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全套知识点考点归纳.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1726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5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全套知识点考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高中全套知识点考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高中全套知识点考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高中全套知识点考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高中全套知识点考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全套知识点考点归纳.docx

《高中全套知识点考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全套知识点考点归纳.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全套知识点考点归纳.docx

高中全套知识点考点归纳

2020高中全套知识点、考点归纳,(超详细含答案适合高一高二高三)

高一知识点、考点归纳

考点1运动的描述

盲点测试

1.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的点,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在研究的问题中可忽略不计.

2.位移是,是量.其方向由,其大小为的直线距离.

3.路程是,是量.一般情况下,位移大小路程.只有物体作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4.时刻是指一瞬间,在时间坐标轴上为,对应的是等状态量.

5.时间是指终止时间时刻与起始时刻之差,在时间坐标轴上为,对应的等过程量.在具体问题中,应注意区别“几秒内”、“第几秒”及“几秒末”等的含义.

6.平均速度是粗略的物理量,它等于,其方向与方向相同;而公式=仅适用于.

7.即时速度是精确地的物理量,即时速度的大小叫即时速率,简称速率.值得注意的是,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叫平均速率.平均速度是位移和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率是路和时间的比值.

8.加速度是描述的物理量,是的比值:

表达式为,加速度是量,它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应用中要注意它与速度的关系.

参考答案

1.质量形状和大小

2.物体的位置变化矢物体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

3.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标不等于单向直线运动

4.一点位置、速度、动量、动能

5.一段位移、路程、冲量、功

6.描述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位移)里运动快慢物体通过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

7.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

8.速度变化快慢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矢速度变化

知识点理解

1、关于位移的计算

位移:

是矢量,只与物体的始末位置有关,所以计算时要先画出物体的运动草图.

路程:

是标量,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2、速度的计算

1.平均速度:

对应于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位移)的速度,计算公式:

①(适用于所有的运动);②(只适用于匀速直线运动)

2.瞬时速度:

对应于某一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3.速率:

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4.图象的识别

对图像的要求可概括记为:

“一轴(理解截距的含义)二线(从图像分析运动性质)三斜率四面积”.

还有一点需特别注意:

在或图像中,无论图像是直线还是曲线,都表示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或静止).

1.物体运动的速度、速度变化量及加速度的关系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的定议式是矢量式.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多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无论速度多大,国;中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的加速度就大.

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也无直接关系.物体有了加速度,经过一段时间速度有一定的变化,因此速度的变化量是一个过程量,加速度大,速度的变化量不一定大;反过来,大,加速度也不一定大.

考点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盲点测试

1.相等的时间内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为一,当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时,物体速度增大,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时,物体速度减小,做匀减速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

①速度公式;②位移公式;③速度与位移公式;④平均速度与位移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

①某过程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该过程的大小,即.

②加速度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邻的等时间内的都相等,即.

③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秒末、秒末、秒末…的速度之比为前秒内、前秒内、前秒内…的位移之比为第一个秒内、第二个秒内、第三个秒内…的位移之比为第一个米、第二个米、第三个米…所用时间之比为.

参考答案

1.速度的变化相等恒量相同相反

2.

3.①平均速度②位移差

③1:

2:

3…:

n,1:

4:

9:

…:

,1:

3:

5:

…:

(2n-1)1:

():

():

…:

()

知识点理解

1、运动学公式的直接运用

运动学是研究五个物理量(位移、初速度、末速度、时间和加速度)的关系,而每个运动学公式有四个物理量,必须已知其三,才能求剩下的两个物理量.

2、利用方程组解运动学问题

此类题求解时一般把物体的运动分为两段并找出两段运动的联系

3、刹车问题

刹车典型错误:

盲目地套用公式计算“汽车”刹车的位移.

刹车后,汽车失去动力,在阻力作用下运动,当汽车停下来后,汽车就不会运动了,所以题目中的时间可能是一个虚的数据,必须先求出停止时间,如果大于题目所给的时间,表示汽车已经停下了,在以后的时间汽车就停在那里不动了.

1.追赶问题

2.追及和相遇问题的特点:

追及和相遇问题是一类常的运动学问题,相遇的物体存在以下两个关系:

一是相遇位置与各物体的初如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位移关系.若同地出发,相遇时位移等为空间条件.二是相遇物体的运动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若物体同时出发,运动时间相等;若甲比乙早出发,则运动时间关系为.要使物体相遇就必须同时满足位移关系和运动时间关系.

1.追及和相遇问题的求解方法:

方法一:

利用不等式求解.其思路有二,其一是先求出在任意时刻,两物体间的距离,若对任何均存在,则这两个物体永远不能相遇;若存在某个时刻,使得,则这两个物体可能相遇.其二是设在时刻两物体相遇,然后根据几何关系列出关于的方程,若方程无正实数解,则说明这两物体不可能相遇;若方程存在正实数解,则说明这两个物体可能相遇.

方法二:

利用图像法求解.其思路是用位移图象求解,分别做出两个物体的位移图象,如果两个物体的位移图象相交,则说明两物体能相遇.

1.注意弄清极值问题和临界问题的求解方法,注意物理情景的合理性要求

物理学研究的问题很多是从实际的生活抽象出来的,有其实际的合理性情景,所以必须符合与生活实际相吻合,对于许多学生都忽略对结果进行合理性分析.

考点3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盲点测试

1.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的作用下,从开始下落的运动,也就是初速度为、加速度大小为,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竖直下抛运动是物体只有作用下,初速度的抛体运动,也就是初速度的方向、加速度大小为,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自由落体运动所遵循的规律:

,,,.

4.竖直下抛运动所遵循的规律:

,,,.

5.竖直上抛运动所遵循的规律:

,,,.

参考答案

1.重力静止零竖直向下

2.重力竖直向下竖直向下竖直向下

3、

4、

5、

知识点理解

1、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

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要求是初速度为零,所以在选择研究的时间段,必须把运动的起始点包含进去,否则,所有公式都是错的.

2、竖起上抛运动的两种处理方法

1.把竖直上抛运动分为匀减速上升和自由下落两个过程;

2.把它看成一个统一的匀变速运动,算出的表示物体在向上过程中,表示物体在向下过程中;表示物体在抛出点上方,表示物体在抛出点下方.

考点4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理解

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及测量原理

打点计时器有两种,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它们相同之处:

当电源的频率赫兹时,它每隔断0.02s打一次点.当运动物体拖着纸带运动时,打点计时器便在纸带上打出一列点,这些点既记录了运动物体的位移,也记录了发生这些位移所用的时间.它们不同之处: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压为交流电4~6V,电火花计时器是的电压为交流电220V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最基本的是测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

,,……必然是个恒量,值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考点5弹力、摩擦力

盲点测试

1.叫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

2.弹力的方向:

压力、支持力等面面接触问题的弹力方向是,细绳(线)、弹簧等拉力问题的弹力方向是.

3.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4.叫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其方向,大小为.

5.叫静摩擦力,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其方向,大小的特点.

参考答案

1.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物体之间有接触,同时发生弹性形变.

2.重直接触面指向研究对象沿绳(线)的方向指向绳(线)收缩方向

3.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相对滑动时受到的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两物体相互接触接触面粗糙在接触面上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为物体受到的正压力

5、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有相对滑动趋势时受到的阻碍它相对滑动趋势的力两物体相互接触接触面粗糙在接触面上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趋势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会发生变化,且有最大值

知识点理解

1.弹力方向的判断

常见的物体间弹力可以分为三类:

1.面面接触,弹力的方向是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2.点与平面接触,弹力的方向垂直于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3.点与曲面接触,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曲面该点的切面,指向受力物体.

4.绳线接触,弹力的方向是沿绳线方向,背离受力物体.

5.杆接触,弹力的方向根据杆的实际受力情况,可以是任意一个方向.

6.弹簧的弹力

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的大小满足胡克定律,在具体运用时可以画出物体的始末位置,以方便确定弹簧的形变量.

1.明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

(1)物体间直接接触

(2)接触面粗糙(3)接触面间有弹力存在(4)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这四个条件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摩擦力具有两个显著特点:

(1)接触性;

(2)衩动性.所谓接触性,即指物体受摩擦力作用物体间必直接接触(反之不一定成立).所谓被动性是指摩擦力随外界约束因素变化而变化,熟知的是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

1.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摩擦力在高中阶段分为静摩擦和尚且动摩擦两种,他们的计算方式是不同的,需要特别注意:

静摩擦力没有具体的计算公式,是随外力变化的范围值≤≤,一般是根据

(1)平衡条件求解;

(2)物体运动状态,由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滑动摩擦力不但可根据上述的

(1)、

(2)方法求,更多的是用公式计算.

所以在计算摩擦力的大小时,请首先分析所求的摩擦力是属于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考点6力的合成与分解

盲点测试

1.合力,分力.

2.是平行四边形定则.

3.是力的合成,是力的分解.

参考答案

1.如果一个力的作是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可以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2.以表示两个分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个平行四边形中表示两分力的线段所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已知分力求合力的过程已知合力分力求分力的过程.

知识点理解

1.合力的取值范围

两个分力、(≤)的合力的取值范围为:

[,];三个分力、、(≤≤)的合力的取值范围是:

最大值为++;最小值要特别注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讨论,如果+<,则合力的最小值为--,否则,合力的最小值为为0.

1.力分解的唯一性分析

力的分解与合成都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在力的分解时,有确定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是有无数多个的,既力的分解具有多解性,为了避免出现无意义的分解,可按以下原则进行分解;

1.按照这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关键是根据“效果”确定力的方向.

2.按照处理问题的实际需要进行分解,目的是把矢量运算换成标题运算.

3.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的形似神离问题

考点7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盲点测试

1.共点力:

.

2.物体处于叫做平衡状态.物体的和都为零的状态叫做静止状态.物体的为零,而不为零,且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共点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表达式为.在正交分解形式下的表达式为.

4.关于平衡问题的几点说明:

5.若物体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则这两个力.

6.若一个物体受三个方向而平衡,则三个力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若这三个力是非平行力,则三个力一定是.

参考答案

1.作于物体上同一点的力,或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力

2.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加速度速度加速度速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3、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4、

(1)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

(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共点力

知识点理解

1、平衡条件的应用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从物体受力的角度有:

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反过来也是成立.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要加以讨论.

1.受里力分析中的“死结”与“活结”

“死结”的特点是各个力的大小关系仅由物体的状态决定;“活结”其实是一条绳,绳上各处力的大小相等.

1.物体动态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

图解法:

可以定性地分析物体受力的变化,适用于三力作用时物体的平衡.此时有一个力(如重力)大小和方向都恒定,另一个力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和方向都改变,此时将不变的力进行分解,两分力沿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画出变化过程中各位置状态时分解示意图,即可判断各力的变化情形.

解析法:

解析法可以定量地分析物体受力的变化,适用于三力或更多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此时有几个力始终竽,可以这些力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利用正交分解即可判断每个力大小变化的情况.

相似三角形法:

在特殊情况下,通过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求未知力,对解斜三角形的情况更显优势.

考点8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探究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满足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x成正比,即.在探究实验里需要测量出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然后在找出他们的关系.

1.难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

做平行四边形时,务必按照力的图示规则画图,并按原来力的方向作图.

考点9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盲点测试

1.牛顿的总结:

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直到有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力不是,力是.

3.物体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是否受力均无关;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越大,惯性就越大;越小,惯性就越小.

4.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其他特点.

参考答案

1.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外力

2.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固有属性质量质量质量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力的性质又相同.

知识点理解

1、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物理意义

①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任何物体均保持原来的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可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外力的作用是近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物体不受外力的状态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不能直接用实验难,可通过由它推导出的结论与实验事实完全一致而得到证明.定律的实际应用专任是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物体在某方向上不受外力或在某方向上受平衡力作用时,该方向上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④牛顿第一定律提示出任何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性质——惯性,因此也称惯性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考点10牛顿第二定律

盲点测试

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物体的加速度跟成正比,跟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方向相同.

2.牛顿第二定律的使用范围.

3.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的含义:

.

参考答案

1.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物体的质量合外力

2.低速宏观物体

3.使质量是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力是1N,即

知识点理解

1.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求瞬时加速度

求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既应分析该胆物体的受力情况,也应分析该瞬间后受力的变化,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此时应注意两种不同的物理模型.

1.刚性绳(不可伸长)或接触面:

这是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若剪断或脱离后,其中弹力立即消失或仍接触但可以突变,不需要恢复、改变形变的时间.

2.弹簧或橡皮绳:

这些物体的形变量大,形变改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故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是不变的.

3.用牛顿第二定律解临界问题和极值问题

临界状态常指某种物理现象由量变到质变过渡到另一种物理的转折关头大度,常伴有极值问题出现:

如:

相互挤压的物体脱离的临界是压力减为零;存在摩擦的物体产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取最大静摩擦力、弹簧上的弹力由斥力变为拉力的临界条件为弹力为零等.

临界问题常伴有特征字眼出现,如“恰好”、“刚刚”等,找准临界条件与极值条件,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整体法和隔离法

分析联接体问题,无论是平衡还是运动,都应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

只有当联接体间没有相对运动(即没有相对加速度时)才能用整体法,应用整体法时只需分析系统所受的外力,可以不考虑系统内物体间的作用力.应用整体法只能求系统受到的外力和整体加速度,不能求内力.

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隔离法.在分析物体或系统的受力时,应注意防止丢力或添力.

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的处理方法:

由于物体的加速度相同,则可将所有物体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如求连接体内各物体相互作用的内力时,则应把物体隔离,对单个物体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列式.

考点11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盲点测试

1.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综合类的问题求解的的是连接的桥梁.

2.超重:

物体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当物体具有向的加速度时呈现超重现象.

失重:

物体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当物体具有向的加速度时呈现失重现象.

1.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包括完全失重)时,地球作用于物体的重力大小发生变化,只是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

1.加速度

2.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上对去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下

3.没有物体对去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知识点理解

1正交分解法在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应用

解题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一般选被研究物体.但当求物体受压力或拉力时,一般选对物体的施力方为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分析图.要在图中画出研究对象所受的所有外力,可把所有力的作用点在画在重心上,另外要标出加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这样直观的受力图,便于我们去分析问题.

3.选取直角坐标系:

使分解的矢量尽可能地少,并将已知量进行分解;在动力学方程中,一般选加速度方向为轴方向.仔细分析各矢量与、轴的夹角及角度之间的关系,各分量的表示方式.将研究对象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分别写出两个坐标轴方向合外力的表达式.

4.沿两个坐标轴方向,根据牛顿定律、列动力学方程,.

5.程序法分析复杂问题

程序法是指按时间和空间的先后顺序对物体运动过程逐一进行分析的解题方法.多用在运动过程比较复杂的题目中,其基本思路是:

1.仔细审题,分析物体的受力及受力的变化情况,确定并划分出物体经历的每个不同的过程;

2.逐一分析各个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以及总结前一过程和后一过程的状态有何特点;

3.前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后一个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交接点受力的变化、状态的特点,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4.图象问题

在理解图象所表示的物理规律时要注意:

1.看清坐标轴所表示物理量及单位并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

2.图象上每点都对应着两个数,沿图象上各点移动,反映着一个量随另一量变化的函数关系,因此,图象都应该与一个代数方程相对应.

3.图象上任一点的斜率,反映了该点处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的快慢(变化率),如图象中的斜率为速度图象中的斜率为加速度.

4.一般图象与它对应的横轴(或纵轴)之间的面积,往往也能代表一个物理量,如图象中,曲线与轴所夹的面积代表位移.

考点12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1、实验数据的处理

实验的数据处理通常采用图象法,在描点画图时,应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直线上,其余的点均匀的分存在直线的两侧,舍去个别误差较大的点.为了使图象趋于精确,每个图象要求至少取5个点.

考点13功、功率

盲点测试

1.功是.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公式为.单位焦耳(J),1J=.

3.功是标量,没有方向,但是有正负,正功表示,负功表示,功的正负表示能的转移方向.

4.功率的定义:

叫做功率,它表示,单位:

瓦(W),千瓦(KW),是,公式为.

5.发动机铭牌上的额定功率,是指该机正常工作时的输出功率,并不是任何时候发动机的功率都等于额定功率.实际输出功率可以和之间取值.发动机的功率即是牵引力的功率,=,在功率一定的条件下,发动机产生的力跟运动速度成.

参考答案

1.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的乘积.

2.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为与的夹角)1

3.动力做功阻力做功

4.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物体做功的快慢标量

5.最大零额定功率反比

知识点理解

1、关于的理解

1.对的理解:

当是恒力时,我们可用公式运算;当大小不变而方向变化时,分段求力做的功;当的方向不变而大小变化时,不能用公式运算,可以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等求力做的功.

2.对的理解:

计算时位移一般取地面为参照系,即对地的位移.

2、变力做功的计算

∙平均力法:

如果参与做功的变力方向不变,并且是位移的线性函数时,可求出平均力等效代入公式求解.

∙图象法:

如果参与做功的变力,方向与位移方向始终一致而大小随时变化,我们可做出该力随位移变化的图象.

3、摩擦力做功的计算

(1)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①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负功,也可以不做功.

②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相互转移,而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③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静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数和总为零.

(2)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①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负功,也可以不做功.

②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有两个方面:

一是相互摩擦的物体之间机械能转移;二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转化为内能的量值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

③滑动摩擦力、空气摩擦阻力等,在曲线运动或往返运动时等于力和路程(不是位移)的乘积.

4、机车起动类问题(详见教案)

考点14动能动能定理

盲点测试

1.

(1)叫动能.其表达式为.单位为焦.是,恒为正值.

2.动能具有相对性,动能的大小与的选取有关.中学物理中,一般选取为参照.

3.物体动能的变化,指,即,若>0,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若<0,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小.

4.功和能是两个密切相关的物理量.做功的过程总是伴随着的改变,而且做多少功.就改变多少.所以功是的转化量度.

5.动能定理是指:

.

参考答案

1.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标量

2.参照物地球

3.末动能与初动能之差

4.能量能量能

5.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知识点理解

1.关于动能定理的理解

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即:

1.反映了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引起变化的原因.可以理解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物体克服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减小量.

2.“增量”是末动能减初动能.

3.动能定理适用于单个物体,对于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