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二章必背知识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8023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二章必背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二章必背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二章必背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二章必背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二章必背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二章必背知识点.docx

《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二章必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二章必背知识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二章必背知识点.docx

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二章必背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二章必备知识点

一.推断题解题必备知识点

1.特殊性质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N2,能支持燃烧的气体O2,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CO2,密度最小的气体H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能使石灰水变浑的气体CO2,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SO2,NO2,CO,NO,O3,不可燃,也不助燃的气体N2,CO2,稀有气体,最理想燃料H2,理想的原因放热多,无污染,来源广,,未广泛使用原因造价高,储存难;煤气成分CO,天然气成分CH4,造成酸雨的气体SO2,NO2,地球上、人体中含量最多物质是水;最常用的灭火剂是水可燃性气体H2,CO,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2H2+O2点燃2H2O,2CO+O2点燃2CO2,

CH4+2O2点燃CO2+2H2O;

2.特殊颜色:

黑色固体:

Fe粉、C、CuO、MnO2、Fe3O4(均不溶于水);白色固体Mgo,P2O5;银白色固体Mg,Fe,紫黑色固体KMnO4,淡黄色固体S红色固体Fe2O3、Cu、P,

3.特殊的反应条件

(1)催化剂2H2O2MnO22H2O+O2↑

(2)直流电2H2O直流电2H2↑+O2↑

(3)加热2KMnO4加热K2MnO4+MnO2+O2↑(4)点燃3Fe+2O2点燃Fe3O4,4P+5O2点燃2P2O5C+O2点燃CO2(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不充分燃烧)2H2+O2点燃2H2O,

2CO+O2点燃2CO2,CH4+2O2点燃CO2+2H2O,C2H6O+3O2点燃2CO2+3H2O

4.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

(1)H2O2H2O;COCO2;

5.特殊状态:

常见液体H2O、H2O2;液体燃料C2H6O,常见气体O2,H2,CO,CH4,CO2

6.氧三角及化学方程式:

碳三角及化学方程式

(1)氧三角:

H2O2

(2)碳三角:

C(O2)

H2OO2COCO2

7.能互相转化的物质:

H20O2(H2);

8.有水生成的反应:

2H2O2MnO22H2O+O2↑,2H2+O2点燃2H2O

CH4+2O2点燃CO2+2H2O;C2H6O+3O2点燃2CO2+3H2O

9.有CO2生成的反应:

C+O2点燃CO2;2CO+O2点燃2CO2;

CH4+2O2点燃CO2+2H2O;C2H6O+3O2点燃2CO2+3H2O

二.空气、氧气知识点:

1.

(1)空气成分:

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稀有气体(%)

(2)氮气化学性质稳定,食品食品中常充入氮气。

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氧气用途:

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炼钢、炼铁(均利用化学性质)

(4)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可作电光源(利用物理性质)

(5)验证空气中氧气占1/5的实验原理:

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瓶中氧气,且生成固体,使瓶中压强减小,故倒吸入水的体积即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若实验中测定氧气含量偏小,原因可能是:

红磷量少;装置气密性不好;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了。

若实验中测定氧气含量偏大,原因可能是止水夹没夹紧。

能否用木炭、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木炭、硫燃烧时生成气体,使瓶中压强几乎不变。

(6)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要点:

先连仪器再查气密性,均匀加热,排水取气时先撤导管后撤灯(防水倒吸,试管炸裂)

(7)O2的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待测气体中,若木条复燃,则气体为氧气。

O2的验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满。

(8)收集气体:

排水法(O2、H2);向上排空气法(O2、CO2);向下排空气(H2、CH4);

收集纯净氧气应用排水法;用此法收集不满的原因可能是未等连续均匀冒泡就收集了

(9)排空气收集气体时,导管一定要伸到集气瓶底部(为了使空气充分排出)

(10)氧气中燃烧现象:

铁:

剧烈燃烧并放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磷:

剧烈燃烧并放热,产生大量白烟和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碳:

剧烈燃烧并放热,发白光,生成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2.描述实验现象注意的问题:

(1)不能说出生成物名称

(2)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3)磷燃烧不能说“雾”

(4)硫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5)碳在空气中不发白光

3.简答题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呈紫红色原因:

                         

(2)用双氧水制氧气时,短时间内没有气泡原因: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集气瓶底炸裂原因:

                      

(4)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冷水倒吸试管炸裂原因:

(5)收集氧气很长时间收集不满的原因:

(6)排水法收集氧气不纯的原因:

(7)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两种制氧方法较好的是,原因是

(8)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氢气:

答案:

(1)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没加二氧化锰催化剂(3)集气瓶底没放水

(4)排水法实验结束后先停止加热后取出导管了

(5)装置漏气或药品不够了(6)集气瓶未装满水;未等连续均匀冒泡就收集了

(7)过氧化氢,原因是装置简单,不用加热,节约能源

(8)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四瓶待测气体中,若木条燃烧更旺,则为氧气;若木条不变,则为空气;若木条熄灭,则为二氧化碳;若气体燃烧,则为氢气。

三、化学基本实验与探究

1、试管:

固体加热略向下,液体加热45º(向上倾斜45度角)

2、药品的取用:

(1)往试管里装入固体药品:

“一横、二放、三慢竖”;

(2)液体药品取用:

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试管倾斜、两口紧挨;

3、常用仪器中:

(1)可以直接加热的:

试管、燃烧匙、蒸发皿

(2)需垫石棉网加热的:

烧杯、烧瓶(3)不能加热的:

量筒、集气瓶、漏斗;

4、试管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液体体积的“1/3”;酒精灯内酒精不超过“2/3”,

5、托盘天平:

左物右码放纸上(氢氧化钠应放在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数据克,若称量10克药品,称量过程中指针向左偏,应取出药品直至天平平衡。

6、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要的仪器是量筒和滴管,读数方法是:

先把量筒平放,实现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再读数,若俯视则读数偏高实际少,若仰视则读数偏小实际多。

7、如何证明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验证一变二不变)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探究二氧化锰能否改变过氧化氢分解速度

1.向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少量气泡,木条不复燃

二氧化锰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速度

2.向上述过氧化氢溶液中加3克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木条。

大量气泡,木条复燃

探究二氧化锰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

3.将实验3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量剩余固体。

剩余固体质量仍为3克

MnO2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探究二氧化锰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4.再取新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滤出的剩余固体,再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因MnO2能改变H2O2分解速度,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能做H2O2的催化剂.

四.基本概念

1.化合价口诀:

钾、钠、银、氢+1价;钙、镁、钡、锌+2价;铜汞+2铝+3;亚铁+2铁+3价;通常氧为-2价,氯在最后-1价,单质零价永不变。

硫酸根SO4碳酸根CO3-2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1价,铵根NH4+1价。

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反应条件:

催化剂、点燃、加热、高温、常温

化学变化事例:

燃烧、生锈、腐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1)物质变化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四种类型

分类从得氧和失氧角度看:

有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从能量变化角度看:

有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物理变化:

如三态变化、挥发、溶解、能的转化

(2)物质性质物理性质:

如色、态、味、熔沸点、硬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

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酸碱性、毒性、还原性等

练习:

1.下列物质用途体现的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1)稀有气体做电光源(物性);

(2)氮气、稀有气体作食品保护气(化性);(3)液氮作冷冻剂(物性)

(4)氧气医疗急救(化性);(5)氧气炼钢、气焊(助燃性,化性);(6)二氧化碳促进光合作用(化性)

(7)干冰人工降雨、做制冷剂(物性)(8)天然气、氢气、酒精作燃料(可燃性,化性)

(9)铜作导线(导电性,物性);(10)铁作铁锅(导热性,物性)

[练习1]过碳酸钠固体化学式为2Na2CO3·3H2O2,有关该化合物叙述如下。

①外观为白色固体②稳定性较差,100℃时直接分解放出氧气③易溶于水,得到过氧化氢的溶液和碳酸钠溶液,④低温下有漂白作用,可做洗涤助剂,⑤1%的过碳酸钠溶液可用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鲜。

上述叙述中属于过碳酸钠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下同),

主要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用途的是。

(答案:

①;②③;④⑤)

(1)化学变化的宏观特征是有新物质(或新分子)生成;

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的过程

(2)化合反应:

多变一;分解反应:

一变多

(3)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不变的物质。

(探究催化剂需探究一变二不变工三个实验)如下:

【提出假设】水泥块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步骤】

实验一:

步骤如下:

 

①②

(1)操作①的现象;操作②现象为有气泡,木条复燃。

(2)通过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二:

(3)待实验一完成后,将试管中的残留物过滤,称量干燥滤渣,发现质量仍为2g。

此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实验三:

(4)将实验二的滤渣重新加入到另一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并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发现木条复燃。

此步实验结论是。

【实验结论】(5)通过以上实验,小明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

(1)气泡很慢,木条不复燃

(2)水泥快能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3)水泥快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4)水泥快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5)水泥块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五.化学式书写

1.维生素C(C6H8O6)由种元素组成,其名称分别是,铜锈Cu2(OH)2CO3由元素组成,尿素CO(NH2)2元素组成,KAl(SO4)2由种元素组成。

2.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铁氯化钠氯化钙氯化亚铁

氯化铁硫酸亚铁硫酸铁碳酸钙硝酸铵

硫酸铝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五氯化磷

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一氧化氮

水双氧水(也叫过氧化氢)高锰酸钾锰酸钾氢氧化锌

MgOAgNO3CaCl2Cu(OH)2SO2

3.下列物质的符号与名称都正确的是A.氧化铜CuO2B.氢气HC.氯化铁FeCl2D.钠Na

4.判断下列符号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改正:

BaClMg2ONaCO3氢气H

K2NO3CuOH2AlSO4HO2FeCl3氦气He

5.原子序号为6,8,12的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符号是,名称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