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课时达标巩固检测25.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0300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复习课时达标巩固检测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复习课时达标巩固检测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复习课时达标巩固检测2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复习课时达标巩固检测2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复习课时达标巩固检测2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复习课时达标巩固检测25.docx

《高三语文复习课时达标巩固检测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复习课时达标巩固检测25.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复习课时达标巩固检测25.docx

高三语文复习课时达标巩固检测25

语文·必修1(人教版)

4烛之武退秦师

出自《左传》的成语

1.言归于好

《僖公九年》:

“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言:

句首虚词,无实际意义。

彼此重新和好。

2.魑魅魍魉(chīmèiwǎngliǎng)

《宣公三年》:

“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本为传说中的鬼怪,现用以喻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3.厉兵秣马

《僖公三三年》: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

磨,兵:

兵器,秣:

喂。

磨好兵器,喂饱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4.余勇可贾

《成公二年》:

“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

‘欲勇者贾余馀勇。

’”还有剩余的勇力可以卖给别人,即尚有剩余力量可使。

5.灭此朝食

《成公二年》:

“齐侯曰:

‘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

”谓等待消灭了敌人再吃早饭。

形容斗志坚决,急于求取胜利。

6.困兽犹斗

《宣公十二年》:

“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比喻在绝境中还挣扎抵抗。

7.风马牛(风马牛不相及)

《僖公四年》: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言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

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8.鞭长莫及(鞭不及腹)

《宣公十五年》:

“古人有言曰: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原意是鞭子诚然很长,但不能打马肚子。

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9.城下之盟

《桓公十二年》:

“楚人伐绞……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在敌人兵临城下时被迫订立的屈辱性盟约。

10.尔诈我虞(尔虞我诈)

《宣公十五年》:

“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指你诈骗我,我诈骗你。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氾南(fán)栖息(qī) 游说(shuō)跌宕多姿(dànɡ)

B.函陵(hán)官宦(huàn)更改(ɡènɡ)摇曳生姿(yè)

C.宫阙(què)窥视(kuī)讽谏(jiàn)寝食不安(qǐn)

D.涕唾(tuò)翁媪(ǎo)沟壑(hé)恃才傲物(shì)

解析:

A项,“说”应读shuì;B项,“更”应读ɡēnɡ;D项,“壑”应读hè。

答案:

C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B.以乱易整,不武(容易)

C.许之(答应)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戍守)

解析:

B项,易:

替代。

答案:

B

3.下列带“之”的各句均选自本课文,按用法把“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公从之 ②臣之壮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许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行李之往来 

⑦君之所知也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将焉取之 

⑩唯君图之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

B.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

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

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

解析:

①④⑨⑩是代词;②⑤⑥⑦是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是助词,的;⑧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答案:

B

4.下列加点的词与“既东封郑”中“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肆其西封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越国以鄙远   D.烛之武退秦师

解析:

A项,“封”是疆域的意思;C项,“鄙”是名词用作动词;D项,“退”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

B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前,卫生部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全国以及重点省份流感疫情的形势,加强对流感疫情的分析、研判和监测工作。

B.由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近几年广州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逐年增长,但从发展趋势看,这一增速却逐年减缓。

C.“3·15”不是什么特定的节日,它所表达的是一种诉求和愿望:

希望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健康的关系。

D.国土资源部近年来大幅度削减全国稀土采矿证数量,这一决定完全是出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考量为目的。

解析:

A项,语序不当,应该是“监测、分析和研判”。

B项,成分残缺,句子无主语,应去掉“由”。

D项,句式杂糅,应改为“出于……的考量”或“以……为目的”。

答案:

C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汉语中,“哲”字是“智慧”的意思,它和“学”字合在一起,就是“使人明智的学问”。

②“哲”字在中国很早就被提及,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

③从此,“爱智慧”就广为流传了。

④古希腊有一个叫苏格拉底的人,他学问渊博、才智过人,大家都称他为“智者”。

⑤“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而“哲学”一词,是从古希腊语“爱智慧”翻译过来的。

⑥但是苏格拉底很谦虚,他说:

“我不是什么‘智者’,而只是‘智慧的爱好者’。

A.⑤①④⑥③② B.②①⑤④⑥③

C.⑤②①④⑥③ D.②⑤④⑥③①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议论性文段排序,要看论述的思路,要抓上下句的衔接词。

本段的论述中心是“哲学”,⑤④⑥③的连接较容易,可以先排。

⑤先说“哲”是什么,“哲学”一词从“爱智慧”翻译过来,④⑥具体例证“爱智慧”一词是怎么来的,⑥是④的转折,③是⑥的结果。

①要放在最后,它一承“哲学”一词是从哪里来,二承“古希腊语”,说汉语中“哲学”一词是什么意思。

②引起话题,放开头最好。

答案:

D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针砭/褒贬 迄今/契合 挣脱/挣扎

B.嗔怪/缜密 炽热/整饬 强劲/干劲

C.摒除/屏除 纰漏/土坯 模样/模范

D.通缉/编辑 拙劣/卓越 颤栗/颤抖

解析:

D项,jī/jí,zhuō/zhuó,zhàn/chàn;A项,biān/biǎn,qì,zhènɡ/zhēnɡ;B项,chēn/zhěn,chì,jìnɡ/jìn;C项,bìnɡ/bǐnɡ,pī,mú/mó。

答案:

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扭怩/扭捏 交接/交结 急风暴雨/疾风劲草

B.姻缘/因缘 机遇/际遇 促膝谈心/抵足谈心

C.口型/口形 飘荡/漂荡 轻歌曼舞/清歌妙舞

D.意想/臆想 定势/定式 唾手可得/垂手而得

解析:

A项,“扭怩”应为“忸怩”。

忸怩:

羞惭的样子,与心理有关,应用“忸”。

答案:

A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自去年12月以来,全国铁路公安机关开展冬季严打_______________,严厉打击货盗、割盗、拆盗等严重危及行车安全的犯罪活动。

(2)日前,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华人春节海外奢侈品消费数据监控报告,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中国人在境外消费_______________达72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点。

(3)食品是人们生活_______________的产品,食品安全关乎百姓身体健康,关乎社会和谐稳定,任何时候都容不得半点疏忽和懈怠。

A.整治 累积 必须  B.整顿 累计 必须

C.整顿 累积 必需  D.整治 累计 必需

解析:

(1)整顿:

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整治:

整理,修理;惩罚,打击,使吃苦头。

(2)累积:

层层增加,积聚。

累计:

加起来计算,总计。

(3)必须:

副词,表示“一定要”,多作状语。

必需:

动词,表示“一定要有”,作定语或作谓语。

答案:

D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或许可以对《感动中国》十年的评选作一概括——寻找这样一群人:

不论他们有怎样的身份、背景、经历,不管是曾经见诸媒体,还是鲜为人知,只要他们的所作所为在过去的一年里,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

他们共同的特质应该是振聋发聩的人格力量。

的确,这种力量不可或缺,它支撑着这个社会美好向上,给人以鼓舞和激励,温暖冷漠,消除隔阂。

而那些获奖者的故事,也都令人为之动容。

A.鲜为人知 B.振聋发聩

C.不可或缺 D.隔阂

解析:

B项,振聋发聩: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此处宜用“震撼人心”。

A项,鲜为人知:

很少有人知道。

C项,不可或缺:

无法替代或不可缺少的。

D项,隔阂:

彼此情意不相通,思想感情上有距离。

答案:

B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但作为首位由学者出任的“内政部长”,江宜桦有效且快速地在政策上落实马英九的公义社会理念,而且与民间社团的交流也相当顺畅,成为学者从政的成功范例。

B.尽管,抱怨赵本山的某些小品超越道德底线、歪曲对常态生活的理解,让人们的精神难以承受,但是要将本山的暂别硬做成永别,也不太公平。

C.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D.为了适应美国联邦政府预算削减与安全战略调整的需要,美军将大幅削减陆军与海军陆战队人数,同时尽量保证空军与海军的开支。

解析:

A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应该把“不但”放在“江宜桦”的后面;B项,缺主语,可去掉“抱怨”;C项,搭配不当,“加大”不能与“质量”搭配。

答案:

D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6~10题。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6.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

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

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

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 阙:

侵损,削减

解析:

B项,济:

渡河。

答案:

B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以其无礼于晋

B.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D.唯君图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解析:

C项:

都是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假如;A项,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原因,因为;B项:

代词,那/语气词,表示希望;D项:

代词,这件事/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C

8.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解析:

例句和D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A项为定语后置句,B、C项为判断句。

答案:

D

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解析:

C项,从烛之武的话中看不出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答案:

C

10.把下面的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

(2)秦国使者往来经过,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

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

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

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

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镛上言:

“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

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

”制可其奏。

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

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

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南行台治书侍御史。

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

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

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

“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镛者。

”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

饶之为俗尚鬼。

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

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

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

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

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

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

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

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

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

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吏。

独镛无预。

镛治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

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

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

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

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

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

(选自《元史》)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佥浙西廉访司事    除:

任命

B.制可其奏    制:

制止

C.俾俊秀入学宫   俾:

使

D.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劝:

勉励

解析:

B项,制:

帝王的命令。

答案:

B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

②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

B.①往往腾谤于朝

②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

C.①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

②五年,台臣辨其诬

D.①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

②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邵为多

解析:

C项,其:

均为代词,他,指韩镛。

A项,者:

①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②代词,……的人。

B项,于:

①介词,在;②介词,向。

D项,而:

①连词,表转折,却;②连词,表因果,因而。

答案:

C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朝时,显要官职往往是由吏职出身的人来担任,很少有人能从进士做官,韩镛就是从进士做官的。

B.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

C.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就连做盗贼的人准备抢劫时,也必定到觉山庙中占卜吉凶,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庙宇,将泥塑偶像沉入江中。

D.朝廷外派的使臣,朝廷供奉本来就多,各地方州县都很讨厌他们,他们到了饶州,韩镛只供给他们粗米饭,他们也不敢有什么议论。

解析:

D项,“朝廷供奉本来就多,各地方州县都很讨厌他们”不符合文意。

答案:

D

14.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傅岩起从吏职起家做官,怎么能了解全天下的贤才?

(注意“乌”“足”的翻译)

②而龚伯璲这些人正受重用,朝廷都在议论改革,韩镛也提出意见,但没有被采纳。

(注意“辈”“用事”“更张”“见”的翻译)

(2)从整顿官员与大兴教育两个方面分别说明韩镛“优于治郡”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整顿官员:

“所至郡县,为之肃然”;大兴教育:

“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

参考译文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

延佑五年考中了进士,被授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的官职,不久调任集贤都事。

泰定四年,又转任国子博士,不久担任监察御史。

当时能从进士做官的仅有百分之一,由吏职出身能做到显要官位的常常有十分之九。

皇帝就想让中书参议傅岩起做吏部尚书,韩镛上书说:

“吏部是掌管天下考核、选拔人才的地方,傅岩起从吏职起家做官,怎么能了解全天下的贤才?

况且尚书是三品官阶,傅岩起从做官开始多次升迁也才四品,按照制度也不应升为尚书。

”皇帝下诏同意他的奏言。

天历元年,担任浙西廉访司佥事之职,打击奸诈、暴虐,罢免贪赃枉法的官员,而特别推举乌程县尹干文传的治理行为是各县之最,凡是韩镛所到的郡县,都因为他的到来而政务肃然。

天历二年,转任江浙财赋副总管。

至顺元年,任国子司业,不久任南行台治书侍御史。

顺帝初年,历任宣徽院及枢密院佥事。

至正二年,任翰林侍讲学士,随即任侍御史,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所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官。

至正五年,御史台官员辨白他所受的诬赖,于是又被起用参议中书省事务。

至正七年,朝廷慎重选用州县长官,参知政事魏中立对皇帝说:

“现在您如果要找到贤良的州县长官,没有比得上韩镛的人。

”于是皇帝特意写上韩镛的姓名,授给他饶州路总管的官职。

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有座觉山庙,从前就有妖怪能使人得祸福的传言,做盗贼的人尤其敬奉,准备抢劫时,必定到庙中占卜吉凶。

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庙宇,将泥塑偶像沉入江中。

凡饶州境内不合礼仪的过多的祠庙,全部毁掉。

人们起初极为害怕,后来就都赞同信服了。

韩镛知道百姓可以教化,让才华出众的人进入学宫,寻访品行学问都受人尊重的老成博学的人,作为《五经》教师,每月初一十五必定穿戴深衣幅巾(深衣:

上衣和下裳连在一起的长衫,有雍容典雅的特点;幅巾:

指用一块帛巾束首,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来拜祭孔子,每月必要来考核功课,以表示劝勉鼓励。

每当处理完政事的空闲时间,必定要接见师生,与他们讲论探究经义,由此人人自觉努力学习,因而饶州通过科第考试进入仕途的人,比其他郡县要多。

韩镛居住在官衙里,日常生活中自己奉行清净淡泊的作风,同僚下属也逐渐被他教化。

以前,朝廷的使臣到达地方州县,官府供奉他们极为奢侈,一旦不满足他们的愿望,他们就怀恨在心,往往在朝廷中对地方官员竭力诽谤。

朝廷使臣到了饶州,韩镛在郡舍接见他们,供给他们粗米饭,他们从饶州回去后都没有什么议论。

后来皇帝降旨以缯帛过于脆薄的原因,派使臣笞责行省官员和各州县长官。

唯独韩镛没有受到责罚。

韩镛治理政事,即使是小事,也都像这样考虑周详缜密。

至正十年,任中书参知政事。

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这些人正受重用,朝廷都在议论改革,韩镛也提出意见,但没有被采纳。

有人认为韩镛擅长治理郡县,而在朝廷执政并非他的长处,于是韩镛被外放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

等到脱脱被罢免,受他重用的人都被处死,只有韩镛又免受灾祸。

于是又升任西行台中丞,死在官任上。

三、语言运用

15.根据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概括“西关大屋”的建筑特点。

要求:

①每点内容后用分号标示;②含标点符号在内不超过60字。

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西关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民居建筑。

大屋外墙用水磨青砖砌建。

门廊是西关大屋的最大特色,它由矮脚吊扇门、趟栊和硬木大门组成。

临街为矮脚吊扇门;矮门之后是趟栊,由13~15条直径为8厘米粗的圆木横架而成;趟栊之后是厚约8厘米的大门,用料多为坚实的坤甸或樟木。

过了门廊,正中依次为门厅、轿厅、正厅、头房、二厅、二房,厅与厅之间有小天井分隔。

厅堂左右两侧是由两条挂廊隔开的书房、客房等。

大屋厅房的这一布局,是典型的三间两廊、左右对称结构。

大屋两侧还各有一条青云巷,用以通风、采光、排水等。

西关大屋是广州传统建筑的瑰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叙述的主体是“西关大屋”。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先给语段分层次,再概括每个层次陈述的对象。

抓住关键词“大屋外墙”、“门廊”、“布局”、“青云巷”。

答案:

(示例)水磨青砖砌墙;矮脚吊扇门、趟栊和硬木大门组成门廊;小天井隔成三间两廊、左右对称的布局;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

16.依照下面示例,以“春姑娘”开头,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春姑娘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

春姑娘伴着淅沥的小雨点,把美丽的故事讲给鱼儿,讲给青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仿写题,题干对修辞手法做了明确要求,解答时要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然后套用句式“春姑娘……把……”造出符合要求的句子。

答案:

(示例)春姑娘跟着山间的小溪流,把婉转的歌儿唱给青山,唱给牧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