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初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9452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印初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打印初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打印初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打印初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打印初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印初稿.docx

《打印初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印初稿.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打印初稿.docx

打印初稿

摘要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基数大、增长快、老龄化趋势明显;受教育培训程度低;就业率低;观念落后,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差;与城市人力资源存在巨大差距。

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教育相对薄弱;农村人均收入低,人力资源开发成本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低。

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成因的研究,总结和归纳出对我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设性建议。

Abstract

China'sruralhumanresourcebaseisbig,fastgrowth,agingtrendisobvious;Thelowdegreeofeducationandtraining;Theemploymentrateislow;Conceptsbackward,poorabilitytoadapttomarketeconomy;Thereisahugegapwiththecityhumanresources.Investigateitsreason,mainlyistheruraleducationrelativelyweak;Ruralpercapitaincomeislow,thehighcostofhumanresourcedevelopment;Ruralhumancapitalinvestmentyieldislow.Therefore,totakeeffectivemeasurestosolvethem.Thisarticlethroughtoourcountrycountrysidehumanresourcespresentsituationandcausesofthestudy,summaryandinducearuralhumanresourcesdevelopmentandtheconstructiveSuggestionsforme.

关键词:

农民农村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本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民素质教育农村经济发展

Keywords:

Farmers,Theruralhumanresources,Ruralhumancapital,ruralhumanresourcesdevelopment,Farmers'quality,Ruraleconomicdevelopment

 

1绪论

“三农”问题不断的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政策重点也逐渐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十二五规划”继续把“三农问题”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农村要发展就必须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开发创新的致富之路。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上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在报告中这样说道:

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增加农村人口就业率已经是统筹城乡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已经势在必行了,这不仅仅是党中央指示、方针或者策略;这是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中国人力资源短缺的要求;

发展现代化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要求;实现农民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保持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

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迫切性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

党中央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在农村。

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的重要影响不言而喻。

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基数大、增长快、老龄化趋势明显;受教育培训程度低;就业率低;观念落后,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差;与城市人力资源存在巨大差距。

所以我们应当认清形势,更新观念,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作为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等战略,以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所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很迫切的是势在必行的。

2.1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要求我们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和政策疏导,致使农村大量劳动力适应市场经济能力差加上他们本身观念落后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就业率低。

所以中国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无法转化为有效的人力资源。

农村人力人力资源开发的滞后问题日渐突。

农村人力资源亟待开发。

2.2发展现代化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要求我们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进入21世纪以来,正如邓小平总书记所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样。

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已经成为提高农业生产力。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

但是科技的应用,需要大量掌握科学技术的劳动者。

但目前在我国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农村人口素质较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程度不够,致使科学技术在农村不能全面应用。

绝大部分农村依然沿袭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这极大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粗放型的增加投入来实现的,而对从事农业劳动的主体——农民的投入不够,这与发展现代化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相悖逆。

只有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才是解决发展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唯一出路,可以说,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特别是农业水平的必然要求。

农村人力资源亟待开发。

2.3实现农民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要求我们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2.3.1农业产业化的概念

农业产业化(AgricultureIndustrialization)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

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严格来说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经营方式的一场革命。

2.3.2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求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求是农业要素的专业化、市场化。

农业产业化对作为农业劳动者的农村劳动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①劳动力的素质较高。

只有具备一定科技知识和专业素质的劳动力才能胜任专业化、科技化的农业工作。

②人才多样化。

除了传统农业中的直接生产的劳动者外,还需要大量的社会、自然科学人才。

只有具备各种人才农业产业化在生产、加工、销售、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得以正常运行。

2.3.3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是:

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分布,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

所以每一个地方的基地都有自己的特色主导产业,自然需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力资源也不一样,每个基地都需要很多的劳动者,基地连农户,很多农民一下子就变成了基地的工人。

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个转移可以是跨地区的也可以是同一区域的,因为农业产业的布局和需要的劳动者的要求不一样。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现农民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迫在眉睫。

农村人力资源亟待开发。

2.4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保持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要求我们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为了维护我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保证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要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缩小城乡、南北之间的差距,合理调节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分布,推进农村教育改革。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涉及到我国的划生育国策、全民素质的提高、资源紧缺、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

要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在选择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途径的时候要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特征。

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加强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利用。

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

3.1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概念

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数量和资本投入。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的劳动力虽然很多都选择流入城市打工但数量依然很巨大,耕地荒芜了不少。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民觉得在农村从事农业的收入远远没有在城市工作取得的收入多,虽然国家对种植水稻、油菜等一系列农作物和养殖母猪等一系列动物进行补贴,依然挽回不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耕地荒芜面积的增加。

农村经济发展呈放缓趋势。

事实证明在土地、劳动力数量和资本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农民是不愿意从事农业的。

而农民是农村人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村人力资源作为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却不愿从事农业。

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力量已经不是土地、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的增加了。

而更多的表现为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不在于劳动者的数量,而在于劳动者锁具备的知识、科学技术水平和有竞争力的工作质量上。

因此,仅仅数量意义上的人力资源概念已经不能反映实质问题了,人力资源必须经过开发转化为人力资本,即人力资源在数量基础上的质量水平才能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和根本动力。

所以:

所谓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可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各种服务的智力、技能以及知识的总和。

3.2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实在60年代由美国学者舒尔茨首先提出的,其核心是强调人力资源的质量和向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理论把人力资源划分为量和质两个方面。

量指从事有用工作的人数;质指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劳动熟练程度。

某种程度上说人力资本就是指人大脑中的知识存量,是一种潜在于人的头脑中的知识和技能锁表现出的质量水平,可以产生效益。

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知识和技能在人的实践经验日积月累的基础上可以增值。

比方说,人力资源表示人的存在属性;那么,人力资本强调的是人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劳动者本身具有的潜力。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源是不能自动转化为人力资本的,这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

所以人力资本又可以定义为:

人力资本是对人力资源投资后形成的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共同表示的一种资本形式,是实现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力资本投资是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向农村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形式是培训和教育。

3.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

综上所述: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指对全体农村人口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以农民为主的不同农村人口类群中的质量(知识和技能)差别。

同时,利用培训和教育等多种渠道,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以实际行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要充分、科学、合理地发挥农村人力资源对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对数量进行控制、努力提高素质、优化资源配置等一系活动相结合的有机整体。

4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象的新变化

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我们首先要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象要有全新的认识。

本文所述之“农民”是以户籍制度来界定的,因为传统意义上从农民居住地和所从事的农业工作方面划分的“农民”在当今国情下变得难以界定了。

随着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以及统筹城乡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近年来,2亿多农民转变成“非农”;以及各地政府对农村大学生进行户籍改革也使得部分农村籍学生转变成“非农”。

农民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统筹城乡,城乡一体化正在实现,农村涌现出不少阶层,“农民”难以包涵新农村的各类人群,新出现的这些阶层被比喻为“四不像”,说是农民却不种地、说是市民却没户口、说是工人又没编制、说是商人却没注册。

这正是农民概念的新变化、新内涵,这也正式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所包含的现实对象。

5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我们必须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充分的分析和估量,分析之前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才能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有方向性、针对性的解决已存在的问题和隐藏着的问题。

最后找出开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可行、合理的建设性措施来推进我国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5.1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基数大、增长趋势放缓、老龄化趋势加快、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

我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由表1可知,2000年我国总人口为126583万,乡村人口为80739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3.78%,这其中不包括处于城乡之间的人口;2005年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推算,我国总人口为130756万,而乡村人口为74544亿,仍占全国总人口的57.01%;2010年,我国总人口为134091万,乡村人口为67113万,占全国总人口的50.05%,可见,我国这15年来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逐年减少的但是,但截止2010年我国农村人口仍然还有67113万,占全国人口比重的50.05%,农村人口占战总人口的比例仍然很高。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人口、中国农村人口的主要发展趋势,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经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截至2011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已达1.8499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7%,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

根据国际惯例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即意味着这个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

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农村人口中,劳动力适龄人口4亿多,为数众多的劳动力资源堆积在1889亿亩耕地上,造成大量的人力资源过剩。

目前我国存在着2亿农村剩余劳动力。

随着人口的增长,农村现代化的推进,今后我国每年还将净增600-700万甚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

5.2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底下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低下,主要体现为“四低”,即身体素质低、文化素质低、科技素质低、市场适应能力低。

5.2.1身体素质低

由于营养、卫生、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原因以及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农民身体素质总体水平偏低。

在边远农村贫困地区,许多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营养不良、饮水困难、住房条件差、卫生、医疗设施匮乏等问题依然存在。

这些严重影响着农民身体素质的提高。

5.2.2文化素质低

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1》资料显示,截止2011年末,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为:

在100个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为5.70%,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4.4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5.30%,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4.50%,在一些贫困地区,指标更低,而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的平均文化程度,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达11年相当于高一的水平(按幼稚园1年、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来计算),这个水平直到2010年我国才基本实现。

本文采取5年为一个间距编制表

(1)可以看出,我国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是呈上升趋势的,但就总体而言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依然不容乐观,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低的现状

(1)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情况

注:

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6》、国家统计局全国人口第五次、第六次普查公告、《中国统计年鉴2006》、2006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5.2.3科技素质低

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农民职业教育的普及率低,加上大多数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也比较低,愿意看和能够看懂农业科技书刊的人数寥寥无几。

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仅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占76.4%。

农村人力资源的科技素质水平,严重影响农业科技的推广与转化。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0%多一点,比发达国家大约低50%个百分点。

5.2.4适应市场能力低

因为我国实行了较长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原本存在的封建小农意识致使广大农村劳动力不习惯开放思维,缺乏竞争意识,经营协调能力不强,预测与决策能力不强,现代化农业生产工具操作使用能力欠佳。

适应和参与市场经济能力不强。

大多数农民没有接受过有关农业经营管理的教育和培训,因而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下的现代农业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5.3人才资源非常短缺而且流失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政治不断发展,我国的人力资源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取得丰硕的成果,部分行业的人才资源甚至出现了过剩,但是在一些比较注重技术、经验的行业领域人才资源相当短缺,尤其在我国贫困的农村这种情况甚为严重。

在如今的农村,能够掌握农业种植技术、合理开垦农业土地种植以及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土地进行种植的人才资源非常短缺。

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编制了表

(2)、表(3),表

(2)、表(3)显示2006年全国共有农技人员208.9万人,仅占农业从业人员的0.59%,中、高级农技人员奇缺,分别是4608万人和11.9万人。

由于农村生活及工作环境差,各方面待遇低,严重影响了农村对人才的吸引。

新中国建立以来农业院校培养了约130万大中专毕业生,到目前(指第二次农业普查时)只有40万人留在了农业系统,其中仅有15万人在农业第一线。

高校毕业生即使是农业院校的毕业生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文化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外流现象比较严重。

2006年全国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1.32亿人,其中初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0.1%。

由表(3)知,留守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人口结构老化,受教育程度很低,农业从业中51岁以上占32.5%,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50.6%,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4.3%。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同时存在:

“人力过剩”和“人才短缺”的问题

(2)全国农业技术人员数量

表(3)全国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及构成

注:

资料来源于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

5.4农村劳动力流动秩序混乱、自由流动存在障碍、就业压力大

从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来看,农民外出务工主要是自谋出路,有关劳务方面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亲属、朋友、同学、打工先行者,劳务供求信息严重匮乏,在这种供求信息缺失的情况下,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很低,这样的转移带有很强的盲目性。

再者,因为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和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使得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无法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就业机会和社会地位,只能在低层次的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就业主要集中在稳定性差、收入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晋升机会少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样的转移很大程度上仍然滞留在民间自发状态,制约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而且我国的户籍制度,虽然在户口转移、暂住人口、加强立法、改革户政管理机构以及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和重大矛盾没有解决,这对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起着很大的负面作用,亟待解决。

我国农村劳动力想要实现非农就业是很困难的,这是由很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①我国农村的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到非农行业;②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就业范围;③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城乡分割就业制度使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到制约,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

5.5城乡人力资源的差距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每10万人口中各种受教育人口数量,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城市是农村的10多倍,初中程度城乡基本接近,小学、文盲程度农村远远大于城市。

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与城镇人力资本相比更低,这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数量,随着学历的增加,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

截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城镇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3年,而我国农村人口在5.2.2文化素质低中提到过,达到11年。

城乡平均受教育年限相差2年(这只是理论差值实际上不止),我国城乡之间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层次结构存在明显差距,农村人口及农村劳动力在人力资本存量上铜城镇居民就业人口也存在巨大差距。

5.5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地区分布不合理、产业行业分布不合理、供给结构不合理。

5.5.1地区分布不合理

我国各地区经济、教育发展不均衡,致使农村人力资源地区文化程度素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

据表(3)可知:

东部地区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地区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占到59.8%。

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所占比例看,东部地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地区则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所占比例仅为3.5%。

5.5.2产业行业分布不合理

农村人力资源过度集中于第一产业,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相对较少,且第一产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配置也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偏大。

第二次农业普查公报显示:

2006年全国农村从业人员34874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占70.8%;从事第二产业的占15.6%;从事第三产业的占13.6%。

5.2.3供给结构失衡

根据受教育年限和文化程度,可将人力资源分为普通、技能型和经营型三种类型。

为便于研究,本文将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劳动力划为普通人力资源;高中学历的划为技能型人力资源;;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划为经营型人力资源。

当前农村人力资源供给结构明显失衡,表现为普通人力资源比重过大,占到88%;技能型人力资源短缺,仅占9.8%;经营型人力资源非常稀缺,只有1.2%。

6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滞后原因分析

6.2农民自身缺乏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识

农民是人力资本的投资者和受益者,但实际上农民对人力资源开发缺乏积极性,影响了其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生产劳动率的提高。

这主要是由于传统思想文化以及陈旧教育的余毒,广大农民认为农村劳动是以体力劳动为主,受教育只是为了升学的错误观念,再加上。

农村学校教学内容欠缺实践活动和农业技术教育,使农村人力资源的知识化、专业化程度下降,难以对农业发展起到科技支撑作用,给农民造成教育无用的错觉,认为子女无需接受过多的教育也可以从事正常的农业生产工作。

所以广大农民没有把受教育程度当做致富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源泉,显然对于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新技术,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缺乏基本认识。

6.1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

大多数地方官员的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圈地征地等事项上,一心追求GDP的增长,而忽略了对我国广大劳动者——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应用。

由于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