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一地理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最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80001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高一地理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高一地理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高一地理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高一地理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高一地理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高一地理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最新.docx

《高中地理高一地理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高一地理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最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高一地理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最新.docx

高中地理高一地理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最新

章末整合

 

                  

专题一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区域发展一方面要对区域的自然条件实施改造,另一方面要开发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

区域所拥有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发展的方向;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本专题以我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为典型案例,说明自然资源的种类、开发利用状况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知识结构如图

(2)河流的综合开发的知识结构图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

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

回答下列问题。

(1)该乡原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但近年来却不断缩减,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2)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请你推测一下会有哪些变化?

(3)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输出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这样做有哪些好处?

如果把坑口电站建在①处,是否合理?

(4)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中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

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

请你就这一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

(2)①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型的工矿城市;②经济结构会由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⑤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

(3)好处是:

①减轻交通运输压力;②减少能源输入地的环境污染。

建在①处合理。

(4)①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延长生产链;②发展新兴产业(或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解析 该题以华北某地区域经济发展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解读与提炼信息及阐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1)题,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难以满足大面积水稻生长的要求;第

(2)题,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经济结构、聚落、交通、人口的变化及环境的影响。

第(3)题,变输煤为输电一方面减轻了交通压力,同时也可保护输入区的环境;①地位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且交通便利,适合建设坑口电站;第(4)题,可从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等方面思考。

专题二长江中下游防洪综合治理措施

要解决好长江中下游的防洪问题,必需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1.在干支流广大地区进一步搞好水土保持,加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防止水土流失。

1988年,国务院已成立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全面推进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并将葛洲坝库区、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陇南地区、嘉陵江中下游地区、三峡库区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地区,国家每年拨出专项资金6000万元进行治理。

1989年国家批准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作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重点工程,现正由林业部负责,加紧实施。

2.对主要支流开展治理,在支流上兴建水库。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流域已建成水库4万座,其中大型水库111座,除葛洲坝工程外,全部兴建在支流上。

其中,有一大批大型水库有较大的防洪作用,如丹江口、东江、风滩、柘溪、乌江渡、碧口、陈村、万安、隔河岩等。

正在建设的有五强溪、东风、宝珠寺等,将要建设的有紫平坪铺、瀑布沟、亭子口、合用、构皮滩、彭水、江垭、皂市等。

3.在干流上兴建三峡工程。

在长江各主要支流及干支流上游兴建水库,仍无法控制这些水库至宜昌间30万平方千米面积上产生的暴雨洪水,也就对荆江河段洪峰流量的削减作用不大。

兴建三峡工程,可以解决荆江河段的防洪安全问题。

4.加强中下游堤防建设。

堤防永远是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基础设施,必需继续加强。

长江中下游堤防总长3万余千米。

其中干流堤防长3600千米。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堤防已经历过三次大的整修,累计完成土石方40.5亿立方米。

目前的防御水位是按照1980年防洪方案确定的,沙市45.00米,城陵矾34.40米,汉口29.73米,湖口22.50米。

“千里大堤,溃之蚁穴”,堤防的维护是一项长期的繁重任务,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麻痹。

5.加强分蓄洪区建设。

现在遍布长江中下游的分蓄洪区(总蓄洪容量492亿立方米)都是已开垦利用的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相当稠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运用一次分蓄洪区的损失也会越来越大。

因此,对于分洪失控后可能造成较大灾害的分蓄洪区,应修建分洪和退水建筑物,还应当因地制宜建设安全楼(台)、撤退道路、临时救生设施和通讯预警设施。

并应尽早完善分蓄洪区的管理,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条例。

6.中下游河道整治与洞庭湖治理。

河道整治工程是长江中下游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统一规划,通盘安排,逐步实施。

河道整治的任务有:

重点河段的护岸和河势控制;裁弯取直扩大泄量;清除河道内行洪障碍;扩大或疏浚排洪河道等。

洞庭湖的治理,应当继续加强重点堤防建设,加快分蓄洪圩垸的安全建设,加快澧水洪道与南洞庭洪道的整治,加强湖区排涝设备的更新改造与电网建设。

7.加强防洪管理和非工程防洪措施。

主要内容有:

①制定并严格执行长江中下游防洪的有关政策、法规与法令,建立防洪基金,实行防洪保险等;②继续加强防汛预警、预报通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应用高新技术手段研究、提高预报准确性和延长预见期;③加强分蓄洪区管理,使区内的生产与生活适应防洪要求,在需要分洪时群众能安全转移;④继续强化由各级行政首长负责的防汛指挥和抢险系统。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图中B、C两地形区的名称。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气候差异。

(3)甲图中的A河段和乙图所示河段都是洪涝多发之地,试分析导致两区域洪涝多发的共

同原因和不同原因。

(4)简述治理上述河段洪涝灾害分别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1)B为黄土高原 C为太行山

(2)甲图所示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降水集中,冬季寒冷干燥;乙图所示区域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共同点:

甲、乙两区域都属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两区域地势低平,多洼地,不利于排水。

不同点:

甲图中A河(扇形水系)的五条支流几乎相汇于一处,且各支流同时进入汛期,而且出海口单一,给A河段巨大的洪水压力;乙图中的河流上游来水量大,河道弯

曲(多曲流),水流不畅,不利于洪水下泄,极易溢出河道成灾。

(1)甲图区域应在各支流上游修建水库;同时开挖入海新河,减少洪水对干流的压力。

乙图区域应对河道栽弯取直,加强巩固提防,疏通河道。

解析 首先要依据甲、乙两图的经纬网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判断甲为海河流域,乙为

长江荆江河段。

再迁移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章末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中,由北向南依次是(  )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答案 B

解析 根据位置可以判断,三条铁路线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2.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及其解决措施是(  )

A.水—南水北调B.天然气—西气东输

C.电—西电东送D.煤—西煤东运

答案 A

解析 华北平原地区严重缺水,水资源已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现在实施的措施是南水北调工程。

读“世界几种能源使用量年均增长比例图”(1990~2000年),完成3~5题。

3.世界上利用甲能源发电的前三位国家为德国、美国和丹麦。

图中甲、乙两种能源分别代表(  )

A.水能、沼气B.地热、潮汐

C.风能、煤炭D.水能、煤炭

答案 C

解析 从题图中看,乙能源为非可再生能源,目前在世界上处于减少的趋势,结合世界能源利用状况可知乙为煤炭。

4.在我国的下列地区中,甲能源最为丰富的是(  )

A.江南丘陵B.内蒙古高原

C.横断山区D.长江三峡

答案 B

解析 我国风能丰富的地区有西北地区、黄土高原及东南沿海地区。

5.使用乙能源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臭氧层空洞B.光化学烟雾C.酸雨D.沙尘暴

答案 C

解析 使用煤炭作为能源产生大量硫氧化合物,易形成酸雨。

读“黄河干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分布图”,完成6~7题。

6.A附近河段的水质要好于B附近河段,原因可能是(  )

A.A河段附近农耕区农业用水量大

B.B河段支流多,A段支流少

C.A河段径流量大,工业污染少

D.B河段流域年蒸发量大于A河段

答案 C

解析 B处靠近钢铁工业城市包头,工业污染比较严重。

7.甲、乙两地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  )

A.都以土地荒漠化为主

B.都以水土流失为主

C.甲以荒漠化为主,乙以水土流失为主

D.乙以荒漠化为主,甲以水土流失为主

答案 D

解析 甲处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乙地生态问题表现为土地的荒漠化。

读“黄河主要支流年输沙量2018年统计表”,回答8~10题。

河段

支流

集水面积(km2)

年径流量(118m3)

年输沙量(118t)

洮河

24973

53.0

2760

湟水

15342

24.7

2000

无定河

30217

14.1

16800

汾河

28728

26.1

3900

渭河

11849

98.9

43500

泾河

43216

21.7

28700

沁河

12894

19.1

724

大汶河

8264

16.3

195

8.平均含沙量最大的支流是(  )

A.泾河B.渭河C.汾河D.无定河

9.黄河中游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A.改良盐碱地B.保持水土C.解决农村燃料不足D.治理风沙

10.黄河水能开发主要在(  )

A.中下游B.中上游C.上游和下游D.下游

答案 8.A 9.B 10.B

解析 平均含沙量即年输沙量/年径流量。

由表中数据计算可知,泾河平均含沙量最大。

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保持水土是其治理的重点。

黄河下游多为地上河,水流缓慢,落差小,水能不丰富。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据此回答11~13题。

11.中国在“十一五”规划及同步编制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战略。

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仍以煤为基础,主要是因为(  )

A.矿物能源中,中国的煤炭资源尤为丰富

B.煤炭作为能源开发利用比石油更方便

C.煤炭的热值比石油高

D.燃煤不会污染大气环境

答案 A

解析 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占70%以上,主要是由于我国其他能源较少,而煤炭资源非常丰富。

12.“加快发展核电、可再生能源和大力发展水电”是“十一五”规划“多元战略”的主要内容。

关于下列地区应重点发展的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

A.新疆、内蒙古西北地区应大力发展水能

B.青藏高原地区和甘、新地区应大力发展生物能

C.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应大力发展太阳能

D.东南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应重点发展核能

答案 D

解析 新疆、内蒙古西北地区水资源缺乏,但风能、太阳能较丰富,应大力发展风能;青藏高原地区和甘、新地区应大力发展太阳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由于地势及阴雨天气多而光照较差,但水能资源丰富,应大力发展水能;东南沿海工业发达地区缺乏常规能源又大量需要能源,应重点发展核能。

13.目前对生物能源的研发,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如利用玉米、高粱等为原料研制成乙醇汽油;用油菜子为原料转化成生物柴油等。

适合发展这两种生物能的地区是(  )

A.东南沿海;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青藏地区

C.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D.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答案 C

解析 东北地区玉米、高粱种植较多,有较多的原料来发展生物能;油菜主要在长江流域种植,在长江中下游有较多的原料来发展生物能。

下图所示省区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基地,读图回答14~15题。

14.直接将a处煤炭运至沿海港口的铁路线是(  )

A.神黄线B.大秦线C.京包线D.焦—兖—日线

15.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生态脆弱B.气候变暖、酸雨危害

C.洪涝灾害、台风危害D.地表崎岖、土层较薄

答案 14.B 15.A

解析 本题主要借助经纬网图考查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读图可知该区域为山西省,西邻陕西东接河北,南邻河南北靠内蒙古,属黄土高原的一部分,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a为大同,煤炭外运至沿海的铁路线,是大秦线。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6~17题。

材料一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8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

材料二 我国北方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8年1月平均气温及采暖耗能变化图。

16.图中1月平均气温偏高比较明显的两个省区的采暖耗能分别减少了(  )

A.8.5% 18%B.8.5% 15.5%C.2.2% 2.5%D.0.7% 0.9%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黑龙江省和青海省1月平均气温分别偏高2.2℃和2.5℃,两省采暖耗能变率分别为-8.5%和-15.5%,即减少了8.5%和15.5%。

17.我国北方冬季气温比南方低,采暖耗能多,但酸雨危害面积比南方小得多,主要原因是(  )

A.北方能源主要是水电,南方主要是煤炭

B.北方冬季多雨雪,南方冬季降水少

C.北方冬季降水少,南方冬季阴雨天多于北方

D.北方防治酸雨的技术比南方先进

答案 C

解析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不断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所致,我国南方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酸雨危害严重。

读“我国某河流流域图”,回答18~20题。

18.造成流域内Ⅰ、Ⅱ两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气温C.降水D.植被

19.关于Ⅰ、Ⅱ两区河流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区河流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搬运作用

B.Ⅱ区河流的外力作用仅有沉积作用

C.Ⅰ区河流切割作用显著,使河谷呈“V”字型

D.Ⅱ区河流流水作用使左岸沉积、右岸侵蚀

20.合理开发利用该河流的资源优势,正确的是(  )

A.开发Ⅰ区河流侧重修建大型水库以发展旅游业和航运

B.开发Ⅱ区河流侧重于水力发电和灌溉

C.Ⅱ区河流沿岸应广泛发展种植茶树

D.Ⅰ区河流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应同时进行

答案 18.A 19.C 20.D

解析 第18题,从图中可见Ⅰ区域为河流上游,Ⅱ区域为河流中下游,上游海拔较高,地势崎岖,下游海拔较低,地势平坦。

第19题,就河流外力作用来看,上游主要表现为侵蚀作用,河谷因下蚀呈“V”字型,而中下游主要外力作用为搬运、堆积作用,河谷因侧蚀呈“

”型。

第20题,上游因河流落差大,可发电,但山地多,地势崎岖,易水土流失,因此Ⅰ区开发和保护应同时进行。

二、综合题(共40分)

21.图甲为“2000~2018年我国三大产业用电量柱状图”,图乙为“2018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三大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多的是第________产业,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

(2)我国东、中、西部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表简述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缺的对策及其理由。

对 策

理 由

开源方面

节流方面

区际协调

答案 

(1)二 工业快速发展(工业是用电大户) 

(2)东部地区发电量、用电量都大;东部地区用电量大于发电量;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 (3)见下表:

对 策

理 由

开源方面

开发新能源

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中、西部地区能源丰富;东部地区科技水平高

节流方面

降低能耗;调整产业结构

区际协调

实施产业转移;能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多,主要是因为我国工业发展迅速。

(2)读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电力消费大于生产,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电力生产大于消费,这主要是由于生产发展和能源分布的不平衡造成的。

(3)要注意区分缓解东部电力供应紧缺的开源措施和节流措施。

22.经济发展能源先行。

人们把石油、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地命名为“石油心脏地带”,距油气来源较近的地区叫做“内需求月型地带”,距油气来源较远的地区叫做“外需求月型地带”。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1)下列各地区,位于图中”石油心脏地带”的是(多选)(  )

A.中东(主要是波斯湾沿岸国家)B.拉美(墨西哥、委内瑞拉等)

C.北非(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D.俄罗斯

E.亚洲(中国、印尼等)F.北美(美国、加拿大等)

G.西欧(英国、挪威等)

(2)“石油心脏地带”内的国家油气生产与消费的对比关系是________。

(3)美国国内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为什么还要将其列入“外需求月型地带”?

(4)我国虽然位于油气地缘经济格局的________地带内,但随着经济向前发展,国内油气供应紧张,为此我国应采取措施是什么?

答案 

(1)ACD

(2)生产大于消费

(3)美国经济发达,石油需求量大,中东石油质优价廉,掠夺海外石油资源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战略方针。

(4)“内需型”及石油心脏:

①加强勘探工作,开发我国西部油气资源;②实施能源供应多元化战略,加强同中亚、非洲、俄罗斯等国家地区的合作,进口该地石油;③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④加大对替代性能源的开发力度;⑤将节约能源和降低能耗放在能源战略的首要地位,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23.读“黄河三角洲1956年和1996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0分)

(1)1996年与1956年相比较,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未利用土地在空间分布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主要原因是什么?

直接观测上述空间分布变化最好采用什么现代技术?

(2)20世纪末,黄河三角洲曾出现蚀退现象。

进入21世纪以来,造陆面积才略多于蚀退面积。

简要分析黄河三角洲进入21世纪以来造陆较多的原因。

(3)河流入海口通常是港口发育的理想场所,但黄河入海口却没有形成港口,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4)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湿地的集中分布区之一,东营市某中学的地理研究学习小组,拟定“黄河三角洲湿地公园旅游观光研究”的课题。

请你帮他们确定资料收集的内容和途径。

答案 

(1)50年代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90年代主要分布在沿海滩涂地区。

内陆地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加速了对土地的开发利用。

遥感(或RS)。

(2)①国家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下游不再断流;②六次调水调沙又将黄河泥沙大量送入河口。

(3)①黄河改道频繁,河口位置不稳定;②河口泥沙淤积严重,航行条件差。

(4)内容:

①游客数量(或游客构成等)的时间变化;②游客数量与湿地生态变化的关系。

途径:

观察(或问卷调查)。

解析 结合20世纪末黄河断流、进入21世纪以来黄河的六次调水调沙等热点问题,考查黄河的造陆功能。

黄河入海口没有形成港口,与河口泥沙淤积严重、黄河改道频繁有关。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今后考查的重点所在。

24.读“红水河水电站梯级开发示意图”,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河段,其上游称南盘江。

红水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已先后建成大化、龙滩、天生桥二级(低坝)、岩滩、天生桥一级(高坝)、白龙滩等6个电站。

为华南、西南电网输入了巨大的优质电能,有效地改善了华南、西南电网的供电质量和效益,并拉开了华南网“西电东送”的序幕。

全流域装机容量最大、调节性能最好的关键性、控制性骨干枢纽——龙滩电站,主体工程也已于2001年7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其规划装机总容量

540万千瓦,龙滩水电站的建设,标志着红水河这一中国水能“富矿”的开发利用将步入高潮。

(1)红水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水河流域水电基地的建设对当地经济有何影响?

(3)在我国“西电东送”的总体规划中,红水河流域的水电主要输往________地区,对该地区会产生哪些影响?

(4)以红水河水电基地与山西能源基地为例,说明水电基地与煤炭能源基地在区位选择上的差异和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 

(1)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之间,落差大 

(2)红水河流域水电基地的建设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当地经济起到带动作用。

(3)东南沿海 可以有效地改善华南电网的供电质量和效益,对其经济发展起到保障作用。

 (4)区位选择上的差异:

山西能源基地选择在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的黄土高原东部;红水河水电基地选择在地势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

对环境的影响:

山西能源基地在煤炭开采、发电和化工等方面均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环境污染;由于水电清洁干净的特点,红水河水电基地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危害。

解析 

(1)一个地区的水能资源是否丰富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降水量(即流量)、落差。

而红水河流域降水量大,河流落差大,因此水能丰富。

(2)红水河流域水电可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3)“西电东送”工程可分为北线、中线和南线,而红水河流域的水电输送属南线部分,主要是缓解珠江三角洲用电紧张。

(4)主要从水电和火电的分布特点、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