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论部分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0234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辩证唯物论部分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辩证唯物论部分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辩证唯物论部分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辩证唯物论部分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辩证唯物论部分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辩证唯物论部分一.docx

《辩证唯物论部分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辩证唯物论部分一.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辩证唯物论部分一.docx

辩证唯物论部分一

辩证唯物论部分

(一)

一、考点扫描

1、一切从实际出发2、实事求是3、按规律办事4、尊重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知识填充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就是我们、要把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

①这是我们做好的起码要求。

②这是正确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③这是人们正确地和的根本立足点。

2、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最重要的是从出发,把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出自己的前进道路。

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

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基本国情,其重大意义有:

①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

②它是科学制定和坚定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

3、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的的联系。

4、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还指规律既不能被,也不能被,集中表现为它的。

5、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的能力与活动。

它包括人类的能力及活动,人类的能力及活动,人类在的活动中所具有的。

6、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还受一系列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

三、重难点分析

1.一切从实际出发

(1)含义及哲学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必要性(原因)。

(3)怎样坚持从实际出发。

①要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

②全面、辩证地认识客观实际,不能只以个别事实作为出发点去判断行动。

③要从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④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2.正确理解“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原理依据:

物质决定意识,主观要符合客观就应当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

事物总是具体的,既具有同类事物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既有内部联系,又有外部联系,既有这个侧面,又有那个侧面,只有如实地反映具体事物的全面情况,主观才能真正符合客观,这就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

(3)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

事物总是发展的,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情况,只有从不断变化着的实际出发,主观才能真正符合客观,这就是“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

(4)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和“历史的统一”是不可分割的。

(1996·全国)毛泽东说:

“认识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要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也必须认清当代中国的国情。

这表明()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认识要靠实践推动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解析】本题的题干直接来源于教材,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认识能力。

题干的两个层次有共同点,即无论是革命和建设都要“认清”中国的“国情”。

“认清”体现了主观方面,而“国情”则体现了客观方面。

故选A项。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关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的区别与联系

(1)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二者都是重要的方法论,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都把客观存在作为观察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但后者着重于规律的客观性,前者着重于物质的第一性。

实事求是既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又坚持了唯物辩证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精神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关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辩证的唯物主义侧重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方法论,而唯物的辩证法侧重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方法论,实质都是要求主观符合客观,都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正确理解规律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和必然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正确理解规律的客观性:

(1)规律是客观的,是指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包括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

不能误解为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2)规律是客观的,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这并不是说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需要条件。

事实上,任何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必须依赖一定的条件。

条件不同,事物运动的规律的表现和发生作用的结果后是不同的。

(3)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是说某一规律是永恒的。

任何规律随着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

(4)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人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注意发现规律不是创造规律。

(5)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因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作为物质运动本身所固有的规律,也必然具有客观性;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构成规律的各种因素是客观的,从而决定了规律也必然是客观的

(6)规律的客观性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性是统一的。

规律既是客观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它是否起作用及作用的表现形式都与客观条件紧密相连。

正因为规律作用的条件性才决定了人们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起作用的条件,但绝不是改变或创造规律本身。

(7)不能认为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规律是不能被创造和消灭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规律的客观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是否尊重规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取得积极的效果,规律的客观性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认为规律的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正确的,反之是错误的。

(8)、把握几个关系:

哲学规律与各种具体规律的关系(与名师对话P148)

规律与规律现象的关系(与名师对话P149)

规律与规则、守则的关系(与名师对话P149)

5、实事求是

(1)、什么是实事求是?

(2)、为什么要实事求是?

(1)理论依据: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

关于党的思想路线: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地位

①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科学态度、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

②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邓小平同志在创立、设计和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全新事业的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解决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相继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一国两制”的理论等。

这些理论的提出、形成和发展,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思想的核心就是实事求是。

③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3)、怎么做到实事求是?

(1)与时俱进、解放思想;

(2)既要克服胡思乱想、盲目蛮干,又要防止固步自封、无所作为。

(4)、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思考题:

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自由发展。

〔参考答案:

(1)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解放思想,就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抛弃那些已经不符合变化了的实际的思想;但是解放思想的目的不是自由发展,而是使思想符合实际,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实事求是。

(3)所以,解放思想,就是使我们的思想必须符合变化了的实际情况。

试一试:

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方面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

(1)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3)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破除旧观念,反对僵化。

(4)全面、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6)实践是变化发展的,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基本内容:

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两者是辨证统一的。

(1)什么是主观能动性?

(2)为什么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3)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受着主观因素的制约,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2、基本方法:

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四、热点链接:

【背景材料】1、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神舟”四号飞船在完成预定空间科学技术试验任务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着陆。

至此,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神舟”四号飞船于2002的12月30日凌晨在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环绕地球108圈。

“神舟”四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艘正样无人内船,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专家称,“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及返回,表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日臻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2、2003年10月16日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祝贺载人飞行圆满成功。

另外,李继耐与6时54分宣布: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

返回舱完好无损。

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理论分析】

(1)哲学角度

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善于从整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

我们办事情既要立足整体,又要统筹兼顾,实现最优目标。

参加“神舟四号”飞船飞行试验的全体科技人员、干部、职工、部队官兵分工协作,使飞船飞行成功。

“神舟”号飞船飞行试验成功也是全国大协作的结果。

②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神舟四号”飞船是严格按规律办事的结果。

只有遵循万有引力定律和其他规律,克服地球的引力,才能把航天飞船送上太空。

人们要正确认识世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神舟四号”的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发扬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科学求实、顽强拼搏、发奋图强、锐意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这都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③体现了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神舟”号研制工作者,在戈壁荒原,深山峡谷,克服重重困难,在物质基础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凭借自己的力量攻克了大量技术难关,取得了成功。

“神舟”号飞船是我国独立自主研制的,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④集体主义是新时期人们的正确价值取向。

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广大研制工作者,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求实精神,把个人利益、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志向和民族的振兴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其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政治学角度

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体现国家性质。

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神舟四号”试验飞船的成功致电祝贺,高度评价飞行成功,是广大科技人员发扬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科学求实,顽强拼搏、发奋图强、锐意创新的结果。

这些都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②当今国家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而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竞争。

“神舟四号”的飞行成功,极大地推进了我国高科技事业的发展,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3)经济学角度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神舟四号”的研制成功,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为我国增加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练一练: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是载人航天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请分析材料体现了哪些哲理?

〔参考答案: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吃苦、战斗、攻关、奉献”的航天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正说明了这一点。

(2)发展的本质就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事物向前的、向上的前进趋势。

以航天精神为动力,圆了我国人民的“飞天梦”,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树立了一个里程碑。

(3)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是客观的,但我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它并为人类谋利益。

五、名题精析:

“精神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请谈谈你的看法。

写出你的答题思路:

 

〔参考答案:

(1)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因此,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

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93〕意识由物质决定。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不论意识的反作用有多大,它总是受着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归根到底是由物质决定的。

所以,精神不可能是万能的。

六、试一试说出下列谚语典故体现的哲学道理:

1、天行有常,不为饶存,不为桀亡。

2、揠苗助长

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4、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5、量力而行

 

1、意指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它不因为饶是圣王而存在,也不因为桀是暴君而消亡。

又如,“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

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表明生物的运动都是遵循着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规律。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沈括)

2、说明生物成长过程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试图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性,必然要受到惩罚。

又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亦属此类。

3、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否则,就不能成功。

4、说明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在规律的指导下,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5、是说在实际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做力不能及而勉强要做的事,使主观违背客观。

 

自我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组联系,属于规律的是()

①价格与供求关系相互影响②价值决定价格③苹果落地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⑤生物体的新陈代谢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A.②⑤⑥B.①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④⑤

2、从“神舟”一号载人实验飞船到“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事实说明()

①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②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扩展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这首诗表现()

A.事物是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着

B.生物的运动变化是有某种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的

C.事物的运动变化不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

D.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4.“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说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运动B.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有规律

C.人可以认识规律D.规律是客观的

5、唐朝诗人李商隐有首诗这样写道: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归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这首诗主要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想用长绳系太阳,向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

6、《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强调,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要以市场为导向,使农业生产始终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这是因为:

()

A.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以基础

C.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D.客观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7、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指出:

要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

这就要求我们()

A.把理想变成现实

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C.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D.承认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量才录用,育才待用,外才我用,以才生财”这是华西村致富的经验之一,根据材料回答8-10题

8、“量才录用”主要体现的唯物论观点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抓住主要矛盾C、联系的观点D、一切从实际出发

9、“育才待用”主要是看到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是()

A、发展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C、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D、全面的观点

10、“外才我用”从经济学角度说,这主要是看到了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

A、平等性B、法制性C、开放性D、竞争性

11、鲁人身善织履(用布或履织成鞋子),妻善织缟(白色的绢),而狱徒予越。

或谓之曰:

“予必穷矣。

”鲁人曰:

“何也?

“曰:

为之也,而人行(光脚走路);为冠之也,而人被发。

以予之所长,于不用之俗?

无穷,其可得乎?

”据此回答:

这则故事的本意在于说明()

A.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

B.有良好的愿望再加上坚定的意志,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C.劝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事物发展的方向

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12、交通一直是限制贵州、陕西、云南、甘肃、青海等地区发展的因素。

要改变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地方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这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目的

C.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

D.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人民日报》社论十分强调,我们一定要不断增强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一切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强调,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据此回答13-15题。

13、之所以要牢固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一切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是因为()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都开展实践活动

D、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1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是()

A、办事情必须把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出发点

B、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15、胡锦涛主席访法期间适逢中国在法国举办文化年达到高潮之际,今年10月,法国还将在中国举办文化年。

两国文化都有着各自民族的鲜明特点,这是由

  A.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B.不同的人口状况所决定的

  C.不同的意识形态所决定的 D.各自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决定的

16、我国要建立起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相适应、高效率低成本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这一体系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①既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又要实现社会安定

  ②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

  ③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④既要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又要发挥企业应有的活力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不定项选择题

1、(1999·广东)下列选项中,主张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

A、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

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实事求是

D、学而不思则罔

2、在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我们既要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强调国家的宏观调控,既要利用那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也要发挥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这说明()

A、经济领域的某些规律可以改变,使其向有利方向发展

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

C、人们可以创造条件,限制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

D、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辨证统一、不可分割的,表现在

A、都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B、思想越解放,越能做到实事求是C、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与时俱进D、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C)

4、我国要建立起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相适应、高效率低成本的社会保障体系。

从哲学上说,体现了()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矛盾就是对立统一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发展的观点

5、“尽力而为”符合下列哲理()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D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6、我们之所以要“尽力而为”是()

A、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的需要B、认识事物本质与规律的需要

C、运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的需要D、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需要

三、简答题:

1、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不仅创造就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且为我们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积累了重要经验,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

第一,我们必须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先导,努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第二,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第三,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的方针,牢牢掌握尖端技术发展的主动权;第四必须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懈攀登。

试分析这些重要经验和启示体现的哲学道理。

 

2、材料:

气象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

“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即在气象行业投资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

我国某气象部门一年可以为本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

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气象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问:

(1)今年夏季,浙江等地为了缓解当地旱情,采取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降水。

试分析“人工增雨”体现的哲学道理。

 

(2)试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

 

3、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

尤其是十年“文革”给党和国家事业必然遭受严重挫折。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