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岳麓版必修1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0769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岳麓版必修1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岳麓版必修1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岳麓版必修1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岳麓版必修1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岳麓版必修1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岳麓版必修1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教案.docx

《学年岳麓版必修1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岳麓版必修1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岳麓版必修1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教案.docx

学年岳麓版必修1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教案

教学设计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从容说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并逐渐形成苏美争霸的局面,由此开始长达半个世纪的两极格局。

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东欧发生剧变,苏联也很快解体,两极格局随之崩溃。

两极格局结束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但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着,世界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但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问题,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同时世界上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本课主要线索是:

两极格局的解体,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重点介绍苏联解体的原因与过程,两极格局解体以后的世界形势新变化,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这些是本课的知识要素,也是本课的知识重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历程及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重点

苏联解体的过程,两极格局瓦解的过程;缓和与动荡并存局面形成的原因;多极化趋势的原因与影响。

教学难点

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国际恐怖主义;世界多极化;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教具准备

设计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包括本课的板书设计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基础知识

(1)苏联解体的基本史实。

(2)两极格局瓦解后影响世界稳定的因素;世界呈现稳定和动荡并存的局面。

(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理解与运用

(1)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

(2)理解两极格局瓦解以后,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形成的原因。

(3)理解世界多极化成为历史潮流,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布置学生分组课前预习:

总结本课知识要点,课堂展示并评价。

2.阅读材料,比较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两极格局的瓦解。

3.阅读材料总结形成缓和与动荡局面并存的原因。

4.阅读材料分析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又重视多边合作的原因。

5.阅读材料探讨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

6.阅读材料讨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比较两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极格局,认识多极化趋势取决于多方力量的对比,综合国力决定了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

认识发展是硬道理。

2.认识两极格局瓦解以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我们应该抓住历史时机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同时培养辩证的观点,认识缓和与动荡并存,世界并不太平,新的不稳定因素出现使世界和平受到新的威胁。

和平需要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戈尔巴乔夫这个人物吗?

老师,我知道一些。

戈尔巴乔夫是前苏联的苏共中央总书记,他1985年上台,在苏联实行“新思维”,进行改革。

他的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

不错,戈尔巴乔夫是前苏联历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人物,他的改革导致苏联和东欧剧变,最终导致了两极格局结束。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这一课,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

推进新课

 板 书: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个体系是如何瓦解的?

(提出问题后,教师指导学生回忆: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走上法西斯道路,最终发动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由学生总结回答,教师评价)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于什么时候?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20世纪20年代。

凡尔赛体系主要解决欧洲地区的国际关系,德国是如何撕毁和约,破坏该体系的?

德国法西斯上台后违背和约,扩军备战,建立空军,开进莱茵不设防区,停止战争赔款,进而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侵略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德意联合与英法等国作战,凡尔赛体系彻底瓦解。

华盛顿体系主要解决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日本是如何破坏该体系的?

日本不断对外侵略扩张,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七七事变以后更是开始了全面的侵华,并开始侵略东南亚,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

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两极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一系列会议构建了战后国际关系的框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战后形成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出现“冷战”,苏美争霸,最终形成苏美两极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有什么相同?

都是在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形成的,都与世界大战有密切关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极格局中各国的地位和权力是由什么决定的?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极格局中各国的地位与权力是由各国在世界大战中的军事地位、战后各国的军事经济实力决定的。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31,总结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学生向教师提交总结内容,教师则通过多媒体展示并评价)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极格局的瓦解有什么不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新的世界大战的硝烟中瓦解的,是以军事力量对比的改变为依据的。

两极格局的瓦解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也不是以军事力量对比为依据的,更多的是政治与经济力量对比的改变。

两极格局瓦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

两极格局瓦解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内部原因。

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

东欧各国自身严重的政治经济困难,苏联改革的影响。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自身严重的政治经济困难,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发生的根本变化。

随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也就消失了。

 板 书:

二、缓和与动荡并存

多媒体课件显示: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中共十六大报告

两极格局瓦解以后,两大集体的对峙也结束了,这时的世界形势又是怎样的呢?

总体上趋于缓和。

两极格局瓦解以后,世界的时代主流是什么?

主流是和平与发展。

两极格局瓦解以后,世界出现什么局面?

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这种局面又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其中旧有的因素有哪些,新的因素又有哪些?

两极格局下原有的民族或者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暴露出来,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

新的因素:

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恐怖主义活动频发。

 板 书: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

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提出了什么策略?

试图实现由美国单独领导世界,形成美国领导的新的国际新秩序,因此提出新的战略——单边主义。

多媒体课件显示:

材料一:

美国新保守主义者们所奉行的单边主义对外政策,可以说在伊拉克问题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而单边主义未来的气数,可以从伊拉克几个月来的局势发展中看出一些预兆。

自从美国总统布什5月1日宣布对伊拉克主要作战行动“已经结束”以来,美国在伊拉克的麻烦就不断增多和加剧。

美军并没有像单边主义鼓吹者所想象的那样,受到当地百姓箪食壶浆的欢迎。

相反,他们遇到的是混乱、抢劫、示威和袭击。

尽管单边行动的决策者至今仍然嘴硬,但在严酷的现实面前,驻伊美军指挥部门不得不承认,美军目前正面临着“很不好对付的游击战”。

伊拉克战后的稳定和重建,远不如布什政府想象的那样容易。

美国目前在伊拉克已处于撤留两难的境地,这正是单边主义者自己种下的苦果。

为摆脱困境,美国政府现在不得不回过头来寻求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帮助。

美国要求其他国家派遣赴伊维和部队,以缓解伊拉克人民对美国占领当局的敌对情绪;要求其他国家捐款资助,以支持伊拉克的战后重建。

但众多国家表示,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联合国的授权。

布什前不久会见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还曾表示拟在安理会提出有关伊拉克问题的新决议草案。

这些动向反映出美国在单边主义碰壁之后,独断专行的做法似有所收敛,联合国有可能在伊拉克问题上重新发挥一定作用。

——何洪泽《单边主义困境》

材料二:

法国前外长韦德里纳抨击美国对外政策是“单边主义”加“简单主义”,认为它“与世界现实越来越远”;德国驻美大使沃尔夫冈撰文论证打破美国包打天下的“神话”;欧盟委员会对外事务负责人彭定康则警告美国,“不可能完全靠自己就办成一切事情”。

欧洲舆论认为,传统的欧美关系受到了严峻挑战。

——伍贻康《欧盟要当真正的一极》

材料三:

“9·11”事件以来的6个月当中传出了一些神话,比如有人说,美国单枪匹马开展反恐战争比“协商”作战要好。

揭开这些神话的面纱,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其实是一种祸害。

历史告诉我国,光靠权力保障不了稳定的国际秩序,公认的规则和常规也很重要。

现在我们有机会组成全球联盟(包括俄罗斯、中国及其他国家),共同建立一个法治和国际组织为基础的更加稳定的世界,千万不要错过了这个历史机遇。

请完成:

(1)阅读材料一、二、三,说明单边主义的含义及其实质。

美国在伊拉克陷入困境说明了什么?

(2)评论材料二中法国前外长韦德里纳的言论。

(3)评论材料一中有关单边主义的分析以及材料三所说的单边主义“是一种祸害”的言论。

上述材料表现出新时代美国推行单边主义的实质、影响,各国对美国单边主义的评价。

美国的单边主义是美国保守主义实行的一种对外政策,当前人们使用“单边主义”这个词是特指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在国际关系中所表现的一种行为方式。

它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仅仅是从自己的判断和自身国家利益出发,从来都不同其他国家进行磋商,这是美国追求世界霸权的一种表现。

美国在伊拉克陷入困境说明,单边主义者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低估了伊拉克问题的复杂性;忽视了伊拉克人民反对外国干涉和占领的爱国主义情感。

材料二中法国前外长韦德里纳把单边主义称为“简单主义”“与世界现实越来越远”的批评是正确的。

当前,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历史潮流。

多极化是世界发展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推行单边主义,追求世界霸权只是一种自我设想。

虽然美国有着经济和军事实力,但光靠一个国家是对付不了国际安全面临的新挑战的,也解决不了一些重大国际问题。

美国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后,又不得不回头寻求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帮助就是有力的证明。

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

材料一对单边主义的分析是发人深思的。

单边主义冲动是目光短浅的。

为了消除对美国行动自由的潜在束缚,美国政府是在以失去未来的合作伙伴为代价换取现在的行动自由,而单独采取行动将使美国在几个方面受到损害,一意孤行地动武将导致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声讨美国,使美国处于孤立的局面。

知识拓展

国际恐怖主义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恐怖主义是一个具有浓重政治色彩的概念,往往附着于某个意识形态。

通常用来描述有计划地使用暴力或威胁使用暴力来对抗普通平民,通常是为了特定的政治或宗教目的。

“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已成为国际社会一大公害。

从20世纪80年代起,恐怖主义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9·11事件”成为国内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出现了一大批论文和专著,提出了很多深刻的见解,深化了对国际恐怖主义的认识。

我国学者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恐怖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1)恐怖主义国际化或全球化。

(2)目的政治性和思想狂热性。

(3)主体组织性。

(4)恐怖手段的高科技化。

(5)恐怖方式的暴力性和残酷性。

(6)目标象征性。

(7)以美国为目标的恐怖主义袭击愈演愈烈。

(8)恐怖主义势力与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邪教组织势力相互勾结,共谋“发展”,恐怖主义组织间有进一步联合、合作的倾向。

(9)现代大众传播系统对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起到了刺激作用。

(10)极右势力制造的恐怖主义事件频繁。

当今世界除了美国这个唯一的超级大国,其他比较主要的政治力量还有哪些?

还有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

新的时代中,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世界多极化趋势。

多媒体课件显示: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

我们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维护世界多样化,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中共十六大报告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课堂小结

当今的世界格局既不是单极格局,也不是多极格局,当今世界总的形势是两极格局已经解体,新的格局尚未形成。

目前,世界格局中存在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欧洲联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和国家联盟是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从近期看,美国仍将保持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

但从长远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板书设计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苏联解体的原因:

严重的政治经济困境,戈尔巴乔夫改革指导思想的根本改变。

2.苏联解体的经过:

(1)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指导思想的根本改变。

(2)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3)一些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而独立。

(4)1991年“8·19事件”。

(5)1991年12月成立“独联体”。

(6)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完全解体。

3.苏联解体的后果:

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二、缓和与动荡并存

两极格局瓦解以后的世界主流:

和平与发展。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

1.两极格局瓦解以后的世界局面及其形成原因。

2.多极化趋势、原因及其影响。

活动与探究

1.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如果发现无法当堂解决的问题,应布置课外查寻解决。

2.课外查询相关资料,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加深了解;了解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关系的新变化,理解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习题详解

阅读与思考式

单边主义外交方针,其霸权野心暴露无遗。

解析与探究

无论学生同意哪种观点,只要能够自圆其说,有理有据即可。

自我测评

1.参照“教学过程”中的讲解部分。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备课资料

1.戈尔巴乔夫及其改革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是一位苏联政治家,1985~1991年,他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冷战”的结束,为此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年轻时在莫斯科大学学法学,并在那里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赖莎(又译雷莎,因患白血病而于1999年去世)。

1953年9月,他们结婚,1955年戈尔巴乔夫大学毕业,两人一同回到戈尔巴乔夫的故乡。

1952年,21岁的戈尔巴乔夫加入苏联共产党,1966年他又获得了农业经济学家的学位,从此他青云直上。

1970年,他已成为农业部部长,次年被选入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1972年,他带领一个代表团赴比利时,两年后他当选为最高苏维埃代表以及青少年事物执行委员会主席。

1979年,他加入政治局。

在政治局内,他认识了他的同乡、克格勃首领尤里·安德罗波夫。

安德罗波夫在此后的数年内成为戈尔巴乔夫的主要提拔者。

他在党内的地位给予他更多出国的机会,这些旅行很深地影响了他的政见和对社会的看法。

康斯坦丁·契尔年科死后,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5月11日当选为苏联最年轻的共产党总书记。

他实际上成为苏联的第一把手。

他试图通过改革和开放来阻止苏联共产主义的退化,其开始是1986年2月召开的第27次苏联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1988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将放弃勃列日涅夫教条,允许东欧国家民主化。

他将这个政策戏称为“辛那屈教条”。

这个政策在1989年导致东欧国家一系列大多是和平的革命,只有在罗马尼亚发生了暴力事件。

这实际上结束了“冷战”,为此,戈尔巴乔夫于1990年10月15日获诺贝尔和平奖。

苏联和东欧的民主化同时也削弱了共产党的权力,最后导致了苏联的瓦解。

1991年,一些保守派政治家和一部分军人乘戈尔巴乔夫在克里米亚度假时发动了一场政变,戈尔巴乔夫被软禁了三天。

他被释放后发现他的声望渐坠,而当时俄罗斯加盟共和国总统鲍里斯·叶利钦的声望大涨。

政变后,他被迫将大部分政治局成员撤职,一部分甚至逮捕。

早在1990年,戈尔巴乔夫就已经引入并当选了苏联总统一职,1991年12月25日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他宣布离职,苏联不复存在。

在西方国家,戈尔巴乔夫的声望非常高,因为他是结束“冷战”最主要的人物;但在俄罗斯,他很不受欢迎,因为许多人认为他应该对国家的没落和今天的许多困难负责。

在1996年的俄罗斯总统选举中,他只获得了1%的选票。

2.苏联“8·19事件”

1991年5月,戈尔巴乔夫和十五个加盟共和国领袖达成协议,同意组成“新苏联”。

按照新公布的条约文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将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简称仍为苏联。

新联盟条约的签署工作预定在8月20日开始。

条约规定,“苏联为平等共和国联合组成的联邦制主权民主国家”“缔约的每个共和国均为主权国家”。

条约规定,结成联盟的各共和国保留独立决定涉及本国发展的一切问题的权利,在国际关系中苏联为一个主权国家,但结成联盟的各共和国有权同外国建立直接的外交、领事和贸易关系。

条约规定,联盟成员国的相互关系原则是平等、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合作互助、诚实履行根据联盟条约和共和国间协议而承担的义务。

条约规定,在联盟职权范围内,联盟法律至高无上;在共和国职权范围内,共和国法律在本共和国境内至高无上。

条约规定,土地、矿藏、水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均为各共和国所有。

条约自签字之日起生效,1922年的联盟条约即同时失效。

苏联时间8月19日清晨六点,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突然宣布,鉴于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健康状况已不能履行总统职务,根据苏联宪法,他本人即日起履行总统职务。

亚纳耶夫同时宣布,成立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

在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

在此期间,国家全部权力移交给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

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由苏联代总统亚纳耶夫、苏联总理帕夫洛夫、苏联国防会议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诺夫、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前内务部长普戈、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等8人组成。

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说,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政策已经“走入死胡同”“苏联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处在极其危险的严重时刻”,呼吁苏联公民支持该委员会使国家摆脱危机的努力。

该委员会同日发布了“第一号命令”。

这项包括16点内容的命令包括:

为了维护苏联各族人民的切身利益、国家的领土完整、恢复法制和克服危机,各级政权机关和管理机关必须无条件实施紧急状态,无力确保实施紧急状态的机关将被停止活动,而由紧急状态委员会任命的专门全权代表负责;立即改组不按苏联宪法和苏联法律行事的政权机关、管理机关和军事组织;政权机关和管理机关不符合苏联宪法的法令和决定一律无效;停止阻碍局势正常化的政党、社会团体的活动;公民和团体非法拥有的武器必须立即交出;禁止集会、游行,必要时可实行宵禁;对新闻进行监督。

命令还要求苏联内阁采取措施保障居民食品和消费品的供应等。

此时,正在黑海海滨克里米亚半岛休养的戈尔巴乔夫被软禁在别墅里,他同莫斯科的联系完全中断。

“8·19事件”发生后,苏联代理总统亚纳耶夫发布了在莫斯科市内实施紧急状态的命令,坦克和军队出现在莫斯科街头。

莫斯科市民表现得比较平静,照常上班,人们似乎倾向于接受了事实。

但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利钦不会听命于紧急委员会的命令,他跳到议会大厦前的坦克上发表演讲,指责的紧急状态委员会要恢复苏联的政治铁幕统治,并号召群众进行总罢工。

紧急状态委员会优柔寡断、未能果断肃清议会大厦前的反对派。

在叶利钦的鼓动下,情况发生逆转。

20日晚,议会大厦前已聚集了数万示威群众。

有些人构筑了堡垒,要誓死保卫议会。

21日下午,苏联国防部命令军队撤回驻地。

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领导人放弃了行动。

21日晚8点,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强调他已完全控制了局势,并恢复了曾一度中断的与全国的联系,并称将于近日内重新完全行使他的总统职权。

22日凌晨,戈尔巴乔夫从黑海休养地克里米亚乘飞机返回苏联首都莫斯科。

22日上午,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宣布,苏联前国防部长亚佐夫、前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苏联国营企业和工业、建筑、运输和邮电设施联合会会长季贾科夫及苏联前副总统亚纳耶夫已于22日凌晨被拘留;前内阁总理帕夫洛夫因病住院,已被就地监护;前内务部长普戈已自杀身亡。

上述6人都是8月19日宣布成立的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成员。

这个委员会的其他两名成员苏联国防会议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诺夫和苏联农民联盟主席斯塔罗杜布采夫由于是人民代表,暂时尚未被拘留。

3.东欧剧变

1990年,东欧国家和南斯拉夫的国内形势继续发生重大变化。

多数国家政治上普遍实行多党制和议会制,经济上不同程度地向私有化和市场经济过渡。

原有的体制被打破,新的体制尚未建成,各种新旧矛盾错综复杂。

波兰执政党团结工会主席瓦文萨和总理马佐维耶茨基在国家变革的方法和速度、提前选举总统等问题上发生矛盾分歧。

11月,波兰提前举行总统选举,在第一轮投票中,总理马佐维耶茨基的票数不够进入第二轮角逐而被淘汰,遂辞去总理职务。

在12月举行的第二轮投票中,瓦文萨击败蒂明斯基当选为总统。

匈牙利于3月和11月举行两轮大选,民主论坛等政党获胜,原执政党社会党失去执政地位。

大选后,民主论坛执掌国民议会,议会中最大的反对党“自由民主者联盟”(简称“自民盟”)全国委员会委员根茨·阿尔帕德出任临时总统。

5月,民主论坛主席安托尔·约瑟夫组阁。

8月,原临时总统根茨当选匈首任总统。

6个议会党之间和3个执政党之间以及各党派内部派系之间在对如何实施私有化等一些重大问题上意见发生分歧,迟迟拿不出方案。

秋天,在地方自治政府的选举中,执政党民主论坛失利,在野党“自民盟”“青民盟”和无党派人士取得优势。

在全国性的出租汽车司机罢工事件后,政府作了重大改组,内务部长、财政部长、农业部长和劳动部长易人。

1990年6月,捷克斯洛伐克举行全国自由大选,组成以“公民论坛”和“公众反对暴力”组织为主的联邦政府。

在大选期间,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被昔日的盟友“公民论坛”和“公众反暴力”组织指责为前国家安全机构的特务,致使该党选票数量大大下降。

为此,基督教民主联盟在大选后坚决不参加组阁,并表示在议会中不与“公民论坛”合作。

社会党、绿党等9个未进入联邦议会的政党宣布成立“议会外议会”,下设两个院进行活动。

斯洛伐克的10个政党联合发表声明,公开要求“斯洛伐克独立”。

保加利亚于1990年6月举行多党自由大选,社会党获胜,在两轮投票中共获得大国民议会400个席位中的211席(52.7%),但由于民主力量联盟等3个主要反对党拒绝参加组阁,新政府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