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培训稿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0661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道德培训稿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职业道德培训稿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职业道德培训稿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师职业道德培训稿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师职业道德培训稿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道德培训稿1.docx

《教师职业道德培训稿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道德培训稿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职业道德培训稿1.docx

教师职业道德培训稿1

《新教师职业道德》培训讲稿

XX小学XX

一、新时期加强师德修养的必要性

常言道: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必备的首要道德条件就是要具有高尚的师德。

从古至今,国内外,人们都把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素质的第一杆标尺。

可以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及亿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风貌产生深远的影响。

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无论提到怎样的高度都不为过。

随着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人们对教师素质及师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的意见》中强调指出:

要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特别要求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使师德建设更贴近实际、贴近教师,把师德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并自觉按照师德规范要求履行教师职责。

因而,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全面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师德建设的制度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仍然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二、《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材简析

《新时期师德修养》这本教材由“绪论”和“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教师对待同事与学生家长的职业道德”“教师对待自身的道德”“改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策略”等7个章节组成。

它围绕着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冲突与整合。

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解读,国际视野的比较与借鉴等视角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探讨。

力避理论说教和理论灌输。

从现代性、生活性、情感性和针对性的理念出发。

选取了一些具有时代气息和现实主义,具备一定理论高度又能引起教师共鸣,思考和情感体验的教育教学故事,赋有真实性、情感性和思辨性的师德案例,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相信大家读后会有所收益、有所启发、有所深思并有所改变。

三、《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材培训范例

以(第三章:

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第一节为例)

职业态度——指人们如何看待自己从事的职业和岗位,是否认同和追求职业岗位所联系的社会价值。

重要观点:

●树立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基础

●追求以育人为本,塑造美好的心灵为目标的职业理想——动力

●培养不求功利,对祖国和社会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保障

第一节:

教师的敬业精神

关键:

●敬业精神历来都被强调为社会职业生活中最为基本的伦理道德内容。

但在不同时期敬业精神具有不同的现实意义。

●敬业精神是民族腾飞的希望。

是一个民族能够在变化万千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深层根基。

●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敬业精神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勇于创新,走向辉煌的强大动力。

●在当今这个多种生活方式、多元利益格局和多种文化价值观念并存和冲突的时代,形成一种健全的敬业精神,使每个中国人的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这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上无法回避的重大时代课题

(一)敬业精神的内涵

敬业精神有实际行为的一面,表现为积极投入事业、勤奋努力工作、尽职尽责服务等理念,同时又体现为一种人生价值观,表现为忠诚态度、奉献精神、进取精神等隐匿在主体的思想观念中,支持和引导主体行为的方向,形成行为和价值的统一或者说是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的统一,不自觉地表达出文化定义的内在要求。

(二)敬业精神的具体内容

关键:

1、敬业的理念:

敬业——就是尊敬、尊重自己的职业。

作为教师要树立自己的事业是为自己的意识,同时要有使命感。

(例)

2、敬业精神的具体内容

(1)服务意识——真诚的服务意识是敬业精神的实践导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敬业精神的精髓所在。

(2)竞争与协作意识:

竞争与协作意识是敬业精神的内驱力。

它们是敬业精神得以不断发展前进的缺一不可的两个车辆轮。

具有敬业精神的从业人员之间的竞争,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取得更大的职业成绩为目的指向。

(3)创新意识:

进取的创新意识是敬业精神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指从业人员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突破或改变已有理论、体制、技能、生产方法和管理方法等,使之更加符合社会活动需要的实践活动。

创新意识-——是一种创新意向,即具有了强烈的“想去做”和“探索未知”的心理冲动。

它是由创新需要、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热情、创新信念、创新理想、创新世界观有机构成的主体创新倾向。

创新意识是人民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4)奉献意识

无私的奉献意识是敬业精神的深化、升华。

奉献意识是敬业精神的归宿,敬业精神发挥得充分与否,敬业精神建设得好与不好最终都要以能否奉献社会来加以评价。

3、敬业精神的社会价值

敬业精神既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文明的必要条件,也是已经步入现代化文明的发达国家持续前进的内在动力,任何民族的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精神的支撑。

敬业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安生立命和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

●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与核心,是职业道德建设的落脚点。

●敬业精神是对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全面、理性的提炼升华,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与核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

●敬业精神是社会协调发展的纽带桥梁,是整合社会资源的关节点。

●敬业精神是以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为载体的一种高度角色道德,是全民意志的总动员,需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形成社会组织内在要素之间的平衡力,使其通过相互间的冲突,融合逐渐走向有序化,内在地引导社会有序化,协调发展。

●敬业精神是巩固文明成果的现实支撑,是社会风气改善的切入点。

一个人的主要精力,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都耗费在职业活动之中,可以说职业活动是培养和提高从业者道德品质的社会“试验场”,也是社会展示其思想风貌的一个窗口。

(提倡敬业精神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导向,使人们在职业生活实践中非常现实地明确了是非、荣辱、善恶的界限,对个人生活活路的选择,生活理想的形成,人生观和道德观的确立起着重大的作用。

)敬业精神的有无直接关系到职业道德的好坏,而职业道德又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职业道德水平的的高低体现出一定社会的道德水准与发展趋势。

敬业精神的建设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4、敬业精神的时代发展意义

关键:

●特征:

时代性、主体性、公众性和社会交往性。

●敬业精神的特点:

能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现实的生长点。

●提倡敬业精神有利于社会结构的有序化协调发展。

●提倡敬业精神,是全民意志的总动员,形成社会组织内在要素之间的平衡力,引导社会组织的有序化发展。

●提倡敬业精神,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前提。

5、敬业精神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客观要求。

●教师的敬业精神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发自内心的体认和崇敬。

●敬业乐业精神是教师履行职责,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内在动力。

(1)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教师的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体现在四个方面:

●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素质

●业务素质

●身心素质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只有我们教师先做到了,才能教育自己的学生逐步做到,从而形成社会及人的价值取向,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铸造完美、完善的人格。

教师既是伟大事业的献身者,又是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培养者,教师的素质水平是国家兴衰的关键之所在。

因而,要求教师必须作到以下几点:

●教师要“求道”——即追求真理,这是历史的必由之路。

●教师要“爱国”——这是中华民族永恒的民族精神。

●教师要修德——就是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师要践行——即通过行为养成教育,在实践中体现修身成果。

(2)敬业精神永恒的教师才是一个新世纪合格的教师。

◆受教育者的心理现状迫切需要教师们的无私奉献,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目前受教育者的心理状况

●渴求知识与厌学情绪的矛盾

●择业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传统的道德伦理与现代的道德伦理之间的矛盾。

✧教师的应教对措施

●传统观念和“现代价值”观念相结合。

●树立市场经济的法制观念和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等态度才能在竞争中取胜的观念。

●加强对学生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永远求索和创新,完全地把知识奉献给学生。

现代社会提倡终生学习,若教师不终身学习,一方面不能应对高速度更新的知识时代,另一方面也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人格示范。

四、《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材考试重点

(与教师行为有关的章节是考试重点)

五、心理健康与师德修养密不可分

◆教师心理健康的功效

——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教书育人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

(二)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成正比。

因为“心病亦传染“。

一个教师的心理不健康,会直接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进而影响社会,其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三)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教师的心理健康能促进学生身体、生理、行为全面、协调、健康地发展;能使自己正确地对待与处理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境,使悲观的学生变得快乐,受挫折的学生建立信心,懒散的学生变得勤奋,内向的学生变得活泼,固执的学生变得灵活。

反之,心理失调的教师,不但不能在学习上建设性地帮助学生学习,而且必然对学生心理的不健康发展起刺激作用。

儿童心理的发展最易受到成人心理的影响,哪怕是某些轻微的不良反应,都可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

一个教师的心理、语言、行为如有偏差,其所危害何止几个,几十个无辜的儿童,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之大,无人可比,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之人。

(四)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目前世界上有20%至3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常表现。

在中国,精神病患者也在逐年增多,50年代精神病率为1.3%至2.8%..80年代上升为10.5%.。

90年代已上升到13.47%,轻度患病率上升到22%。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

2000年3月21日《北京青年报》登载的国家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检测表明,受调查的教师心理障碍的发生率高达50%。

表现在自卑心态,嫉妒情绪,焦虑水平等方面。

近年,呈上升趋势。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方面的心理障碍和疾病。

●感知觉障碍

●记忆障碍

●思维障碍

●想象障碍

●注意障碍

●情感方面的障碍

●激越的情绪异常

●低弱的情感情绪异常

●情感和情绪错乱

2、人格障碍

●冲动型人格:

行为和情绪极不稳定,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点。

●偏执型人格:

以猜疑和固执为主要特点

●强迫型人格:

要求严格和完善为主要特点。

强迫自己做某事,不能控制。

●癔症型人格,:

又称表演型人格,戏剧型人格。

以过分情感化和用夸张的言行吸引别人注意为主要特征。

●分裂型人格:

以退缩,孤僻离群,冷漠为主要特点。

●反社会型人格:

指具有反社会倾向的人格,其人格已严重偏离社会,不能正常地适应社会生活。

以不负责任,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模式为主要特征。

●妄想型人格:

这种类型的人格常开始于成人早期,对他人有一种广泛而不当的怀疑与不信任,拒别人的行为解释为故意或带有威胁的。

其主要特征是怀疑别人,无法相信别人,总是认为别人心存不良,归罪他人,提防他人。

(四)教师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1、社会原因

(1)社会的冲击与挑战

(2)竞争日益激烈

(3)应激因素的增加,突发意外事件增多

2、职业因素

(职业倦怠)

3、学校教育内部的原因

(1)工作环境较单纯、闭塞

(2)教育管理人员不深入实际,不公正的评价

(3)违背教育目标,教师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4)过多的检查、评比

4、自身的原因

(1)教师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习得形成的一些不良行为模式及个人特征

(2)教师的身份认知障碍

(3)家庭原因及生理原因

(五)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的表现。

其具体方法如下:

1、正确理解身心关系,塑造健康的体魄

(1)、注意营养需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

(3)、适当安排娱乐与休息,保持旺盛精力。

2、合理作息、科学用脑

(1)、用脑适度,避免过度疲劳。

(2)、合理用脑,避免过分单调。

(3)、善于抓住大脑高效工作的最佳时间。

3、适应社会的变化,重新组织认知的框架。

面对着多变的、多样的世界。

教师应该具有一种积极探求,敏锐的心理取向,时刻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新事物,新信息,新观念、新时尚,对此不排斥,不抵制、接受、容忍、改变、更新对事,对人的一些落伍的观点和看法,从崭新的视野角度来看事、看人、看己、使自己的思想偏偏与现实保持一致性、和谐性、就会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

同时应加强社会性学习,打破僵固的、陈旧的思想观念。

社会在快速的变动,人的观念也必须改变,要不断地向大脑输进新的知识经验。

使自己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一致。

4、于合群、善于交往、不断补充的心理营养。

Ø注意转换角色,不要以自我为核心。

Ø培养对人的兴趣,广泛的社会交往。

Ø积极助人,与人合作。

Ø多与别人倾谈,适当地表达自己,交流思想感情。

Ø恰到好处地把握与人交往的距离。

5、学会调适情绪,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常见的调适情绪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及时调适,人们的一些消极情绪,心病,如果不能及时排遣,解脱

久而久之也会郁积成为“心灵结石”“结石”越来越多,心理就会不堪重负了,所以要及时调适。

(2)转移。

把对某一对象的情感或态度转到可以接受的对象身上,减轻精神负担。

对某些难以解决的总是暂时回避

(3)升华。

将一些本能的行动,如饥饿、性欲或攻击的内驱力等不为社会所认可的动机或欲望导往、转移、提高到比较崇高的方向,以社会所接纳、赞许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其具有创造性,建设性,理想化,叫升华。

替代目标比原来的目标在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价值更高。

这是一种具有建设性的心理防御机制。

(4)合理化。

当个体的动机未能实现时,尽量搜集一些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给自己的作为一个合理的解释。

或积极的解释。

以掩饰自己的过失或不能接受的东西。

减轻焦虑的痛苦,化解心理冲突。

维护自尊免受伤害,树立信心和希望。

(5)合理宣泄。

在工作生活中,有时觉得“气”不打一处来,压抑时,呼吸都困难,“气不顺”“想发火”,心理难受。

怎么办?

别憋着,找个地方,找个值得依赖的人,敞开胸怀,“顺口气”,把心中的苦闷,宣泄倾诉一番,畅所欲言,全都释放出来,进而消除心理压力。

也可以叫“交往调适”。

或可找个恰当的地方大哭一场。

哭后擦干眼泪开始新的生活。

(强调宣泄,以不伤害自己和他人为限度,要考虑时间,地点、方式、对象)举例。

6、正确对待挫折,乐观对待现实生活。

◆心理挫折对人有利有弊

若从消极的方面分析,挫折使人付出沉重的代价,使人精神痛苦,情绪不安,纷乱,抑郁,消沉,摧垮意志,扼杀生机,蒙蔽智慧,贬抑人格,扭曲人性在心灵上产生一定的创伤,出现行为上的偏差。

从积极的方面分析,挫折可以使人总结经验教训,扩充对事物的理解,增长才干,启迪智慧,使人聪明,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正如恩格斯所谈的“天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

◆如何对待挫折?

1)加强个性修养,培养理智感。

2)做好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提高挫折忍受力。

(强调不要放大困难、痛苦)

3)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而且要不断调整目标。

4)培养兴趣,丰富生活。

(强调主动发挥环境对心理的积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