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保护专项施工的方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8149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65 大小:16.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保护专项施工的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5页
地铁保护专项施工的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5页
地铁保护专项施工的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5页
地铁保护专项施工的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5页
地铁保护专项施工的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铁保护专项施工的方案.doc

《地铁保护专项施工的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保护专项施工的方案.doc(1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铁保护专项施工的方案.doc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 1

一、编制说明 1

二、编制依据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3

一、工程概况 3

二、本工程相关单位 3

三、工程周边环境 3

四、工程地质 5

五、水文地质 8

第三章、施工保护范围设计概况 9

一、5号线打铁关站车站主体 9

二、预留通道 10

三、通胜弄桥 11

第四章、施工部署 13

一、总体部署 13

二、项目班子组织与管理 14

三、施工准备工作 15

四、水平及垂直运输方案 16

五、施工机械配备 16

六、劳动力组织准备 20

七、施工现场用电布置 21

八、材料供应和管理 21

第五章、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23

一、地连墙施工 23

二、钻孔灌注桩与格构柱施工 52

三、地基加固 58

四、施工降水 71

五、土方开挖和支撑安装 78

六、钢板桩围堰施工 91

七、吹砂围堰施工 93

围堰施工流程 94

第六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99

一、质量管理体系 99

二、质量保证体系 101

三、质量保证措施 102

四、工程质量控制重点 104

第七章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05

一、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105

二、安全生产制度 106

三、安全措施 107

第八章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13

一、文明施工目标 113

二、文明施工责任制 113

三、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13

四、减少扰民噪音、降低环境污染技术措施 116

第九章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123

一、概述 123

二、雨季施工措施 123

三、冬季施工措施 124

四、夏季施工措施 125

第十章、1号线打铁关站监测及相关内容 126

一、监测范围及内容 126

二、工作基点的布设 126

三、监测点的布设 127

四、变形控制标准 128

四、报警指标 128

第十一章、地铁保护相关内容 129

一、保护范围 129

二、保护等级 129

三、已运营地铁结构调查、评估 129

四、施工中针对性保护措施 130

五、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 135

附图一工程总平面图 140

附图二管线迁改图 141

附图三车站主体地质纵断面图 142

附图三附属预留通道地质纵断面图 143

附图四东半幅通胜弄桥、预留通道东侧基坑施工平面图 143

附图五西侧箱涵施工平面图 145

附图六车站主体施工平面图 146

附图七主体围护结构及钻孔灌注桩平面图 147

附图七附属围护结构平面图—预留通道 148

附图八主体基坑地基加固及降水井布置图 149

附图八附属地基加固平面布置图—预留通道 149

附图八附属降水井平面布置图—预留通道 151

附图九主体基坑土方开挖示意图 152

附图九附属土方开挖示意图—预留通道 153

附图十主体基坑第一道砼支撑平面布置图 154

附图十主体基坑第二、四、六~八道钢支撑平面布置图 155

附图十主体基坑第三、五道砼支撑平面布置图 156

附图十附属第一道砼支撑平面布置图—预留通道 157

附图十附属钢支撑平面布置图—预留通道 158

附图十主体基坑断面图 159

附图十预留通道基坑断面图 159

附图十一1号线打铁关站施工保护监测点布置图 160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

一、编制说明

因本工程车站主体与1号线打铁关站T型相接,预留通道与1号线打铁关站A号出入口相接,通胜弄桥位于地铁1号线打铁关站与地铁5号线打铁关站换乘段上方,根据《杭州市地铁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在地铁规划控制保护区范围内从事基坑开挖和桩基础工程施工的项目应编制《地铁保护专项施工方案》,作为施工的指导性文件。

二、编制依据

1、《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运营管理办法》(2012.5.1);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5、《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1997);

6、《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2);

10、《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1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

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5、《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16、《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1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8、《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1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20、《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

2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50328-2001);

22、《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管理规范》(建城[2002]221号)

2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4、《杭州市建筑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杭州市政府278号文);

25、《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2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

27、《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202-2013);

28、杭州地铁1号线打铁关Ⅱ标施工图纸计;

29、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及现行相关施工规范、标准。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杭州地铁1号线打铁关站Ⅱ标于杭州市下城区东新路及备塘河下,沿东新路及备塘河南北向布置,与1号线打铁关站T型相接。

工程主要包括5号线打铁关站、引起桥梁改建工程和备塘河迁改工程。

车站主体结构沿东新路南北展布,与地铁1号线打铁关站正交,周边既有市政道路主要为东新路及东新路跨绍兴路立交桥。

其中东新路为南北向双向6车道,路面宽约32m;东新路跨绍兴路立交桥为南北向双向4车道,路面宽约16m;备塘河宽度约27m,水深约1.5-2.0m,河底高程1.64-2.06m。

车站侧墙结构采用复合墙体系。

主体结构为地下三层双柱三跨现浇钢筋混凝土闭合框架结构。

端头井深26.33m,标准段深24.83m。

车站共设置了2个出入口、1个预留通道、3个风道。

工程平面位置详见附图一:

《工程总平面图》。

二、本工程相关单位

1、建设单位:

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设计单位: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勘察单位:

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4、监理单位:

甘肃铁一院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5、施工单位:

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6、施工监测:

江苏新亚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7、第三方监测单位: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三、工程周边环境

(一)、站位及周边环境

杭州地铁1号线打铁关站Ⅱ标位于杭州市下城区东新路及备塘河下,沿东新路及备塘河南北向布置,与1号线打铁关站T型相接。

车站西侧为东新路及东新路跨线桥;车站东侧为备塘河及焦家村公交车站;东南角为打铁关新村13栋;南侧为南应加河。

东新路及备塘河

车站站位及周边环境详见附图一:

《工程总平面图》。

(二)、地下管线

工程位于杭州市下城区东新路下,东新路为杭州市城市主干道,根据施工图纸及多次现场踏勘调查,东新路下有大量的地下管线存在,主要有电力、给水、通讯、燃气、雨、污水和路灯管道等各种地下管线。

车站周边管线概况表

类型

材质

规格

根数

埋深

迁改方式

位置

通讯

光纤

200*200mm

1/4

0.31

原位保护

西侧

供电

800*800mm(10KV)

6/16

0.6

原位保护

西侧

通讯

Φ700mm

1/1

0.14

原位保护

西侧

燃气

Φ300mm

1

1.48

原位保护

西侧

路灯

Φ80mm

1

0.30

原位保护

西侧

给水

铸铁

Φ800mm

1

1.18

原位保护

西侧

雨水

Φ600mm

1

2.56

临时废弃

西侧

污水

Φ800mm

1

4.7

原位保护

西侧

通讯

光纤

200*200mm

2/4

1.05

绕东迁改

东侧

通讯

光纤

1000*360mm

2/24

0.92

绕东迁改

东侧

通讯

光纤

300*200mm

0/6

1.31

绕东迁改

东侧

雨水

Φ500mm

1

1.74

废弃

东侧

路灯

Φ80mm

1

0.30

废弃

东侧

燃气

Φ500mm

1

2.3

绕东迁改

东侧

监控

光纤

500*100mm

18

0.85

临时截断

东侧

通讯

光纤

500*100mm

3

0.85

绕东迁改

东侧

周边管线详见附图二《管线迁改图》

针对上述管线,拟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Ø东新路西侧管线主要有通讯、电力、燃气、给水、雨水、污水等管线,不涉及基坑开挖,仅有F号出入口顶管段从下方穿过,采取原位保护措施进行保护;

Ø东新路东侧管线主要有通讯、燃气、雨水等管线,均位于主体基坑范围内,其中雨水管道临时截断,其余管线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管桥及管廊跨备塘河后向东迁改。

具体迁改如下:

管线迁改根据标段工程阶段划分为二个阶段:

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管线迁改、管线恢复。

1、第一阶段管线改迁—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管线迁改

该阶段为5号线打铁关站附属结构预留通道封堵墙以东基坑结构后,开始施工主体基坑前。

涉及到的管线为东新路东侧管线:

200*200通讯光纤、1000*360通讯光纤、300*200通讯光纤、Φ500雨水混凝土管及Φ500燃气钢管。

处理措施:

雨水管道临时废除,其余管线均临时绕东改迁至备塘河东侧现状公园内。

东新路下其他管线原位保护。

2、第二阶段管线改迁—管线恢复

标段工程完工后,开始管线恢复阶段。

四、工程地质

车站场地属钱塘江冲海积平原地貌。

拟建场地自然地面较平坦,地面标高5.3~6.5m。

备塘河宽度约21m,勘察期间,水深2.4~2.5m,河底高程0.99~1.04m,洪水位高程5.3m,流向北偏东10,河底淤泥厚度0.5~1.2m。

基坑开挖范围内以淤泥质粘土为主,下部基岩埋深约在地面下55.20~55.80m。

车站施工场地内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杂填土、素填土、淤泥、砂质粉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夹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粘土、粉质粘土夹粘质粉土、砾砂、圆砾、中风化安山玢岩。

车站底板主要位于1层淤泥质粘土夹粉质粘土层和2淤泥质粉质粘土层中。

地下车站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将遇①层填土、1砂质粉土、④2淤泥质粉质粘土夹淤泥质粘土、④3淤泥质粉质粘土、⑥1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质粘土、⑥2淤泥质粉质粘土。

车站基坑底以下主要分布⑧1淤泥质粘土、⑧2粘土、⑨层粉质粘土夹粘质粉土、3砾砂、2圆砾、3中风化安山玢岩。

本工程范围内地层结构、岩性特征、埋藏条件及物理力学性质,结合静力触探曲线和周边建筑物详勘地质资料,依据工程特性及成因条件,将场区地基土划分为19个工程地质层及若干亚层,各地基岩土层的分层描述及分布特征如下:

层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