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最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第一单元.docx
《秋最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最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第一单元.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最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第一单元
1.1《放大镜》练习
一、填空题
1、放大镜又叫______,特点是中央______边缘______,并且是_______。
2、放大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图像与镜片的______有关。
3、放大镜具有_______作用,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
2、在一定的范围内,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放得越大。
()
3、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薄边缘厚,即中间是凹的。
()
4、放大镜的镜面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
()
5、近视眼镜的玻璃片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
()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视野范围越小。
()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物体不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装上水的透明袋B.没装水的玻璃杯C.透明的玻璃球
2、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
A.放大镜B.光滑度C.凸度
3、用圆形的鱼缸做的生态瓶,从侧面观察鱼缸内的生物,看到的图像()
A.比实际的小B.比实际的大
C.一样大D.有时候大有时候小
4、下列三个放大镜,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5、小丁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觉得指纹的图像太小,为了使图像大一些,正确方法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将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将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将眼睛离放大镜远些
6、用下面三个凸透镜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范围最小的是()。
四、实验题
实验材料:
透明的塑料纸、筷子、一杯清水、一张报纸。
实验过程:
①把透明的塑料纸铺在桌子上,用筷子在上面滴一个水滴(直径约5ram).
②双手平拿着塑料纸,透过水滴看报纸上的字。
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
1、下图是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在离书本同一高度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中放大倍数较大的是放大镜________,视野较大的是放大镜_______
(2)太阳光经过放大镜时会_______光线(填“会聚”或“发散”)。
2、对比下图玻璃片、放大镜、围棋子。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项
玻璃片
放大镜
围棋子
A
透明
透明
不透明
B
能透过它看见书本上的文字
能透过它看见书本上的文字
不能透过它看见书本上的文字
C
中间厚,边缘薄
中间厚,边缘薄
中间厚,边缘薄
D
不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不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1.2《怎样放得更大》练习
一、填空题
1、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作______显微镜。
2、______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3、______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4、两个凸透镜组合可明显提高放大倍数,是因为一个_____把另外一个_____成的像进一步放大。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光学显微镜是一种能把物体放得最大的仪器。
()
2、把两个放大镜叠在一起,就能看到更大、更清晰的物体图像。
()
3、普通的显微镜看不到微小的病毒。
()
4、制作简易的显微镜应选取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凹透镜。
()
5、显微镜比放大镜看到的细节更多,视野更大。
()
6、显微镜中的目镜和物镜其实就是两个凹透镜。
()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近期,开封市迎来了新冠疫苗接种的高峰期。
在疫苗问世前,科学家借助()观察到了新冠病毒,并对其进行了无数次的研究。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2、观察肉眼看不到的物体会用到下面哪种工具()。
A.平面镜
B.护目镜
C.显微镜
3、把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步骤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②准备两个放大镜
③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
④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
A.②-④-③-①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4、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要选用两个()的放大镜最好。
A.一样大,放大倍数也相同
B.一样大,放大倍数不相同
C.都可以
5、我们想看到清晰的,放得更大的图像,应该把几个放大镜怎样放置?
()。
A.叠放B.一定距离C.并排
四、填图题
写出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五、综合题:
自制简易显微镜
(1)制作材料:
两个直径相同放大倍数不同的________、纸筒和胶带。
(2)制作过程:
①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________,直到看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
②用纸筒和胶带把两个凸透镜_______下来;
③一个简易的________就做好了。
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练习
一、填空题
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可以分5个步骤:
______、对光、______、调焦、______。
2、________显微镜既可观察透明物体也可观察不同明物体。
3、昆虫头上的_______就是它们的鼻子。
4、使用显微镜时,用_____眼从目镜往下看,同时_____方向转动调节旋钮。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显微镜下物体图像比放大镜下的图像小。
()
2.移动载玻片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
3.昆虫的鼻子是它的触角。
()
4.观察工具倍数越大,图像就越大,视野也越大。
()
5.蝴蝶翅膀上的鳞片数量多,排列整齐。
()
6.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可以观察不透明物体。
()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放大镜下,蝴蝶的触角形状是()
ABC
2、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观察工具倍数越大,图像越大,视野越大。
B.观察工具倍数越大,图像越大,视野越小。
C.观察工具倍数越大,图像越小,视野越大。
3、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蝴蝶翅膀的()
A.形状、颜色B.不规格的网状C.密密麻麻的鳞片
4、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掰开镜筒(打开开关)
②将物镜垂直对准观察物体
③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
④调节调焦旋钮找到清晰图像,进行观察记录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③②①
5、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BC
四、排序题
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空括号中填上序号。
()调整细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调节粗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
注意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一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在平整的桌面上。
()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载物台大约2-3厘米。
将要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并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五、综合题
1.显微镜
(1)在图中标出相应部分:
载物台、目镜、反光镜、物镜、调节旋钮
1_______2_______3_______4_______5_______
(2)实验中需要将镜筒下降,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______(填“物镜”或“目镜”)。
(3)在目镜中观察到物体图像在左上方,如果要将图像移到中央,你认为应该把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很喜欢科学课,为了更好参与科学探究,很多同学都在家里建立了实验角,并开展研究。
让我们走进小明家的实验角,和他一起做实验吧。
(1)小明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观察报告单上的文字,发现其中有一种不能放大图像,它是( )。
A.
B.
C.
D.
(2)小明选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进行观察,观察到以下三种图像,需要使用上边的哪种工具?
()
A.
B.
C.
花粉灰尘蝴蝶翅膀
(3)小明用桌上的B器材观察物体时,从目镜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①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解决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练习
一、填空题
1、实验观察,洋葱表皮是由______构成的。
2、最早发现细胞并命名的是英国科学家_______。
3、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_______。
4、制作洋葱玻片标本的步骤可以概括为______、滴水、_______、盖片、______、吸水。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可直接观察到它的细胞结构。
()
2、实验中发现有气泡需重新制作玻片标本。
()
3、在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碘酒的作用是染色。
()
4、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一个个的小格子。
()
5、洋葱表皮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是()
2、要观察到洋葱内表皮细胞,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将洋葱切成薄薄的一片,放在裁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B.切出一小块洋葱,直接放在裁物台上,用显微镜观察
C.在洋葱内表皮上划出“#”字,用镊子轻轻撕下内表皮做成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近似()的
A.圆形B.正方形C.长方形
4、显微镜下看到洋葱表皮上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A.细胞核B.液泡C.细胞
5、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
A.细胞核B.细胞质C.细胞膜
6、下面是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过程,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盖片②展开③滴水④取材
A.③④①②B.①②④③C.②③①④
四、连线题:
将材料与相应的作用连起来。
镊子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滴管夹取实验材料
载玻片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染色
烧杯放置切片标本
碘酒吸取多余的水分
裁纸刀盛放液体
吸水纸切割洋葱
五、综合题
晩上爸爸拿出工作用的显微镜,和笑笑一起探究生活中人们看不到的地方。
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笑笑用()给洋葱的细胞染色。
A.白醋B.酱油C.碘酒
2、认识显微镜:
写出下图C和E的名称。
C是:
___________;E是:
___________。
3、想要观察水中的微生物,以下制作玻片标本的做法错误的是()。
A.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端,另一端靠在载玻片上,缓慢放下盖玻片
B.取自来水,可以釆集微生物
C.微生物运动迅速,可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的脱脂棉纤维
4、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从显微镜目镜中看到物体圆点,如下图所示,要想把这个圆点移到视野中心,应将玻片往()移动。
A.右下方B.右上方C.左上方
1.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练习
一、填空题
1、_______第一个发现细胞之后,许多学者都开始研究起细胞。
2、_______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3、叶肉细胞中______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地方。
4、人体血液中的成熟的______是没有细胞核的。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动物的表皮细胞和植物的表皮细胞外形是不相同的。
()
2、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我们的身体也是由数以亿计的细胞组成。
()
3、病毒没有细胞。
()
4、血液中的红细胞可以运输氧气。
()
5、细胞形态都为圆形或椭圆形。
()
6、列文虎克发现了细胞。
()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细胞中含有叶绿体的是()。
A.叶表皮细胞B.口腔上皮细胞
C.人体血液细胞D.青蛙的卵细胞
2、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则是()。
A.细胞B.细胞壁C.细胞核D.细胞质
3、观察下列细胞,其中哪种结论与事实不符?
()。
A.植物有细胞,动物也有细胞B.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
C.同种生物不同器官细胞是不同的D.山茶花不同器官细胞是相同的
4、下面关于细胞描述正确的是()。
A.一个草履虫就是一个细胞
B.单个细胞是没有生命的,只有多个细胞组合才有生命
C.细胞是不会变化的
5、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不同部位的细胞是不同的B.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C.细胞的形状千差万别D.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6、下列是显微镜下植物根尖细胞的图像的是()。
ABC
四、连线题
五、综合题
在显微镜下,我们观察了很多生物的细胞。
如图所示:
1、①属于植物细胞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属于动物细胞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③属于人体细胞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不同生物的细胞一样吗?
3、相同生物的细胞相同吗?
4、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练习
一、填空题
1、荷兰列文虎克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________。
2、______、______是生活中我们能看到的微生物。
3、我们可以利用______培养微生物。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微生物是生物,但不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
2、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时,可以通过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
3、在观察水中微生物时,常在载玻片上放脱脂棉是为了控制微生物运动。
()
4、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团藻等。
()
5、变形虫和草履虫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6、使用放大镜,能清晰看到草履虫有细细的纤毛。
()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最容易用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是()
A.自来水B.矿泉水C.稻田中的水
2、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生物,它可能是()
A.草履虫B.变形虫C.线虫
3、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
A.被染色B.微生物繁殖C.有杂质
4、如图所示,用干稻草放入水中制成培养液,甲杯中的液体最好选用()
A.池塘水B.矿泉水C.自来水
5、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不能通过以下哪种方法控制草履虫的运动?
()
A.不盖盖玻片B.用吸水纸吸走多余水分C.载玻片上放脱脂棉纤维
6、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
A.被染色B.微生物繁殖C.有杂质
四、连线题
五、综合题
1.
(1)把下图1和2中空白处序号代表的实验器材的名称写出来。
(2)说明图3用吸水纸吸走盖玻片边缘的水的目的。
2、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为了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小梅决定自己培养微小生物,她设计了以下几种培养方法:
①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放在窗台上;
②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水田里的水,放在窗台上;
③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并放入一些干稻草,放在窗台上;
④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并放入一些干稻草,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1)一星期后小梅用滴管,从4个烧杯中分别取了一滴水,分别用显微镜观察,除了②号烧杯,你认为还有可能观察到微小生物的是_______号烧杯里的水。
(2)在显微镜下,小梅观察到了如图中的一种微小生物,这是_____________(请选择下边的编号)。
A.草履虫B.变形虫C.喇叭虫
(3)上边的实验说明,微小生物与常见的生物一样,生长需要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条件。
(4)上边描述的“小梅研究哪种方法能够培养出微小生物”的实验属于()
A.对比实验B.模拟实验C.观察实验
1.7《微生物与健康》练习
一、填空题
1、人类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各种_______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日常生活中,保持_________可以防霉。
3、苍蝇的_______是由许多小眼组成。
4、_______能分解面粉里的糖类,排出二氧化碳。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微生物都可以食用。
()
2、木耳和蘑菇属于真菌。
()
3、弗莱明发明世界上第一支疫苗。
()
4、青霉素能治愈肺炎。
()
5、克隆羊是人们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
()
6、水稻杂交之父是袁隆平。
()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人们在制作馒头或面包时,常会加入(),使其变得松软多孔。
A.酵母菌B.乳酸菌C.霉菌
2、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
A.微生物B.细胞C.克隆羊
3、下列微生物中,能引起伤寒的是()。
A.志贺氏菌B.伤寒杆菌C.酵母菌
4、下列科学家中,发明了“巴氏消毒法”的是()。
A.巴斯德B.弗莱明C.袁隆平
5、下列关于微生物和人类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
B.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者帮助我们生产食物
C.所有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6、下列微生物可以直接食用的()
A.酵母菌B.乳酸菌C.蘑菇
四、连线题
请将我们想要观察到的物体信息与所选择的观察工具进行连线。
病毒的样子肉眼
食盐晶体的形状光学显微镜
池塘里的微生物电子显微镜
一朵花的颜色和形状放大镜
五、综合题
生命世界的研究
2019年12月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并于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CoV。
该病毒具有很强的感染性,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
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进行治疗。
根据实时监测数据显示,藏至5月20日21时28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达到4935167例,累计死亡病例达到321095例。
1、医学家在研究2019新型冠状病毒时需要用到的科学仪器是()。
A.放大镜B.光学显微镜C.电子显微镜
2、下列微生物中,属于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是()。
A.
B.
C.
3、面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与大家一起抗击疫情,请你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至少写出两条建议)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4、像2019新型冠状病毒一样,所有的微生物都是有害的。
这种说法是()的。
A.正确B.错误C.无法判断
5、与2019新型冠状病毒不同,下列能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的微生物是()。
A.草履虫B.大肠杆菌C.鼓藻。
6、早在1663年,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到细胞的英国科学家是()。
A.列文虎克B.罗伯特。
胡克C.培根
7、要让我们观察到洋葱内表皮细胞,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将洋葱切成薄薄的-片,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B.切出一小块洋葱,直接放在载物台上,用显微镜观察
C.在洋葱内表皮上划出“井"字,用镊子轻轻地撕下内表皮,做成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教科版六年级上1.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学设计
课题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6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4课。
本课是在前面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身边微小物体的基础上,尝试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认识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
这是对生物细胞的初次探索,以此促使学生去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了解生命的多姿多彩。
当然,课堂上还要继续巩固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加强技能训练。
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和一个研讨组成:
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这两个活动之间属于递进关系。
第一个活动是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学生根据教科书呈现的步骤动手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这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基础;第二个活动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旨在使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三部分研讨我们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与罗伯特•胡克观察到的细胞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五年多的《科学》学习中,通过大量的观察活动已经认识了许多生物的共同特征:
都有生命,都有各自独特的结构,都要适应环境……对于细胞,学生通过科普书籍、科学视频等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为细胞能治疗疾病,克隆羊与细胞有关,细胞很小……但是亲眼观察细胞,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经历过,对于细胞结构的认识更是知之甚少,更不用说亲手制作玻片标本,观察细胞了。
亲手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亲眼观察自己制作的标本,学生兴趣异常浓厚。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用图画和文字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能够对比洋葱表皮细胞与死亡的软木细胞,认识植物细胞的特点。
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过程。
·发展观察生物细胞、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工具的发明和进步,使人类的视野不断扩大和深入,发现了更多的自然奥秘。
重点
通过探索洋葱表皮细胞的活动,说出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难点
正确使用显微镜、绘制细胞结构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上节课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周围微小物体,有了许多惊奇的发现。
蝴蝶翅膀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鳞片,数量多,排布整齐,形状大致相同。
青苔看起来好像绿茸茸的“地毯”,在显微镜下看,简直就像是一片丛林。
2、展示洋葱表皮细胞图片。
问:
这是什么?
明确:
这是老师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问:
◆听说过细胞吗?
◆关于细胞我们知道些什么?
◆细胞是什么样子的呢?
引导学生交流。
4、学生回答后,教师:
看来,同学们对细胞知道的还真不少。
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们命名为细胞。
今天让我们用显微镜来观察洋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