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9523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二轮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二轮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二轮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二轮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高考历史二轮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高考历史二轮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高考历史二轮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高考历史二轮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

1840~1900年间的列强侵华

1.鸦片战争

(1)时间:

1840——1842

(2)发动国:

英国

(3)原因:

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硝烟

(4)条约:

《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口岸,协定关税)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史开端,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

186——1860

(2)发动国:

英国和法国

(3)原因:

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4)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洗劫北京并火烧圆明园)

()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

1894——189

(2)发动国:

日本

(3)原因:

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寻求对外扩张

(4)条约:

《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开口岸,设工厂)

()影响;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

1900——1901

(2)发动国:

英,法,美,德,意,日,俄,奥

(3)原因;根本原因:

企图把中国变为列强的殖民地;直接原因: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4)条约:

《辛丑条约》

()影响:

清政府变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侵华阶段特征

(1)1840~1894年:

军事上以武力侵华为主,经济上实行商品输出,英国占主导。

(2)1894~1931年:

以“以华治华”为主,武力侵华为辅,经济上资本输出为主。

(3)1931~194年:

日本以武力侵华为主,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4)194~1949年:

以美国政治侵略为主,扶蒋反共;经济上,美国独占中国市场。

附录:

条约名称内容影响

割地赔款通商口岸其它

《南京条约》香港岛2100万银元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关税协定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2亿两

白银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辛丑条约》4.亿两

白银严禁中国人民参加

反帝活动……清政府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

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清政府中爱国将领的抵抗

(1)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2)左宗棠收复x疆

(3)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进行大战。

(邓世昌)

2.爱国民众自发的抵抗

(1)1841年三元里抗英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领导人:

邱逢甲、徐骧、刘永福)

(3)义和团反帝运动

3.义和团运动(1899——1901)

(1)兴起原因:

根本原因: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客观原因:

面临民族危机,清政府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反抗斗争,中国人民走上自发斗争之路。

直接原因:

东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2)概况:

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3)意义:

①阻止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的实现;

②坚决捍卫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4)失败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对清政府放松警惕、盲目排外、迷信色彩(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三:

太平天国运动(181——1864)(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

1.原因

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剥削(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尖锐)

③自然灾害严重④西方宗教的影响

1.过程

①创立拜上帝会——反映农民阶级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作用:

起到发动群众的作用

②爆发——金田起义(181)

③初步建立政权——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农民阶级局限性,走改朝换代的老路)

④正式建立政权——定都天京(183年改南京为天京)

⑤进入军事全盛时期——北伐、西征、天京突围

⑥由盛转衰——天京变乱(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体现,无法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⑦失败标志——天京陷落

3.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背景颁布于太平天国强盛时期;提出于太平天国衰落时期;

经济主张企图在自然经济基础上消灭私有制;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群众基础满足了农民的利益要求,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没有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不可能得到农民的拥护;

作用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没能实施;

特点标志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相同革命纲领;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未能真正实施

(4)太平天国失败原因

太平天国失败原因

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政治上:

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治国方针——《天》有空想性,《资》不切实际。

组织上:

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天京事变使领导核心垮台。

思想上: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拜上帝会)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四:

辛亥革命(1911年)

1.背景

(1)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民族危机严重。

(2)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准备

(1)组织上:

组建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和政党。

①兴中会:

时间——1894年地点——美国檀香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②同盟会:

时间——190年地点——日本东京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思想上:

孙中提出三民主义。

(3)军事上:

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影响最大的是黄花岗起义。

3.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武昌起义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主力:

湖北新军成立政府:

湖北军政府

4.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

1912年1月1日地点:

南京性质:

以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政府

政府的措施:

移风易俗,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法令和措施

革命成果

建立中华民国,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目的是限制袁世凯权力,防止专制独裁,保护民主共和政体)。

(2)评价:

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7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促进中国的近代化

A、政治上: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B、经济上: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上: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社会生活:

推动了社会习俗和社会风尚的变革

8辛亥革命的局限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原因: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五: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1五四运动(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体现反帝反封建)

(3)运动中心:

北京——上海(6月3日后)

(4)运动主力:

学生——工人(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对五四运动胜利起决定性作用)

()性质: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6)意义: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

(1)标志:

中共“一大”召开(在上海召开)。

(2)两个纲领:

一大制定的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二大制定的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两点意义:

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

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给中国人民带了光明和希望。

3.国民大革命(1924——1927)(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性质: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

(2)国共合作革命:

①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指在国民党内,国民党是合作的组织形式)

②合作标志: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北伐战争:

打击北洋军阀(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

(4)失败:

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失败原因:

直接原因:

国民党右派背叛和破坏革命;

主要原因:

中共犯,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6)教训:

中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

4.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6)

(1)南昌起义(1927):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

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3)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

(4)开创革命新道路:

毛泽东在井冈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红军长征(1934——1936)

①长征原因:

A、李德,王明等“左倾”错误领导(根本原因)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②长征时间:

中央红军:

193410——19310(吴起镇会师);全国红军:

193410——193610

③遵义会议:

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是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④胜利: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⑤意义:

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的骨干;是革命的宣传队、革命的播种机,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江西瑞金——陕北延安)

6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7抗日战争(1937——194)

(1)侵华日军的罪行

①军事上:

发动侵略战争占领大片领土;南京大屠杀;细菌战和毒气战

②政治上:

扶植傀儡政权(以华治华),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

③经济上:

经济掠夺(以战养战)。

④思想化上:

奴化教育,愚民同化。

(2)日本侵华的主要事

①1931918,“九一八”——侵占东北;1932,建立伪满洲国

②193,华北事变——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③193777,“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

④1937813,“八一三事变”——上海

⑤19371213,占领南京(大屠杀)

⑥193810,占领广州、武汉(华北、华中、华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⑦1940——1942,对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

(3)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②八一三事变后:

中共——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记忆领导人,地点分布)

③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

①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抗战

A,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

B,战役:

①淞沪会战: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②太原会战:

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典型战役,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平型关伏击战的胜利(抗战以的首次大捷)

③徐州会战:

1938年,台儿庄大捷,抗战以的最大胜利;

④枣宜会战:

1940年月,国民党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牺牲。

总结:

消耗了日军的大量的有生力量,粉碎了敌人的速战速决计划,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

②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人民战争路线)

战役:

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彭德怀指挥)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根据地分布特点主要在华北地区)

两个战场的地位

A,抗战初期:

正面战场是主战场;敌后战场起配合作用

B,抗战后期:

正面战场消极抗日;敌后战场是主战场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B、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配合(美国、苏联)——国际因素

、战争的正义性——反侵略战争

(6)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反帝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7)如何理解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A、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是抗击日军的主战场

B、是各战场反法西斯时间最长、付出牺牲最大的

、是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

8.解放战争(1946——1949)

①第一年(466—476):

战略防御,粉碎国民党进攻

②第二年(476—488):

战略反攻(标志: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

③第三年(48秋开始):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渡江战役)

④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⑤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