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模板条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1000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模板条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地理模板条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地理模板条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地理模板条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地理模板条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模板条目.docx

《地理模板条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模板条目.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模板条目.docx

地理模板条目

地理模板条目

1、航天发射基地选址和着陆地选址

发射基地(酒泉、太原、西昌、文昌)

(1)纬度低或海拔高,自转线速度快,利于发射,节省燃料;

(2)地形平坦开阔

(3)地质结构稳定

(4)**气候,晴天较多

(5)良好的水质

(6)人烟稀少(地广人稀)

(7)**,交通便利

(8)**,利于国防安全

着陆地(内蒙古中部)

(1)地形平坦开阔

(2)**气候干燥、大气能见度好

(3)河流、湖泊等水面、建筑及基础设施少

(4)地广人稀,对地面影响小,便于飞船着陆与搜救

发射窗口

秋冬季节:

①秋冬季节晴天多,大气能见度高;②北半球的秋冬季节,南半球此时正处于春夏季节,南半球海况好,能见度好。

夜晚:

便于地面的光学跟踪测量设备观测或捕捉目标;

白天:

保证宇航员的安全。

2、影响太阳辐射(地面辐射)的因素

(1)纬度*,太阳高度*

(2)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

(3)气候(天气),晴天多

(4)日照时间(昼长等)

(5)大气污染程度(工业等)

地面辐射加:

下垫面因素(反射率)

3、自然地理特征描述(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1)地形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

(2)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3)水文特征中小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季节变化明显;

(4)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植被;

(5)土壤以红壤为主。

(6)自然资源(看图例或特殊区域)

4、地形特征描述(市模拟考36

(1)题为例)

(1)以**为主以高原为主;

(2)分布情况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带,面积狭小;

(3)地势起伏情况地势东高西低,沿海相对高差大(地势起伏大);

(4)特殊海岸线较平直。

5、气候特征描述

(1)若知道气候类型,最好先点明

(2)气温数值高低(年均温或最热月、最冷月)及季节变化,温差大小

(3)降水量数值大小及季节变化

6、水文(系)特征描述

水文特征主要判断依据

(1)水量大小气候降水量与蒸发量差额(主要是降水量);流域面积

(2)水位季节变化湖泊、水库调蓄;降水季节变化;气温季节变化

(3)汛期及长短看补给类型

(4)含沙量大小植被覆盖率

(5)结冰期及长短气温

(6)凌汛气温及河流流向(低纬向高纬)

(7)流速或水能蕴藏量地势起伏

水系特征

(1)流域面积、流程、流向、归属

(2)水系形态、支流、湖泊

(3)河道(宽窄、直弯、地上河等)、河床坡度

7、影响气温的因素

(1)太阳辐射——纬度(太阳高度)、昼长、天气

(2)地形(地势、坡向、对盛行风的影响)

(3)海陆热力性质(季节性)

(4)洋流

(5)盛行风(冬季风、盛行西风等)

(6)人类活动(如城市热岛效应)

8、影响降水量的因素

(1)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2)地形

(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4)洋流

9、影响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影响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

(1)纬度(太阳高度变化)随纬度增高而增大随纬度增高而减小

(2)海陆陆地大于海洋陆地大于海洋

(3)气候(天气)晴天大于阴天晴天大于阴天

(4)地形平原大于山区平原大于山区

(5)植被裸地大于绿地裸地大于绿地

日较差问题分析:

天气(云层)或大气密度,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大气逆辐射。

如青藏高原日较差大分析

年较差问题分析:

气温模板——分析夏、冬季气温高低因素

青藏高原年较差小(比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小)原因分析:

冬季纬度低,且受地形阻挡冬季风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夏季,地势高,温度较低。

四川盆地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年较差小原因分析:

地处四川盆地,其北面的秦巴山地阻挡了冬季北方吹来的冷空气,因而冬季气温较高;夏季,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但地势稍高,气温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当,所以气温年较差小。

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冬季北方吹来的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使其冬季气温较低;夏季,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天气,气温较高;所以气温年较差较大。

10、气候类型成因一般分析和特殊气候成因分析(熟记气候类型分布图P17)

一般分析:

重点强调大气环流

特殊分析:

(1)大气环流

(2)地形(3)洋流(4)海陆位置

马达加斯加东部、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东北部、几内亚湾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

来自海洋暖湿的**信风或**季风受山地阻挡,处于地形迎风坡,降水丰富;沿岸**暖流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处于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对流运动减弱,且地形阻挡海洋水汽进入,降水减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非洲南部、墨西哥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30°SN附近):

地处高原,地势高,气温低,蒸发弱;东南(北)信风带来海洋充足水汽,降水较多;沿岸厄加勒斯(墨西哥湾)暖流增温增湿。

南美洲西岸赤道以北是热带雨林气候,以南是热带草原气候:

(1)南美洲西岸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充沛,加上沿岸有赤道逆流的影响,增温增湿,降水充沛,故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2)赤道以南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冬季降水少,夏季受赤道低压带南移的影响,降水较多,故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索马里半岛的热带沙漠气候:

受东北信风带的控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受索马里寒流(夏季西南季风使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底层海水上泛成为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

南美洲西侧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地区狭长:

①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岸,使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地域狭窄。

②西侧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③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副热带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加利福尼亚沙漠、澳大利亚西部、非洲西南部等):

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印度河流域热带沙漠气候:

冬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夏季西南季风难以到达,降水少;人类活动对植被破坏严重。

加利福尼亚沙漠占据地中海气候位置:

加利福尼亚寒流降温减湿;地处内陆谷地、盆地,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

黑海以北地中海气候:

夏季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盛行西风影响;北部山脉阻挡冬季北方冷空气及受海洋影响大,气温较高。

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典型:

终年盛行西风的影响;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东西走向,利于海洋水汽输入;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受海洋影响大;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

南美洲东岸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盛行西风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处于背风坡,降水少;福克兰寒流降温减湿。

伊比利亚半岛内部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伊比利亚半岛内部为梅塞塔高原,北部、南部为山地,地形闭塞,为盆地状高原地形。

冬季因地势高,使高原内部成为相对高压,从大西洋吹来的暖湿气流不能进入高原,故降水较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11、逆温产生条件及影响

(1)地面辐射冷却(冬半年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

(2)地形(盆地、谷地)

(3)锋面

逆温的危害:

阻碍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不利于污染物等扩散,加剧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

12、雾产生的条件

(1)充足的水汽(海洋、周边有河湖等)

(2)降温(冷却)的条件(逆温、寒流、夜晚谷地来自山上的冷空气沿坡下沉等)

(3)凝结核(工业发达程度)

13、河流航运价值分析莱茵河为例

(1)地形影响水速地形平坦,水流平稳

(2)气候影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通航时间温带海洋性气候,水量充沛且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

(3)水系影响通航条件江阔水深

(4)流域人口密度、经济的发展水平影响航运量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运输量大

(5)运河有运河与其他河流相通形成稠密的航运网

14、河流水能蕴藏及开发条件分析坝址选择

(1)水量——气候、流域面积峡谷地带——工程量小;

(2)落差——地形(等高线)上游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库容大;

(3)峡谷地形、地质稳定尽量考虑集水后不淹没或少淹没村庄农田的位置;

(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质条件好

15、河流补给类型分析汛期

(1)大气降水补给(降水较多的地区)夏汛(季风、草原气候等)冬汛(地中海气候)

(2)冰川融水补给(发源于高大山体的河流)夏汛(气温)

(3)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纬度较高的地区)春汛(气温)

(4)地下水补给较稳定

16、流域如何开发分析

(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2)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

①兴建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②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

③大力发展内河航运

④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发展工业

⑤发展特色旅游业

⑥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

(3)不断加大开发力度(4)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17、洪涝灾害原因及措施

(1)气候

(2)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水系(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地上河、河道弯曲程度、入海口状况等)

(4)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河床抬升

(5)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水的功能下降

措施:

(1)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营造防护林体系);

(2)中上游地区修建水库;

(3)中下游地区退耕还湖;

(4)疏浚河道;

(5)修建分蓄洪工程;

(6)部分河段截弯取直;

(7)中下游地区加固堤防;

(8)开挖新的入海口等

18、凌汛产生的条件

(1)有结冰期

(2)有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3)秋末冬初,下游河段先结冰,或冬末春初,上游河段先融冰,致使冰坝阻塞河道

19、土壤厚度及肥力分析

厚度分析:

肥力分析:

(1)气温(越高越厚)

(1)气温(越高,微生物活跃,有机质不易积累)

(2)降水(越多越厚)

(2)降水(越多,淋溶作用强)

(3)生物(越多越厚)(3)生物(有机质多)

(4)地形(坡度大,地表疏松物质

的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

深厚的土壤;反之)

(5)人类活动

20、影响雪线的因素

(1)气温:

温度越低,雪线高度越低

(2)降水: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高度较低

拓展:

①不同纬度的山脉:

纬度越高,山麓气温越低,雪线高度越低

②近似东西向的山脉

若南坡雪线低,则南坡为迎风坡

若北坡雪线低,则要考虑两个影响因素

北坡纬度高,夏季0C°等温线的海拔低低

北坡可能为迎风坡,降水多

③近似南北向的山脉

迎风坡雪线较低,但要注意不同纬度的山体迎风坡不一定相同(风带风向)

④气候变迁导致雪线高度的变化

气候变暖:

雪线增高气候变冷:

雪线降低

21、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影响、措施

气候变化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

(2)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

(3)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4)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影响显著

(5)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全球变暖的原因

(1)燃烧矿物燃料

(2)毁林

影响

(1)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洪涝灾害加剧、海水侵蚀加剧、地下水水质变差、土壤盐碱化等)

(2)导致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从而影响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3)威胁人体健康

(4)灾害事件增加

措施

开展国际协作;植树造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开发利用新能源;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制定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等

22、水资源短缺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

a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

b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

a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b水污染严重;c浪费多,利用率低;d流域植被和湿地破坏。

治理措施:

(开源节流)a南水北调;b修建水库;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d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e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f发展节水农业;

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g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海水淡化等。

华北春旱原因:

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

③春耕需水量大.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①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

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长江中下游伏旱:

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广东冬旱:

①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②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③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等.

西亚干旱: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中亚干旱: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水汽影响小,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

23、耕地资源减少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分析耕地减少的原因:

(1)人口迅速增长,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

(2)非农建设占用

(3)生态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

(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5)灾毁耕地(耕地退化)

保护措施:

(1)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

(2)节约用地,少占农田

(3)提高耕地质量,防治土地退化

(4)积极稳妥开发宜农荒地

(5)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24、能源资源(石油)问题措施分析

(1)推广节油新技术,新工艺,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提高资源利用率

(2)大力开发国际市场,石油进口多元化,保证我国石油供应。

(3)加强资源勘探,增加可采储量

(4)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5)开发利用新能源

25、影响风能丰富的因素丹麦风能丰富

(1)温差、气压差(盛行风强弱)西风带

(2)下垫面(地形、植被、海陆位置等对摩擦力的影响)地势低平、海岸线曲折等

(3)峡管效应

26、煤矿开发和利用产生的问题及措施

开发问题:

(1)引发地面塌陷,山体开裂、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2)占用大量土地,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3)污染矿区周边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4)产生沙尘,污染大气

(5)破坏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或水土流失

(6)破坏地貌景观和遗迹等

措施:

(1)用碎石、沙、矸石等回填采空区

(2)采矿时尽量保护好地表土层,或用城市淤泥回填矿区,进行复垦和再种植等

利用问题:

(1)产生CO2和SO2、粉煤灰等大气污染及热污染,甚至引起酸雨等问题

(2)产生煤矸石、煤渣等固体污染物

措施:

(1)优化用煤结构如煤改电、煤变油、煤炭地下气化

(2)加快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煤炭利用率如变废为宝——煤矸石和粉煤灰的利用

27、资源调配的影响分析

原因分析

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多少—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需求—社会经济原因)

南水北调

三线评价

(1)调水量(西>东>中)

(2)水质(3)建设成本(4)运营成本

影响:

受水区

(1)提供了生产生活用水,促进经济的发展

(2)避免了争水矛盾,利于社会稳定

(3)补给地下水,控制地面沉降

(4)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5)调节局部气候

(6)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

输出区

东线:

长江河口地区的影响(河口盐度升高、海水侵蚀加剧等)

中线:

移民问题、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中下游水流慢,冲刷作用减弱,污染加剧等)

沿线

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发生盐碱化

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输出地

(1)有利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

(2)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3)利于西部城市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和大气环境质量

沿线经过自然保护区,破坏植被,加快荒漠化,阻碍了动物的通道,破坏湿地等。

输入地

(1)缓解了能源紧张状况

(2)改善了能源消费结构和大气环境质量,从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4)缓解了铁路运力紧张的被动局面

28、土地荒漠化原因、危害、措施

(1)分布:

西北地区、中亚、西亚和北非等干旱、半干旱地区

类型:

温带荒漠和热带荒漠

热带荒漠:

副热带高压控制;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温带荒漠:

地处内陆,距海远;地形阻挡,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山地阻挡、洋流、盛行风

(2)原因分析①自然原因a气候干旱,降水少b植被稀少c土质疏松d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②人为原因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樵采d水资源不合理利用e工矿、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3)危害:

土地退化、沙化,使土地生产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流动沙丘埋没村镇、交通、农田等,破坏基础设施;影响交通运输,威胁交通安全;为沙尘暴提供充足的沙源,影响人们生活;阻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措施:

合理用水,推广节水农业;封沙禁牧,保护草地,建设人工草场;合理放牧,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禁樵禁采,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控制人口增长,生态移民;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沙尘暴条件:

强风、沙源和不稳定的天气

华北沙尘暴:

(1)冬春季节冬季风强劲(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2)春季气温回升快,增发旺盛,地面沙源多(3)土质疏松(4)植被稀疏(5)人为: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29、水土流失原因、危害、措施(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西南地区)

(1)原因分析①自然因素:

地形、地质、植被、降雨、土壤、风力、冻融等

②人为因素: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毁林毁草、滥垦乱伐、开矿修路等

(2)危害:

①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的表土流失,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业生产。

②导致下游河、湖、水库泥沙淤积,河床抬升,水位上涨,洪涝灾害频繁,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3)分布:

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南方低山丘陵、东北平原黑土流失、云贵高原等

黄土高原:

(1)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

a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b植被覆盖率低

c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d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

人为原因:

a植被的破坏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c开矿

(2)治理措施调整农业结构a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力

b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c改善天然草场种植面积

d矿区存好表土,做好复垦工作

小流域综合治理

南方低山丘陵区:

毁林开荒和毁林取薪

(1)封山育林,保护植被

(2)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3)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b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c大办沼气d营造速生薪炭林e开发小水电

云贵高原:

喀斯特地貌,土层薄,石灰岩多

东北平原:

加强沟壑治理,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增施有机肥,培育绿肥,秸杆还田。

30、湿地的功能分析

a调节气候,涵养水源b调蓄径流量c保护生物多样性d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e提供水资源(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调蓄洪水航运、旅游观光)

31、内流湖(咸海)缩小的原因及危害

原因:

①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全球气候变暖

②人为原因:

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等增多,流入咸海的水量减少。

危害:

a气候更加干旱,风沙天气频繁

b加剧周边地区土地荒漠化和土地盐碱化

c湖泊含盐量不断上升

d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2、外流湖(洞庭湖)缩小的原因及危害

湖泊数量减少、湖泊萎缩问题

原因分析:

①自然原因:

泥沙淤积

②人为原因:

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湖床抬升;围湖造田等

危害:

调蓄洪水能力下降,洪涝灾害严重;

航道断航,航运能力下降;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措施:

退耕还林、还湖;封山育林;平垸行洪;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

出路: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对农副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等。

33、沼泽地形成的成因分析

三江平原沼泽地

1、功能:

a沼泽是湿地(水源地和蓄水池)

b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c丹顶鹤、天鹅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d提供沼泽植物资源

2、危害:

a气候变干,土地盐渍化面积扩大

b河川径流较少

c地下水位下降

d动植物资源减少

3、措施:

退耕还沼泽;建立湿地保护区;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湿地。

4、沼泽形成的原因分析:

a纬度(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

b地势低洼,排水不畅c多冻土层,不易下渗

d多凌汛e无水库蓄水,故长期积水形成沼泽。

34、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分析

(1)原因分析:

a生态环境的破坏

b资源的过度开发

c环境污染

d外来物种入侵等

(2)措施:

a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如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设立遗传资源种质库,保证物种的延续和扩大

35、水污染(蓝藻、赤潮)问题分析及措施

(1)类型:

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

(2)危害:

a危害人体健康,导致中毒、致癌等

b污染土壤,农作物物种发生变异及农作物大面积死亡

c危害水生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3)污染严重程度分析:

a人口、经济污染物多少

b流量、流速水的自净能力

(4)措施:

a加强预防,推行清洁生产,使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减少到最小量

b建设污水处理厂,治理水污染

c加强对污染源、水体及处理设施的管理,以管促治。

蓝藻、赤潮

①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水温较高;封闭海湾等。

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大量排放,以及沿岸开发建设和养殖业的大规模发展,使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

②易发生赤潮的区域:

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③易发生赤潮的时间:

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④带来危害:

a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b水质恶化,危害人体健康,c影响旅游业d影响工农业生产。

36、大气污染(酸雨等)产生的原因及措施

(1)大气污染物:

a天然污染源:

火山活动

b人为污染源:

工业、生活和交通污染源

气溶胶状污染物总悬浮颗粒(API)和气体状态污染物

(2)措施:

一、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是关键

a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无污染和低污染能源

b集中供暖供热

c对燃料进行预处理,改进燃烧技术

d使用消烟除尘技术、冷凝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污染物

二、植树造林,科学规划城市绿地面积

酸雨

1、原因分析:

a污染源——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排放SO2、NOX;有色冶金工业大量排放SO2

b气候(降水、风)

c地形(盆地、谷地)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

2、危害:

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④危及人体健康

3、措施:

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①减少矿物燃料的消费量 

②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③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回收SO2气体制成硫酸(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洁净燃烧技术)

光化学烟雾

1、污染源——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

2、逆温

3、日照时数

臭氧层空洞(氟氯烃)

南极地区的臭氧在9—11月含量最低

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减少并逐渐禁止氯氟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国际协作。

37、固体废弃物危害及处理方式

(1)危害:

a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健康

b污染水体、大气、土壤

c占用大量土地

d影响环境卫生和景观

e填埋产生沼气,如不及时处理,易发生爆炸事故

(2)处理方法:

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a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