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历年考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1347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历年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浙江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历年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浙江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历年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浙江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历年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浙江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历年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历年考题.docx

《浙江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历年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历年考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历年考题.docx

浙江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历年考题

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社会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1.1、自我概念

又叫自我图式,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己所有特征认识的集合,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性格、能力、身体等方面的认识。

包括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和实际自我。

1.2、人际关系

广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

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其关注的是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其构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成分。

1.3、曝光效应

人们对其他人或事物的态度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变的更积极的一种现象。

1.4、偏见

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对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

2.1、权力动机

个体要在某些方面取得一定支配地位的需要

2.2、社会认知

又称“社会知觉”,是研究个体如何感知、认识自己、他人与群体及如何解释推断社会行为与事件的。

2.3、社会态度

是指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映倾向。

2.5、社会感情

是伴随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主观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由情绪和情感构成

3.1、投射法

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测验方法,是间接了解人们内潜的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通常向被试提供一种意义不明确的刺激情境,让被试在没有控制的情况下,对多种含义模糊的刺激不受限制地、自由地作出反应,测试者通过分析这一情境刺激在人们头脑中所引起的联想或想象来推测其所持有的态度。

3.2、情感智商

丹尼尔·戈尔曼系统地提出了与智商(IQ)相对应的情商(EQ)的概念。

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数。

包括自我激励,了解自我,识别他人情绪,驾驭情感,处理人际关系五个方面的能力。

3.3、亲和动机

又称结群动机,是指个人要与他人在一起,或者加入某一集团的需要。

3.4、冲突管理

是指人们采取一定的行为来应对、处理冲突

4.1、自尊

个人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4.2、刻板印象

也称定见,是指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印象。

4.4、成就动机

是个体为了取得较好的成就,达到既定目标而积极努力的动机。

通俗的说是对成就的欲求。

4.5、利他行为

是指不期待任何回报的亲社会行为。

5.1、偏见(见1.4)

5.2、情感智商(见3.2)

5.3、社会动机

个体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而获得的动机。

5.4、冲突

是一种对立状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主体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是斗争关系。

6.1.利他行为(见4.5)

6.2.冲突管理(见3.4)

6.4.刻板印象(见4.2)

6.5.社会动机(见5.3)

7.1.侵犯行为

又称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的行为。

7.3.对应偏差

又称过分归因偏差或基本归因错误,指的是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夸大行动者个人内在因素,低估外在环境因素,甚至在行为是由明显外在环境因素造成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7.4.内在动机

人们对某些活动感兴趣,从活动中得到满足,活动本身成为人们从事该活动的推动力。

7.5.认知失调

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

8.1.旁观者效应

在人需要紧急救助时,在场目睹此情境的人数越多,任何一个人出面相助的可能性越小。

8.3.爱情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种特殊的想法与态度,是亲密关系的最深层次,不仅包括激情、审美等因素,还包括生理及其与共同生活愿望等复杂的因素。

8.4.外在动机

是指个体参加某种活动的动力不是基于该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因为外在的奖赏或压力所引起的动机。

8.5.投射测验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一、1、矛盾的态度比不矛盾的态度对行为的预测力要弱(T)

2、测谎仪通过测量伴随情绪的几种生理反应,如呼吸的改变、心血管活动出汗来测量个体是否撒谎,因而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完全能鉴别出是否撒谎(F)

3、不管说服者的可信度还是有说服力的信息以及充分的论据,只要自己不愿被说服,说服就是无效的,除非他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

(T)

4、母性动机是一种心理性动机。

(F)

5、在冲突管理中,双方都放弃部分利益,以便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部分需求,即双方都有所坚持,也有所退让,这是一种顺应模式(F)

6、人们在有选择的时候,体会到的认知失调高(T)

7、相关研究就是一种因果关系研究(F)

8、19世纪,直接为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做了理论上和方法上准备的是德国民族心理学和法国群体心理学(T)

9、强调礼尚往来,讲究平衡和对等是一种共享关系(F)

10、人们把功劳归于自己,把失败归于外因的倾向是一种行动者和观察者偏差(F)

二、1、与相似性相比,互补性是更加基本的导致人际吸引的因素。

(F)

2、心理动力学派认为,亲子关系对个人情绪和情感具有重大影响。

(T)

3、社会学认为,社会感情具有突生属性。

(T)

4、人类的基本动机是相同的,用来满足基本动机和需求的方式也是相同的。

(F)

5、社会心理学的确立以冯特的实验社会心理学为标志。

(F)

6、社会心理学研究存在着社会学取向和心理学取向两种研究取向。

(T)

9、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做判断,这是属于近因效应。

(F)

10、凡是刻板印象都是不良的。

(F)

三、3、若研究需要,社会心理学研究要运用欺瞒这一特有的研究技巧(T)

4、爱屋及乌表明了感情的感染功能(F)

5、信息唤起的恐惧感越强,人们改变态度的可能性越大(T)

6、当我们看到越有女人味的女性,与女性相关的刻板印象越容易浮现在我们脑海中。

(T)

7、双方基于理性,进行得失衡量,考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是一种市场定价的关系(T)

8、社会心理学以学科名义登场,是以拉扎劳斯、施坦泰尔的《社会心理学》命名的两本同名著作为标志(F)

9、小明感到老师打的分数太低,不好直接表明,在上课时故意刁难老师,这是属于虚假的冲突(F)

10、老鼠喜欢在转动的轮子上奔跑,享受运动的乐趣,这是属于外在动机(F)

四、1、心理动力学派认为情绪困扰与问题行为都可以通过制约原理与学习理论来加以修正或改善。

(T)

2、中国人在愤怒时,往往选择抑制愤怒,从而容易产生怨的情绪(T)

3、与相似性相比,互补性是更加基本的导致人际吸引的因素(F)

4、理情学派认为情绪起源于信念、评价与解释,人们之所以会有不适当的情绪主要是因为非理性的思考而致。

(T)

5、饥渴动机是生理性动机(F)

6、偏见会影响人的社会知觉,使人产生错误印象(T)

7、个我取向的成就动机优于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T)

9、如果参加某种活动的动力不是基于对此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基于外在的奖励或压力,那么这是一种强迫动机(F)

10、社会感情具有突生属性(T)

五、3、中国人在愤怒时,往往选择抑制愤怒,从而容易产生怨的情绪(T)

4、悲伤、快乐、内疚都是原始情绪(F)

5、理情学派认为情绪起源于信念、评价与解释,人们之所以会有不适当的情绪主要是因为非理性的思考而致。

(T)

6、人们在有选择的时候,体会到的认知失调高。

(T)

7、双方基于理性,进行得失衡量,考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是一种市场定价的关系(T)

8、情绪性寂寞是指个体缺乏社会整和感或缺乏由朋友或同事等所提供的团体归属感时产生的寂寞(F)

9、小明感到老师打的分数太低,不好直接表明,在上课时故意刁难老师,这是属于虚假的冲突(F)

10、老鼠喜欢在转动的轮子上奔跑,享受运动的乐趣,这是属于外在动机(F)

六、1.一旦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有差距,人就会产生焦虑,从而造成自尊的降低(F)

2.人们在评定人和事物时,最重要的维度是活动水平维度,即一个人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

(F)

3.直接为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做了理论上合方法上准备的是德国民族心理学和法国群体心理学。

(T)

4.邻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情感性关系(F)

5.一般来说,老年人体会到得寂寞感最强(F)

8.在说服信息比较复杂时,采用生动的媒介,例如影视媒介为好(F)

9.由对恶劣品性的厌恶转而厌恶具有这一恶劣品性的人,以及与这类人相似的人,这一态度的习得是建立在观察学习的基础上。

(F)

10.偏见往往源于无知,因而,接受的教育越多,偏见将会越少。

(F)

七、1.老鼠喜欢在转动的轮子上奔跑,享受运动的乐趣,这是属于内在动机。

(T)

2.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的评价,凡是自尊都是积极的。

(F)

3.人们在评定他人和事物时,最重要的维度是评价维度,即一个人品质的好坏。

(T)

4.直接为社会心理学产生做了理论上和方法上准备的是Allport的实验社会心理学。

(F)

5.双方平等,强调对等回报与交易的平衡,是一种共享关系。

(F)

6.一般来说,已结婚的人比未结婚的人体会到更少的寂寞感。

(T)

9.“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所以缺乏说服力,是因为王婆不是专家。

(F)

10.由对恶劣品性的厌恶转而厌恶具有这一恶劣品性的人,以及与这类人相似的人,这一态度的习得是建立在联想学习的基础上。

(T)

八、1.为了提高自尊心,人应该学会向下比较,以自我提高(T)

2.人们在评定事物和人时,最重要的维度是力量维度,即一个人是强还是弱(F)

3.以乔治•米德为代表的美国社会学家所从事的理论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Allport的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局限,并为符号互动理论奠定了基础。

(T)

4.由团体成员共享情感和资源,不分彼此,是一种对等互惠关系(F)

5.远在外地的游子所体会到得寂寞是一种社会性寂寞(T)

6.防暴警察穿一样的衣服,拿同样的武器,戴保护性面罩,是为了去个性化(T)

9.在某方面有特长的人在说服他人的时候比较有效(T)

10.向受测者呈现一些云雾的或模糊地人形的墨汁图片,受测者从一滴墨水或一副画的欣赏中流露出自己的动机、需要、态度、欲望、价值观,这是属于投射法测试(T)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一、1、简述引起侵犯行为发生的原因简答题

✧对侵犯行为的反击:

对他人的攻击行为的以牙还牙的报复

✧工具性侵犯行为:

基于理性的算计,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去攻击别人

✧本能性侵犯行为:

人类为了宗教信仰和自尊可能会攻击他人

✧挫折引起的情绪性侵犯:

他人若阻碍了你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就会成为挫折。

✧模仿引起的侵犯行为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案例分析题,需要说出它的局限性,及它与文化差异的关系,以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为例子

✧生理需要;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人的需要中最基本、最强烈、最明显的一种

✧安全需要:

包括生理上的安全和心理上的安全

✧归属和爱的需要:

指与他人建立、维持、发展良好的关系的需要

✧尊重需要:

对于名誉和威信的欲望,来自他人对自己的尊敬和尊重

✧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类具有成长、发展、实现人的全部潜力的需要

3、简述成就动机主要通过什么渠道习得

✧他人的榜样

✧自己的成功经验

✧社会对成就的认可、奖励,对失败的批评和指责

5、简述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特点简答题

✧直接观察很难发现规律

✧无关变量不易控制

✧期望效应

✧测量工具的误差不易控制

●二、1、简述刻板印象的形成途径

✧个人的经验:

群体中新鲜的、极端的、突显的刺激;群体所从事的社会行为

✧社会学习:

3、中国人主要具有哪些社会焦虑简答题

✧情爱焦虑

✧性焦虑

✧地位焦虑

✧缺点暴露的焦虑

✧表现的焦虑

4、简述态度的形成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2、家庭环境3、同伴的影响4、团体的影响

✧个体的学习

✧情感因素:

1、认知失调理论2、平衡理论

5、简述社会心理学研究要注意的问题

✧样本的代表性

✧实验者偏差(单盲和双盲)

✧被试偏差

✧伦理问题

●三、1、简述社会心理学研究两种取向的差别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强调的重点不同:

心理学强调个体,而社会学则强调团体或社会

✧理解行为的途径:

心理学分析心理状态、人格等,社会学分析社会变量如地位、角色等

✧首要目标:

心理学是预测行为,社会学则是描述行为

✧方法:

心理学以实验为主,兼调查;社会学的主要方法则是调查和参与观察

2、简述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

说明的是归因的维度及归因对成功与失败的影响。

1972年提出,1979年修改。

包括1、内因、外因2、稳定和不稳定3、可控制性(后来添加)可用于归因风格的训练。

3、简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简答题

外显的特点的影响是人际间好恶的直接决定因素

✧个人特质:

个人的温暖、能力、外表的吸引力

✧相似性:

人口特征、态度、外表

✧互补性

✧熟悉性

✧接近性即与他人的距离相近

4、简述动机的性质

✧动机是一个完整的个人的动机,而不是人的某个部分的动机

✧动机总是指向人类一些基本目标或需求,是人类的终极目的、欲望或需要的表现

✧人类的基本动机是相同的,但用来满足基本动机和需求的方式可以因人、因文化而异

✧人类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个体的动机和行为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人类存在无意识动机或潜意识动机,个体不可能对自己的动机状态有全面清晰的认识。

✧动机是动态的过程,是连续不断的,无休止的。

除极少数的时间外,很少达到完全满足。

5、个体如何通过学习机制形成社会态度?

态度的学习有三个机制

✧联结:

把特定的态度与某些事物联系在一起

✧强化:

奖励有助于形成对某些事物的态度

✧模仿:

通过模仿榜样人物的态度而形成

●四、1、简述影响自尊高低的因素论述题,并要求说明如何培养自己的自尊

✧生活中的成败经验

✧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

✧自己的内部标准:

希金斯的自我差距理论;理想自我—现实自我;应该自我与实际自我

2、简述如何提高合作性

✧建立持久的关系

✧增加识别对方行为的能力

✧要维持自己的声誉,保证相互信任

✧要保证对关系的控制力,分步合作,对对方的行为要奖罚分明

3、简述青少年情绪发展的特点简答

“风暴期”、“叛逆期”

✧情绪纷扰而不稳定,情绪反应的激动与起伏程度较高,同时对情绪刺激敏感多疑

✧青少年的情绪具有易冲动性与爆发性;

✧情绪具有从易感性迈向稳定性的过度性质,容易受暗示并且倾向从众,随着年龄的递增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情绪将趋于稳定。

✧情绪反应直接,情绪力量强烈,情绪变化快速,也常常压抑或隐藏,容易产生情绪问题。

4、简述中国人的“畏权情结”

畏权;慕权;清官梦;升迁梦;滥用权力

5、简述社会心理学研究要注意的问题

样本的代表性;实验者偏差(单盲和双盲);被试偏差;伦理问题

●五、1、简述社会心理学研究两种取向的差别(见三第一题)

2、简述影响利他行为实施的个人因素

✧个人价值观与个性特点

✧具有性别差异

✧心情的好坏

✧助人的得失

3、简述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

✧要使不一致的信息不断重复,从而被解释为是个体内在品质的反映。

✧要与群体中的成员广泛地交往。

✧要与群体中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成员交往

✧要有意识地寻找不一致的信息;有意识地校正自己的判断。

4、简述有效表达情绪的原则

✧先觉察自己的真正感受

✧选择适当的时机表达

✧清楚具体地表达

✧行为感觉/理由陈述的使用

✧表达正面情绪,也可以增进良好的关系

●六、2.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规律

✧不同的特征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信息出现的前后对印象的形成的作用是不同的

✧光环效应

✧人们比较重视负性的信息,但对他人却倾向于做正性的评价

3.简述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

✧个体过程:

主要涉及与个体有关的心理或行为研究,包括成就行为与个体工作绩效;态度以及态度改变;归因问题;认知过程与认知失调;个人知觉与自我意识;个体的人格与社会发展;应激和情绪问题。

✧人际过程:

涵盖了人与人相互作用的所有领域。

主要包括侵犯和助人行为;人际吸引与爱情;从众与服从;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非言语的交流;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

✧团体过程:

从宏观环境与团体的角度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问题。

主要包括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拥挤与环境心理学;团体过程与组织行为;种族偏见与伦理问题;健康心理学。

4.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见三第三题)

5.简述动机的性质(见三第四题)

●七、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见一第二题)

3.简述态度的构成因素

✧认知成分:

事实、知识、信念、评价)

✧情感成分:

尊敬与鄙视

✧行为倾向成分:

预备采取的反应

4.中国人具有哪些特殊的社会情感

✧中国人的羞耻感,羞耻感是对他人批评的一种反应,受到公开嘲笑和摒弃,或者自以为受到嘲笑时感到耻辱

✧中国人的社会焦虑:

情爱焦虑、性焦虑、地位焦虑、缺点暴露的焦虑、表现焦虑

✧中国人的怨恨心理:

是在人际交往中,互动的一方对另一方有了不满而又难以直接告诉对方或者告诉对方也于事无补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

✧中国人的幸福感:

5.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特点(见一第五题)

八2.简述如何消除社会偏见

✧社会化:

尤其要注意父母与周围环境以及媒体的影响

✧受教育:

接受的教育越多,人们的偏见将越少。

✧直接接触:

在某些条件下,团体之间的直接接触能够减少他们之间存在的偏见。

3.简述青少年情绪具有何种特点(见四第三题)

4.动机具有何种功能

✧激发个体的活动,对其行为具有推动作用

✧维持个体的活动,对其行为具有强化作用

✧引导个体的活动朝向一定的目标,对其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5.影响亲密关系维持的因素

✧平等:

人们在追求一种大致的平等即付出多少和得到多少答题相当

✧归因:

即人们对事件得到解释方式。

关系亲密的往往把对方良好的行为归结为对方的内在原因,而把对方不好的行为归结到情境中。

✧沟通:

通过沟通能够更了解对方,关系也更会持久。

✧嫉妒与人际关系

五、分析题(20分)

一、

(1)玛丽安·基切夫人是一位家庭主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声称接受到来自超级生物的信息,据她说这些超级生物是克拉利昂行星上的的守护者,她对媒介说,1954年12月21日,一场洪水将要到来,并将整个北半球淹没,生活在这里的所有人(只除下少数经选择的人)都将归于死亡。

但飞船既没有在特定的时间到来,也没有在后来几度更改的地方降落。

12月21日最终过去了,也没有发生任何洪水。

其中一些信徒,特别是一直心存怀疑和不太确信者,根本无法承受自己信仰所托的预言的失败——宣布退出,一些坚定的信徒——甚至辞掉了工作,变卖家产——更加坚定不移地信仰由基切夫人传达出来的真理,以此消弥信仰与令人失望的现实之间的冲突。

试用社会态度的认知失调理论解释这些信徒的心理。

(8)

1、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个体发现存在相互矛盾,无法调和一致的认知时,会感到内心冲突、紧张、不愉快,为了克服由认知失调引起的紧张,会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以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

2、费斯廷格对认知失调的假说:

认为如果某一个人真心的相信某事,并且受到该信仰的约束,进而采取饿了某些不可逆转的行动,并有不可否认的证据证明他的信仰是错误的,那么这个人绝不会消沉下去,而是更努力地去验证自己的信仰,甚至比以前更加确信它的正确性。

3、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有:

改变态度;增加认知;改变认知的重要性;减少选择感;改变行为。

(2)实验:

1947年,勒温要说服美国人吃动物的内脏。

把参加研究的家庭主妇分为两组,一组是先让她们看一段45分钟的演讲,演讲者强调吃动物内脏可以支援前线的战士,另外动物内脏含了大量的微量元素,对人体有利;另一组则没有看演讲,而是问她们“是否认为自己的家庭应该吃动物内脏?

”并给她们45分钟的时间讨论这个问题。

结果第一组只有3%的家庭吃动物内脏,而第二组有32%的家庭开始吃动物内脏。

这一实验说明了何种说服效果为好?

(6分)自我在说服中的角色影响说服的因素:

说服者因素:

1、说服者的可信度,专家资格,可靠性2、说服者的受欢迎程度

被说服者因素:

1、人格2、心情3、卷入程度4、自身的免疫力5、个体差异

情境因素:

1、预先警告2、分散注意

说服信息因素:

1、说服信息所倡导的态度与说服者原有的态度之间的差距2、信息唤起的恐惧感3、信息的呈现方式

⑶在一项研究中,罗森塔尔从一所小学的六个年级中各选了三个班,并向任课老师说根据自己对学生的测验,估计在这一学期将会有一些人表现出较大的进步,同时他还通报了这些人的名字,其实,这些人名是从花名册上随即挑出来的。

8个月之后,他对这些学生再次测验,结果发现,被指名的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进步,老师对他们在品行方面也做了较好的评价。

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你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6分)

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

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期望对于人有巨大的影响.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

印象的作用:

产生与印象一致的行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后,就会对他人形成一定的期望,而此期望又引导我们采取相应的行为以证实此期望。

(罗森塔尔)

二、1、在人类的求偶行为中,为什么具有匀称的脸型,好听的嗓音、好的身材(例如女性较大的腰——臀比例)、白晰的皮肤,有光泽的头发的人更有吸引力,社会心理学认为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人们的此类喜好标准。

(8分)

1、外显特点的影响是人际间好恶的直接决定因素,迷人的外表被认为是一种影响人际吸引和人际偏爱的积极特点。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包括个人特质:

包括外表的吸引力。

相似性:

也包括外表。

2、外表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影响力,一是因为晕轮效应的存在,另一方面是所谓的“漂亮的辐射效应”。

2、中国心理学家郭任远在1930年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

他把小猫分成四组:

第一组小猫出生后就与母猫隔离,不能看到母猫的捕鼠行为;第二组小猫与母猫一起生活,可以看到母猫的捕鼠行为;第三组小猫出生后就与母猫隔离,而与老鼠一起生活;第四组小猫看到老鼠时就受到电击,形成了逃避老鼠的条件反射。

这些小猫长大后,见到老鼠的反应就不一样:

第一组无动于衷;第二组表现出捕鼠行为;第三组即使见到别的猫抓老鼠,也不会去模仿;第四组则是猫怕老鼠,见到老鼠就逃跑。

此一实验证明了什么?

(6分)

1、行为的形成并不一定是本能决定的,还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环境与遗传共同决定着人类的心理与行为。

如社会学习理论就认为:

个人的行为不是由动机、本能、特质等内在因素决定,也不是由环境力量所决定,而是由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3、后天的环境因素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三、

(1)戴恩实验:

戴恩让大学生被试观察三个与他们年龄相近的人的照片,有魅力、中等魅力、缺乏魅力。

要求被试在27项人格特质上逐个评价三个人(婚姻、事业),结果被试对有魅力的人比对无魅力的人赋予更多的正性人格特征。

这符合印象形成中什么规律?

(6分)

1、印象形成过程中所利用的信息:

外表、非语言因素、语言

2、印象的组织结构

3、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方式

4、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规律:

不同的特征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信息出现的先后对印象形成的作用是不同的

(2)费斯廷格在1952年,让一群人批评他们的父母。

一组具有高辨认性,即在课堂上进行这种行为。

而另一组具有低辨认性,在昏暗的教室里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