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复印的自然辩证法笔记和复习题完全版王志康by 陈尚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0732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6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家复印的自然辩证法笔记和复习题完全版王志康by 陈尚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大家复印的自然辩证法笔记和复习题完全版王志康by 陈尚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大家复印的自然辩证法笔记和复习题完全版王志康by 陈尚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大家复印的自然辩证法笔记和复习题完全版王志康by 陈尚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大家复印的自然辩证法笔记和复习题完全版王志康by 陈尚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家复印的自然辩证法笔记和复习题完全版王志康by 陈尚辉.docx

《大家复印的自然辩证法笔记和复习题完全版王志康by 陈尚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家复印的自然辩证法笔记和复习题完全版王志康by 陈尚辉.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家复印的自然辩证法笔记和复习题完全版王志康by 陈尚辉.docx

大家复印的自然辩证法笔记和复习题完全版王志康by陈尚辉

自然辩证法完整课堂笔记

版本号:

2003年6月14日版新版修订人:

JamesLee

感谢前版制作人thankful同志的辛勤工作!

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学位课—70分,授课老师:

王志康

绪论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1、定义:

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和认识与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英美)与西方对口的叫“科学哲学”

●(东欧,前苏联)叫“自然科学哲学问题”

●(德国)叫“自然哲学”

二.自然辩证法的性质

●是关于理论思维的学问

1.什么样的思维是理论思维?

“理论思维’’具体思维背后的,指导和制约具体思维的思维。

人类接收知识方式:

1)“经验主义”

2)“权威主义”

3)“理性主义”

4)“实用主义”

5)以怀疑主义的方式接收知识。

这种方式在我们国家用的少。

科学家是以科学的怀疑精神,不盲目相信。

如:

问题:

“夜为什么是黑的?

’’(奥伯斯佯谬→导致《宇宙学》)

A、对司空见惯的现象作具体思维,就事论事,把它当作具体的事件思维。

B、比具体思维高一个层次,这个问题提出的有没有意义,有或没有?

C、更高层次,对司空见惯的现象该不该提问,熟知是不是真知,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观层次。

问题:

“被狗咬了怎么办?

具体思维:

“找狂犬疫苗“

背后思维:

“疫苗怎么得到,是通过归纳法得到的

2.什么是理论思维模式?

问:

明天太阳会不会升起?

这个问题会使我们想到:

1)太阳是不是实在的(是否存在),自然界是不是实在的,有没有实体,感觉是什么?

2)太阳会不会变化?

自然界是不是发展的,生和死是什么关系?

3)太阳能不能被认识,自然界是可知的吗?

4)人怎么样才能认识太阳?

直观想象是先验的,还是后验的?

5)太阳过去每天升起,明天一定升起吗?

经验可靠吗?

归纳法是否可靠?

6)太阳毁灭了,精神还存在吗?

灵魂是什么?

马克思认为:

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发明,战争等,都只为了:

“吃”;

费洛伊德:

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发明,战争等,都只为了:

“性”;

尼采:

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发明,战争等,都只为了:

“权力意志;”

哲学讨论:

真(自然辩证法讨论)善,美

将来“知识生产国”剥削“物质生产国”

●本课程主要内容自然观重点:

科学观、方法论、各门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

第一篇自然观

一、什么是自然观?

P19是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的看法、总观点。

观:

总体的看法。

论:

是思想体系。

学:

学科。

第一章人类自然观的发展

人类历史上形形色色的自然观。

一、自然观形成的依据

1.生产力水平。

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对世界观把握的是直观的。

2.人的认识能力。

除感观,还有观察、实验手段及语言、思维能力。

3.科学技术水平。

包括规模和成果。

4.知识积累和交流的程度。

●人类自然观经历过几个主要阶段:

1.公元前五世纪→公元后五世纪: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自然科学从公元一世纪以后发展起来(公元一世纪以前没有独立的自然科学,哲学家即科学家),即由哲学家和科学家开始分化,古代科学家阿基米德,亚力斯多德,盖伦,托罗密,他们也是哲学家。

古代自然观是粗糙的,零散的,不精密的。

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具有辩证法的思想,是朴素的。

古代自然观的缺陷:

1)不能具体解释自然界发生的现象。

2)具有神秘的色彩。

2.公元后五世纪→十五世纪:

西方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

基督教:

核心→存在“创造世界,主宰世界万能的主”

旧约:

创世纪,上帝,亚当一夏娃

新约:

耶稣故事,救世主即基督

▲宗教是老百姓用来团结人民起来反抗当时被压迫的手段。

▲神学家通过四条途径维护神学观点:

1)搞迷信(越荒谬的东西越相信)。

2)与唯心主义结合。

柏拉图(教育家,数学家)设想世界是精神的。

3)利用科学家的错误。

4)迫害不相信宗教的人。

如布鲁诺,伽利略。

▲宗教的起源

拜物教(拜任何物体)→图滕崇拜(拜祖先)→多神教→一神论(宗教的真正开始)

哲学问题:

内容和精神的关系

教义:

基督教:

“希望在天国、在彼岸世界”

伊斯兰教:

“现世之苦为天国之乐”

佛教:

“人生的苦难是因为欲望和造业”

“佛”的意思是“觉悟”

3.公元十四、十五、十六世纪:

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的自然观起源于宗教改革,是新旧自然观交替的阶段。

在生产、科学、社会变革的推动下,爆发了一场讨伐宗教神学的运动---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马丁路德建立一个没有----的平民宗教。

▲文艺复兴:

资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打着复古的招牌,反对封建宗教,唯物主义兴起

4.十六、十七、十八世纪:

近代机械自然观。

(唯物的,机械的)

特点:

1)一切都必须是经验过的。

2)一切自然现象都被归结为机械运动。

3)把自然界的现象都看成是孤立和静止的。

形而上:

哲学,用思辩的方法

形而下:

自然科学,有形的,实体的。

▲机械自然观形成的原因:

1)科学一开始,科学家形成了一种把整体分割为部分研究的习惯。

并分成不同类,不同学科。

进行深入研究,但忘记各学科、各类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

2)对牛顿力学的盲目崇拜;

3)重实验,轻思维;

4)这个时期接近成熟的科学有物理学中的力学;

5)科学家对凭空想象的一种厌恶,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经验主义。

对自然科学有贡献的:

伽利略,开普乐,牛顿

5、十八世纪下半叶: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

▲机械自然观给科学带来的危害:

1)使科学家和思维僵化;

2)使科学没有预见性;

3)危害科学的组织工作;

4)造成了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

到十八世纪下半叶,不改变对世界的整体看法,就会影响……

世界=力+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条件。

背景:

1)资产阶级产业革命,给科学提出了新的问题,使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发生了根本转变。

2)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3)自然科学新成果打开了机械自然观的一系列缺口:

1康德一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

2维勒的人工尿素的合成,

3赖尔的地质渐变说,

4施莱登一施旺的细胞学说,

5能量守恒与转化,

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辩证唯物主义有两个结果:

物质不灭,运动不灭。

▲古代自然观:

朴素的,是依赖经验,通过直观猜测联想,把握自然;

近代自然观:

比古代落后,(是一个大倒退)其科学比古代先进,但对世界的看法比古代落后,把世界当做一个可以分割的机器。

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一.物质观

●1.世界是物质的。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对物质的认识。

古代:

物质就是具体形态的东西。

中世纪:

物质是神创的。

近代的:

孤立不可分割的原子。

●2.物质世界是一个系统。

(P27)

●3.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可分的。

世界→分子→原子→粒子→夸克→

不断分,分到一定程度后,不再是原来的物质(层次),而是进入另外一个层次。

是非题:

物质是由不可分的粒子(夸克)组成。

(X)

●4.现代自然科学对物质三大层次的认识。

1)无限的宇观世界:

2)多种多样的宏观世界:

规律:

多样性的统一。

3)不可穷尽的微观世界:

肉眼看不见。

规律:

a、波粒二象性b、服从统计学规律c、遵循测不准原理d、量子化e、可分性(可能会越分越大,例如:

π介子)

二.运动观。

●1.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固有属性。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运动是多样的。

运动不灭,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物质的本质是运动的。

矛盾(吸引和排斥,同化和异化)是运动的源泉。

三.时空观

●1.基本观点:

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两者不可分。

时间、空间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

时间、空间是有关的。

空间是物质的,伸缩性。

时间是物质的,持续性。

●2.是人类对时空认识的发展

古代:

时间、空间是主观的,因为度量是主观的。

中世纪:

时空的神创的

近代:

绝对时空观(牛顿的)

近现代:

相对论时空观:

狭义:

缩尺效应广义:

当物体分布密度大,引力大时,会引起时空弯曲。

例:

(略)

四.发展观:

1.基本观点:

自然是无限发展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2.四大起源(自然界的辩证发展)

星系起源:

牛顿:

均匀宇宙模型,爱因斯坦:

有限无边,勒梅特:

1907膨胀宇宙模犁、1932大爆炸宇宙模型(现在公认为标准宇宙模型)。

3K宇宙波辐射、25%氦丰度说明宇宙经过一次大爆炸

核外星系光的普遍宏移

3.热力学第二定律和达尔文进化论的矛盾,现代科学如何回答?

21世纪科学是复杂性科学:

即自组织理论,研究从无序到有序。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世界是衰退的。

(水由热变冷,水从高处流到低处)P239非平稳自组织理论方法

问题:

拿到科研项目,主要做些什么?

第四节、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1、起源:

活力论、机械论、自然生发、永恒论。

2、人类的起源和意识的产生。

人类进化:

生物进化;文化进化(非遗传信息的进化)

第四章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基本形式。

整个自然界的进化是有一系列转化过程构成的过程的集合。

包括:

微观的物理运动、微观的化学运动、宏观的物理运动、宏观的地质运动、宇观物理运动、生命运动。

二、矛盾是自然界运动的发展源泉。

三、自然界的守恒和对称。

是自然界各个运动形式和转化时的规律性和秩序性的反映。

是自然界无限多样运动形式具有同一性的依据。

1.守恒性----是变化过程中某种量的不变形的反映。

2.对称性----是在某一操作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对称性被认为是考虑自然规律的第一原理。

a.自然界循环演进的周期性;

b.渐变与突变;

c.可逆与不可逆;

d.时间之矢,时间肩头。

存在的物理学、演化的物理学。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达尔文进化论的矛盾。

自组织理论:

老三论、新三论、非线性动力学、混沌论。

1.

熵增

平衡与不平衡。

2.

有序与无序。

无序

有序

信息增加

3.无序------平衡;有序-----不平衡;--------对应关系;

4.稳定与不稳定。

5.无序------稳定;有序-----不稳定;-------对应关系。

6.线性与非线性。

7.物质系统的四种状态:

平衡无序----液体;平衡有序----晶体;非平衡无序----混沌;非平衡有序----耗散结构。

8.进化的根据和条件:

系统自发的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必定是发生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域;必须是开放的系统;必须存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必须存在正反馈作用。

例如:

催化;系统有突变(内在随机过程);涨落、放大。

在临界点变化,从稳定到不稳定。

新版复习题

1、自然辩证学科的性质和任务。

2、具体思维和理论思维的关系。

3、什么是理论思维模式?

研究人员为什么要有正确的理论思维模式?

4、人类自然观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5、为什么近代形成机械的自然观?

机械的自然观给科学带来的危害是什么?

6、机械的自然观为什么必然被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所代替?

7、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8、什么是守恒性、对称性?

为什么在科研中常把对称性作为第一原理提出?

9、现代科学技术理论如何解决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指引的不可逆的方向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所指引的不可逆方向所引起的矛盾?

10、人与自然的关系,及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现实意义。

第二篇科学观(科学技术观)P254

一.什么是科学观?

关于自然科学及其发展等方面的总观点、总看法。

研究科学是什么,科学和非科学的划界标准,科学的性质、作用及科学的组织管理,比哲学科学观更具体的一门学科,科学学。

二.什么是科学

最早定义:

十二世纪威赖姆:

以物质为基础的知识的一部分。

区分宗教(信仰)、哲学(思辩)、科学(实证)

1.传统的定义: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2.非传统定义:

科学是知识加工创造对末知世界的探索过程。

认为科学是一种活动、过程,动作行为,不是一堆知识。

3.广义的定义:

科学既是知识体系,又是知识的加工过程。

4.反对给科学下定义:

科学的含义只能从各个方面去叙述,不能也不该给科学下定义。

(科学可以是人们完成任务的一种体制,科学可以是积累起来的。

传统科学是生产力的要素,可以是一切知识的集合。

5.用系统方法下定义:

科学是一个系统。

东欧:

科学系统包括科学知识和科学劳动及科学在其中发展的社会关系(要素)。

前苏联:

科学包括理论、经验、方法、问题。

美国:

科学是有实质性的科学概念,另外也包括方法、任务和促进、奖励科学任务的制度。

不把科学定义为一种东西。

三.科学和非科学的标准

哲学是非科学,但不是反科学、伪科学。

1.客观性标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一个知识是不是科学,不依主观,而依客观上的社会实践而定,正确反映规律的知识就是科学,反之是非科学。

真理是不是客观规律:

不是客观规律,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是客观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

客观规律是第一性的,真理是第二性的。

2。

证实性标准(奥地利维也纳学派逻辑实证主义)(依赖于经验事实,找出科学事实和经验事实上的逻辑通道。

1)能够被证实的知识是科学,不能被证实的是非科学。

2)科学理论就是客观实践所证实了的假说。

(由经验证实)

质量是科学的。

因为能通过实验证实。

物质是哲学概念,不是科学的,因为不能通过实验证实。

科学事实包括:

1)客观事实(F1):

是科学研究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是客观物质过程,不是知识本身,无所谓对错。

2)科学事实:

包括经验事实、理论事实。

A.经验事实(F2)(不能包含推测、概括,是直接目击)由观察和实验直接确定的事实,经验事实是一段陈述。

特征:

受理论的影响

是直接的单称的陈述

是可以重复的

B。

理论事实(F3):

是已被确证的科学定律、原理等,是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会随着人类认识水平提高而改变。

理论的陈述,公共的经验陈述。

(p122)

3.证伪性标准(英国:

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

一种理论能被证伪,能被反驳,才成为科学。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是可证伪性(由经验来证伪)。

是否承认归纳法的有效性是证实性和证伪性标准的区别。

证伪性是指能被摆在证伪的天平上,还没有被证伪。

可证伪度越大,越科学。

(天下乌鸦一般黑,一只白乌鸦就可)

4.范式标准(美科学史专家:

库恩)

范式是科学的标志。

范式一般指社会上的科学家集团所接受的一套公认的假说、定律和准则、方法等的总和。

范式不存在标志科学末形成。

5.客观合理性标准(美科学哲学家:

奥佩尔)

合乎理性的是科学,反之是非科学

科学是理性事业。

科学发展合乎理性。

什么是理性?

合乎理性要具备三个条件:

1)概念应无可怀疑。

2)知识应该是成功的。

3)语言应是相关的。

6.预见性标准(英国拉卡托斯)

7.检验性标准

8.怎么都行(费伊阿本德:

无政论主义气研究纲领)

对以上标准评价:

实证和证伪性标准强调经验和逻辑,但不符合科学的非常规发展时期,不大符合科学历史。

范式标准考虑到科学研究当中人的主观认识的介入,虽然强调科学的历史性,但走向相对立,客观合理性标准:

把客观性标准与合理性标准统一起来,比较合理。

·

四.自然科学的性质

1)认识的属性和基本特点

A.认识的属性

B.基本特点:

客观性,可重复性,继承性,无阶级性。

2)社会属性和社会功能

科学不是直接的生产力,科学只有凝聚在生产力三个要素中,才能转化为物质。

问:

自然科学有没有无阶级性?

为什么?

五.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

1、自然科学的几个发展阶段和特点

时间

状况

水平

性质

古代的科学

公元一世纪,只有少数的独立的科学学科。

得到表面现象。

思辨的科学

中世纪的科学

科学没有发展

技术有所发展

科学处于停顿状态。

神学下的一个科目。

近代的科学

经典力学完成

以实验为主。

超过表面,

深入实体。

经验的科学。

现代科学

基础理论有重大突破,

产生技术革命。

掌握本质和普遍联系。

从是什么到为什么。

理论的科学。

2、然科学发展的矛盾运动。

基本矛盾运动:

人与自然的矛盾运动;生产与科学之间的矛盾运动。

内部矛盾运动:

科学理论和科学实验;不同的学派的理论观点的争论;不同学科之间的争论;学科内部不同理论之间的争论,继承与创新的矛盾。

自然科学和社会其他部门和方面的矛盾运动-------外部矛盾。

六.科学劳动与科学工作者。

科学劳动包括:

科研工作;科学组织工作;科学情报工作。

科研工作的门类结构:

基础科学:

基础理论,实验技术;

技术科学:

技术理论,专业技术;

应用科学:

应用理论,生产技术。

意义:

门类结构及其层次的演化规律,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科研经费、投资的理论依据。

学科结构:

(请找笔记,手工画制!

当采学科

意义:

学科结构及其层次的演化规律,是我们制定科研规划和教育规划的理论依据。

是科学家合理分布的理论依据。

科研工作:

门类结构、学科结构、知识结构。

科学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相比较的特点。

科学劳动

工农业

是关于精神产品的生产

是物质产品的生产

知识的生产是信息,是无形的。

实物性的,有性的。

探索性

规范性

创造性

重复性

有延续性

存在间断性

效果不可比,无法比

经济效益是可比的

产品具有扩散性,作用无限

产品有一定的适用性,作用有限。

不管成效,都是有价值的劳动。

不出产品,生产次废品,是无效劳动。

新版复习题:

(科学观)

1、自然科学有无阶级性?

根据是什么?

2、什么是科学?

科学如何下定义?

3、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4、为什么说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5、客观事实、经验事实、理论事实的区别。

6、科学研究的分类结构一般指什么?

研究它们有何意义?

7、自然科学有何发展规律?

如果有,如何表述?

8、自然科学的发展动力是什么?

9、自然科学的发展的一般模式的主要学派的观点及其评述?

275页

 

第三篇自然科学方法论(P107)

第一章总论

一.什么是自然科学方法论.,

1.方法:

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所制定的途径和手段。

注:

方法和工具不同。

方法有对错,工具没有。

·

2.方法论: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规律性的知识体系。

3.什么是自然科学方法论:

是研究自然科学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的知识体系。

题目类型:

判断用什么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这种方法与什么方法结合比较好。

二.方法论研究的三个层次’

1.哲理方法

2.一般方法

3.具体方法

不能相互替代,不能把具体方法上升为一般方法,也不能把一般方法上升到哲理方法。

三.不同学派的方法论观点

有三个问题:

1.方法是不是原来就有?

2.方法是不是单纯的主观制造?

3.方法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唯心主义:

方法是主观产物。

机械唯物主义:

方法是一系列不变的程式。

二元论:

方法是工具,是约定。

辩证唯物主义:

科学方法源于科学实践中不是随意创造出来的。

科学方法依赖于科学实践中,并在其中检验,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创造性的劳动,但方法有相对独立性,不能离开科学实践,科学方法重大变革都与科学变革连在一起。

(科学上的重大发现都伴随着科学方法的革命)

每个人每次运用科学方法都是一次创造性劳动,都不是对前人的重复。

“天下乌鸦一般黑”归纳法有效性问题:

归纳法是必然性思维,在日本发现白乌鸦以前,它是对的,但发现了,这就不对了。

问题:

科学方法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关系:

认识过程

主观(认识论)

客观

认识手段

认识论

包括1、2。

1、能不能?

2、怎么办?

方法论

包括2、3。

3、做什么?

不能------否定的回答。

1、怀疑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休谟。

2、先验论--------康德。

《回忆说》---柏拉图。

3、实证轮-----孔德。

4、逻辑原子论--------罗素。

5、证伪论--------波普。

6、操作论-------布里奇曼。

能-------肯定的回答。

机械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

四.自然科学方法发展的几个阶段和特点。

1。

古代的科学方法(包括中世纪)

自然科学被包括在统一的自然哲学中,主要研究哲学。

特点:

以直观为主,不充分的观察、重思辩,简单的逻辑推理。

特点:

主要研究现象(观念)。

2.近代自然科学方法(真正独立的自然科学)

研究自然科学的特点。

特点:

以实验为主,重经验,忽视联系。

数学方法有很大发展。

科学家喜欢构造无所不包的知识体系。

特点:

主要研究细节。

3.现代科学方法.

深入研究自然界普遍联系和本质。

特点:

1)是把观察、实验置于思维控制指导下,逻辑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大发展。

2)普遍使用假说。

3)研究方法是理性化、数学化、综合普适化。

方法的发展小结:

古代人是强调看然后思辨;

近代人强调做拿数据来;

现代人强调想怎样想。

问题:

比较不同时代的科学方法的不同点?

五.科学方法的体系结构

感知

抽象

联想

科学语言

观察

实验

转移

理想化

移植

插入

公理化

模型

模拟

经验归纳型

公理体系型

唯象解释型

假说验证型

哲理推衍型

多阶抽象型

综合普适型

老三元

新三元

自然组织论

搞科学研究必须具有

感知科学

抽象实验

元方法联想科学研究的转移科学研究

科学语言基本方法理想化的组合方法:

假说

公理化

经验归纳型

公理体系型

唯象解释型

假说验证型

哲理推衍型

多阶抽象型

第二章科学研究的元方法

元方法又叫科学思维,组成科学的最基本方法。

元方法如下:

一.感知

感觉:

单方面的反应;

知觉:

各种感觉在脑子里形成的总体反应,带有主观性。

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把许多孤立的东西形成一个整体);对经验有依赖性;选择性;恒常性;异义性

(感知的事物是有意义的或无意义的)

知觉分:

有意知觉

无意知觉

错觉:

是主观的

假象:

是客观的,是本质的表现,反面的,歪曲地表现本质。

二.抽象

是一个动词,指抽取一个象面,去认识它,处理它。

透过事物现象,深入里层,抽取事物的本质的过程和方法。

抽象的过程:

感知具体→抽取(信息)→思维中的具体.

抽象是感觉的具体。

三.联想

人具有创造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科学语言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无论用何种方法,最终都要用科学语言来表示。

1.自然语言与科学语言的区别。

1)自然语言的缺陷:

基本元素词不是单义的,而是多义;语法复杂混乱;语言使用范围没有限制。

(容易产生悖论)如:

克利特岛上的人说:

“克利特岛上的人都说谎。

若是真的,说的人在说谎。

(真→假)若是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