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分类汇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1342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知识点分类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知识点分类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知识点分类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知识点分类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知识点分类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知识点分类汇编.docx

《高考历史知识点分类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知识点分类汇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知识点分类汇编.docx

高考历史知识点分类汇编

高考历史知识点分类汇编

主题1思想变革时代的中西方差异

1.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思想

李贽

(离经叛道)

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黄宗羲

(抨击君主专制)

①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代表作:

《明夷待访录》

②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

(经济思想)

③“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顾炎武

(倡导经世致用)

①提出经世致用,代表作:

《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他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积极影响

时期

北宋

南宋,

代表人物

“二程”(程颢、程颐)

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思想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核心);

把天理和伦理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

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

理之源在于天理。

天理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影响

有利于儒学的推广;有利于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民族文化性情的养成。

3.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的主要观点

法国

伏尔泰

法国启蒙运动

领袖

《哲学通信》

①猛烈抨击天主教会。

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③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自由平等。

④法律应该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①主张:

A.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B.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核心是“权力制约与平衡”。

C.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

②评价:

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卢梭

《社会契约论》

①提出“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说。

②提倡“社会契约论”,否定君主专制。

③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德意志

康德

(经典的总结者)

《纯粹理性批判》

①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

②人非工具

③坚持自由也要自律

4.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观点:

1.信仰得救(因信称义)2.人人都可阅读和解释《圣经》3.简化宗教仪式4.否定罗马教会权威,坚持国家权利高于教会。

主题2科学技术变革带来的生活变迁

1.了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报刊

(1)轮船:

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打破列强垄断。

(2)铁路①19世纪70年代,外国人修筑淞沪铁路。

②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③到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3)公路:

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

(4)航空①1909年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②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

③1970东方红一号卫星:

进入航天时代。

④2003年“神州五号”飞船: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5)电报:

19世纪70年代,丹麦未经清政府同意,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电报机房。

随后,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无线电报局。

(6)电话:

19世纪80年代,外国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7)报刊

(1)外国人最早在华办报——19世纪中前期,著名的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

(2)1872年英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3)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昭文新报》,是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4)维新变法时期:

《强学报》、《时务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5)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同盟会机关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6)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宣传民主科学思想,是宣传新文化的武器。

2.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

造纸术

①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②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③公元8世纪(唐朝)以后,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印刷术

①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火药

①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

②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③宋朝时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武器。

改变了人类作战方式,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指南针

①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②北宋时,指南针得以应用航海等领域。

促进了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推动了西方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影响:

促进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型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和灌溉工具

耕作工具:

(1)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石刀、石斧、石犁;

(2)商周时期:

青铜农具(很少);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传统农业时期①春秋战国时期:

铁农具和牛耕(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②西汉:

耦犁;耧车(播种工具);

③隋唐:

曲辕犁。

灌溉工具:

曹魏时翻车;唐朝时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3)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制瓷和纺织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冶金①冶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

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商周:

青铜铸造的繁荣时期(代表: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②冶铁技术-西周晚期:

已有铁器。

两汉:

高炉炼钢和炒钢技术。

东汉:

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魏晋南北朝:

灌钢法。

(2)制瓷①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②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④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越窑的秘色瓷是青瓷的一种)。

⑤宋代出现五大名窑:

汝、定、钧、官、哥。

⑥明清时期:

瓷器种类丰富,有青花瓷(明宣德年间)、彩瓷、珐琅彩等。

江西的景德镇是瓷都。

(3)纺织①距今四五千年,中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商朝:

已有织机

西周:

斜纹提花织物

汉代,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件素纱禅衣。

唐朝:

轻盈,吸收波斯织法

宋朝:

吸收花鸟画写实风格

元朝棉纺织家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逐渐增多。

明朝开始,出现花楼机,专明朝中后期,在丝织业等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以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为标志)

2.了解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时间

航海家

王室

开辟的航路

作 用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欧洲→非洲

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1492年

哥伦布

西班牙

欧洲→美洲

发现美洲新大陆

1497年

达·伽马

葡萄牙

欧洲→印度

开通欧洲到印度的新航线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

西班牙

环球航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实现环球航行;证实地圆学说

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②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1870年前后至20世纪初

棉纺织业

1765年,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

1769年,阿克莱特,水力纺纱机

1779年,克隆普顿,骡机

1785年,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煤炭)

英国

交通:

1807年,富尔顿,美国,汽船

1814年,史蒂芬孙,英国,蒸汽机车,

电的广泛使用:

1866年,(德)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电灯(美国爱迪生)、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

(美国、德国发明最多)

内燃机(煤气、汽油、柴油)的创制和使用:

德国戴姆勒和本茨:

汽车(1885年);

美国莱特兄弟:

飞机(1903年)

化学工业的发展:

从煤和石油中提炼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传统工业的进步

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

(1)工业革命: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的出现

(2)第二次工业革命:

重工业取代轻纺工业,垄断组织的出现。

4.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

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

(2)第二次工业革命:

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题3雅典的民主和罗马的法律

(1)古代雅典三次改革简明对照

时间

改革措施

主要影响

梭伦改革

公元前6世纪初

(1)废除债务奴隶制,稳定公民数量;

(2)实行财产等级制:

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等级越高、权利越大;

(3)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

(4)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

(5)建立公民陪审法庭(民众法庭)。

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克里斯提尼

改革

公元前6世纪末

(1)建立十个以地域为基础的行政选区,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对所有公民开放),由各部落轮流执政;

(2)各选区各选一人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3)实行“陶片放逐法”

基本铲除了旧氏族(部落)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伯利克里

时期

公元前5世纪

(1)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十将军以外);

(2)五百人会议(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并兼有政府职能)职能扩大;

(3)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4)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2)罗马法:

1.《十二铜表法》:

诞生:

公元前5世纪中期,是罗马成文法起点。

2.万民法:

3世纪,对象:

帝国统治下一切自由民。

3.罗马法的作用

(1)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2)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主题4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1.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时期:

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名义上土地属于国家,实际为王所有)。

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3)春秋时期: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井田制遭到破坏。

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

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4)战国时期:

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2.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1)小农经济的形成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2)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

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3)小农经济的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③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④精耕细作。

(4)小农经济的地位:

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5)评价①积极性:

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稳定社会,维护封建统治,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②弱点:

具有分散性、脆弱性、落后性、封闭性;③消极:

在封建社会后期,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成为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6)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小农经济的牢固存在。

 

主题5改革开放40周年:

改革开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地点:

1978年12月

(2)主要内容: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实行改革开放。

(4)历史意义

①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②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③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2.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基本形式:

家庭承包责任制。

(4)性质:

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5)作用:

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改革。

3.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全面展开:

1984年。

(2)特点:

扩大企业自主权

(3)中心环节(目的):

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3)内容

①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为间接管理、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②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目标: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

(5)意义:

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4.理解“南方谈话”

(1)发表:

1992年初,邓小平。

(2)内容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③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计划与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意义:

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是又一次思想解放的宣言书(打破了对“计划经济”的崇拜)。

5.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决定

(1)中共十四大(1992年):

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3)中共十五大(1997年):

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6.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上海浦东的史实

(1)经济特区

①设立:

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最大

②作用:

促进特区经济发展(“一夜崛起的城市”——深圳);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为全国提供宝贵经验。

(2)沿海港口城市:

1984年,首批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扩大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3)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以后,开辟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

(4)开放上海浦东(1990年)①目的:

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②意义:

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5)意义:

我国已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的开放体系。

它标志这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注意:

1.“一五”计划(1953~1957年)优先发展重工业,它的提前完成表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非已经成为初步工业化的国家)。

2.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非彻底消灭了私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最重要的战略决策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5.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