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三化学第一至第八章复习知识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0394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5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初三化学第一至第八章复习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鲁教版初三化学第一至第八章复习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鲁教版初三化学第一至第八章复习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鲁教版初三化学第一至第八章复习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鲁教版初三化学第一至第八章复习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初三化学第一至第八章复习知识点.docx

《鲁教版初三化学第一至第八章复习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初三化学第一至第八章复习知识点.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初三化学第一至第八章复习知识点.docx

鲁教版初三化学第一至第八章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复习

主要内容:

1.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明确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

2.认识到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3.学会药品的取用,对物质加热,收集气体,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知识要点:

一.奇妙的化学

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概念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

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泡、生成沉淀、气味改变

外形、状态

联系

一定有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不一定有

2.元素:

每一类原子

 二.化学之旅:

1.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2.科学探究包括: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基本环节。

3.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它必须保证实验的公正性。

4.科学探究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享受到探究的乐趣。

 

三.走进化学实验室:

1.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A.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B.取用药品注意节约;C.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

(2)固体药品的取用:

A.块状镊子B.粉末状、药匙(或纸槽)

C.使用后的镊子或药匙要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3)液体药品的取用

A.胶头滴管B.细口瓶里取用试液 

2.量筒的使用

(1)“放平稳”,“凹液面最低处”

(2)注意:

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用来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用来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3.酒精灯的使用

(1)外焰、内焰、焰心。

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

烧杯、烧瓶等。

不能加热的仪器有:

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等。

(3)先均匀受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给固体加热时,一般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给液体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跟桌面大约成45°角,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1/3,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4)使用试管夹。

(5)加热玻璃仪器前应把仪器外壁擦干,否则易使仪器炸裂。

 

4.物质的称量——托盘天平的使用。

(1)称量前应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

(2)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左物右码)。

(3)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4)干燥的药品放在洁净的纸上称量,易潮解的和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里称量。

(5)砝码用镊子夹取。

(6)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称量,能称准到0.1g。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复习

[主要内容]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及水的天然循环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性,理解状态变化这类物理变化的本质;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对生命体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水的电解”和“氢气燃烧”实验的微观分析,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本质。

3.了解原子的结构,知道原子内部电子的特性和作用。

4.通过对食盐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微观分析,认识溶解的本质并了解溶液的基本特点——均一性和稳定性。

5.学习实验室和工业上提纯水的常用方法:

学会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练习在实验室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学会科学表示原子质量大小的方法——相对原子质量 

[知识要点]

(一)水分子的运动

1.水的三态变化

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液态。

2.水的天然循环。

3.水的人工净化“沉降”“过滤”“灭菌”

4.几种常见的水①纯净水——长期饮用降低免疫力②矿泉水——矿物质适中才是健康水③自来水——含天然水中有益矿物质 

(二)水的组成

1.电解水

①正极: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O2)②负极:

能被点燃——氢气H2

④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

⑥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单质。

⑦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和原子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水的净化: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区别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决定

由感觉器官感知或由仪器测得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三)认识原子

1.原子的结构

②注意:

a.氢原子没有中子b.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c.原子不显电性

2.原子中的电子

元素的分类

最外电子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倾向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个(He为2个)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

稳定

金属元素

较少(一般少于4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较多(一般4-7个)

易得到电子

不稳定

因此,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3.相对原子质量注意:

①是一个比值②“一种碳原子”6个质子,6个中子的碳原子

③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溶液

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3.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2)应用:

①溶液稀释:

“溶质质量相等”

②溶液配制:

a.计算;b.称量;c.溶解。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

[主要内容]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主要用途;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2.理解元素的概念;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会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根据化学式进行各元素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培养定量处理事物的能力。

3.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知识要点]

(一)地球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成分

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CO2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

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

N2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

稀有气体

2.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解于水;有三态变化。

(2)化学性质:

①碳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

为什么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程度明显不同,分子之间欲发生化学反应,其首要条件是分子之间接触碰撞对于木炭来说,当它在空气中燃烧时,由于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是氮气分子,氧气分子的含量相对较少,木炭与氧气分子碰撞的机会就较少,而在纯氧中则大大增加了这样的碰撞机会。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铁丝为什么弯为螺旋状?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集气瓶底为什么先要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防止生成物温度过高溅落到瓶底炸裂集气瓶

③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有水珠生成,生成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④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

3.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法

 

(2)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

4.氧气的用途:

①;②;③;④等。

(二)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1.物质的分类

2.概念辨析

(1)

(2)

 

(3)化合物按组成和性质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三)认识化学元素

1.元素:

(1)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目前发现的化学元素有一百余种,由原子结构中的质子数决定。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其次是Si。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3)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元素符号物质的组成:

3.元素周期表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其次是C和H。

(四)物质组成的表示

1.化学式

意义:

(1)表示物质及组成元素;

(2)表示一个分子及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2.化合价

法则:

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3.化合价与化学式

(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a.气态非金属单质大都是双原子分子,通常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2”表示。

如H2、O2、N2、Cl2。

b.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

金属和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结构复杂通常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

如He、Ne、C、S、Fe、Zn等。

(2)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a.正价元素写左边,负价元素写右边b.标上化合价

(3)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求出元素的化合价。

如:

H2SO4中,H是+1价,O-2价,求硫元素的化合价

4.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有关化学式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NH4)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2+32+16×4=132

(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N:

H:

S:

O=(14×2):

(1×4×2):

(32×1):

(16×4)=7:

2:

8:

16

(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

[主要内容]

1.领会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能用化学反应的实质解释该定律,并能运用它解释有关问题及进行某些计算。

2.准确描述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会正确书写并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熟练应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牢记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实验装置,会制取、收集、检验二氧化碳的操作。

4.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5.知道煤和石油的形成和主要组成元素,简单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知识要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上的一个基本定律,是自然界一切化学变化所遵循的一个普遍规律。

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

1、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2)实质(为什么守恒):

从分子—原子观点看,化学变化实质上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发生了原子间的重新组合,才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

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也,所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

2、化学方程式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一般步骤:

①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②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③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④对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必须换算成其纯量,然后再进行计算。

为什么?

⑤列出比例求解。

(2)计算类型:

①已知反应物质量求生成物质量;②已知生成物质量求反应物质量;③已知一种反应物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质量;④已知一种生成物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质量。

(二)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

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固体CO2俗称。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支持呼吸,无毒。

与灼热的炭反应:

CO2+C=

2.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

溶于水的CO2少部分与水反应生成H2CO3CO2+H2O=

(因此,CO2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

H2CO3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H2CO3=CO2+H2O)

与碱反应:

CO2+Ca(OH)2=现象:

澄清的石灰水变

CO2+NaOH=

工业制法:

高温加热石灰石(大理石)CaCO3=药品

3.制法反应原理:

CaCO3+2HCl=

发生装置:

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的装置

实验室制法操作步骤:

同氢气实验室制法。

收集方法:

,集满CO2的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验满方法

注意事项:

a.药品选用,b.操作。

4.用途:

①②③④

(三)燃烧、灭火、化石燃料

四、化石燃料

(1)煤煤是由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遗体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的;是一种由多种含碳化合物组成的复杂的物,其主要组成元素是,除此之外还有S、P、H、N、O、Al、Ca、Fe等元素。

煤是重要的矿物能源,深加工后可得到一系列的重要化工原料,如:

、、

和粗氨水等。

因此煤被称为黑色的,工业的粮食。

(2)石油石油是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在地壳中经过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是一种黑色或深棕色粘稠状的液体物,石油所含的基本元素是和,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S、O、N等元素。

石油也是重要的矿物能源,经过提炼可得到、、等燃料油;石油和石油产品经加工可得到多种化工原料,因此石油被美称为工业的血液。

(3)天然气

(4)新能源

第五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复习

[主要内容]

1.知道浓盐酸、浓硫酸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正确描述盐酸、硫酸、硝酸的某些化学性质,会书写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知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简单了解潮解现象。

正确描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某些化学性质,会熟练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知道碱的共性和某些不溶性碱的特性。

3.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知识要点]

一、酸的性质

1、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浓盐酸

浓硫酸

浓硝酸

物理性质

纯净的浓盐酸是色,有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HCl气体遇空气中水蒸气形成。

有腐蚀性,常用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密度为g/cm3。

工业品因含杂质而呈色。

纯净浓硫酸是色液体,挥发,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热量。

常用浓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密度g/cm3。

浓硫酸有很强腐蚀性。

工业品因含杂质而呈色。

纯净的浓硝酸是色,有气味的液体,浓硝酸易挥发,产生的HNO3气体遇空气中水蒸气形成。

有腐蚀性,常用浓硝酸溶质质量分数为,密度为g/cm3。

工业品因含杂质而呈色。

用途

化工原料。

制取氯化物及医药等,金属除锈。

化工原料。

用于生产人造棉、化肥、农药和染料。

精炼石油、除锈等。

化工原料。

主要用于生产炸药、化肥、农药和染料。

2、盐酸、硫酸、硝酸的化学性质及酸的共性

由于酸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所以具有下列共性。

(1)跟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酸溶液(如:

盐酸、稀硫酸、稀硝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

注意:

浓硫酸和浓硝酸跟酸碱指示剂作用时,颜色变化不符合上述规律。

(2)跟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Zn+HCl=Zn+H2SO4= Fe+HCl=Fe+H2SO4=

活泼金属一般指,稀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一般不生成氢气。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

CuO+HCl=现象:

Fe2O3+HCl=现象:

CuO+H2SO4=现象:

Fe2O3+H2SO4=现象:

CuO+HNO3=现象:

MgO+HNO3=现象:

常见的碱性氧化物有:

等。

(4)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NaOH+HCl=NaOH+H2SO4=NaOH+HNO3=

Ca(OH)2+HCl=Ca(OH)2+H2SO4=Ca(OH)2+HNO3=

Cu(OH)2+HCl=Cu(OH)2+H2SO4=Cu(OH)2+HNO3=

Fe(OH)3+HCl=Fe(OH)3+H2SO4=Fe(OH)3+HNO3=

请描述上列反应的主要现象。

(5)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HCl+CaCO3=现象:

HCl+AgNO3=现象:

(此反应可检验硫酸的存在)

H2SO4+Na2CO4=现象:

H2SO4+BaCl2=现象:

(此反应可检验硫酸的存在)

HNO3+Na2CO4=现象:

3、浓硫酸和硝酸的特性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H2、O2、CO2等)的干燥剂。

(2)金属与浓硫酸和硝酸反应不生成氢气,因此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不使用浓硫酸和硝酸。

(3)浓硝酸跟可燃物质相遇时,会使可燃物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引起燃烧。

所以在保存和运输浓硝酸时,要避免跟可燃性物质接触。

二、碱的性质

1、氢氧化钠和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俗名

、、。

、。

物理性质

色固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吸水性,暴露在空气中易,有强腐蚀性。

色状固体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有腐蚀性,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用途

化工原料。

用于石油、纺织和造纸工业;肥皂、洗涤剂。

干燥剂

建筑材料;制造漂白粉的原料;配制农药、改良土壤等。

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某些化学性质,碱的共性

在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离子,所以碱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NaOH、Ca(OH)2等碱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无色酚酞试液变,使红色石蕊试纸

(2)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NaOH+CO2=NaOH + SO3=

Ca(OH)2+CO2= 现象:

  (此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常见的酸性氧化物有:

等。

(3)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

NaOH+HCl=NaOH+H2SO4=NaOH+HNO3=

Ca(OH)2+HCl=Ca(OH)2+H2SO4=Ca(OH)2+HNO3=

Fe(OH)3+H2SO4=Fe(OH)3+HCl=Cu(OH)2+H2SO4=

Ba(OH)2+H2SO4=Ba(OH)2+HNO3=

请你描述上述反应的实验现象.

(4)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和

NaOH+CuSO4=现象:

NaOH+FeCl3=现象:

Ca(OH)2+Na2CO3=现象:

(利用此反应可制取氢氧化钠)

Ba(OH)2+CuSO4=现象:

Ba(OH)2+Na2CO3=现象:

要求:

反应物碱和盐都必须是可溶的,且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不溶性碱(如Fe(OH)3、Cu(OH)2)的特性

1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2

不与酸性氧化物或盐溶液反应

③受热易分解。

例:

Cu(OH)2=CuO+H2O2Fe(OH)3=Fe2O3+3H2O

1、氢氧化钙的制法

高温

工业上是利用生石灰和水发生反应制得,而生石灰又是由煅烧石灰石获得。

CaCO3=CaO+CO2CaO+H2O=Ca(OH)2

三、化学反应中的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1)设:

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2)写:

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3)找:

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关系;(4)列:

列出比例式并求解;(5)答:

检查结果,简明作答。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

(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

(2)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

(3)反应物、生成物都必须是纯净物,如果是混合物,应该不纯物的质量按题意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

(4)解题的过程要完整,规范

(5)设未知数是要指明物理量,不要带单位。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见题型

①.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信息,如何求反应物的质量及相互质量比?

②.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密度、体积),如何求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体积)?

③.已知混合物中的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如何求混合物中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④.利用化学反应测定的实验数据,如何进行物质的计算和推断?

⑤.无数据计算⑥.涉及天平平衡的试题

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复习

[主要内容]

1.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认识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认识溶解度的含义,绘制溶解度曲线,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初步学会合理控制实验条件。

2.学会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法。

了解食盐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3.学习氨碱法制纯碱的简单原理和主要流程,探究纯碱的性质,了解纯碱的主要用途,初步理解盐类的含义。

[知识要点]

一、海水中的化学

1.海水中的化学元素,以及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原理

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

2.海底矿物的种类

“可燃冰”→“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锰结核”

3.淡水资源的状况,海水淡化的方法

蒸馏是通过加热蒸发而将液体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方法。

“多级闪急蒸馏法”“结晶法”“膜法”

4.海水晒盐的步骤及原理

5.饱和溶液的定义及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判断:

根据食盐溶液中是否有未溶解固体来判断,如果有未溶解的食盐固体存在,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6.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计算。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影响因素:

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

计算公式:

当T一定时,S一定,则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7.溶解度曲线表示的含义,根据溶解度曲线进行相关的推断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如NaCl。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如Ca(OH)2。

8.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