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0737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30 大小:30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0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2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和一个“积累·运用”。

五篇课文中包括三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回忆录、讲演稿、现代诗,还有毛泽东主席填的词。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学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学生交流讨论,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单元目标:

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独立自主参与学习,从中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单元重点:

认真学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独立阅读思考,背诵毛泽东的词,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课时安排:

十二课时

1、卜算子·咏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卜算子、咏梅、悬崖、山花烂漫。

理解词意。

背诵并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

自主阅读,借助拼音熟读词,抓重点词句理解词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词的大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

弄懂词意,体会梅花凌寒独放、不畏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与报春而不居功的谦逊态度。

教学准备:

图片、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

让学生抓词中的重点语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词的内涵,有感情朗读,在读中领悟,读中体会,以读悟情。

由情导读,熟读成诵。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通过复习背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册中已经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

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

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

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

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的基础上领悟毛泽东笔下梅花的特点)

  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

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

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理解词中的深层含义。

  1、“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四、由情导读,熟读成诵(学生带着感情去读,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1、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对这首词有了深入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

  2、播放名家配乐朗诵,让学生学习朗读的技巧。

  3、播放音乐,让学生自己配乐朗诵。

  五、对比阅读,深入感悟(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感悟毛泽东和陆游所处的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作的词的思想内涵也不一样。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职位。

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

作品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正是陆游受打击后心境的写照。

  毛泽东主席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

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道“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引导学生自己给画命题时要有创意,有文采,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有个性的画,充

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3、检查评比。

  六、作业:

  1、读读背背陆游的咏梅词。

  2、搜集毛泽东诗词,为朗诵会做准备。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本设计意在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加强小组合作,培养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学会表演,学会评价。

  教学准备:

  1、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竞赛组,每组4人。

各小组提前将参赛诗词曲目报上来。

  2、让学生准备好朗诵的配乐磁带。

 3、从每组中抽出一人组建小评委团。

特别要求:

各小组朗诵时其中都要有今天学的这两首词。

(为背诵这两首词作铺垫)

  教学过程:

  1、各小组分别派选手登台表演,评委为其打分,并说出评分理由和依据。

最后评出最佳小组和最佳赛手。

  2、请小评委们登台表演,接受全班同学的评价。

  3、教师予以总结。

  进一步拓展,请同学们课外阅读背诵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制作精美的摘抄本,在以后的课上交流赏析。

(让学生学会收集,学会积累,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兴趣。

板书设计

卜算子咏梅

不畏严寒

梅傲雪独放

俏不争春

课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10各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绞刑。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钊被捕前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抓重点词句了解李大钊被捕前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揣摩前后呼应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从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刽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的层次,抓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害后和敌人斗争的句段的阅读、理解,激起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背景介绍,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同学们,你们知道李大钊吗?

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

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钊。

这篇文章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

所以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

(注意正音,为继续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理解来回答,主要写了李大钊牺牲的经过。

  3、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来理解?

(引导粗略划分课文的层次,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同时不断的提高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部分(从“那年春天一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部分(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部分(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部分(从“28日黄昏”到结束。

),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

  三、学习课文(主要抓体现当时情况十分危急的语句的阅读,领悟,体会李大钊不顾个人的安危,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1.指名读第一段。

  “被难”是什么意思?

(遭受灾难的意思,这里指李大钊同志被害即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

(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

)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

(讲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天。

  2.指名读第二段。

 

(1)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

(总是耐心他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含糊”是什么意思?

(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孩子们谈心的时候,而且烧毁文件的事情是很难向孩子说清楚的。

“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

),

(2)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的工作越来越紧张?

(父亲早出晚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件,工友被捕)

 (3)李大钊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

这说明了什么?

 (李大钊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势非常危急,个人处境十分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

 (4)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局势紧张,但李大钊不离开工作岗位,说明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

  四、朗读第一、二段。

(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语气。

让学生学会怎样才叫有感情地朗读)

 五、布置作业(帮助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

  2.借助“思考)练习”1理解第三、四段内容。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让学生抓李大钊被捕时在法庭上,与敌人作斗争,通过朗读再现李大钊的光辉形象,从中感悟李大钊临危不惧、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

  一、复习导人,(通过复习让所学的内容很好地衔接起来)

  1、指名读第一、二段。

  2、说说第一、二段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让学生抓李大钊被捕时在法庭上,与敌人作斗争的经过的学习,领悟人物的精神。

  1、指名读第三段。

  2、李大钊在被捕时是怎样表现的?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这说明了什么?

 (“不慌不忙”“没有什么,不要怕”“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他的表现从容不迫,沉着镇定,说明他具有临危不乱,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说明了什么?

(“宪兵、侦探、警察一一拥而入,挤满了小屋子”这些都说明敌人心虚,“为了抓一个人,动用了这么多人,“横肉”是说相貌凶恶,“不要放走一个”的吼叫,“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枪对着父亲和我”这些都说明敌人的残暴。

  4.“我”是怎样表现的?

(“剧烈的心跳”,剧烈是猛烈的意

思;“恐怖的眼光”,恐怖是惊慌)害怕的意思。

这说明作者年纪小,

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感到害怕。

5.练读第三段。

(要求读出不同人不同的语气,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6.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讲李大钊被捕时从容不迫,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三、学习第四段(通过朗读再现李大钊的光辉形象,从中感悟李大钊临危不惧、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

  1.指名读第四段。

  2.李大钊在法庭上是怎样表现的,说明了什么?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说明李大钊即使受过刑,仍保持对革命事业的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对儿女的爱。

对于亲人的哭喊,他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心,使他在敌人酷刑下不动摇,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忧伤。

这就是伟大革命家胸怀。

  3.“我”在法庭上是怎样的?

(为了保护哥哥,抢着回答自己“是最大的”“父亲立刻就会意了”,“会意”是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这说明“我”在父亲沉着、镇定的影响下,在他的革命精神的影响下,由恐惧、害怕到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

  4.练读第四段课文,在读中进一步理解内容。

(在读中体会当时形式的严峻,感悟李大钊的沉着、镇定)

  四、学习第五段(通过学习了解李大钊的家人的悲痛之情,从而体会李大钊对革命的付出之大。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家人得知李大钊被害后的情形怎样?

从哪些词句看出来?

(舅老爷“哭着回来”,.“我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母亲“昏过去三次”这都说明李大钊的死给亲人们带来的巨大悲痛。

母亲醒来后问“我”昨天是几号?

“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咬紧牙说“昨天是4月28”“这些是说家人没有被悲痛压倒,而是牢记亲人被害的日子,不忘敌人欠下的血债。

  3.练读第五段,要求读出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

  五、布置作业(熟悉课文,进一步体会人物情感)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设计意图:

再次引导学生领悟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不屈不挠,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品质。

引导学生深入读文,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一、复习导人(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1.指名读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

2.结合上下文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

含糊、恐怖、会意、一拥而入。

3.朗读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再次引导学生领悟课文赞颂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伟大精神,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面对凶恶的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

1.李大钊的女儿1943年写下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回忆1927年4月父亲遇难前后的日子。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李大钊是怎样被害牺牲的,从中我们懂得了什么呢?

2.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课文赞颂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伟大精神,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面对凶恶的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

三、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感悟前后照应的写法)

1.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气什么关系?

你从这样的开头和

结尾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3.教师引导讨论并总结。

(这篇课文是回忆录,开头提出16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这个日子就是4月28日。

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了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4.找出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出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答出:

课文的结尾与句子

(1)照应。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与句子

(2)照应。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与句子(3)照应。

  四、指导识记字形(引导掌握文中的难认难写的生字)

  1.说说哪些字可以在比较中记忆。

“剧”与“据”,“娱”与“误”、“袍”与“抱”,字形有相似之处,要注意区别,在比较中记忆。

  2.说说你是怎样记生字的。

指名“阀”是形声字。

“舅”上部要写正确。

  五、完成“思考·练习”4(对课文内容的复习与巩固)

  1.指名读词语。

  2.书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词两遍。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再次领悟情感)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李大钊被捕时忠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

被捕后

课后反思:

 

3、灯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教学重点: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具:

生字新词卡片

(设计意图:

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发言,通过讨论,体会课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领悟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

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

我们生活在这幸

福之中,不能忘记牺牲自己性命的先烈们。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板书课题)灯光,灯光对于每个人来说非常熟悉。

如果没有灯光,将是一种什么景象?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许多革命先

烈未见过灯光,但为了我们今天能在明亮的灯光下生活、学习,他们却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围绕灯光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扫除课文障碍,为顺利地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章的叙述顺序,对学生的学文或习作都有帮助)

1、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 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

再请几个学生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让学生领悟记事的几个要素,对于学生写事的文章有好处)

(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领悟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

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1、 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 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

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 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1)、学生质疑:

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万盏灯"--这么多得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学生质疑:

郝副营长:

"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

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

"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

憧憬的内容可能是:

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4、重点讨论: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发言,通过讨论,体会到这句话含义深刻,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

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

我们生活在这幸福之中,不能忘记牺牲自己性命的先烈们。

 (五)、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一部分内容(再次感悟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板书设计

灯光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多好啊)   幸福生活

                                                 

       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多好啊)   生命换反思

课后反思:

 

4、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彻底、司马迁、鸿毛、兴旺、目标、炊事员、送葬、哀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实际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从文中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重点难点:

1、结合实际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初步体会围绕中心逐层论述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

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主要抓重点的语句来理解,在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领悟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

(背景的介绍,有利于学生结合当时的背景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板题)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请同学们结合时代背景走进这篇课文,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

  二、朗读课文,以读悟情(各小组可自由采取自己喜欢的形式,但是要求每一个人都参与进去,都有锻炼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学习,通过

读书体现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1、教师范读,请学生注意朗读的技巧。

2、小组内读。

  

3、指名读,检验评价。

 三、小组讨论,自学质疑(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主动交流,自觉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自愿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对本篇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各小组将问题汇总。

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着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在这句话中,“完全、彻底”两词可不可以去掉?

什么?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怎样理解?

司马迁是谁?

  3、“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这个“目标”是什么?

  5、毛主席借追悼会发表演讲,讲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四、 抓住问题,深入理解(帮助学生领悟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1、划分层次,理清脉络  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

分几层意思讲?

每层意思是什么?

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

  ①宗旨: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②死的意义: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③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④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⑤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