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对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0397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对策.docx

《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对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对策.docx

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

————————————————————————————————日期:

 

新疆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建设现状与展望

 

学号:

2008400093

学生姓名:

陈敬坤

院部:

商务学院

专业:

财务管理

年级:

08-5班

指导老师姓名及职称:

蒋梅讲师

完成日期:

2012年04月24日

 

摘要

本文由三部分构成。

首先,介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的现状及背景。

然后,找到管理会计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具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分析和研究找到改进的具体措施.最后,展望未来管理会计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运用的情况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充分运用管理会计后的状态.

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相比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能够更加灵活地提供不同对象、不同时间以及不同维度的信息,并通过信息的反映、评价和引导最终实现企业管理的目标和战略。

随着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经营模式的不断变革,现代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需求正在不断加剧。

现代商业银行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提供各种金融服务来获取利润。

近年来随着业绩价值管理思想在商业银行中的广泛运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已经迈出了运用管理会计的第一步.但我国的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仍然较为落后。

下面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特点出发,分析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运用管理会计的现状,以及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来实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变,展望这些措施实施后的情况.

关键词:

商业银行展望现状管理会计改进利润

 

一、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管理会计的现状

(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的现状

(三)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结算不够集中

(四)管理会计核算在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应用不科学

(五)成本收入分摊以及业绩报告建立管理会计体系不完

二、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构建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

(二)建设综合信息系统平台

(三)要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

(四)实施预算管理与控制管理会计体系

(五)建设全面业绩评价体系

三、国有商业银行在充分运用管理会计的展望

 

页码,等定稿后在编

 

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建设现状与展望

一、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管理会计的现状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管理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资金往来主要包括调拨资金和联行汇差资金两个方面。

总、分行根据各自的资金状况,以中央银行公布的标准利率或同业市场利率为基础,分别制定辖内资金划转价格,即通常所说的调拨资金利率和辖内联行利率。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一方面,各分行迫于完成存贷款新增指标、利润指标等的压力,在大力吸收存款的同时,还必须争先放贷,为资金寻找出路.其结果是,总、分行均在不同程度上承担了利率风险,从而导致利率风险管理过于分散化.由于商业银行多数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主要是由利率决定的,所以,过于分散的利率风险管理,大大增强了商业银行经营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利率风险管理的难度较大、要求较高,需要相关人员对市场主导利率的变化及其趋势具有较强的敏感度、洞悉力和判断力。

因此,过于分散的利率管理显然又造成极大的浪费,与商业银行资源优化配置目标相违背。

  此外,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各分行对资金做出的使用安排,对全行而言,往往并非是最好的安排,从而使全行丧失获取更高收益的机会。

因此,现行的内部资金管理模式不利于商业银行提高整体盈利水平,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率风险管理的难度和要求也随之提高。

为此,我国商业银行亟须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加快推动内部资金管理模式改革,以有效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的现状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2004年初人民银行加快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

当年底实现15家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8家城市商业银行在7个城市的试运行。

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6月底,16家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实现与该系统的全国联网;8月底,115家城市商业银行实现与该系统的全国联网;至2006年1月,已有12家省级农村信用联社、55家地市级农村信用联社和56家城市信用社联网接入该系统。

该数据库主要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采集个人的基本信息、开立结算账户信息、在金融机构的借款、信用卡、担保等信贷信息,并将个人在全国所有商业银行的这些信息汇集到其身份证号下。

至2006年1月,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数已达到3。

4亿,其中3500万人有信贷记录。

收录的个人贷款余额为2.2万亿元,约占全国个人信贷余额的97。

5%。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由人民银行组织各商业银行共同建立.数据库采用全国集中模式,各商业银行每月向数据库报送数据,数据库将数据整合后向商业银行提供实时的查询服务。

    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既要实现商业银行之间信息共享,方便个人借贷,防范信贷风险,又要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为此,人民银行在加快数据库建设的同时,也加强了制度法规建设.为了保证个人信用信息的合法使用,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制定颁布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金融机构用户管理办法》、《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异议处理规程》等法规,采取了授权查询、限定用途、保障安全、查询记录、违规处罚等措施,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商业银行只能经当事人书面授权,在审核个人贷款、信用卡申请或审核是否接受个人作为担保人等个人信贷业务,以及对已发放的个人贷款及信用卡进行信用风险跟踪管理,才能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还对查看信用报告的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即数据库用户)进行管理,每一个用户在进入该系统时都要登记注册,而且计算机系统还自动追踪和记录每一个用户对每一笔信用报告的查询操作,并加以记录.商业银行如果违反规定查询个人的信用报告,或将查询结果用于规定范围之外的其他目的,将被责令改正,并处以经济处罚;涉嫌犯罪的,则将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三)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结算不够集中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业务遍布全国,虽然对外来看各个机构属于一个整体,但由于规模太大,统一的财务核算不可能实施,只能将财务核算权限分散到各个层级中.财务权限的过度分散直接影响一是造成资源的浪费,另外,在获取商业银行整体的财务信息时只能采用逐级汇总的方式,这势必会影响到结果的精确性和及时性.因此,国有商业银行财务集中改革是建设管理会计体系的首要任务。

从我国国有商业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的实践来看,各家银行均已经完成了财务核算向二级分行(市级分行)的集中,其中工商银行在2008年完成了一级分行(省级分行)的财务集中。

通过实施财务集中,进一步规范了财务收支行为,节省了财务资金,同时能够更加及时和可靠地取得财务数据,为实施业绩评价打下基础。

(四)管理会计核算在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应用不科学

当今我国商业需要银行建立多维度管理会计体系对商业银行实施管理会计核算,需要根据商业银行的管理需要来建立会计核算的维度,建立管理会计维度有纵向和横向两个层次,纵向按照行政管理分支上将机构从上致下进行分解,将最末端的分枝为认定为一个责任中心,该责任中心应该是创造利润、提供服务或产生成本费用的最小单元。

横向维度是指商业银行的产品,如某一类型的存款或贷款都可以成为考核对象。

管理会计维度建立后,如果横向将同一层级的责任中心业绩状况汇总则可以考察机构的业绩状况,纵向汇总同一业务条线的责任中心则可以得到部门的业绩状况,同时还可以实现分产品进行业绩评价。

  (五)成本收入分摊以及业绩报告建立管理会计体系不完善

成本收入分摊以及业绩报告建立管理会计体系的目的就是要将发生的成本和收入与各个管理会计科目进行管理,从而才能提供全方位业绩评价的数据,因此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将在日常业务中产生的成本和收入按照合理的方式分摊计入各个会计科目。

这种分摊体现了全面成本的思想,即将所有耗费按照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进行划分,相关成本记入归属对象,非相关成本分配给其他归属对象。

  成本收入分摊完成了对各个科目的会计确认和计量,为出具业绩报告打下基础.业绩报告的设计是以责任成本管理为主线,对费用成本、资产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和税务成本进行全面管理,并实现按机构、部门、产品、项目、客户经理等多维的成本核算、分析和控制,同时考虑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并最终计算出经济利润,从而为管理层的管理和评价提供依据.

由此来看,目前管理会计理念已经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粗放式经营管理所带来的问题,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的提升。

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所实施的管理会计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管理会计体系虽然已经具备规模,但管理会计系统主要作用仍然是完成核算,其价值管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管理会计系统虽然能够生成多维度的业绩报告,但由于数据量过于庞大,通常一套完整的责任中心产品报表有上百万张,处理并使用数据方法仍然落后;三是管理会计仍然依靠财务数据为核心,缺乏非财务数据的运用。

  二、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未来发展的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成因复杂,会计管理制度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而且已经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说明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对金融安全以及我国经济环境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也直接导致了中外资银行在风险控制水平和经营效率上的距离。

因此,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现状及面临的新问题,强化会计管理是势在必行的.

(一)构建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

(1)在制定基准价格时应将有关成本分摊到上存资金的筹资成本和借出资金的投资收益上,从而计算出准确的上存资金的成本率和借出资金的收益率;

(2)对上存资金价格和借出资金价格按产品期限种类进行差别计价(根据市场利率进行调节),以实现内部资金价格的调节作用;(3)根据外部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银行内部的收益和风险情况,以及经营战略导向等确定相应的调节因子,以正确引导资金的流量和流向,实现优化资金配置、控制风险、调整经营战略的目的;(4)在信息收集和反馈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甄别,对内部资金价格进行适时调节,以更积极主动地发挥资金价格的调节作用;(5)根据内部资金价格体系,考核各分支机构和业务部门的经营业绩,以更好地激励各分支机构和业务部门经营的积极性,实现整体利润的最大化经营目标.还要进一步强化财务集中管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集中程度较低,即使是已经完成一级分行的财务集中的工商银行,也只是完成了物理集中,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逻辑集中。

在目前的集中水平下,平均一家银行全国有三百多个核算主体,规模仍然庞大.相比国外先进商业银行则均建立了“大总行,大部门,小分行"的组织结构,通过权限的高度集中,实现财务资源实时归集以及业务处理集中化。

  实施财务集中核算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国有商业银行复杂的组织机构体系下,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财务集中并不简单。

当核算主体高度统一时,下级管理主体的各种财务数据只能通过成本收入分摊取得,因此必须制定出合理一致的分摊规则,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的检验才能完成.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复杂程度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过度的集中在实践中可能由于技术和资源的限制而无法达到,即使能实现,也可能由于管理网络的过于庞大导致管理决策与业务需求的脱节。

因此,适度的财务集中才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当探索的道路。

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法一是以一级分行为单位进行集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一级分行通常不超过40家,已经基本上能够满足财务集中核算的要求;二是采取事业部的方式进行集中,即以业务为主导,成立各个事业部的核算主体。

相比较而言,前者比较容易实现,后者则更加符合市场的要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二)建设综合信息系统平台

由于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因此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必须依靠信息技术平台才能实现。

管理会计系统所需要的基础财务数据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对核心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加工,二是通过管理会计系统自主生成,三是通过其他管理系统,如信贷管理系统等进行获取。

数据源的分散造成管理会计系统必须耗费大量的资源完成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这也同样影响到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事实上,不仅仅是管理会计系统,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系统整体设计缺乏战略规划,没有形成统一的数据平台,造成系统与系统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数据交换,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孤立休息。

  因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建设综合信息系统平台。

综合信息平台的设计原理是要打破各个业务系统相互独立的状况,实现业务、核算与评价的分离,通过数据的生成、归集和使用三个不同层次来实现信息的最有效利用.

  业务层是信息平台的第一层面,该层通过日常各项基本业务活动收集并生成基础数据但不进行核算加工处理,而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传递至下一个层次,即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业务子系统反馈的信息完成数据的分类记录工作。

对同一笔业务信息,数据仓库将从科目、责任中心,员工、客户以及账户等多个维度进行反映,所记录的信息内容也包括财务和非财务信息。

综合信息平台的第三个层次是决策支持层次,是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筛选和加工并最终生成管理所需信息的过程.事实上,决策支持层所提供的数据与业务层密切相关,业务层往往需要根据决策支持层反馈的数据来完成业务动作。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三)要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

  第一,加强账务控制.进行会计核算必须有一系列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专门方法和规范,包括填制和审核凭证、设置会计科目、登记账簿等,它是银行会计控制系统的基础。

会计人员进行账务记载,必须是凭经严格审定的有效会计凭证,除此以外不能接受任何指令。

各项会计核算必须经过复核,账务核对应适时进行,要保证账账、账款、账实、账表、账据、内外账核对相符。

银行会计电算化使综合核算与明细核算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由计算机内部完成,久而久之,银行会计的双线核算制度将为人淡忘。

会计人员应掌握双线核算的基本原理及制度,加强账务核对工作。

  第二,加强系统控制。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加了银行内部控制的潜在风险,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系统控制。

一是提高系统稳定性.程序运行前要进行充分测试,并经权威机构的认证,尽可能减少系统故障,而且要建立应急预案,对数据处理、数据维护、硬件设备等运行过程进行可靠性控制。

二是根据及时性原则,建立健全操作规程。

会计业务是综合性、复合性业务,要求整个业务操作过程必须综合管理、动态控制,因此操作规程要根据银行经营管理情况,不断地补充调整,使之尽快标准化,并涵盖会计业务处理的全过程.特别是对于推行的新系统、新业务,要尽可能在运行之前建立健全各项操作规程,以减少新系统、新业务运营带来的风险。

 第三,加强管理控制。

一是加强制度防范,运用会计制度设计的组织规划、预算计划、文件记录、实物保护等内部控制原理,制定诸如业务流程、工作程序、岗位设置、职责分工等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使其能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适应,使先进的管理模式发挥最大的效能。

因此要加强对技术变革可能引发的人为风险研究,使内部管理制度符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

二是加强要害岗位和重要环节的控制。

重要物品要专人保管,明确责任,缩小接触重要物品的人员范围;业务操作过程中重点控制印、押、证,现金离柜应收起锁好;营业终了,重要物品应入库妥善保管;重要物品印、押、证必须分开保管,相互制约;领用、交接手续必须严密,防止各环节出现漏洞;重点岗位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平行交接。

三是实行严密的授权批准控制。

对会计业务处理必须实行岗位分工,各岗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对各个程序及岗位控制操作权限,合理地授予相应的处理业务的责任和权力,对重要会计事项如错账冲正、开销账户、大额取现、储户密码变更、客户余额查询等要坚持授权审批,形成分工明确、权责对等的严密的风险防范体系。

四是构建会计电算化安全控制体系.随着计算机广泛应用于银行会计业务,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计算机安全控制体系,从而切实加强计算机风险防范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四,建立完整的监督跟踪体系。

一是强化会计内部监督,发挥制约机制的作用。

这是防范会计风险的重要一环,而且具有不可替代性。

首先要在商业银行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彻底斩断会计人员与会计主体的行政隶属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以便于派出人员独立公正地行使会计监督,最大限度地消除违规行为,防范会计风险。

其次是会计管理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对银行会计工作开展检查,重点检查其贯彻《会计法》、《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促进银行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和完善;检查帐务记载是否正确,发现差错及时纠正;检查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促进会计人员提高道德和业务素质;按季对业务经营状况进行会计分析,并及时研究应对之策。

二是审计部门要保持相对独立性,独立行使对银行会计管理的内控监控职权,要拓宽审计稽核监管业务范围,除了传统的业务和项目外,还应把外汇、信用卡等新业务纳入内控范围,同时要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真正把防范和化解会计风险工作落到实处.

  第五,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会计业务信息的披露可以扩充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容量,增强财务报告信息的相关性和可比性;对会计业务信息的规范披露和对重要的表外项目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促使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各种信息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可理解性.其信息披露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表外业务信息的披露必须是表内业务信息无法披露的信息,凡是能够或应该在表内业务信息披露的内容均应该采用表内业务信息披露的方法,而不能代之以表外信息披露。

表外信息的披露应该是对表内业务信息的进一步揭示和补充,而不能用来更正表内业务的信息。

会计业务信息的披露必须是与信息使用者决策相关的,并且是真实揭示所反映的经济事项。

会计业务信息的披露必须是重要的,能够足以改变或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它所带来的效用必须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四)实施预算管理与控制管理会计体系要充分发挥其在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就必须融入计划、控制以及评价的每一个管理环节。

在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评价的管理活动循环中,我国商业银行运用管理会计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完成事后的业绩评价,事前和事中管理的缺失使得管理会计难以发挥其真正价值.

  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需要从建立管理会计预算体系入手.管理会计下预算与管理会计业绩评价相辅相承,一方面预算依靠业绩评价的结果来编制,另一方面预算也是业绩评价的标杆。

和传统预算方法相比,管理会计系统所能够提供的数据更加全面和准确。

管理者可以根据事先设定好的测算模型测定出初步预算数据,然后将初步预算情况下达至各层级机构,再由机构对预算数据调整后反馈至管理层,并形成最终的预算结果。

  上述过程尽管较为复杂,但利用信息化的管理会计平台无论在数据生成还是数据交换上都能够十分便捷地实现。

通过上述方式,既加强了预算控制,又能够满足实际管理的需要,使管理活动更加有效.

  (五)建设全面业绩评价体系

现代管理学认为,采用单一的业绩评价指标是不完善的,企业的战略、文化以及员工等都是衡量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国外商业银行逐渐开始引入综合业绩评价方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是由罗伯特·S·卡普兰和戴维·P·诺顿两人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业绩评价的方法。

平衡计分卡管理理论把企业的业绩评价分为四个维度:

财务指标维度、客户维度、业务流程维度以及成长和学习成长维度。

其中财务维度是考虑企业的战略和业务执行是否有助于增加企业的利润,其指标的计算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评价基本一致;客户维度是从企业外部对企业进行评价,站在价值链的角度,体现了以客户为导向的管理和业绩评价思想;业务流程维度则是评价企业内部的经营过程是否能够为创造价值做出贡献,是否通过内部价值链的提升满足外部客户的需要;成长和学习维度通过考虑企业是否具有发展潜力,是否创造更持续的和长期的价值。

  可以看到,除了学习和成长维度,其他三个维度已经在前述业绩价值管理体系中有所体现。

因此,通过引入平衡计分卡,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可以将各种业绩评价维度统一到一个战略框架中来,实现全面业绩评价,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提供有效管理。

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国有商业银行在充分运用管理会计的展望

通过几点对于商业银行的建议,我相信未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1,健全内部资金转移计价机制,获取存款的责任中心在获取存款后将存款按照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卖给内部资金交易中心,贷款责任中心进行贷款发放时所需要的资金不再无偿,只能从资金交易中心购买资金.这样将市场机制引入银行内部,能提高对贷款发放的约束,同时调动存款的积极性,2,通过实施财务集中,进一步规范了财务收支行为,节省了财务资金,同时能够更加及时和可靠地取得财务数据,为实施业绩评价打下基础。

3,建立多维的会计体系,对商业银行实施管理会计核算,需要根据商业银行的管理需要来建立会计核算的维度,建立管理会计维度有纵向和横向两个层次,纵向按照行政管理分支上将机构从上致下进行分解,将最末端的分枝为认定为一个责任中心,该责任中心应该是创造利润、提供服务或产生成本费用的最小单元.横向维度是指商业银行的产品,如某一类型的存款或贷款都可以成为考核对象.管理会计维度建立后,如果横向将同一层级的责任中心业绩状况汇总则可以考察机构的业绩状况,纵向汇总同一业务条线的责任中心则可以得到部门的业绩状况,同时还可以实现分产品进行业绩评价.

由此来看,未来运用管理会计理念可以深入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粗放式经营管理所带来的问题,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文子:

《管理会计》第2版,中央经济社出版

  [2]毛洪涛:

《业绩管理会计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郁国培:

《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吴晓灵:

《构建商业银行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提升中资银行的竞争力》

  [5]薛炜:

《论业绩价值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运用》

[6]赵晖。

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创新发展[J].会计之友,2006(5)。

[7]郑石桥,李宇立。

关于管理会计研究的若干思考[J]。

财会月刊,2006(5)。

[8]郭延琦.对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思考[J]。

北方经贸,2006

(2)。

[9]赵莹,陈元东.我国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选择态势与发展阻力[J]。

财务会计,2005

(1)。

[10]冯巧根.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研究,1997,7。

[11]孟焰.论管理会计的规范化[J]。

会计研究,1997,3.

[12]杨纪良。

议管理会计的应用[J].会计研究,200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