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动物营养学课后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1764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全动物营养学课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全动物营养学课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全动物营养学课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全动物营养学课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全动物营养学课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全动物营养学课后答案.docx

《最全动物营养学课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全动物营养学课后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全动物营养学课后答案.docx

最全动物营养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

1.试解释饲料、营养物质的概念。

营养物质:

饲料中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营养物质,简称养分或营养素。

2.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分为哪几类?

试解释它们的概念。

总水分:

自由水与结合水之和。

初水:

即自由水、游离水、原始水分。

新鲜饲料在60-70℃烘箱中烘一定时间,室温恒重,所失重量即为初水。

吸附水:

即结合水、束缚水。

风干饲料在100-105℃烘箱中烘一定时间,干燥器冷却恒重,所失重量即为吸附水。

粗灰分:

饲料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有机物全部燃烧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蛋白CP:

饲料样品中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和。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测出样品含氮量后,再乘以6.25即为粗蛋白含量。

粗脂肪EE:

饲料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采用乙醚来浸提样品的所得产品,也称乙醚浸出物。

粗纤维CF: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成分。

评定饲草中纤维类物质的指标:

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

无氮浸出物NFE:

即不含氮的一类浸出物,也称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NEF=100%-(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

3.简述概略养分分析方案与VanSoest分析方案在粗纤维分析上的差异。

概略养分分析方案中的水分、粗蛋白质、乙醚浸出物(粗脂肪)和粗灰分分别是样品中水、蛋白质、脂类和矿物质的概略分析值。

样品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按照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在概略养分分析方案中被划分为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两部分。

维生素含量不能通过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分析确定。

利用VanSoest洗涤纤维分析方案,可以比较准确地获得植物性饲料中所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酸不溶灰分的含量。

克服了传统的常规分析中测定粗纤维时的缺点,因此,目前被广泛采用

4.简述营养物质的主要基本功能。

(1)作为动物体的结构物质;

(2)作为动物生存和生产的能量来源;(3)作为动物机体正常机能活动的调节物质。

5.比较动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组成的差异。

元素组成差异:

所含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略有差异。

化合物组成差异:

①碳水化合物:

是植物的结构物质和储备物质,动物含量较低。

②蛋白质:

是动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含量多,植物因种类不同所含不同。

③脂类:

动物的储能物质,一般植物含量低。

④水分与灰分:

植物体的水分含量变异范围很大,而成年动物体内水分含量相对稳定;动物体内灰分含量比植物体内高。

第二章

1.简述各类动物消化道结构有何特点。

口腔:

猪口腔内牙齿比较发达,可对食物进行充分而细致的咀嚼。

家禽的喙代替的家畜的唇、颊口腔中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直接进嗉囊。

马口腔内的牙齿比猪发达,对饲料咀嚼时间长、更细致。

反刍动物没有牙齿,具有独特的反刍现象。

胃:

猪有一个相对大的胃,结构上属于单室胃。

家禽具有两个胃和一个嗉囊,一个是腺胃,分泌消化液,另一个是肌胃,家禽吞食沙砾可在肌胃研磨食物。

马胃比较小,胃中只消化少量食物,主要作用是推动食物进入小肠。

反刍动物的特

点是有四个胃,前三个称为前胃,后一个真胃。

肠道:

各种动物的小肠结构和作用相似,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大肠,大肠由盲肠、结肠和直肠组成。

猪具有长而简单的小肠,相对较大的盲肠和一个囊状的结肠,主队纤维的消化能力有限。

家禽有两根盲肠,大肠较短,泄殖腔有三个开口分别是消化泌尿和生殖孔的共同通道。

禽的微生物消化主要在盲肠内进行可消化粗纤维、产生VFA

总的来说消化粗纤维比猪弱。

马具有较短的小肠,大肠发达,盲肠很大,属于结肠发酵者。

反刍动物的大肠对食物进行第二次微生物发酵,与瘤胃相似,反刍动物的瘤胃和大肠有很强的消化粗纤维的能力,同时提高的能量的利用效率。

2.简述动物的主要消化方式及特点,

消化方式:

物理性消化:

通过采食、咀嚼和胃肠运动,将食物磨碎、混合和推动食物后移,最后将消化残渣排除体外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

通过消化道所分泌的各种消化酶或饲料中含有的消化酶对饲料进行分解的过程。

微生物消化:

通过消化道内的有益微生物对饲料营养物质进行分解的过程。

3.简述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吸收方式:

被动吸收:

通过滤过、渗透和扩散等方式使营养物质进入血液的过程,包括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两种形式。

主动吸收:

通过消耗能量、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物质转运的形式(机体绝大部分营养物质的吸收是靠主动转运完成的)。

胞饮吸收:

是吸收细胞以吞噬的方式将一些大分子物质吸收的过程。

4.什么是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

二者有何区别?

真消化率:

如果在测定粪便中待测营养物质的同时,测定来自消化道分泌的消化液、肠道脱落细胞、肠道微生物等来源(称之为内源性物质)中相应营养物质,在计算消化率时扣除粪便中的内源部分,所得出的消化率为饲料中某种营养物质的真消化率,计算公式如下:

饲料中某营养素真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粪中某营养素+消化道内源某营养素)/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100%。

5.简述动物的消化力及其影响因素。

消化力:

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称为动物的消化力。

影响消化力的因素:

①动物因素:

动物种类和品种,年龄及个体差异。

②饲料因素:

饲料种类,化学成分(蛋白质含量、粗纤维水平),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植酸、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双香豆素),饲料加工调剂。

③饲养管理技术:

饲养水平,饲养条件,饲料添加剂。

第三章

1.简述水的理化性质和生理作用

理化性质

水分子是一个极性分子,可与纤维素、蛋白质分子相结合。

水分子具有高比热,可在环境温度变化较大的条件下,植物 体温仍相当稳定

生理作用

1)水是细胞原生质的主要组成成分

2)水分是重要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和产物

3)细胞分裂及伸长都需要水分

2.简述水的来源和排泄的途径。

水的来源:

饮水,饲料水,代谢水

排泄途径:

粪和尿的排泄,肺脏和皮肤的蒸发,通过形成动物产品排出。

3.简述缺水和水过量对动物的危害。

动物体内水分主要经粪、尿排出,呼吸蒸发和皮肤蒸腾、出汗等也有相当水分散失。

缺水或长期饮水不足的家畜,健康受到损害,首先表现食欲衰退,消化作用减缓,时间一长,导致血液黏稠。

缺水使幼畜生长缓慢;母畜泌乳量下降;母鸡产蛋下降,而且蛋重变轻,蛋壳变薄。

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若得不到水分比得不到食物更难维持生命。

处于饥饿的家畜可以消耗全部体脂和半数以上的蛋白,以维持生命;但缺水达体重的20%,则会致死。

4.简述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

(1)动物种类和品种:

动物种类和品种不同,需水量不同,且差别很大,哺乳类动物从粪,尿或汗液流失的水比鸟类多,需水量相对较多。

骆驼需水量最少,而乳牛的饮水量最大。

(2)年龄:

幼龄动物比成年动物需水量大,因为幼年动物体内包含水量大于成年动物,幼龄动物又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代谢旺盛,需水量多。

(3)生产性能:

生产性能是决定需水量的重要因素,生产性能提高需水量增加,两者呈正比关系,高产奶牛,高产母鸡,快速生长的幼畜等的需水量比同类地产动物多。

(4)饲料或日粮成分:

一般情况下,动物的干饲料采食量越高,尤其是饲料中粗纤维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含量越高,均引起需水量增加。

(5)环境因素:

气温对动物需水量的影响显著,一般气温高于30度动物需水量明显增加,气温低于10度需水量明显减少。

5.简述评价动物饮水品质的指标。

饮水品质指标:

气味特性,理化特性,病原微生物存在与否,矿物质或化合物是否过量。

第四章

1.简述蛋白质营养和氨基酸营养的关系。

一般认为,动物蛋白质的营养实质上是氨基酸的营养。

只有当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同时存在且按需求比例供给时,动物才能有效地合成蛋白质。

饲粮中缺乏任何一种氨基酸,即使其他必需氨基酸含量充足, 体蛋白质合成也不能正常进行。

2.简述单胃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过程

单胃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发生在胃、小肠和大肠,在胃中,蛋白质在盐作用下发生变性,再在胃蛋白酶作用下降解为不同长度的多肽链。

小肠是蛋白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消化方式为化学消化,在胰腺和小肠腺分泌的各种蛋白酶、羧基肽酶等作用下消化为氨基酸或小肽分别经载体转运吸收,在肠细胞内小肽被降解为氨基酸。

大肠消化为微生物消化,对单胃动物猪、禽的意义不大,对草食动物马、兔的意义较大。

(天然蛋白因其特异有序的立体结构可阻止消化酶的作用,故不能被消化。

蛋白质变性后可使有序变为无序,增加对酶的敏感性,HCl和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HCl处理变性后对胃蛋白酶更加敏感。

未被消化的蛋白质进入大肠,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AA、N及其他含N物质,大部分不能被利用)

(AA的吸收主要在小肠上部完成,为主动吸收,VB6可提高正常AA的运转,有三个运转系统分别运转碱性、酸性和中性AA,三个系统各有不同载体。

同一类AA之间有竞争作用,但不影响另一类AA吸收。

各AA吸收速度顺序为:

L-AA>D-AA)

3.简述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过程。

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发生在前胃、真胃、小肠和大肠,其中前胃消化为微生物消化,将大部分蛋白质降解成为氨基酸和氨等,再合成为氨基酸和微生物菌体蛋白;消化过程:

进入瘤胃的蛋白质被瘤胃微生物分解为肽和氨基酸,未被分解的蛋白质进入真胃和小肠被消化。

吸收过程:

蛋白质在瘤胃降解产生的氨可通过瘤胃壁吸收,小肠主要吸收氨基酸。

4.什么是氨基酸之间的相互关系?

蛋白质营养既要强调数量,又不能离开质量,在满足必需氨基酸的同时,还必须有足量的非必需氨基酸,若一种氨基酸大量地出现于正常饲料,会引起氨基酸不平衡的不良后果。

5.什么是理想蛋白质?

是指氨基酸组成和比例与畜禽氨基酸需要完全一致的蛋白质。

AA间平衡最佳,利用效率最高的蛋白质。

第五章

1.简述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和分类、营养生理作用。

组成和分类

碳水化合物主要含C、H、O,包括单糖、低聚糖或寡糖、多聚糖以及一些糖的衍生物。

多糖包括营养性多糖和结构性多糖。

生理作用

①供能储能作用②参与动物机体的构成和调控体内代谢

③形成动物产品④其他作用:

粗纤维,功能性寡糖

2.非反自动物和反刍动物在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上有何异同?

单胃动物:

小肠是消化吸收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场所,碳水化合物以形成葡萄糖为主、形成VFA为辅。

反刍动物:

可借助于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发酵降解碳水化合物,以形成VFA为主、形成葡萄糖为辅。

反刍动物不能利用葡萄糖合成长链脂肪酸,而是通过糖原异生来提供葡萄糖。

3.NSP是如何分类的?

为何可溶性NSP对单胃动物有抗营养作用?

NSP:

非淀粉多糖,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粉组成,不能被单胃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水解。

根据水溶性特性,NSP分为不溶性NSP(如纤维素),和可溶性NSP(如半纤维素中的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

可溶性NSP对猪、禽具有明显的抗营养作用:

可在肠道中产生黏性胶质,阻碍消化酶与底物的接触,减慢已消化营养素向肠壁的移动速度和降低食糜通过消化道的速度,增加内源性物质的损失,加剧宿主和细菌之间对养分的竞争,破坏肠道有益微生物菌群。

过高的非淀粉多糖摄入可使动物腹泻、生长缓慢、生产性能下降等,对家禽的影响尤为显著。

通过添加NSP酶可有效降低NSP的抗营养作用。

4.什么是有效纤维?

eNDF与peNDF的作用是什么?

有效纤维:

即能有效保持乳脂率稳定和动物健康的那部分纤维

eNDF是指有效维持乳脂率文都总能力的饲料特征

peNDF是指的是与纤维的物理性质有关的,刺激动物嘴咀嚼活动和建立瘤胃内容物两相分层的能力

5.日粮纤维对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有何作用?

对反刍动物:

①功能作用:

经瘤胃降解所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是反刍动物主要的能源物质

②维持动物正常的生产性能

③维持瘤胃的正常功能和动物的健康

④有效纤维的调控作用

对非反刍动物:

①维持肠胃正常蠕动,刺激胃肠道发育②提供能量

③饲粮粗纤维的代谢效应④解毒作用

⑤改善胴体品质⑥功能性寡糖的益生作用

第六章

1.脂类有哪些特性?

对其饲用价值有何影响?

特征

脂类通常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的乙醚浸出物,包括甘油三酯、类脂、蜡类、甾类和萜类。

按营养或营养辅助作用及组成结构分为可皂化脂类(简单脂类、复合脂类),非可皂化脂类(固醇类、类胡萝卜素、脂溶性维生素)。

主要性质:

脂类的水解特性、脂类氧化酸败、脂肪酸氢化

脂类氧化酸败:

包括自动氧化和微生物氧化

自动氧化:

是一种由自由基激发的氧化,脂肪→脂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短链的醛和醇→酸败味→粘稠、胶状或固态物质

微生物氧化:

是一种由酶催化的氧化,存在于植物饲料中的脂氧化酶或微生物产生的脂氧化酶最容易使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催化反应与自动氧化一样,产物较多

影响

在饲粮中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后,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饲粮的净能增加,当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同时添加时,效果更加明显,这种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

2.脂类有哪些营养生理作用?

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①构成动物体组织的成分

②参与体内物质代谢的调节

③具有供能和储能作用:

能源物质,额外能量效应,动物体内主要能量储备形式

④其他:

促进脂溶性营养的吸收,磷脂乳化特性促生长,胆固醇促进虾生长繁殖,脂类的防护作用,脂类是代谢水的重要来源等

3.脂类是如何被消化吸收的?

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对脂类的消化有何不同?

相同点:

脂类水解→水解产物形成可溶性微粒→小肠粘膜吸摄取这些微粒→在小肠粘膜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甘油三酯进入血液循环

不同点:

①非反刍动物消化吸收在空肠,十二指肠;非反刍动物在瘤胃壁,回肠

②反刍动物十二指肠中缺乏甘油一酯,消化过程形成的混合微粒构成与非反刍动物不同

③反刍动物瘤胃对脂类的消化特点有:

不饱和脂肪酸氢化为饱和脂肪酸,甘油被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

少量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异构变化,微生物合成支链和奇数碳原子脂肪酸增多

4.什么是必需脂肪酸?

其化学结构有何特点?

构成动物机体细胞线粒体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磷脂的合成,缺乏时,将影响磷脂代谢,使生物膜磷脂含量降低而导致结构异常,从而引发许多病变,如皮肤出现由水代谢严重紊乱引起的湿疹,血管壁因脆性增强易于破裂出血等。

经酶催化衍生出同型的脂肪酸,亚油酸可衍生出花生四烯酸,亚麻酸可衍生出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它们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5.必需脂肪酸有哪些生物学作用?

必需脂肪酸(EFA)是细胞膜、线粒体膜和质膜等生物膜脂质的主要成分,在绝大多数膜的特性中起关键作用,也参与磷脂的合成。

是合成类二十烷的前体物质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维持皮肤和其他组织对皮肤的不通透性

第七章

1.三大有机物的平均燃烧热分别是多少?

一般每克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燃烧热分别为23.7KJ、39.4KJ、23.7KJ。

2.简述能量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生产净能/维持净能)

3.简述能量损失的途径及影响因素。

①维持基础代谢。

②对食物的代谢反应。

③日常活动

基础代谢消耗的能量是指维持生命最基本活动,维持体温、脉搏、呼吸、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基本功能所必须的能量需要

4.目前,国内猪、鸡、牛和羊的营养需要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主要用什么能量体系?

①目前,世界各国的猪营养需要多采用消化能体系

②代谢能体系主要用于家禽

③反刍动物的能量需要主要用净能体系来表示

5.影响能量利用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动物种类、性别及年龄;生产目的;饲养水平等其他因素

第八章

1.名词解释:

必需矿物元素,常量矿物元素,微量元素。

必须矿物元素是指动物生理过程和体内代谢必不可少的矿物元素,一般的具备条件为:

在动物体内具有相对稳定的含量;在动物体内具有确切的生理功能和代谢作用;矿物元素必须由外界供给,供给不足,生长代谢受阻,供给过量,引起中毒。

按动物体内含量或需要不同分类:

常量矿物元素、微量矿物元素

2.钙、磷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

畜禽钙、磷缺乏症有哪些?

钙磷缺乏症:

食欲降低,异食癖;生长缓慢,生产力饲料利用率下降;佝偻病,骨质疏松,产后瘫痪。

影响因子:

①钙磷在消化道的溶解度

②钙磷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

促进作用,饲料乳糖能增加吸收细胞通透性,促进钙吸收;阻碍作用,钙磷可与消化道其他物质形成不溶解的化合物而降低钙磷的吸收,如铁铝镁与磷形成的磷盐,植酸草酸与钙形成的螯合钙

③钙磷本身的影响:

钙磷之间比例不合理可抑制钙磷的吸收,随着饲粮钙磷含量的增加导致钙磷吸收率下降

3.畜禽铁、铜、锰、硒的典型缺乏症有哪些?

铁的主要功能:

①参与载体组成、转运和贮存营养素、血红蛋白、肌红蛋白

②参与体内物质代谢

③生理防卫功能

铁的缺乏症:

贫血,生长慢、昏睡、可视粘膜变白、呼吸频率增加、抗病力弱

铜的主要功能:

①作为金属酶组成部分直接参与机体代谢

②维持铁的正常代谢,有利于血红蛋白合成和红细胞成熟

③参与骨形成

铜的缺乏症:

贫血、生长发育受阻、毛发褪色、骨骼发育受阻、容易骨折、不育

锌的主要功能:

①参与体内酶组成

②参与维持上皮细胞和皮毛的正常状态、生长和健康

③维持激素的正常使用胰岛素

④维持生物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防止生物膜遭受氧化损害和结构变形

锌的缺乏症:

食欲降低、生产性能下降、皮毛和被毛损害、皮肤不完全角质化症

锰的主要功能:

①维持大脑正常代谢功能

②在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和胆固醇代谢中作为酶活化因子或组成部分,如各种蛋白激酶、丙酮酸羧化酶

锰的缺乏症:

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骨异常、共济失调和繁殖功能异常(禽类滑腱症/骨短粗症)

硒的主要功能:

①保护细胞膜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

②参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组成

③对胰腺组成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④保证肠道脂肪酶活性,促进乳糜微粒正常形成

硒的缺乏症:

影响繁殖性能、白肌病、相关的酶活性下降

4.贫血可能是由哪些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

缺铁导致贫血

5.哪些动物容易发生镁的缺乏症?

反刍动物

第九章

1.举例说明维生素A的营养生理功能与主要缺乏症。

2.阐述佝偻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措施。

3.归纳维生素E的主要营养生理功能。

4.列举B族维生素的种类,并归纳B族维生素缺乏的共同症状及典型的缺乏

5.试比较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性质的异同。

第十章

1.简述饲粮能量与蛋白质、氨基酸之间的相互关系。

2.简述烟酸、吡哆醇和色氨酸之间的相互关系。

3.简述维生素E与微量元素硒之间的相互关系。

4.列举微量元素之间的典型互作关系。

5.简述三大有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十一章

1、简述消化实验、代谢实验的概念、要求和实验步骤。

2、比较全收粪法和指示剂法测定养分消化率的优缺点。

3.简述C、N平衡法的测定原理及用途。

4.何为尼龙袋法?

有何优缺点?

5.试述饲养实验的概念和要求。

第十二章

1.名词解释:

营养需要、饲养标准。

2.简要说明饲养标准的组成结构一股分成哪些部分

3.确定需要量的方法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点?

4.确定需要量的指标有哪些?

饲养标准中营养指标数值的表达方式有哪

5.饲养标准中的能量和蛋白质指标体系有哪些?

 

第十三章

1.简述随意采食量、实际采食量和规定采食量的概念和区别。

2.简述采食量表示方法和意义。

3.采食量的调节方式有哪些?

4.比较各种家畜采食量调节机制的异同。

5.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及其调控技术有哪些?

第十四章

1.简述温热环境的概念

2.温热环境对动物的采食量有何影响?

3.温热环境对动物养分的消化。

代谢和利用有何影

4.温热环境对动物的营养需要有何影响?

5.动物生产对环境有何影响,保护环境的营养措施有

第十五章

1.什么是维持和维持营养需要,维持背养需要对生产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什么是基础代谢和绝食代谢?

为什么动物仪能测定绝食代谢?

3.基础氮代谢包括哪些?

如何测定?

4.如何用析因法确定动物蛋白质的维持简要?

5.影响动物维持需要的因素有哪些?

第十六章

1.怎样理解动物生长肥育的概念?

动物生长发育有何规律性?

2.动物的生长肥育主要受哪些因索的影响?

3.如何确定生长肥育动物营养需要?

如何用析因法确定生长肥育猪的能量需要?

4.有一头体重75kg的生长肥育猪,假定所供给的饲粮蛋白质的消化率为89%,生物学价值为75%,试问该猪每天需要从饲粮获得多少相蛋白?

5.一头体重300kg的小公牛,日增重900g,每千克增重含蛋白质150g,日需代谢能量55Mj,请计算其RDP和UDP的需要量。

英国RDP和UDP体系规定:

食入每兆焦ME的饲料,瘤胃微生物可合成8.34g的RD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