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实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9758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力学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力学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力学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力学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力学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力学实验.docx

《力学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学实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力学实验.docx

力学实验

力学实验:

1、请利用一瓶矿泉水,设计两个不同的物理实验,并完成下表。

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物理知识

示例

将矿泉水瓶举起后松手

瓶下落

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实验一

实验二

2、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10所示,其中的错误是:

(1);

(2);(3).

 

3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矿石的密度。

把矿石放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盘中,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矿石的质量是__________克;矿石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所示,矿石的体积是__________m3,密度是__________.

  

4、请你使用小刀、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和细线测出土豆的密度。

1实验步骤:

土豆密度

(用测出的物理量表达)

5、欲对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标本进行鉴定,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两种测矿石密度的方法,将每种方法所需的主要器材和应测量的物理量(必须用文字说明).

6、下表是甲.乙两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设计的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

方案B

1.天平称出盛有盐水的烧杯的总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人量简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3.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总质量m2

4.ρ=

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

3.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中

4.ρ=

采用方案A测出的ρ的值较准确.这是因为方案B中,物理量的测量值误差较大,使得ρ的值偏(选填”大”或“小”)

7、有一堆小碎石块,一个带盖子的塑料瓶,足够的水,再选用一个器材,测量出石块的密度(不能选密度表)。

你选用的器材是:

实验步骤:

石块密度的表达式:

8、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的密度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各提出一套实验方案.

甲方案:

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在烧杯中装入一些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

乙方案:

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将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盐水体积,再测出余下盐水和烧杯的质量.

你觉得谁的方案更好?

请说明原因.

9、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

(1)在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对天平进行调节.将下列各步骤前的数字序号按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

①.组装好天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②.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③.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线处.

 

(2)实验所依据的公式是________.

(3)实验过程:

 a.在玻璃杯中盛上盐水,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读出砝码和游码的读数为130.2g.(已填入表中)

b.如图11,把玻璃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并填入表2中.

c.把玻璃杯和剩余盐水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12所示,将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填入表中.

 

图11图12

d.计算出盐水的质量和密度,填入表中.

玻璃杯和盐水的质量

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盐水的密度

130.2

 

10、为了测定一个小正方形木块(木块在水中不下沉,且不吸水)的密度,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有:

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刻度尺、水、大头针。

请设计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案,并将每种方案所需器材和测量步骤、密度表达式分别填入如下表格中。

序号

所用器材

实验步骤及需测量的物理量

密度表达式

1

 

2

 

3

 

11、现有一卷粗细均匀的细铁丝,学校总务处需要一段较长铁丝,不知这卷铁丝够不够,现有器材:

刻度尺、天平(含砝码)、量筒、足量的水,请你想个办法,测量出这卷细铁丝的长度,并把测量的结果告诉总务处主任。

 

12、有一刻度看不清的量筒,足够的水、细线、天平、砝码,如何测出小铁块的密度,简述测量方法。

 

13、小明的爸爸为了选不同农作物的种子,配制了两缸密度不同的食盐水。

在使用前却记不清哪一缸密大,哪一缸密度小了。

小明稍加思考,在身边找到了密度较小的细木条,一根细线和一小石块,很快就鉴别出了密度大的一缸食盐水。

请你说出小明的做法。

 

14.请你设计两种测量牛奶密度的方法,所需器材请在以下提供的器材中选择。

器材:

天平(含砝码)、刻度尺、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一端扎有橡皮膜)、烧杯(无刻度)、适量的水、足量的牛奶、细线。

要求:

写出每种方法所选择的器材,测量步骤,所测物理量,并用所测物理量写出牛奶密度的表达式。

15.为了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请将下面实验步骤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_______.

(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2)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

(3)用公式ρ=m/V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4)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

(5)将一定量的液体倒入量筒中,量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16.下面是小明同学在测量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帮他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将顺序号排列出来._______

A.将m、V代入ρ=m/V中,算出铁块密度

B.将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C.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D.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

E.根据V1V2数据算出铁块的体积V

17.如图10—3所示,量筒的最大量程是____cm3最小刻度是____cm3,水的体积是______cm3,物体的体积是____.图中右测是测物体质量时所用的砝码,该物体的质量为____g,此物体的密度是____g/cm3,合____kg/m3.

图10—3

18.李刚同学在配制盐水时,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放在“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调(左、右).天平调平后,其它操作都是正确的,称盐的质量时,使用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10—4a所示,用量筒量出水的体积,如图10—4b所示,然后将盐倒入量筒中,待盐完全溶解后,量筒中液面的位置如图10—4c所示,由此可知盐的质量是____g,水的体积是____cm3,盐水的体积是____cm3,配制盐水的密度是____kg/m3.

图10—4

19.现有如下器材:

天平、砝码、刻度尺、烧杯、水,设计一个测量正方体糖块密度的可行方案,要求写出:

(1)实验原理是:

___________.

(2)选用的器材:

___________.

(3)设计方案中应测出的物理量是:

_______.

(4)密度的表达式是:

_________.

20.如图10—5所示,是一次实验情况的记录,请根据图示填写下表:

玻璃杯和液体总质量/g

玻璃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g

被测液体的质量/g

被测液体的体积/cm3

液体密度

g/cm3

图10—5

20.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一位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g/cm3

1

10

18

1.8

2

20

36

1.8

3

30

54

1.8

4

10

8

0.80

5

20

16

0.80

6

30

24

0.80

 

(1)分析表中的实验次数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及质量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结论_______.

(2)分析表中实验次数_______可归纳得出结论是:

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他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分析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如图12—4所示,是木块分别在木板、棉布表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比较甲、乙两图可得结论_________比较甲、丙两图可得结论_________.

22、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带刻度的杠杆、铁架台、钩码、线和_________等。

在实验前,应使杠杆在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若在实验过程中,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或,使杠杆在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23、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分别得到下面两组数据和结论。

他们在交流时,甲组发现了自己实验结论的错误和产生错误的原因。

你认为甲组产生错误的原因有那些?

甲组

乙组

次数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1

4

5

5

4

7

4

2

14

2

3

4

4

3

6

4

8

3

3

4

5

2

10

结论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动力

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

甲组产生错误的原因:

24、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第一步

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

杆在______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_。

如图所示,物体重2N挂在A点,要

使杠杆水平平衡,应在B点加__________N的力,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若在C点加力,应加__________N的方向向__________的力才能使杠杆重新平衡;若物体重为5N,应在B点加__________N的方向向__________的力才能使杠杆水平平衡。

25.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总是使杠杆在_______位置平衡,这是为了测量_________________简便.在调节杠杆平衡时,发现杠杆右端高,这时应调节______使它向______移动,直到杠杆平衡.在支点两边挂上钩码以后,若杠杆右端下沉,为使杠杆平衡应将_____向______移动.

26.下表是某同学在实验中记录的杠杆平衡的部分数据,表中空格处所缺的数据请你填上.

实验次数

F1(N)

L1(cm)

F1L1(N•cm)

F2(N)

L2(cm)

F2L2(N•cm)

1

0.98

5

10

2

1.96

30

2.94

27、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刚同学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钩码重(N)

弹簧测力计读数(N)

钩码移动的距离(m)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m)

有用功(J)

总功(J)

机械效率

3

1.2

0.1

0.3

(1)实验中还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是;

(2)该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附字母表示)是和。

(3)在表中空白处分别写出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值;

(4)在右边方框中画出滑轮组及绕法;

(5)实验时,应使弹簧测力计做运动。

小刚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进行读数,则他这样得出的机械效率与实际值相比(填“偏小”、“偏大”或“相等”)。

(6)要想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下列做法合适的是()

A改变绕线的方法;

B增加钩码的提升高度;

C增加所挂钩码的个数;

D减少钩码的提升高度。

28、如图所示,是小宾同学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装置.

(1)小宾同学实验中测量的有关数据如下表,请你根据表中数据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线,并填好下表的空格

次数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

的高度h/m

拉力F/N

细线自由端

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

/%

1

1.0

0.2

0.8

0.4

2

3.0

0.3

0.6

75

 

(2)请根据实验结论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只取决于摩擦及动滑轮的重力,与被提物重无关

B.对同一滑轮组,所提物体重力越小,机械效率越高

C.在不计绳重及摩擦时,机械效率的大小与绳子的绕法无关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所做的有用功就多

29在做“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强和同学们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只滑轮重都相同,不计摩擦和绳重)。

(1)对于甲图所示的滑轮组,如果没有刻度尺,只要测出钩码重G,然后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升高,从弹簧秤上读出拉力值F,即可算出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2)比较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知η甲η乙(选填:

>、<或=)。

(3)实验后小强猜想,对于同一滑轮组(例如图乙),它的机械效率也可能不是固定的,于是他用实验进行了探究,并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你认为小强应采用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答:

30.如图14—27所示,某同学做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第一次用图甲的装置,第二次用图乙的装置,若每个滑轮的重力都相等,两次实验中所提升的重物G是同样的钩码,则

图14—27

(1)装置图_______所示的滑轮组更省力;

(2)装置图_______所示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两次实验中所提钩码G的重力都是4N,钩码匀速上升时,弹簧秤的示数分别是F甲=1.5N,F乙=1.2N,那么这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是η甲=_______,η乙=___

31如图所示,让钢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

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相同位置的木块,被撞得越远,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

现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看哪次木块被推得远。

回答以下问题:

(1)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2)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了

(3)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4)下表中给出了一头牛慢步行走和一名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

时的一些数据:

物体

质量m/kg

速度v/m·s-1

动能E/J

约600

约0.5

约75

中学生

鸡50

约6

约900

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32在建立压强概念时,做了如图所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

(1)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是为了说明;

(2)丙、丁两图所示的实验是为了说明;

(3)根据

(1)、

(2)的结果可以看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有关。

 

33.找一个饮料吸管,用小刀从管的中间割一个口,有稍微一部分连接,然后弯成直角,将管的一端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从另一端向管内吹气,如图13—34所示,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试试看,并解释原因.

图13—34

34、把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先后放在软泡沫塑料的表面上,出现三种不同情况,如图13—35所示,比较三种不同情况下泡沫塑料表面的压痕,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1)甲图和乙图表明,在_____相同时,_____越小,压强越_____.

(2)乙图和丙图表明,在_____相同时,_____越大,压强越_____.

图13—35

35、为了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系列实验。

.实验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下做运动;

.比较图和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比较图和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6、如图所示,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体积相同的实心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的方案:

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和铁块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匀速直线运动,读出示数为F木和F铁,若F木>F铁则木块的下表面比铁块更粗糙.小明的方案是否合理?

请你做出评价.

 

37、某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不同数量的相同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并记下三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l、F2、F3,如图7所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F1

                   .

 

38、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鞋摩擦力的要求不同。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不同类型的运动鞋底在相同平面上滑动时摩擦力的大小”进行了探究,如图19所示。

他们先测出每只不同类型运动鞋的质量,再往质量小的鞋子里均匀摆放砝码,使鞋子(连同鞋里的砝码)的质量均相等。

接着用弹簧测力计先后匀速拉动不同类型的运动鞋,使它们沿水平桌面滑动,读取各次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⑴、探究中“使鞋子(连同鞋里的砝码)的质量均相等”这是采用了研究方法。

⑵、测量时,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运动鞋,则此时运动鞋所受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

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

39、如图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若干操作,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设深度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填序号)。

(2)若选用的操作是②④⑥,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的关系。

(3)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汗液体体积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_________(填序号)。

小华用图11所示的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进行甲、乙两步实验,小华的目的是;

(2)进行乙、丙两步实验,小华想验证的猜想是;

(3)小华研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时.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下表面所处深度h的关系的图象,如图12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出,此实验过程中浮力的变化情况是先后

40、现提供如下器材:

正方体物块(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天平(附砝码)、弹簧测力计、溢水杯、烧杯、刻度尺、细线、水(水的密度ρ水已知)。

根据以上器材可以设计多个实验,如下表中的示例:

测定正方体物块的密度。

请选用器材设计两个测定物块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实验,按示例的表达形式完成下表内容:

所用器材及测量的物理量(并用符号表示)

表达式

示例:

测物块

的密度

用刻度尺测物块边长L,用天平测物块的质量m

ρ=

测物块受到的浮力

方法一

F浮=

测物块受到的浮力

方法二

F浮=

41、小华用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进行甲、乙两步实验,小华的目的是;

(2)进行乙、丙两步实验,小华想验证的猜想是;

(3)小华研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时.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下表面所处深度h的关系的图象,如图12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出,此实验过程中浮力的变化情况是先后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雨同学猜想:

浮力的大小还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请你设计并帮助小雨完成该探究实验。

42、在弹簧下端挂一个塑料筒,筒下面吊一个金属块,记下弹簧伸长后到达的位置O,如图10甲所示,取一个溢水杯,杯内的水装到溢水管口。

把金属块全部没入水中,水被排到溢水口旁的小杯中,金属块受到浮力,弹簧的伸长量变小,如图10乙所示,然后把小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弹簧下的小筒中,弹簧又伸长到原来的位置O,如图10丙所示,请你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从这个实验能得到什么结论?

 

43.

(1)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液体内某处,保持深度不变,改变金属盒橡皮膜所对的方向,这时U形管两边水面的高度差将_____,这说明同种液体同一深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水和盐水的相同深度,则金属盒放在_____中时,U形管两边水面的高度差大,说明液体的压强与_____有关.

44.图13—41所示的实验是研究浸没在水中的石块所受浮力跟它排开水的重力的关系.

图13—41

(1)对比乙弹簧测力计两次的示数可知石块受浮力大小是_____N.

(2)对比甲弹簧测力计两次的示数可知石块排开的水重是_____N.

(3)实验得到的结论是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把图13—27中观察到的弹簧秤和量筒的示数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图13—27

 

物重(N)

物体在水中弹簧秤示数(N)

物体受到的浮力

(N)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cm3)

物体排开水的重力(N)

46学校买了一箱物理器材,小军同学将它从一楼搬运到三楼(如图11所示),小丽同学想测量小军同学搬运器材过程中对箱子做功的功率。

⑴、测量所需要的器材有:

⑵、小丽同学设计的测量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

A、测出箱子所受的重力

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

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

D、测出小军上楼梯所用的时间

E、算出小军搬运箱子的功率

⑶请你帮小丽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