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80972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84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

《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

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顺义区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Mg—24Al—27S—32Cl—35.5Fe—56Cu—64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时,可用无水乙醇溶解色素

B.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C.苹果汁是否有还原糖,加入适量斐林试剂摇匀后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D.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2.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该生态系统中

A.绿藻、水草吸收的光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轮虫和螺蛳为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一营养级

C.鲫鱼和螺蛳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和捕食

D.鲫鱼位于最高营养级,其群体所含的能量最多

3.下图表示科研人员研究温度对番茄茎生长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昼夜温度相同条件下,番茄茎生长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B.在昼夜温差为6℃时,番茄茎的生长最快

C.昼夜温差存在可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D.昼夜温差越大,对番茄茎的生长越有利

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是

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B.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对生态系统的消耗标准

C.利用生物防治农田、森林等病虫害,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D.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5.研究人员为了研究C48/80(是一种可激活吞噬细胞的聚合物),对疫苗免疫效应的影响做了如下表所示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组别

疫苗剂量

(μg)

辅助剂

C48/80

接种疫苗28天后,实验处理及结果检测

注射致死

剂量病毒

小鼠血清IgG

抗体水平

注射病毒21天后小鼠存活率(%)

A

1.5

13

100

B

1.5

11.3

100

C

0.15

11.3

87.5

D

0.15

9.67

50

E

6.0

0

F

1.5

CTB*

14.33

100

注:

CTB*已被证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辅助剂,可增强疫苗的免疫效力

A.该实验的对照组只有B、D、F三组

B.C48/80有增强H1N1疫苗免疫效力的作用

C.E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最低,最可能的原因是缺少记忆细胞

D.实验结果表明,随H1N1疫苗剂量的增加,小鼠的IgG抗体水平和存活率升高

6.下列中国传统工艺,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实现的是

选项

A.丹砂(HgS)炼汞

B.石灰石生产生石灰

C.酒精蒸馏

D.活性炭使蔗糖脱色

工艺

7.7N、33As位于同一主族,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N

N

C.热稳定性:

NH3>AsH3D.酸性:

HNO3 >H3AsO4

8.Na2O2是常用的供氧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2O2可由Na在空气中燃烧而生成

B.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

2

△===

C.Na2O2与水反应有1molO2生成时,转移1mol电子

D.Na2O2与CO2反应生成O2:

2Na2O2+2CO2===2Na2CO3+O2

9.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和药理活性。

甲、乙、丙是三种典型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关于这三种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属于芳香烃

B.乙能发生缩聚反应和加成反应

C.丙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五种吸收峰

D.甲、乙、丙均易溶于水

10.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反应原理为2NO(g)+2CO(g)

2CO2(g)+N2(g)。

将1.0molNO、0.8molCO充入2L恒容密闭容器,分别在T1℃和T2℃下测得n(CO2)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T1℃时,K=0.9

C.T2℃时,0~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0.075mol/(L·s)

D.T1℃时,向平衡体系中加入1molNO,再次平衡时NO转化率大于40%

11.下列三组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A.实验①中生成的沉淀是BaCO3

B.实验①中有气体生成

C.实验②沉淀中可能含有BaSO4

D.实验③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Ba2++H2SO3===BaSO3↓+2H+

12.电动汽车在我国正迅猛发展,磷酸铁锂(LiFePO4)电池是电动汽车常用的一种电池,

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中间是聚合物的隔膜把正极与负极隔开,锂离子可以通过而电

子不能通过。

该电池的总反应式是:

LiFePO4+C6Li1-xFePO4+ LixC6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子从A极通过导线流向B极

B.充电时Li+从A极区移向B极区

C.充电时B极电极反应式为:

C6+xLi++xe-===LixC6

D.放电时A极电极反应式为:

Li1-xFePO4+ xLi++xe-===LiFePO4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C.一定质量的0

的冰融化成0

的水,其内能没有变化

D.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

14.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B.β射线是带正电的高速粒子流

C.γ射线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

D.α、β、γ三种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双缝干涉实验表明光具有波动性

B.光的衍射现象表明光具有粒子性

C.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后频率变大

D.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后波长变大

16.—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图甲是t=0时刻的波形图,图乙是x=3m处质点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波的波长为5m

B.该波的周期为1s

C.该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

D.该波的波速为2m/s

17.通过电如图1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通过理想电流表接在输出电压u=220

sin100

tV的交流电源的两端,副线圈中接有理想电压表及阻值R=50Ω的负载电阻。

已知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11:

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压表的示数为20V

B.电流表的示数为4.4A

C.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为16W

D.通过电阻R的交变电流的频率为100Hz

路面

动摩擦因数

干沥青路面

0.7

干碎石路面

0.6~0.7

湿沥青路面

0.32~0.4

18.我国道路安全部门规定:

髙速公路上汽车行驶的最高时速为120km/h。

交通部门提供下列资料。

资料一:

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3~0.6s

资料二:

各种路面与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如下表)

根据以上资料,通过计算判断汽车行驶在髙速公路上的安全距离最接近

A.100mB.200m

C.300mD.400m

19.若采用下图中甲、乙两种实验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小球半径相同、质量均已知,且mA>mB,B、B´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必需测量OB、OM、OP和ON的距离

B.采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必需测量OB、B´N、B´P和B´M的距离

C.采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若mA•ON=mA•OP+mB•OM,则表明此碰撞动量守恒

D.采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若

,则表明此碰撞机械能也守恒

20.手机充电器又名电源适配器.手机常用锂离子(li-ion)电池的充电器采用的是恒流限压充电,充电器上所标注的输出参数如图11所示.充电的锂离子电池标识如图12所示.对于电源适配器与锂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电池标识的mAh是电功的单位

B.电源适配器输出的是6V交流电

C.如果工作电流是200mA,手机电池最多能连续工作约8个小时.

D.手机充电时会微微发热,所以手机充电器主要是把电能转化成热能的装置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80分)

21.

(1)(6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线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装置所示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图乙中的___________表示力F1和尽F2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表示力F1和尽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填“F’或“F‘”)

②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③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讨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筋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拉橡皮筋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2)(12分)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需测量一个标有“3V,1.5W”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

现有如下器材:

直流电源(电动势3.0V,内阻不计)

电流表A1(量程3A,内阻约0.1Ω)

电流表A2(量程0.6A,内阻约5Ω)

电压表V1(量程3V,内阻约3kΩ)

电压表V2(量程15V,内阻约200kΩ)

滑动变阻器R1(阻值0〜10Ω,额定电流1A)

滑动变阻器R2(阻值0〜lkΩ,额定电流300mA)

1在该实验中,电流表应选择________(填“A1”或

U(V)

I(A)

1

0

0

2

0.5

0.17

3

1.0

0.30

4

1.5

0.39

5

2.0

0.45

6

2.5

0.49

“A2”),电压表应选择__________(填“V1”或“V2”),

滑动变阻器应选择_______(填“R1”或“R2”)。

2请你利用所选的实验器材,根据右侧的实验实物电路图在答题卡对应位置画出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电路原理图。

③下表是学习小组在实验中测出的6组数据,某同学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答题卡的方格纸上已画出了5个数据的对应点,请你画出第4组数据的对应点,作出该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并计算当小灯泡两端电压为0.75V时,小灯泡的电阻为R=_________Ω

④若将该灯泡与一个6.0Ω的定值电阻串联,直接接在题中提供的电源两端,请估算

该小灯泡的实际功率P=__________W(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若需作图,可直接

画在答题卡第③小题图中)

⑤通过实验中测出的6组数据给出的信息,请你推断小灯泡在不超过额定电压条件

下,下图中可能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图中I、U、P分别为小灯泡的电流强度、电

压、功率)

22.(16分)如图所示,半径R=0.1m的竖直半圆形光滑轨道BC与水平面AB相切,AB距离x=1m。

一质量m=0.1kg的小滑块,从A点以v0=2

m/s的初速度在水平面上滑行,滑上半圆形轨道。

已知滑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取重力加速度g=10m/s²。

两滑块均可视为质点。

求:

(1)小滑块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v1;

(2)小滑块到达C点时的速度大小v2;

(3)在C点滑块对轨道作用力的大小F。

 

23.(18分)牛顿利用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可看做匀速圆周运动,借助开普勒三定律推导出两物体间的引力与它们之间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牛顿思考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原因时,苹果的偶然落地引起了他的遐想:

拉住月球使它围绕地球运动的力与拉着苹果下落的力,是否都与太阳吸引行星的力性质相同,遵循着统一的规律----平方反比规律?

因此,牛顿开始了著名的“月一地检验”。

(1)将月球绕地球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月球质量为m,月球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地球和月球质心间的距离为L,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v,求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

(2)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看做匀速圆周运动,在牛顿的时代,月球与地球的距离r’、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T''等都能比较精确地测定,请你据此写出计算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a的表达式;已知

,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9.80

m/s2,请你根据这些数据估算比值

(3)已知月球与地球的距离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如果牛顿的猜想正确,请你据此计算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a和苹果下落的加速度g的比值

,并与

(2)中的结果相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4.(20分)磁流体发电具有结构简单、启动快捷、环保且无需转动机械等优势。

如图所示,是正处于研究阶段的磁流体发电机的简易模型图,其发电通道是一个长方体空腔,长、高、宽分别为l、a、b,前后两个侧面是绝缘体,上下两个侧面是电阻可忽略的导体电极,这两个电极通过开关与阻值为R的某种金属直导体MN连成闭合电路,整个发电通道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高温等离子体以不变的速率v水平向右喷入发电通道内,发电机的等效内阻为r,忽略等离子体的重力、相互作用力及其他因素。

(1)求该磁流体发电机的电动势大小E;

(2)当开关闭合后,整个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恒定的电流。

a.要使等离子体以不变的速率v通过发电通道,必须有推动等离子体在发电通道内前进的作用力。

如果不计其它损耗,这个推力的功率PT就应该等于该发电机的总功率PD,请你证明这个结论;

b.若以该金属直导体MN为研究对象,由于电场的作用,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速率增加,但运动过程中会与导体内不动的粒子碰撞从而减速,因此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不随时间变化。

设该金属导体的横截面积为s,电阻率为

,电子在金属导体中可认为均匀分布,每个电子的电荷量为e。

求金属导体中每个电子所受平均阻力的大小f。

 

25.(17分)香叶醇(D)是一种特殊的香料,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的原料。

由香叶醇合成功能高分子L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Ⅰ.

(R代表烃基,X=Y代表C=C、C=O等不饱和键,

可与其他基团相连)

Ⅱ.

1.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3.D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

4.试剂a是__________。

5.由H得到I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6.由E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7.由I合成J需经历三步反应,其中第一步、第三步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第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3分)硫是生物必须的营养元素之一,含硫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循环关系如下图所示:

(1)火山喷发产生H2S在大气当中发生如下反应:

①2H2S(g)+O2(g)=2S(g)+2H2O(g)△H=﹣442.38kJ/mol

②S(g)+O2(g)=SO2(g)    △H=﹣297.04kJ/mol。

H2S(g)与O2(g)反应产生SO2(g)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请从沉淀溶解平衡的角度解释由ZnS转变为CuS的过程 __________。

(3)化石燃料燃烧时会产生含SO2的废气进入大气,污染环境,有多种方法可用于SO2的脱除。

①氨法脱硫。

该方法是一种高效低耗能的湿法脱硫方式,利用氨水吸收废气中的SO2,并在富氧条件下氧化为硫酸铵,得到化肥产品。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NaClO碱性溶液吸收法。

工业上可用NaClO碱性溶液吸收SO2。

反应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为了提高吸收效率,常用Ni2O3作为催化剂。

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四价镍和原子氧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可加快对SO2的吸收。

该催化过程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过程1:

Ni2O3+ClO-=2NiO2+Cl-,过程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Ca(ClO)2也可用于脱硫,且脱硫效果比NaClO更好,原因是__________。

③电化学脱硫法。

某种电化学脱硫法装置如下图所示,不仅可脱除SO2还可得到

Cu。

电解过程中发生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27.(12分)某课题组以硫铁矿烧渣(含Fe2O3、Fe3O4、Al2O3、CaO、SiO2等)为原料制取软磁用Fe2O3(要求纯度>99.2%,CaO含量<0.01%)。

其工艺流程如下(所加入试剂均稍过量):

已知:

生成氢氧化物的pH

Al(OH)3

Fe(OH)2

Fe(OH)3

开始沉淀时

3.4

6.3

1.5

完全沉淀时

4.7

8.3

2.8

(1)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2)在过程Ⅱ中可观察到产生少量气泡,溶液颜色慢慢变浅。

能解释该实验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___。

反应后,可以用__________溶液检验说明Fe3+是否已经完全反应。

(3)在过程Ⅱ中,课题组对滤液A稀释不同倍数后,加入等质量的过量铁粉,得出Fe3+浓度、还原率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结合上述实验结果说明:

课题组选择稀释后c(Fe3+)为1.60mol/L左右的理由是______。

(4)在过程Ⅲ中,课题组在相同条件下,先选用了不同沉钙剂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

(已知:

滤液B中钙的含量以CaO计为290—310mg/L)

沉钙剂

Na2SO3

H2C2O4

(NH4)2CO3

Na2CO3

NH4F

用量/g

2

2

2

5

2

剩余CaO/mg/L)

290

297

290

190

42

根据实验结果,选择适宜的沉钙剂,得到滤渣C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

(5)在过程Ⅳ中,反应温度需要控制在35℃以下,不宜过高,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6)在过程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8.(16分)某化学小组以铁为阳极,探究不同条件下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

实验装置

实验

电压

电解液

实验现象

3V

3mol/LNa2SO4溶液

碳棒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黄,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3V

3mol/LKI溶液

碳棒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铁丝附近溶液变为棕色,逐渐变为棕褐色,约5min后,棕褐色消失,逐渐产生灰绿色絮状物

3V

3mol/LNaOH溶液

两电极上都有大量气泡产生,5min后停止实验,取出铁丝,铁丝明显受腐,附有红棕色固体,溶液中未见沉淀物。

(1)①实验ⅰ中碳棒表面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

②实验ⅲ中铁丝上生成气体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③在实验ⅱ中,为验证铁丝电极的产物,取少量铁丝附近棕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K3Fe(CN)6溶液,无明显变化;另取少量铁丝附近棕色溶液检验发现溶液中有I2,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对比实验ⅰ、ⅱ、ⅲ,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2)为进一步探究增大c(OH-)对阳极反应的影响,该小组利用原装置做了实验ⅳ。

实验

电压

电解液

实验现象

3V

10mol/LNaOH溶液

两电极上都有大量气泡产生,但碳棒上的速率远大于铁丝,且阳极区溶液逐渐变紫红色;停止实验,铁丝明显变细,电解液仍然澄清

查阅资料:

FeO42-在溶液中呈紫红色。

阳极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

(3)为探究实验ⅰ中溶液变黄的原因,该小组利用原装置做了实验ⅴ和ⅵ。

实验

电压

电解液

实验现象

3V

煮沸冷却的3mol/L

Na2SO4溶液

碳棒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铁丝外围包裹一层白色絮状沉淀,2min后表层变为褐色。

8V

煮沸冷却的3mol/L

Na2SO4溶液

碳棒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铁丝表面有气泡,1min后外围包裹一层白色絮状沉淀,2min后变绿,溶液中有红褐色悬浮物。

1实验ⅵ中白色絮状沉淀变为红褐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由此确定实验ⅰ中溶液变黄的原因是__________。

(4)综合上述实验,当铁为阳极时,影电解过程中的阳极电极产物的因素有__________。

 

29.(16分)丝状温度敏感蛋白(FtsZ)是细菌中一种含量丰富且结构稳定的蛋白质,几乎存在于包括结核杆菌的所有病原细菌中。

FtsZ也是一种GTP酶,有一个GTP(三磷酸鸟苷)的结合位点,在GTP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在分裂细菌中间部位聚集成Z环,Z环不断收缩,引导细菌的细胞分裂。

寻找靶向FtsZ的抑制剂,可有效抑制细菌的细胞分裂。

为建立靶向FtsZ的新型抗菌药筛选模型,科研人员对大肠杆菌表达的FtsZ蛋白进行了相关研究。

(1)人类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提高,严重影响传染性疾病治疗的成功几率。

FtsZ抑制剂与以往的抗菌药相比不易形成耐药性,原因是FtsZ蛋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1表示利用荧光散射法测定FtsZ蛋白在体外的聚集程度。

当加入__________时,FtsZ蛋白迅速聚集,由此可见,FtsZ在体外依然具备____________功能。

实验选取BSA作为对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3)下面两组实验研究温度对FtsZ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一:

将FtsZ蛋白分别置于25℃、30℃、37℃、45℃、50℃、55℃,同时加入等量GTP混匀反应30min,测定酶的活性,结果见图2。

实验二:

将FtsZ蛋白分别置于25℃、30℃、37℃、45℃、50℃、55℃保温2h,然后加入等量GTP混匀,置于37℃反应30min,测定酶的活性,结果见图3。

①37℃不一定是FtsZ酶的最适温度,请你设计实验确定其最适温度,实验思路是    

②实验一、实验二处理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当温度高于45℃时,酶的活性迅速丧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8分)普通小麦为六倍体,染色体的组成为AABBDD=42。

普通小麦的近缘物种有野生一粒小麦(AA)、提莫菲维小麦(AAGG)和黑麦(RR)等,其中A、B、D、G、R分别表示一个含7条染色体的染色体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