。

(3)山顶洞人是怎样组织在一起生活的呢?

(学生看书、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也就是说,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之间都有着血缘关系,彼此都是亲属。

这样,有着血缘关系的一群人生活在一起就构成了氏族。

一个氏族有几十个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

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想一想:

氏族成员为什么要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

点拨:

因为山顶洞人的生产工具极其简陋,仅凭单个人的力量很难获得食物,因而他们必须共同劳动,所得食物必然共同分配。

在分配过程中,谁也不能多占,否则就会有人饿死,从而削弱整个氏族的力量,氏族就有灭亡的危险。

这样,在氏族生活中,氏族成员之间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议一议:

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差别的氏族生活,是不是人类的理想生活?

提示:

一方面,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氏族成员的生存常常受到威胁,如饥饿、寒冷、疾病、野兽、自然灾害等,人均寿命非常短;另一方面。

氏族与氏族之间常常为争夺食物而发生血腥战争,一旦失败,整个氏族成员就会被杀掉或吃掉。

因此没

有贫富贵贱差别的氏族生活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人类的理想社会应该是共产主义社会。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对本课内容的小结,教师可采用表格或其它方式予以归纳,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并作为学习资料保存。

远古人类

距今时间

体质特征

生产活动

观念

社会组织

元谋人

约170万年

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北京人

约70万~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采集、狩猎等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约18000年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从事采集、渔猎等活动

懂得爱美

氏族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

新课标第一网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主要的历史信息,加以初步分析。

教育目标: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的农耕生活

教学思路:

观察与比较,讨论与探究

教学过程:

复习与提问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生活

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

2时间约七千年前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

4农作物水稻

5定居生活干

栏式房屋

6原始饲养业猪

7原始手工业陶器玉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

指导阅读复习提问:

1导入:

我国现在生产的农作物由那些?

(水稻、小麦)那么远古人类是靠什么手段来获取事物

2讲:

古老的神话,神农氏,教人耕种。

从此有了农耕。

(书7页提示)

3介绍、分析、提问三阅读课问提示

思考比较;

回答老师的提问

讨论:

远古时人类采集食物会遇到什么困难?

1快速阅读思考

我国原始农耕的代表性遗址有那些?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

2时间约四五千年前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4农耕作物粟

5原始手工业陶器纺轮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1时间:

约四五千年

2地点:

山东

3生产工具:

石镰石锄

4原始手工业:

黑陶白陶

5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四、课时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大汶口居民农耕生活。

了解生产工具的进步

,带动了原始农业的发展。

有带动了原始饲养业、制陶和纺织的出现。

在人们的生产、生活种,原始的艺术也开始萌芽了。

个典型代表:

a河姆渡居民

b半坡居民

c大汶口居民(时间、地点、劳动工具、

农作物、手工业、饲养业、其他)

4讲:

私有财产的出现必然会造成贫富分化。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5强调:

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课时小结:

自由发言,说出本课的知识要点。

2河姆渡与半坡原始居的异同?

3拓展想象

生活在原始农耕时代的男人、女人和老人会有时么劳动分工?

4思考:

贫富分化出现在什么时期,为什

么会引发这种变化?

5动手写一段小文章

原始的居民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6完成目标

板书设计

2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生活

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

2时间约

七千年前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

4农

作物水稻

5定居生活干栏

式房屋

6原始饲养业猪

7原始手工业陶器玉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点

黄河流域的陕西

2时间约四五千年前

xkb1.com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4农耕作物粟

5原始手工业陶

器纺轮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1时间

约四五千年xkb1.com

2地点:

山东

3生产工具:

石镰石锄

4原始手工业:

黑陶白陶

5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第3课神奇的远古传说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标内容:

知道炎帝、黄帝、蚩尤和尧、舜的传说,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炎帝、黄帝、蚩尤的传说华夏族的形成“人文初袓”黄帝尧、舜的传说禅让制

1、通过远古传说与真实史料的,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2、从了解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了解尧舜禹的“禅让”是原始时代一种民主推行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关炎帝、黄帝传说的教学,引导学生将黄帝的发明与前课出土文物进行印证,从而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比较法、情感体验法等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认识炎帝、黄帝是中化民族的始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意识。

2、认识到部落战争与结盟,有利于民族交往、发展,炎帝、黄帝的结盟,为华夏族形成奠定了基础。

3、通过“讨论什么人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促使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素质和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炎帝、黄帝和蚩尤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华夏族的形成

教学难点:

禅让的实质传说与史实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及要点:

(一)、导入新课

从炎帝陵的公祭活动录相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炎帝、黄帝和蚩尤

1、黄河流域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

在课件里展示《炎帝》《黄帝》《蚩尤》图片,除根据课文表述外,可适当内容进行介绍。

传说中炎帝死后葬于本县鹿原镇鹿原陂,本县建有炎帝陵。

由学生讲述有关炎帝的传说。

2、炎帝、黄帝、蚩尤之间的战争与结盟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由学生回答问题:

三个部落间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战争?

老师讲解战争情况:

蚩尤打败了炎帝、炎帝和黄帝联盟在涿鹿之战打败了蚩尤、黄帝又打败了炎帝。

老师还要指出:

三个部落除了战争关系外,还存在结盟关系,促进了相互间的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华夏族的形成

指导学生注意:

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炎帝、黄帝部落和九黎族的一部分,他们是中原地区的主体居民;华夏族的形成是一个簛历史过程;后人尊炎帝、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

组织学生讨论:

为什么中国人自称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4、“人文初祖”黄帝

提问:

黄帝为什么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称为“人文初祖”?

老师分析指出后:

黄帝时期一系列发明创造出了中化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后人把这些发明都归于黄帝一人,所以称他为“人文初祖”。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

黄帝和他部属发明创造的传说。

把传说与出土文物进行印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传说与史实的联系与区别

二、尧舜的禅让

1、尧舜的传说

展示《尧》《舜》的图片,指导学生掌握尧舜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

由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他们具有哪些高尚的品德?

2、禅让制

让学生归纳部落联盟首领是怎样产生的。

老师着重指出:

这种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制。

它是原始时代后期的一种民主推行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三)、小结巩固

炎帝、黄帝、蚩尤与华夏族形成的关系,炎帝、黄帝和蚩尤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尤其是中化文明的创始者黄帝是本课重点知识。

学生应重点掌握。

(四)、课后练习:

基础训练册第3课作业

教学后记:

有关炎帝的内容,学生感到很遥远(时代很久),但又感到很近(炎帝死后葬在本县),学生很有兴致,也能谈很多有关炎帝的故事。

第四课夏传子,家天下

教学目标:

通过对夏朝建立的了解,引导学生对

国家产生初步的认

识。

教学重点:

夏朝的建立和盘庚迁殷

教学难点:

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法、讲授法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知

道什么是国家吗?

它是怎样建立的?

我国最早的国家是谁建立的?

二、禹建立夏朝

1、大禹治水

课件出示《大禹治水》图

提问:

大家听说

过大禹治水的传说吗?

大禹治水的结果怎么样?

原因是什么?

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

2、禹建立夏朝(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夏朝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夏朝的建立,说明我国原始时代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夏朝的建立,说明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

三、王位世袭制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提问:

大禹死后,王

位由谁继承?

什么是王

位世袭制?

它取代了原始时代的什么制度?

从禅让制演变到王位世袭制的原因是什么?

2、夏朝的统治

(1)阶级关系

提问:

夏朝由谁统治?

统治者阶层还有什么人?

他们属于什么阶级?

被统治者是什么?

(2)国家机构

请学生阅读课文并介绍:

夏朝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国家机构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归纳。

四、商汤灭夏

1、夏桀的暴政

引导学生观看课文插图《桀骑人石砖画》

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夏桀。

2、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1)商汤灭夏

提问:

商汤是如何灭掉夏朝的呢?

学生讨论后归纳

(2)商朝的建立

看书自己归纳

3

)盘康迁殷

提问:

盘庚库什么要迁都到殷?

(4)残酷的奴隶制度

(5)商朝经济的发展

教师指出: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

展时期,其经济有了很大进步。

(6)商朝的统治区域

打出幻灯《夏统治区域图》、《商统治区域图》、《中华人民共同国版图》,将三图相比较。

五、小结

第5课公元纪年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元纪年法,形成正确的历史时间观念。

2、培养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能

力。

教学重点:

培养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正确计算历史年

代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

法[来源:

学。

科。

网]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通用的纪年方法是“公元纪年”。

二、活动过程

(一)活动一

1、我们学习数学的时候要学到数轴:

在数轴上计算两个数之间的距离,是用右端的数减去左端的

数。

如-6到-1的距离是(-1)-(

-6)=5,-5到5的距离

即5-(-5)=10。

现在,我们把年代比做数轴,将公元前的年代看做负数,将公元年代看做正数

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算算夏朝在历史上存在了多少年。

2、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的,算算距今已有多少年。

3、数一数年代尺

(一),看看公元

前5年距

公元5年是多少年。

4、数轴上5到-5之间是10,年代尺上公元前5年到公元5年是9年。

比一

比年代

(一)和数轴,找出其中的原因。

(二)活动二

认真阅读公元纪年法的有关文字介绍和年代尺

(二),回答:

1、公元前2070年是哪个世纪的哪个年代?

它是亮个世纪

的前期还是晚期?

2、公元1978年是哪个世纪的哪个年代?

它是亮个世纪的前期还是晚期?

三、活动评议

除课本提供的年代计算外,同学们还可以自选一些年代进行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快,算得准,对公元纪年法掌握得最好。

第六课西周的分封

教学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教学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教学难点: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

1课时   

教具:

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

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2、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

公元前2070年  2、都城:

阳城  3、建立人: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

纣(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

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四、课堂小结:

多媒体显示历史坐标图,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

 板书设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

公元前2070年   

2、都城:

阳城   

3、建立人:

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5、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6、夏朝最后一个国王

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

3、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2、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

重点:

学生学会辨认甲骨文,了解汉字

与甲骨文渊源;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认识商代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中国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明最重要

的标志之一是创制了文字。

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我国的汉字

在世界语言文字的历史上独树一帜:

它结构复杂,被誉为方块字。

它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文字,在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是其中一种。

你想知道我们今天的汉字是怎么来的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请打开书46页,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板书:

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师:

就目前的考古学成就来看,我们今天的汉字源于商

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顾名思义,叫做甲骨文。

先来看两幅图片:

这是出土的刻有文字的牛骨;教材中还有刻有文字的龟甲。

它们距今至少有33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