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0690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1 文言文两则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能对照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学弈》)

  一、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哪几则文言文?

学习文言文有什么好处?

2、《文言文两则》是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节课我们学习《学弈》,谁能介绍一下作者孟子?

3、什么是学弈?

请同学们阅读预习提示找答案。

2、出示自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三、出示自学指导。

1、按要求读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工具书,注释解决

(3)掌握生字字形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

3、指名朗读,解决难读语句

4、结合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和同桌讨论

5、逐句理解,讨论解决

6、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学生自学,老师巡视,解答疑难。

   1.把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

(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

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

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

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

(“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

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

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

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为是其智弗若与?

”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

哪个词是第二个人?

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齐读。

让学会的学生来教还未完全掌握的学生,达到兵教兵。

五、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小组合作背诵全文。

六、课堂训练。

 

一、形近字组词。

弈()俱()援()盂()

奕()惧()缓()孟()

二、选字填空。

诲悔

1.我会牢记老师的教()的。

2.对以前的事,他感到很后()。

至致

3.他离开后()今还没有来信。

4.由于他粗心大意,()使公司损失一百万。

三、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是其智弗若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学弈》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2.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学习《两小儿辩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

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重点理解“辩”字)

  二、出示自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三、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四、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1.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2.激励测试,交流感悟,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为:

也:

 如:

此:

乎:

 始出:

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

(太阳大小?

太阳冷热?

太阳远近?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五、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6、课堂训练。

一、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意思与“专心致志”相近的四字词语:

()()()

2.仿照“沧沧凉凉”写叠词:

()()()

二、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两小儿辩日》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找出文中的3对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抄写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出这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话:

 

学习了《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你喜欢文中的哪一个人物?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匆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

   1用“匆匆”说一句话

   2、了解作者

(1)哪位同学查到了有关作者的资料?

给大家说说

(2)教师补充

  二、出示自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难懂的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三、出示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自学生字,新词,看谁记字的方法最好

3、汇报自学情况

4、请你把刚才默读课文时画出来的不理解的词语说给大家,让大家帮你解决。

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时间的“匆匆”?

  四、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1、自由读课文,看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是什么

2、与同学讨论,用小节归纳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提出问题

第二段(2~4)录求答案

第三段(5自然段)照应开头,强调发问

五、小组内交流

  六、有感情地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采取各种方法朗读,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视学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视学生朗读中谈体会和朗读中的师生评价,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七、课堂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ínɡ lì     pái huái   chì luǒ   zhē wǎn

   (  )    (  )    (  )     (  )

二、给下面句子中加黑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1.毛泽东主席曾(cén cénɡ)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nínɡ nìnɡ)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求济粮(niánɡ liánɡ)’”。

   2.过去的日子如薄(báo bó)雾,被初阳蒸(zhēn zhēnɡ)融了。

   3.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luó nuó)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zhuǎn zhuàn)。

   4.等(děn děnɡ)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liū liú)走了一日。

我掩(yǐn yǎn)着面叹息。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凝然的         飞快地              地挪移

   斜斜的         拼命地              地跨过

 

四、照样子,写词语。

   例:

泪(潸潸)

   眼(  )  绿(  )  急(  )  乐(  )

   汗(  )  白(  )  笑(  )  哭(  )

第二课时

  一、出示自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运用展开联想的读书方法感悟文中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出示自学指导。

1重点研读第三节,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读具体描写时间匆匆的语句

   3让学生仿写

   4交流,写的好的,让学生记录下来

  三、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小组学习后,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相机评价,鼓励

  四、交流惜时的句子

  五、老师讲解疑难。

出示课件。

1、读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比较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色?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

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品读:

“时光一去不复返”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

  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3.读第三段,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

4.读第四段,从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文章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充满着诗意的语言,将自己的感慨依托于燕子、杨柳、桃花等多种可观的大自然景观中,读起来像一首流淌的小诗。

6、课堂训练。

一、比较下面的句子,意思相同的打“√”,不同的打“×”。

   1.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

    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我不知道。

     (  )

 

   2.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时间的流滴在我的日子里。

        (  )

 

   3.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叹息里,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闪过了。

(  )

 

二、选字填空。

       着  了  过  啊  吧  呢

   1.太阳他有脚(  ),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  )旋转。

   2.看来今天我是不得不去一趟(  )。

   3.去的尽管去(  ),来的尽管来(  );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  )?

 

三、读句子,看看下面各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答案写在括号中。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  )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  )

   3.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  )

   4.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

   5.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 )

 

四、课内阅读。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过,从我脚边(  )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过了。

   1.在文中“□”处填上合适的标点。

   2.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仿照这句话再写两个这样结构的句子。

       的时候,日子从               。

       的时候,日子从               。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这四个词表现了          。

 

   4.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5.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选做题:

课外阅读。

光  阴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声。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shí sh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进行的节奏(zòu còu)。

   当蓓(bèi péi)蕾在春风中粲然 A (zhàn)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间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 B (zhuì)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  )沉着而又默默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慷慨。

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

(  )你权重如山,腰缠万 C (ɡuàn),(  )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

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zhèn zhì)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  )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  )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 D (yān)没了他的脚印。

   1.将文中加黑字不正确的诗音删去。

   2.在文中A、B、C、D处填写正确的字。

   A:

       B:

       C:

       D: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还是  尽管  尽管  便  因为

   B.仍旧  即使  即使  就  由于

   C.还是  不管  还是  便  因为

   D.仍然  哪怕  或是  就  由于

   

   4.多音字组词。

   悄  qiāo(  )   散  sǎn(  )

         qiǎo(  )       sàn(  )

   

   5.从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  )——(  )  (  )——(  )

 

6.全文运用    化的写法,写到了岁月的无情却又慷慨、公正。

其中第2~4段运用了    ,句式,而第7、8段则运用了    的写法。

 

   

 

 

 

 

 

3桃花心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1、揭题板书,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补充介绍。

  3、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读为快吧!

  二、出示自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桃花心木通过句子的品读,感受种树人的奇怪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出示自学指导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会的字词画出爱,用工具书自己解决了,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

  2、自读课文,画出有关描述种树人种树的语句交流

  3、指名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奇怪?

4、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解决字词。

5、反馈,不会的小组内学习,体现"兵"教"兵"。

1、指名认识字词。

2、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

树生长的过程:

人的成长:

6、当堂训练。

出示课件。

第二课时

  一、出示自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种树人说的话的意思,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发。

2、总结全文,启迪,教育学生

3、有感情朗读课文,摘抄有启发句子

二、出示自学指导

  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种树人说的话找出来,从这段话中,找出种树人种树下按规律的原因

3、如果种树人不这样做,又会有怎样的后果呢?

 三、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四、反馈,老师解答疑难。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出示: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默读,启发思考:

同学们能理解吗?

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

  3、交流汇报:

  (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教师可通过课件简单补充张海迪等人的事迹,以加深学生对此段话的理解。

  4、小结引读:

这段话,作者由树的成长想到了人的成长,多么富有哲理啊!

你们喜欢吗?

那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读吧!

  (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补充典型事例来与文本再度展开对话,使原来远离学生的深刻道理变得鲜活生动,真实可及。

  五、回归课文,深化感受

  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

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出示——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

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3、总结:

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

  (设计意图: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对文本的感悟,不仅充实、升华了文章主旨,也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个性风采,闪现着灵动的智慧之光。

六、当堂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kūwěijiāoshuǐyōuyǎyǔzhònɡxīnchánɡ

()()()()

duànliànbóbóshēnɡjīyīlài

()()()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莫名其妙

(1)名字,名称。

(2)出名,有名。

(3)说出。

(4)量词,用于人。

2.无缘无故

(1)缘故。

(2)缘分。

(3)沿着,顺着。

(4)边。

三、比一比,组成词语。

萎()汲()赖()旦()雅()

委()极()懒()但()稚()

 

番()锻()炼()勃()忧()

翻()段()练()脖()优()

 

四、填入合适的词语。

()的树()的基业

()的人()的树苗

()的心()的能量

五、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枯萎——()依赖——()优雅——()

六、在括号里写出带点词的反义词。

1、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

2、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

3、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

七、读课文,把种树人回答作者问题的话概括起来简述。

例:

问:

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

多久浇一次水?

答:

模仿老天下雨,时间不确定。

1、问:

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

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填空并答题。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会()。

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就能(),努力生长。

上述一段话是作者跟种树人谈话后的(),借()喻(),蕴含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思考题:

读了《桃花心木》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4* 顶碗少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