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1331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生态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环境生态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环境生态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环境生态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环境生态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生态学试题.docx

《环境生态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生态学试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生态学试题.docx

环境生态学试题

环境生态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富营养化:

由于直接向湖泊排污或农用化肥随地表径流输入湖中,使很多以硅藻和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转变成以蓝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这个过程叫富营养化。

干扰:

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的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范围的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的变化,使其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

光补偿点:

光合作用合成与呼吸所消耗的碳水化合物达到平衡时的光照强度。

互利共生:

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双方获利且达到了彼此离开后不能独立生存程度的一种共生现象。

化学需氧量(COD):

是指水样在规定条件下用氧化剂处理时,其溶解性或悬浮性物质消耗该氧化剂的量。

环境:

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荷尔蒙:

扩散于环境中、能使人和动物的生殖机能产生混乱并形成生殖障碍的一类化学物质的总称。

它是被人类广泛使用并积累于环境中的合成化学物质。

环境容纳量:

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

环境因子:

指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的基本成分,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

环境质量评价:

(environmentalqualityassessment),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

活性污泥:

有机废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气后,水中会产生一种以好氧菌为主体的茶褐色絮凝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这种污泥絮体就是活性污泥。

集群:

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多或少都都会在一定的时期内生活在一起,从而保证种群的生存和正常繁殖。

寄生:

是指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中获取营养而生存的现象。

林德曼定律:

即百分之十定律,能量沿营养级升高而逐渐减少,最高能利用10%。

内禀增长能力:

各种生物具有的为遗传特征所决定的潜在最大增长能力。

内稳态:

生物系统通过内在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即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之不随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相对稳定的机制。

年龄锥体:

亦称年龄金字塔。

由自下而上的一系列不同宽度的横柱组成,横柱的高低位置表示由幼年到老年的不同年龄组,其宽度表示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其所占的百分比。

偏利共生:

两个物种生活在一起,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利也无害的共生现象。

生化需氧量(BOD):

是指在好气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

有两种形式,一是BOD用,表示经过时间t所耗用的氧量;一是BOD余,表示该时刻水中所残余的生化需氧量。

生命表:

按种群生长时间或按种群的年龄程序编制系统描述同期出生的种群在各发育阶段存活过程的一览表。

生态道德:

又称环境道德,是道德范畴具有特殊涵义的一部分,指反映生态环境的主要本质、体现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要求,并须成为人们的普遍信念而对人们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规范。

生态幅:

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生态工程:

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生态环境脆弱带:

生态环境脆弱带是指生物链简单、易断裂、容易发生生态破坏、系统恢复力和抵抗力较差的地区。

生态恢复:

就是恢复系统的合理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

生态恢复实质上就是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有序演替过程。

生态监测:

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通过物理化学、生化、生态学原理等各种技术手段,在时间或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生态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监控、测试。

生态平衡:

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态。

生态入侵:

某种外来生物进入新分布区成功定居,并得到迅速扩展蔓延的现象。

生态危机:

由人类盲目和过度的生产活动所引,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的现象。

生态位:

主要指生物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与栖息地、食物、天敌等多种环境因子的关系。

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由无机环境生物的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以及分解者(腐生微生物)4部分组成。

生态系统服务:

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

生态修复:

其概念包括生态修复、重建和改建,其内涵可言理解为通过外界力量使受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重建和改建,即应用生态系统自组织和自调节能力对环境或生态完整性进行修复,最终恢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环境中各种元素沿着特定的路线运动,由周围环境进入生物体,最后回到环境中,各种元素运动路线所包含着的活有机体的有机阶段和由各元素基本化学性质所决定的、无生命的阶段所组成的循环运动过程,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物多样性:

也就是“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它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生物学的放大作用:

又叫食物链的浓集作用,在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残留浓度不断升高的现象。

食物链:

是指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的能量运转序列,是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体现,即生物因捕食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关系,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的基本载体。

受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改变),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和障碍,并发生了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人类可以根据生态学原理,有目的地采取措施,是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得以恢复和完善,实现生产力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系统趋于稳定的过程。

酸雨:

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但现在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

土壤背景值:

通常以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平均含量作为背景值,以与污染区土壤中同一元素的平均含量进行对比.超过背景值即属土壤污染。

退化生态系统(degradedecosystem):

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生态系统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两者的共同干扰下,使生态系统的某些要素或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要求的量变和质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

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而阻止地表热能耗散,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增高的现象。

污染物:

在特定的环境中达到一定的数量或浓度并持续一定实践,有易变性,发生一定的转化,进入环境后能够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的物质。

协同进化:

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过程。

优势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植物。

有毒物质生物循环:

有毒物质生物循环是指有毒物质通过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进入植物、动物、人体等生物领域,通过食物链富集与转移,最后经微生物分解回到土壤、水体、大气中,如此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有毒物质生物循环。

最大无用剂量:

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的方式或途径与生物体接触,按照最敏感的观察指标或一定的检测方法,未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最小有作用剂量:

只使生物体某项观察指标发生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亦即能使生物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

污染物:

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物质。

污染物的作用对象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

环境污染物:

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进入环境,使环境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和人类的物质。

毒物:

指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化学物质。

外来化合物:

指生物体内正常生命活动下不产生的化合物。

环境毒物:

指通过各种途径排放至大气、水源和土壤等人类环境中的有毒化学物质。

二、单项选择题:

1、生物群落是(B)。

A.生物偶然的组合                    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   

C.生物随意的组合                    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    

2、生物群落是(B)。

    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    

    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

3、确立群落成员型的依据是(C)。

    A.植物的种类       B.植物的高度       C.植物的作用        D.植物的功能    

4、关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  

    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    

    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   

    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    

5、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A)。

    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    

    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   

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    

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  

6、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

    A.优势种              B.建群种           C.特有种            D.亚优种   

7、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

    A.光照强度减弱                      B.空气湿度增加

   C.土壤湿度增加                      D.气温增加    

8、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

    C.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

    D.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与其优势度无关    

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

    A.苔原             B.荒漠          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    

10、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B)。

   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

    B.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最大

    C.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

    D.高位芽达90%以上    

11、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论述正确的是(A)。

    A.镶嵌体中斑点通常小于复合体中的斑点

    B.复合体中斑点间植物,紧密接触,相互影响很大

    C.镶嵌体中斑点间植物互不影响

    D.镶嵌体中每个小群落各代表不同群落的特征    

12、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

    A.是不同群落片段的镶嵌分布格局

    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

    C.每一个镶嵌体仅包括一种小群落

    D.镶嵌体中小群落与整个大群落垂直结构差异很大

13、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B)。

    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    

    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    

    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

    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    

14、采用植物区系作为群落分类原则的是(B)。

    A.英美学派    B.法瑞学派

    C.前苏联      D.中国    

15、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

    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

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

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

1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

A.层片是按植物的高度划分的

B.层和层片含义基本相同

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D.群落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层片

17、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

B.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

C.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

D.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

18、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

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

B.n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

C.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

19、按拉恩基尔的生活型分类,下列植物中属于一年生的是(D)。

A.莲藕            B.芦苇                C.马铃薯                 D.玉米

21、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B)。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热带雨林

22、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

    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C.演替越来越慢D.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23、符合群落发育盛期的特征是(C)。

A.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能力下降B.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远物种生存

C.群落结构一定型D.种类数量不稳定

24、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

A.信息少  B.稳定型高C.矿质营养循环开放   D.食物网(链)简单

25、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D)。

A.生态环境      B.群落外貌和结构      C.群落种类组成       D.群落动态

26、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B)。

A.优势种          B.特征种           C.建群种            D.偶见种

27、属于地带性顶级的群落是(D)。

A.沼泽           B.水生群落          C.盐碱群落         D.荒漠群落

28、不符合非地带性顶极的论述是(C)。

A.可出现在多种大气候下B.可分布于多个地带性群落中

C.只受局部环境制约,大气候对其毫无影响D.具有大气候的烙印

29、从裸盐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

A.次生演替       B.快速演替          C.内因性演替       D.外因性演替

30、关于异龄林的正确说法是(D)。

A.一般阳性树林多形成异龄林B.异龄林指树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下的林分

C.人工林大多数情况下是异龄林D.冷杉等较耐荫树种的林分多数情况下是异龄林

3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

A.土壤                B.地形                 C.气候                D.生物

32、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

A.一个气候内,只能有一种顶极群落B.一个气候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呈不连续变化

C.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D.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

33、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B)。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34、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

A.生态学原则   B.植物区系学原则   C.动态原则   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35、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

A.建群种和水热条件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

C.优势种和水热条件D.优势种的生活型和水热条件

36、关于生物地理群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A.生物地理群落=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B.生物地理群落含义与生态系统相近

C.生物地理群落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能量、物质关系D.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是B.H苏卡乔夫首先提出来的

37、属于非地带性顶极的群落是(D)。

A.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            C.北方针叶林          D.沼泽

3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39、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提出并定义的。

A.E.Haeckel          B.E.P.Odum              C.A.G.Tansley          D.Darwin

40、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

A.以动物为研究主体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C.以植物为研究主体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

41、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有机个体   

4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生物圈            B.群落              C.种群               D.景观单元    

43、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

A.全球陆地          B.全球海洋          C.整个生物圈        D.整个宇宙   

44、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

A.岩石圈的上层     B.全部水圈         C.大气圈的上层      D.大气圈的下层    

45、臭氧层破坏属于(B)。

A.地区性环境问题B.全球性环境问题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

46、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

A.实验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行为生态学         D.草原生态学   

47、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

A.生物学时期     B.环境科学时期      C.现代生态学时期   D.现代生物学时期

48、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

A.气候因子        B.地球因子            C.非生物因子          D.外来因子

49、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D)。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外来因子             D.变动因子

50、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稳定因子        D.非密度制约因子

51、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   

52、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

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替代作用           D.补偿作用   

5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

A.综合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        C.替代因子            D.限制因子   

54、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

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A)。

A.250kg左右         B.350kg左右           C.500kg左右           D.大于500kg   

55、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

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

56、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D)。

A.高温、高湿        B.中温、高湿         C.中温、高湿         D.中温、中湿  

57、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

A.黄化现象          B.白化现象         C.辐射效应             D.代谢效应    

58、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A)。

A.高               B.低               C.一样                 D.不确定    

59、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B)。

A.光饱合点           B.光补偿点         C.光照点             D.光辐射点    

60、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

A.可见光区            B.紫外光区           C.红外光区            D.绿光  

61、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

A.红光               B.紫光               C.绿光                 D.兰紫光    

62、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63、在全都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D)。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64、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B)。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65、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C)。

A.大豆                B.玉米                C.冬小麦             D.水稻    

66、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D)。

A.冬小麦             B.甜菜                  C.萝卜                D.水稻  

67、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o为(D)。

A.平均温度         B.发育的时间          C.有效积温         D.发育起点温度   

68、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

A.多                 B.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