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0301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2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最新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最新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最新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最新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物理《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7小题,满分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数据中,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2kg

B.一个初中生所受到的重力约是500N

C.小红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36km/h

D.学生课桌的高度约200cm

2.对诗句“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前一句是以竹排为参照物来表示青山在运动

B.前一句是以青山为参照物来表示竹排在运动

C.后一句是以青山为参照物来表示两岸在运动

D.后一句是以两岸为参照物来表示青山在运动

3.下列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

拱桥“倒影”B.

放大镜把字放大

C.

汽车“后视镜”D.

日食的形成

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医生用B超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B超是利用超声波获得信息的

B.小明往水瓶里倒开水,能听出水装得满不满是根据声音的响度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其中“高”是指音调

D.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属于阻断噪声传播

5.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③“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换用不同质量的物体,多次测量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上述实验中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的是(  )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6.小明学了物理知识后,对图中钢丝钳的构造和外形设计,做了以下解析,其中解析错误的是(  )

A.钢丝钳是省力杠杆

B.钳把用塑料制成,可以防止触电

C.钳把上的花纹是为了美观

D.钳口较细是为了增大压强

7.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右端滑到左端的过程中,R1、R2的I﹣U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线A是电阻R1的I﹣U关系图象

B.电源电压为18V

C.R1的阻值是15Ω

D.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30Ω

二.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21分,每小题3分)

8.如图所示的某家庭电路的电能表读数为  kW•h.当该电路中只有一电饭煲工作15min时,电能表的转盘转过500转,电饭煲的实际功率是  W。

9.2017年5月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打飞机C919成功试飞。

飞机获取的升力是利用了流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  的原理。

机组人员是通过  波和地面取得联系的。

目前,我国的核电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核电站利用核  (填“聚变”或“裂变”)来发电的。

10.小红对冰加热,她根据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的记录数据,绘制成如右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图象中的  段是熔化过程,已知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在对100g冰加热的前2min内冰吸热  J。

11.请用物理语言解释文学词汇:

“炙手可热”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钻木取火”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约为  cm.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如图乙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点是  像。

13.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V,家庭电路中,开关与其所控制的用电器是  的,插座与插座之间是  的。

(选填“串联”或“并联”)

14.将同一长方体木块A先后放入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满水的柱形容器中,木块静止时如图所示,则木块所受的浮力F甲  F乙,下表面所受的压强p甲  p乙,放入木块前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变化量△P甲  △P乙.(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三.作图题(共3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2分)

15.根据图中给出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虚线框内画出一个适当的透镜。

16.粗细均匀棒的一端在动力F的作用下(如图所示),处于杠杆平衡状态。

要求:

(1)画出均匀木棒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

(2)画出动力F的力臂L1。

17.投影仪灯泡功率很大,所以需要风扇散热,使用后,应先关闭灯泡L,再关闭风扇M;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在如图中把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实现:

先断开开关S1,灯泡熄灭,风扇继续转动,再断开开关S2,风扇才停止转动:

若只闭合开关S1,灯泡不亮。

四.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20分)

18.在电学实验中,电流表应该  (填“串联”或“并联”)在电路中。

如图所示的电流表,若量程为0﹣3A,则表示的电流为  A。

19.如上图是使用托盘天平时的情景,请你指出实验时存在的两处错误:

①  ;

②  。

20.单位换算:

10m/s=  km/h如图温度计的示数为  ℃。

21.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刑侦队警察往往用这个方法估测罪犯身高。

图是作案嫌疑人在现场留下的脚印,警察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  cm,作案嫌疑人脚掌的长度是  cm,作案嫌疑人的身高约  m。

22.如图是小明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由ABCD四个步骤可知,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又与深度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如果在实验步骤E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不明显,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请提出一条改善的措施:

  。

23.小李同学想测量一块新材料碎片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碎片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碎片的质量为  g;

(2)他发现碎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碎片的体积:

①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碎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标记,然后取出碎片;

②先往量筒装入40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碎片的体积为  cm3;

(3)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碎片的密度ρ=  kg/m3。

24.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器材有:

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源(电压恒为6V)各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块,三个定值电阻(10Ω、15Ω、20Ω),导线若干。

(1)图1是小明连接的实物电路,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并补画出正确的连线。

(2)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置于  端(选填“A”或“B”)。

(3)闭合开关后,移到滑片,使与电阻(20Ω)并联的电压表示数为4V,读出电流表示数,再分别改接15Ω、10Ω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收集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老师告诉小明有一组数据误差较大,便找来一个5Ω的电阻让他再测一组数据。

当他把5Ω的电阻接入电路时,要使电压表示数仍为4V,实验不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  。

改变连接后,当电压表示数仍为4V时,电流表示数为  A(如图2所示)。

电压U/V

4

电阻R/Ω

20

15

10

电流I/A

0.20

0.28

0.40

综合解析数据可得:

电压一定时,  。

五.详解题(共2小题,满分11分)

25.(5分)如图所示为我国首辆“玉兔号”月球车。

登月前,在水平地面上进行了测试,月球车匀速直线行驶180m用时60min,若车的质量为140kg,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为500N,网状轮子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02m2.求:

(1)月球车受到的重力;

(2)月球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月球车在测试过程中的功率。

26.某型号的电饭锅有两挡。

“1”挡是高温烧煮,“2”挡是焖饭、保温。

其原理电路如图所示。

(1)若开关S先后置于“1”挡和“2”挡时,串联在电路中的电流表示数分别为5A和0.1A.求电阻R0和R的阻值。

(2)当开关S置于“1”挡和“2”挡时,电饭锅的功率分别是多大?

(3)将质量为1.25kg温度为12℃的水烧开(标准气压下),电饭锅烧煮时间为8min,则此电饭锅的效率是多大?

六.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满分21分,每小题7分)

2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电动自行车调速系统

常用电动自行车调速系统主要由磁铁、霍尔传感器、控制器和开关K四部分组成。

霍尔传感器是将磁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的装置,它产生的电压U0随磁场增强而增大。

在转动电动自行车手柄旋转套时,旋转套中磁铁与固定在手柄中的霍尔传感器的距离发生改变,使U0发生变化。

控制器的作用是将自身产生的电压U1与霍尔传感器的电压U0比较后,输出控制电压UK,控制开关K的通断,当U1小于U0时,UK=1V,图甲中开关K闭合;U1大于U0时,UK=0,K断开。

正常行驶时,电动自行车U1的大小随时间周期性变化,如图乙,控制器输出的UK使开关交替通断,每分钟约一万次。

当U0增大,每次开关K闭合与断开时间的比值就增大,电动机的转速也随之增大。

(1)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主要的能量转化情况与下列哪种相同?

  

A.发电机B.扬声器C.话筒D.电热水壶

(2)当控制电压UK=0时,电动机中  (有/无)电流通过。

(3)如图丙,将霍尔传感器从条形磁铁的S极附近水平移动到N极附近。

在此过程中,霍尔传感器产生电压的变化情况是  。

(4)图丁中折线A和直线B分别是U1和U0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则图中的四个时刻中  时刻电动车获得动力。

(5)当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转动手柄旋转套后,车速增大,与转动前相比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动车蓄电池输出功率变小;B.霍尔传感器产生的电压U0变小;

C.磁铁与霍尔传感器距离变小;D.每次开关K闭合与断开时间的比值变小。

28.(8分)骑自行车时,如果车的速度较小,为使车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大的速度,需要用很大的力蹬车;车速增大后,并不需要用很大的力蹬车,车就能以这个速度继续行驶。

假设阻力不变,请用“运动和力”的相关知识作出解释。

29.设计实验﹣﹣研究磁和光(可以配图说明):

(1)请你设计一个验证性小实验,证明“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

(2)请完成下列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案:

课题

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透明物质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器材

玻璃砖、量角器、硬纸片、激光手电

数据

记录

表格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满分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数据中,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2kg

B.一个初中生所受到的重力约是500N

C.小红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36km/h

D.学生课桌的高度约200cm

【解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详解】解:

A、三个苹果的质量在1斤=500g左右,所以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0.2kg左右。

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50kg×10N/kg=500N左右。

故B符合实际;

C、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在1.1m/s=1.1×3.6km/h=3.6km/h左右。

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

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

B。

【直击中考】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对诗句“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前一句是以竹排为参照物来表示青山在运动

B.前一句是以青山为参照物来表示竹排在运动

C.后一句是以青山为参照物来表示两岸在运动

D.后一句是以两岸为参照物来表示青山在运动

【解析】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也会发生变化。

【详解】解:

AB、“小小竹排江中游”,竹排相对于青山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竹排江中游”是以青山为参照物,故A错误,B正确;

CD、“巍巍青山两岸走”,两岸的青山相对于竹排的位置不断变化,则“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故CD错误。

故选:

B。

【直击中考】本题以古诗句为背景,通过参照物的选取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难度不大。

3.下列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

拱桥“倒影”B.

放大镜把字放大

C.

汽车“后视镜”D.

日食的形成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详解】解: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拱桥“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放大镜把字放大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汽车“后视镜”是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

D、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

D。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医生用B超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B超是利用超声波获得信息的

B.小明往水瓶里倒开水,能听出水装得满不满是根据声音的响度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其中“高”是指音调

D.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属于阻断噪声传播

【解析】

(1)超声波的频率很高,具有较大能量,也有很强的穿透性,在医学领域有很多应用。

(2)往暖瓶灌水的时候,瓶内空气柱振动的快慢发生变化,影响了声音的音调。

(3)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大小)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4)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

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详解】解:

A、医生用B超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B超是利用超声波获得信息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B、往暖瓶内灌水时,激起空气柱的振动而产生声音;随着不断灌水,空气柱长度变短,振动频率变快,音调增大,凭着对音调变化的感觉,可知道是否灌满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其中“高”是指响度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属于防止噪声的产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A。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了声的利用、音调和响度以及防治噪声的途径,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5.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③“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换用不同质量的物体,多次测量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上述实验中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的是(  )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测量性实验为了减小误差或者寻找规律进行多次测量,如果物理量是个恒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如果不是测量具体的物理量,而是寻找规律也采取多次测量,寻找普遍性。

【详解】解:

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由于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等会产生实验误差,为了减小误差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②“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是为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总结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一普遍规律规律;

③“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换用不同质量的物体,多次测量是为了得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这一普遍规律;

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是为了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故上述实验中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的是①④。

故选:

B。

【直击中考】知道在物理实验中多次测量往往有不同的原因,有的是为了减小误差,有的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应注意区分。

6.小明学了物理知识后,对图中钢丝钳的构造和外形设计,做了以下解析,其中解析错误的是(  )

A.钢丝钳是省力杠杆

B.钳把用塑料制成,可以防止触电

C.钳把上的花纹是为了美观

D.钳口较细是为了增大压强

【解析】

(1)根据钢丝钳在使用时力臂的关系可判断杠杆的类型;

(2)塑料是较好的绝缘体,据此判断;

(3)花纹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增大摩擦力;

(4)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

【详解】解:

A、钢丝钳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A正确;

B、塑料是较好的绝缘体,钳把用塑料制成,可以防止触电,故B正确;

C、钳把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不只是为了美观,故C错误;

D、钳口较细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D正确。

故选:

C。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了常用的钢丝钳当中所涉及到的多个物理知识点,体现了物理知识的无处不在,有一定意义。

7.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右端滑到左端的过程中,R1、R2的I﹣U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线A是电阻R1的I﹣U关系图象

B.电源电压为18V

C.R1的阻值是15Ω

D.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30Ω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根据电压变化的范围进行判断,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会等于零;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阻R1的功率最小,根据图象读出电路中的最小电流和两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1的阻值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详解】解:

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R1两端的电压最大,R2两端的电压为0,

由图象可知,A为滑动变阻器R2的U﹣I关系图象,B为电阻R1的U﹣I图象,故A错误;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由U﹣I图象可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0.2A,R1两端的电压U1=4V,R2两端的电压U2=14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电源电压:

U=U1+U2=14V+4V=18V,故B正确;

由I=

可得,定值电阻R1的阻值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R1=

=20Ω,R2=

=70Ω,故CD错误。

故选:

B。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规律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关键是欧姆定律的应用,要明白电路各个用电器的连接情况,还要会看“U﹣I”关系图象。

在电学中,有些题目的信息是通过图象给出的,所以要会读电路图中的信息和U﹣I图象中的信息。

二.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21分,每小题3分)

8.如图所示的某家庭电路的电能表读数为 520.3 kW•h.当该电路中只有一电饭煲工作15min时,电能表的转盘转过500转,电饭煲的实际功率是 1000 W。

【解析】

(1)电能表是用来测量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在读数时注意最后一位是小数位,单位是kW•h。

(2)2000r/kW•h表示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表盘转动2000转,可求转动500转消耗的电能,根据公式P=

可求电饭煲的实际功率。

【详解】解:

(1)读图可知,此时电能表的示数为520.3kW•h;

(2)2000r/kW•h表示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表盘转动2000转,

电能表表盘转动500转,则电饭煲消耗的电能:

W=

kW•h=0.25kW•h,

电饭煲的实际功率:

P=

=1kW=1000W。

故答案为:

520.3;1000。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了电能表的读数、电能和电功率的计算,重点是理解电能表各个参数的物理意义,解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9.2017年5月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打飞机C919成功试飞。

飞机获取的升力是利用了流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 小 的原理。

机组人员是通过 电磁 波和地面取得联系的。

目前,我国的核电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核电站利用核 裂变 (填“聚变”或“裂变”)来发电的。

【解析】

(1)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飞机由此获得了升力;

(2)飞机上的人员是通过电磁波与地面进行联络的;

(3)核电站是利用可控的核裂变来进获得能量的。

【详解】解:

(1)飞机的机翼呈流线型,飞行时,上方空气流速度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从而形成向上的压强差,这是飞机获取升力的原因。

(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机组人员是通过电磁波与地面取得联系的。

(3)核电站是利用可控的核裂变来进获得核能量,再进一步转化为电能的。

故答案为:

小;电磁;裂变。

【直击中考】本题综合考查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电磁波的应用,核电站的原理等,都属于基本知识点,难度不大。

10.小红对冰加热,她根据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的记录数据,绘制成如右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图象中的 BC 段是熔化过程,已知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在对100g冰加热的前2min内冰吸热 8.4×103 J。

【解析】

(1)冰的熔点是0℃,冰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根据这个性质进行判断。

(2)知道冰的比热、质量、温度变化量,根据Q=cm△t进行计算。

【详解】解:

(1)如图,冰的熔点是0℃,冰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可以判断BC段处于熔化过程。

(2)如图,加热的前2min内,温度从﹣40℃升高到0℃,则△t=0℃﹣(﹣40℃)=40℃。

则100g冰加热的前2min内冰吸热Q=cm△t=2.1×103J/(kg•℃)×0.1kg×40℃=8.4×103J。

故答案为:

BC;8.4×103。

【直击中考】本图象反映冰升温、熔化成水、水升温、沸腾共四个阶段,掌握每一个阶段的特点。

11.请用物理语言解释文学词汇:

“炙手可热”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内能;“钻木取火”是通过 做功 的方式改变内能。

【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

①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②热传递。

在改变物体内能上二者是等效的。

【详解】解:

“炙手可热”是利用火加热把热量转移给了手,因此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铁棒的内能;

“钻木取火”,是利用物体与木头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木头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

热传递;做功。

【直击中考】此题结合实际情况考查对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理解与应用情况。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约为 10.0 cm.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如图乙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点是 倒立、放大的实 像。

【解析】

(1)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知: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然后可知其焦距;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根据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