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采区36层300右面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1612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20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采区36层300右面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三采区36层300右面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三采区36层300右面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三采区36层300右面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三采区36层300右面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采区36层300右面新.docx

《三采区36层300右面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采区36层300右面新.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采区36层300右面新.docx

三采区36层300右面新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

一、概况

工作面位于三采区36层-200回风下山右部,上至-240采空区、下至-370空区、左邻-300接续面、右部靠近一采区-320空区,工作面倾斜平均长92米,工作面走向平均长130米,回采斜面积12918平方米。

36号煤层上覆煤层为30号煤层,距36号煤层层间距为42米未采动,工作面对应地表为农田,位于扁食河南部260米处,标高+117~+120米,无保护建筑物。

二、构造

从工作面回采区域来看,该区属一单斜构造,煤层走向100°,煤层厚度变化范围2.00~1.75米,煤层倾角变化范围28°~18°,平均倾角为21°,该区断层不发育。

三、煤层

36煤层为简单结构煤层,煤种牌号为气煤,平均煤厚1.90米,36煤层为半亮型、玻璃光泽、条带状结构,内生裂隙发育,硬度中等,常具阶梯状断口,条痕为黑褐色,Ag:

14.91%,Vv:

35.83%,容重:

1.3吨/立方米,Q:

6311卡/克,煤尘爆炸指数34.04%.煤层自燃发火期3-6个月,煤炭自燃倾向性为容易自燃,煤炭自燃等级为一级。

四、煤层顶底板

36号煤层老顶为6.0米厚的黄白色粗砂岩,层理不发育,直接顶为1.0~2.5米厚的灰黑色细砂岩,层理较发育,伪顶为0.2~0.5米厚的黄白色粗砂岩,岩石较破碎,底板为3.6米厚的黄白色粗砂岩,岩石较完整,局部为中、细砂岩互层,层理较发育。

五、储量

回采工作面地质储量3.19万吨,可采储量3.06万吨,回采率96%。

六、水文

该工作面处于孔隙裂隙含水带中,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因地表处于扁食河附近,有第三系砂层所覆盖,砂层平均厚15米,含水比较丰富,渗透性较好,砂层含水层与煤系地层直接接触,二者之间的水利联系比较密切。

30层-170回采工作面最大涌水量为120立方米/小时,36层-170回采工作面涌水量为30立方米/小时,根据《矿井水文地质规程》之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经验公式:

Hf=(100M/3.3n+3.8)+5.1得知36煤层冒落带高度为13.3米,导水裂隙带高度为31.8米,尚未波及30层。

另一采区左部-370标高以上为采空区,该回采面涌水量不会太大,综合分析采用比拟法预计工作面最大涌水量为15立方米/小时,正常涌水量8立方米/小时。

详见地质说明书。

第二节巷道布置

一、工作面巷道布置方式

该工作面切眼、回风巷及运输巷均沿煤层顶板布置。

二、巷道的几何参数及支护形式

1、运输巷:

断面为梯形,规格:

净宽×净高=3.2m×2.5m,断面积8m²,二、三排锚杆支护,间排距为1.0m×1.0m,用于运输煤炭和通风。

2、回风巷:

断面为梯形,规格:

净宽×净高=3.2m×2.5m,断面积8m²,二、三排锚杆支护,间排距为1.0m×1.0m,用于下料和通风。

3、切眼:

断面为矩形,规格:

净宽×净高=2.8m×1.9m,断面积5.32m²,三排锚杆支护,间排距为1.0m×1.0m。

三、停采线

停采线位置定在回风巷H1号点后34米,运输巷P7号点后24米。

 

第二章采煤方法及设备

第一节采煤方法

工作面采用单一煤层走向长壁后退式“高档普通机械化采煤法”,一次采全高。

第二节工作面设备

一、采煤机

选用采煤机的型号为:

MG132/320,技术参数如下:

1、平均采高:

1.8米。

2、滚筒截深:

0.80米。

3、牵引速度:

6m/min。

4、装机功率:

150×2+55千瓦。

5、电压:

1140伏。

6、滚筒直径:

1.25m。

7、卧底:

160mm~230mm

二、工作面刮板运输机

选用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型号为:

SGW—630/220,技术参数如下:

1、输出:

450吨/小时

2、链速:

1.07米/秒

3、电机功率:

110×2千瓦

4、电压:

1140伏

三、顺槽刮板输送机

选用下顺槽刮板输送机的型号为:

SGW—40T,技术参数如下:

1、输出量:

150吨/小时。

2、链速:

0.86米/秒。

3、电机功率:

40×2千瓦。

4、电压:

660伏。

四、泵站

选用乳化泵的型号为:

RB-80/200。

五、移动变电站

选用移动变电站的型号:

KSGZY—500/6,KSGZY—630/6。

六、设备布置

1、采煤机:

MG132/320工作面一台。

2、工作面运输机:

SGW—630/220工作面一台。

3、运输巷SGW—40T刮板机(3台):

布置在运输巷用于煤炭运输。

4、下料道布置一台JD-25KW绞车。

巷道布置及设备布置示意图如图2-1。

 

第三章工作面设计及回采工艺

表3-1设计主要内容表

采煤方法

走向长壁后退式

工作面长

平均92m

落煤方式

机械落煤

倾角

28°-18°,平均23°

一次循环进度

0.75m

采高

1.75-2.0m,平均1.9m

作业方式

“三八”作业制

采煤机

MG-132/320

顶板管理

自然垮落法

工作面

SGW-630/220

支护形式

四、五排单体支护

运输巷输送机

刮板机:

SGW-40T

第一节工作面设计

一、工作面支护计算

1、单位面积顶压、没有进行矿压观测的可按下列计算:

P=N×M×R/(KP-1)=2×1.9×2.5/1.32-1=29.7吨/米²

式中:

N:

考虑周期来压及支柱受力不平衡时的安全系数一般可取2

M:

平均采高1.9米,

R:

岩石的容重:

2.5吨/米³

KP:

岩石碎胀系数取1.32

2、工作阻力计算:

Rs=K1×K2×K3×Re=1×0.9×0.95×30=25.65吨/根

式中:

Re:

支柱的额定工作阻力,30吨

K1:

支柱下缩量系数,取1

K2:

支柱工作阻力系数,取0.8~0.9取0.9

K3:

支柱完好系数,取0.95

3、顶板支护密度计算:

Q=P/Rs=29.7/25.65=1.16根/米2

式中Q:

支护密度:

根/米2

4、柱距计算:

a=Mn/E大=4/1.16×4.4=0.78米

式中:

a:

柱距、米

Mn:

支柱排数、应取最大控顶距时的最少支柱排数4

E大:

最大控顶距4.4米

当计算出a<0.6时考虑打设对柱

a=0.78>0.6故工作面采用四、五排单体配合板帽子支护顶板,柱距0.75米.

5、支柱选择:

A:

支柱最大高度:

H大=(M大-b)×1.1=(2.0-0.06)×1.1=2.134米

式中:

H大——支柱最大高度、米

M大——煤层最大采高(2.0米)

b——顶梁厚度、米,取0.06

1.1——备用系数

B:

支柱最小高度:

H小=M小-S-b-a=1.75-0.1-0.06-0.1=1.49米

式中:

H小——支柱最小高度、米

M小——煤层最小采高(1.75米)

S——放顶线支柱最大可缩量取0.1米

b——顶梁厚度、米,取0.06

a——支柱卸栽高度、取0.1米

二、选用支柱型号

外注型单体支柱技术特征表

型号

支撑高度(m)

工作行程

重量(无油重)

最大高度

最小高度

(mm)

(kg)

DZ20-30/100

2000

1240

760

49

DZ22-30/100

2240

1440

800

55

DZ25-30/100

2500

1700

800

58

第二节回采工艺

一、机械采煤回采工艺为:

割煤移溜打设支柱回柱放顶

1、割煤

采煤机自工作面上端头或下端头斜切进刀,沿输送机弯曲段下行或上行,并逐渐切入煤壁,进入直线段后停机,推移弯曲段及上部输送机或下部输送机。

采煤机下行或上行割煤,割至下端头或上端头,一次采全高,往返一次进两个循环。

2、推溜

滞后机组后滚筒5m后开始推溜,移溜弯曲段不小于15米,溜子必须平直,永久支护距机组不能大于35m。

移工作面溜子头、尾时采煤机停止运转。

移溜时,先撤掉移溜段溜子的防滑戗柱,推移溜子,然后要立即将溜子戗柱打设齐全。

3、支护

采用单体液压支柱与板帽子配合支护顶板。

采用矩形“四、五”排管理,实行“见五撤一”制,支柱的排距为0.75m,柱距0.75m。

随机组割煤,当溜子弯曲段推够0.3m时,必须打设临时支柱,临时支柱为:

带帽单体单柱,柱距为0.75m,沿电缆槽边缘打设,临时支护翻打成永久支柱时,严格执行“先打后翻”的原则。

4、回柱放顶:

采用分段回柱放顶,每段不少于20m,回柱滞后打柱不小于20m。

随机组上行或下行,当工作面软帮侧形成五排支柱(回柱滞后打柱距离达到20m)后,将第五排支柱回撤,让空区顶板冒落。

回柱时,要从溜子头向溜子尾方向进行。

回柱地点距离打设支柱地点不小于20m,当机组割煤至机头或机尾时,机组斜切进刀进入直线段后停机,将溜子向端头依次推直,当溜子推够0.75m时,及时打设永久支柱,待支柱打设齐全后,一次性将工作面第五排支柱撤完,机组再割三角煤。

回撤下来的第五排支柱要打设在新的切顶线上,第四排形成对柱管理,即工作面第四排支柱间,起到切顶补强作用。

保证每节板有13棵单体。

运输巷要超前回风巷20-25米推进,使工作面按伪仰斜布置。

二、进刀方式说明

1、采煤机上端头斜切进刀,沿输送机弯曲段下行,并逐渐切入煤壁,进入直线段后停机,推移弯曲段及上部输送机;

2、采煤机反向上行割三角煤;

3、采煤机下行割煤,随机移溜、打柱、回柱放顶,采煤机割至下端头;

4、采煤机下端头斜切进刀,沿输送机弯曲段上行,并逐渐切入煤壁,进入直线段后停机,推移弯曲段及下部输送机,

5、采煤机反向下行割三角煤;

6、采煤机上行割煤,随机移溜、打柱、回柱放顶,采煤机割至上端头;

进刀方式示意图如图3-1。

第四章顶板管理

第一节工作面顶板管理

1、工作面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与板帽子配合支护顶板,支护顶板为“四、五”排管理,实行“见五撤一”制,工作面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

2、凡进入工作面人员,必须熟悉井下作业现场及其附近的巷道情况,以及发生各种灾害时避灾路线,熟知规程中的各项规定,否则不得进入工作面作业。

3、在每班接班前,小班班长以上干部必须亲自对工作面安全情况、工程质量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不安全隐患、工程质量严重不达标,如工作面顶板有浮石、硬帮煤壁上方有罩头煤、缺柱、倒柱、软帮悬顶过大、矸石冒落进入工作面埋顶子,排、柱距超宽、端头支护、超前支护不按规程打设、支柱打设迎山角不对、支柱没达到初撑力等现象时,应立即组织人员在确保作业人员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处理,确认安全后,方可组织作业人员作业。

4、每一现场作业人员,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经常检查作业地点及其附近安全情况,发现不安全隐患立即处理,本人处理不了的应汇报给当班值班段长,由值班段长指定人员进行处理。

作业人员要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5、新入井的单体支柱,必须经过打压试验合格后方可入井使用。

使用8个月后,必须升井检修打压试验合格后,方可入井使用。

6、新入井补充到工作面的单体支柱,要把活柱升到最高,再完全缩下来,反复3-4次,排出单体中的气体,再正常使用。

7、工作面支柱必须编号管理对号入座,新补充的单体及时画号。

8、工作面的备用柱,不得少于在用总数的10%,损坏的支柱要及时升井检修。

9、支柱严禁超高使用,严禁用单体支柱代替移溜器。

10、凡有三用阀漏液,活柱的密封圈破损,把手损坏或变形情况之一的支柱,严禁使用。

11、使用的高压管路和注液枪都要悬挂好,并检查管路系统完好状态(有无破损漏液等),及注液枪是否好使,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12、工作面需要打设支柱前,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人员必须在可靠的支护下作业,不得冒险硬撤,支柱翻打时,严格执行“先打后撤”的原则。

13、打设支柱时,必须保证不小于11MP的初撑力,所有支柱不准放倒,打设支柱时,向上山方向迎山角为3º~5º,支柱迎山有力,手把体朝向工作面溜子尾方向,注液阀朝向采空区侧,工作面一、二排支柱使用连锁绳和勾子,连锁绳10米一根,每六节板用一根联锁绳,每根联锁绳在每节板用3个勾子。

14、工作面支柱工必须按排柱距0.75m×0.75m尺寸打设。

排柱距偏差不大于±100mm,严禁支柱打在浮煤浮矸上。

工作面支柱必须带帽,严禁打光头顶子。

工作面末排支柱要打设对柱。

15、对缺失的支柱要及时补齐,并要打成直线,坏的支柱要及时更换。

16、工作面必须按要求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严禁在控顶距内提前摘柱,工作面支护严禁四排翻打。

移工作面机头、机尾,需撤前方支柱时,必须执行“先打后撤”原则。

17、打设支柱要二人一组协同作业,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一人将顶子放在柱窝内找好间距,并负责观察顶板,另一人冲洗注液枪及三用阀注液嘴后注液升柱,待支柱达到初撑力后,再卸下注液枪。

18、打设支柱跟不上采煤机割煤时,采煤机必须停机等候,禁止超前割煤,距离严禁大于35m

19、如果工作面未排支柱至冒落区,悬顶面积达到10m²(工作面溜子头尾方向5.0m,推进方向2.0m时),末排必须执行对柱管理,在该范围内,第三排和第四排支柱间加打一棵戗柱。

20、打设支柱过程中,如果工作面顶板不平时,要用木料将顶板刹平,若出现大面积顶板脱落时,要由工作面两侧向中间处理,挑设2.2米大半,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大半间距,大半间距不大于1.0m。

21、在断层、破碎带等顶板不好的地点,柱距可缩小至0.5米,必要可架棚支护。

(顶板破碎的标准:

顶板离层、顶板有断裂、裂隙、大量淋水等现象。

22、工作面顶板破碎时:

要求做到以下4点

(1)打设联锁棚子进行支护,棚距为1.0m,棚梁与顶板之间有间隙时,必须用木料刹严,棚梁规格为:

2.4m大半或一面皮圆木。

(2)架设棚子时,棚子必须架设到顶板破碎以外3.0m处。

(3)架设棚子时,硬帮必须打设单体,当机组运行到棚子处时,机组和溜子要切断电源,按从下至上的顺序撤掉硬帮的单体。

当机组割煤,移溜后,要及时形成一梁三柱,交替迈步前移。

(4)架设棚子时,先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检查作业地点及其附近安全情况,用长把工具挑落浮石及罩头,并沿倾向打设1.0m一棵的临时支护,临时支护为带帽点柱,再进行架设棚子,要求三人协同作业,一人串大木料,一人打设单体,一人观察顶板。

23、工作面正常回采、回柱前,全面检查回柱条件,保证退路畅通,并在顶板稳定的条件下进行。

回柱时,执行两人回柱制,一人撤柱,一人观察顶板并拉柱,回柱要远方操纵,使用的泄液钩绳长不小于3.0米。

24、回柱放顶必须在支护完整、确保作业安全的情况下进行。

25、回柱撤柱时,必须站在被撤支柱的斜上方1~2排柱之间的支护完整处。

回柱人员站在支护完整、无崩绳、崩柱、甩钩抽人的安全地点作业。

26、工作面撤柱与打柱的安全距离不能小于20m。

距回柱地点20m范围内严禁进行其它工作。

严禁有人员通过或逗留,必要时,待回柱工作停下来,人员迅速通过此范围后,再继续进行回柱工作。

27、工作面分段撤柱时,分段点必须选在顶板完整处,断层、破碎带等处的单体应分在同一段内回撤,并在分段处加打两棵以上的单体作为临时支护。

28、回撤第五排柱时要一次性回收清,不许有漏撤的支柱。

29、回撤难撤支柱时,值班段长根据现场情况安排打设替柱和护身柱,并由有经验的工人用大于1.5m的钎子穿松底板,撤出难撤支柱后,再撤替柱和护身柱。

30、回撤工作面末排支柱时,如果发现有倒柱、扑入空区支柱等,取柱前,必须在该处放顶线周围打设好护身柱,作业人员用1.5m长铁钩将支柱钩回,若用铁钩无法取回支柱时,在工作面末排支柱外,按工作面排柱距补打支柱直到能取回支柱,所打支柱沿倾向距取柱地点上下方各不少于5m。

严禁人员在没有支护的情况下,进入空区内取柱。

31、严禁在控顶区提前摘柱,如果顶板破碎,跟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加密支柱。

32、回柱过程中,若发现顶板来劲,作业人员停止回柱,撤出工作面至两巷顶板完整、支护齐全处,待工作面顶板稳定、补打支护,再进行回柱。

33、人员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机道作业时,必须机组、溜子停机断电,打设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机道挑2.4m大半,间距为1.0m。

作业地点上、下各挑两架棚子。

操作方法:

利用硬帮煤壁贴帮柱与第一排支柱挑设大半,执行“三人作业”制,一人打设单体,一人串长木料,一人观察顶板,严禁人员进入无支护的机道内,工作面硬帮棚梁下挂腿,形成一梁三柱,跨机道棚子。

34、人员在撤单体支柱时,泄液方向严禁有人,人员在打设单体时必须紧握枪柄,防止注液时,注液枪打伤自己或他人。

35、回采期间,段长、值班段长要对工作面两巷的顶板、巷帮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确保巷道内顶板支护完整,上下出口畅通。

破碎顶板棚子打设示意图如图4-1。

第二节工作面两巷及端头顶板管理

一、超前支护

工作面上、下巷超前工作面煤壁20m要加强支护,前10m打双排;后10m打单排,所打设的单体,上巷排距1.4m,柱距1.0m,下巷排距1.2m,柱距1.0m。

如果两巷顶板破碎时,要挑2.4m的大半,棚腿为单体支柱,上巷间距为1.4米,下巷间距为1.2米,棚距为1.0米,棚梁与顶板之间有间隙必须用木料刹严。

上、下巷超前支护的单体必须上联锁绳。

二、巷尾密集支护

在下料道和运输巷巷尾打设密集支柱,排距为0.75,柱距0.6m,末排支柱要打设对柱。

回风巷巷尾所打设的末排单体应与工作面放顶线一齐。

在运输巷巷尾,保证顺槽溜子尾在空区侧最少有二排密集支柱,所打设的末排单体允许超过工作面放顶线一排,即0.75m。

如果运输巷巷尾的密集支护超过工作面放顶线一排以外,必须停止采煤,及时回撤单体及顺槽溜子,以防溜子尾被埋压。

三、上、下端头顶板管理

工作面上、下端头采用单体挑钢梁进行支护(当采高大于1.3m时,端头必须采用两对四根钢梁进行支护),钢梁长不小于2.8米(花边钢梁)。

机尾、机头都为两对四根钢梁,打设成“一梁三柱”形成,每个循环翻打一次,交错迈步前移,移动步距为0.75m,每两根之间为0.25m,每对钢梁中心距为1.0m。

要求:

端头钢梁打设在工作面溜子尾电机、减速机上方,沿液力偶合器的中心上、下各0.5m的位置打设两对端头钢梁,并随着电机、减速机的伸缩而移动。

随工作面的推进,当工作面上下巷的超前支护范围内,遇到巷道内提前做的瓦斯抽放卧子、绞车卧子或水泵卧子等时,要按照上下巷超前支护的排柱距,在卧子内加打一排单体来支护顶板。

顶板破碎时,按照上下巷超前支护挑大半的方式来挑半。

当工作面溜子尾推到卧子里时,端头钢梁应用与高度相适应单体打设,保证钢梁接顶严密,如果高度不够时,钢梁与顶板之间,必须用木料打木垛刹严。

四、工作面备用支护材料、数量及存放地点

1、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共使用2.2m、2.8m、3.2m单体160棵,工作面内使用2.0m、2.2m、2.5m单体1200棵。

初放期间工作面要加强支护。

备用柱要达到10%备用量,达到120棵。

2、木料:

2.2m、2.4m的大半:

各50根;1.4m道木:

50根。

3、工字钢:

2.0m:

20根,2.8m:

2根。

4、存放地点:

在下料道距工作面50米处,随着工作面推进物料存放点向前移,物料靠巷帮码放要整齐并挂标志牌,木料均为新鲜硬质木材。

工作面平、剖面图如图4-2,4-3。

工作面溜子防滑戗柱打设示意图如图4-4。

回风巷、运输巷超前支护如图4-5,4-6。

第三节初采工艺

一、初采

1、初采前,检查上下巷及切眼内顶板及支护情况,首先敲帮问顶,确认安全后方可开工。

2、初采前,对工作面所有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符合完好标准,各类用电开关及设备接线盒、电缆杜绝失爆。

3、工作面初采时各系统必须形成,并在各转载点上好喷雾防尘等设施,并能正常使用。

4、初采时,必须检查工作面瓦斯浓度,如发现超限立即处理,符合规定后方可作业。

5、初采前,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必须打够20m(单排10m、双排10m)。

工作面先上两排单体,打上一排,备用一排,否则不许回采。

6、检查绞车安装是否符合规定,安全设施是否合理,各种安全构件是否齐全,钢丝绳是否符合规定,如有不合格处,立即整改。

7、初采时,供电系统三大保护必须上齐,机电设备防爆率100%,如有不合格地方,禁止试车。

8、待工作面推进两个循环后,工作面溜子头、尾开始打设两对四根端头支护。

9、工作面自切眼开始,逐循环把支柱上齐,达到五排支护后,按“见五撤一”制打设单体。

10、上下巷净高不低于1.8m,保证出口畅通。

物料码放整齐不准堆放在人行道上,行人侧宽度不小于0.7m。

11、工作面回采一个循环以后,人员不许在末排支护以外行走或逗留,要在1~2排柱间行走。

12、初采期间,每班有段队干部现场指挥作业。

所有人员搞好自主保安,并加强联保与互保工作。

二、初次放顶

1、初次放顶期间,成立初次放顶领导小组,深入现场跟班指挥,组长:

王社新、乙体成、牛彦林。

小组成员:

关立坤、赵开文、杨仁瑞、陈化良、王树泉、高立华、李志强、张志华、张凤立和孙孝友等人员组成。

2、回柱二人一组,严禁单人作业,一人回柱,一人观察顶板情况。

卸载把子必须拴上3m的长绳,远距离回撤。

3、回撤前保证退路畅通,回撤的五排柱打在第四排柱的一侧,间距0.25m,保证切顶线的支护强度。

4、严禁打设光头顶子,保证工作面的支护数量、支护质量,泵站压力不低于18MPa,打设支柱时必须枪给到压,保证单体初撑力。

5、单体严禁打在浮煤浮矸上,必须打在底板上,根据煤层倾角,支柱要有3º~5º的迎山角,支柱往上山方向迎。

6、当工作面由切眼的软帮侧推进20米时,如顶板没有冒落,工作面溜子每节板,要加打一棵戗柱,形成每节板14棵柱。

当工作面由切眼的软帮侧推进35米时,如顶板没有冒落,要采取人工强制放顶措施。

7、当工作面由切眼软帮侧推进15米时,若顶板没有冒落,在工作面三、四排支柱间,打设信号柱,打设位置:

距工作面溜子头10m处打一棵,以后每隔30m打设一棵,一直打设到溜子尾。

信号柱选用直径大于160mm硬质不朽圆木,中部砍去直径的1/3缺口,信号柱要求每推进10个循环就打设一排,直到初放结束。

8、当信号柱弯曲时,作业人员要高度警惕,观察顶板的活动情况,如果大面积顶板来劲,活动剧烈,人员立即撤至两巷顶板完整、支护齐全的地点,待顶板稳定后,人员再进入工作面作业。

9、初次放顶期间工作面的行人通道,上下安全出口必须畅通无阻。

10、值班段长密切注意顶板来压情况,当工作面压力突然增大,煤壁出现片帮、顶板折断发出轰轰响声、闷雷声、信号顶子折断、顶板出现裂缝、掉渣、支柱急剧下缩等现象时,必须停止作业,人员撤至上下巷安全地点。

11、每小班派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观察顶板,机组每割煤20节板,机组、溜子停机,观察顶板来压情况,发现危险征兆,立即撤人。

12、初放期间严禁作业人员在空区内行走、逗留或进行其它工作,回柱放顶工作不准与其它工序平行作业。

13、初次放顶结束的标志:

空区冒落高度达到采高的1.5倍或采空区冒落矸石充分接顶。

三、周期来压

1、周期来压期间,工作面不得缺柱,倒柱现象,工作面最小控顶距时,末排为对柱管理。

并备有10%的备用支柱

2、支柱打在实底上,要迎山有力,横竖成排。

3、在回采过程中,工作面局部顶板冒落不充分有悬顶时,悬顶面积达到10㎡(工作面头、尾方向长5m,工作面推进方向长2m)时,工作面末排必须对柱管理并在第三排和第四排间加打一棵戗拄,以加强切顶能力。

4、周期来压期间,机组过后要迅速移溜,及时打上支柱,减少空顶面积与空顶时间。

5、回采过程中,如果工作面顶板压力大、顶板有异常响声时,人员必须撤至工作面两巷顶板完整支护齐全处,待顶板稳定后,补打支护,再进入工作面作业。

6、工作面下料道内备用木料其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