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3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1582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3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3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3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3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3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3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3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3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3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3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学会绘制气孔——保卫细胞图。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能说出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能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难点:

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三、教学准备

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器材、自制课件

四、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一组证明叶片是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部位的对照实验,提出问题:

叶片的哪些结构与水分的散失有关呢?

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学习叶片的结构。

观看课件,发现植物散失水分与叶片有关。

实验引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要进行的探究实验的兴趣。

五、探究新知

一、练习徒手切片

1.讲解并演示徒手切片的方法和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1)捏紧双面刀片迅速切割。

(2)选择最薄的一片做成临时切片。

2.学生练习徒手切片

巡回指导、提示,并及时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于肯定。

注意:

不同的切割方向、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二、观察叶片的结构

1.组织学生分小组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对比归纳叶片的基本结构。

课件展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2.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后,教师总结:

叶片由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上、下表皮上有许多由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

3.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组织学生制作叶的下表皮临时装片并观察。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下表皮细胞的特点以及气孔的形态,并按课本要求画一对保卫细胞及周围的几个表皮细胞。

组织学生展示绘出的形态图,评价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三、气孔——气体进出的“门户”

展示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讨论“当保卫细胞吸水(失水)时,气孔怎样变化?

保卫细胞壁有什么特点?

”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找学生描述气孔开闭的原理,给予补充纠正。

四、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探究的内容

五、整理实验器材

注意观察老师的操作。

两人一组练习徒手切片,制作菠菜叶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制作成功的同学讲解经验。

分组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归纳叶片的基本结构。

分组进行实验并绘图。

展示绘出的形态图。

观看动画,体会气孔开闭的机制。

小组代表整理实验器材。

演示并强调关键步骤,为学生操作打下基础。

徒手切片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示范后学生操作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通过观察,重新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过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气孔开闭的机制。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六、效果检测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观察叶片的结构,练习了徒手切片及临时切片的制作;通过观察,了解了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上下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有由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气孔的开闭与保卫细胞有关。

八、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观察叶片的结构

二、气孔——气体进出的门户

1.气孔的组成:

两个保卫细胞组成一个气孔,位于叶片的上、下表皮中

2.气孔的开闭机制:

失水——闭合 吸水——张开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描述植物体吸收的水分在体内是怎样运输的。

2.知道什么是植物的蒸腾作用。

3.了解绿色植物是怎样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的。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难点:

绿色植物怎样参与物质循环。

三、教学准备

课前制作教材第109页的观察材料、自制课件

四、引入新课

组织学生自学教材第109页的“想一想,议一议”,并思考:

玉米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都去哪儿了?

这些水对玉米本身及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自学教材,分析问题。

设置疑问,提高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五、探究新知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1.课件展示根尖的结构,引导学生回想植物根尖的结构,提出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能增加吸收面积。

2.展示课前准备好的教材第109页“观察与思考”中的观察对象,组织学生分小组观察,并把茎横向切断观察,提出问题:

(1)茎的横切面上变红的是什么部位?

(2)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引出导管。

课件展示导管的图片,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总结导管所在的位置以及组成导管细胞的特点:

①根、茎及叶的叶脉中都有导管;

②组成导管的细胞长形、管状,没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上下细胞之间的细胞壁已经消失,形成了一根中空的管道。

观察图片,体会根尖成熟区适于吸水的特点。

分组观察,并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观察图片,体会导管的特点。

了解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在哪里。

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了解茎中导管的位置和组成导管细胞的特点,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二、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意义

1.蒸腾作用

给出植物蒸腾作用的定义并讲解:

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2.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作用

组织学生自学教材第113页第一段内容,描述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作用,总结:

(1)为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提供动力;

(2)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叶片被高温灼伤。

三、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课件展示生物圈中水循环的示意图,组织学生观察并思考:

在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过程中,绿色植物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四、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熟悉蒸腾作用的含义。

自学教材。

观察图片,分析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分析图片,增强了对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的认识。

六、效果检测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了解了植物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输水分,知道了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以蒸腾作用的形式散失,并为植物自身无机盐的运输提供动力,增加大气湿度和降水。

八、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1.根—根尖—成熟区 2.导管

二、植物的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的含义 2.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三、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增加大气的湿度和降水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