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9262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州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定州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定州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定州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定州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定州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

《定州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州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定州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

定州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定州中学2016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河北定州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4年7月1日起,上海与重庆、成都之间“朝发夕至”的动车组列车正式开行。

下图示意动车组列车运行线路。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沪蓉(成都)、沪渝(重庆)动车组列车运行速度最慢的路段是A.成都与重庆间B.恩施与宜昌间C.宜昌与武汉间D.武汉与合肥间2.上海至重庆的直达客运,受该动车组开行影响最大的运输部门是A.内河运输B.公路运输C.航空运输D.管道运输

下左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右图为某农业生产流程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右图表示的农业生产类型主要位于左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4.2014年11月25日,伊利集团投资建设的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一期启动仪式25日在图3所示地区的某城市举行,4.7万吨奶粉产能的产品线正式投入生产。

该基地建立的最主要区位优势为()A.城市密集,市场广阔B.乳畜业发达,技术先进C.港口优良,交通便利D.地形平坦,地价低廉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4%,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6%。

这意味着两亿多进城农民工因户籍限制等因素成了身在城市却难以享受市民待遇的特殊“两栖”群体。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两栖”群体产生的原因是()A.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B.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C.产业转移的影响D.交通条件的改善6.缩小两个城镇化率差距的最有效措施是()A.有序放开城市落户限制B.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C.保障两栖群体的收入D.拓宽住房保障渠道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11月27日在国博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指着中国地图上的“胡焕庸线”提出问题,我国94%的人口居住在东部43%的土地上,“胡焕庸线”怎么破?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7.我国人口密度较大的省级行政区域不包括A.赣B.川C.豫D.苏8.胡焕庸线是1935年提出的,该线所揭示的人口分布规律长期存在的原因正确的是A.该线东南侧地形以平原和盆地为主,适合农业发展B.该线东南侧省区均属于东部和中部经济带,经济发展速度快C.该线西侧为内流区域,水源不足,D.该线西北侧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恶劣。

9.以下破解胡焕庸线的措施,合理的是①完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②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③注意保护并恢复西部地区人口流通到东部⑤西部地区加大科技创新,发展高技术产业⑥西部大规模建设商品粮棉基地,从而吸引人口回流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⑥

路桥是指横贯大陆的铁路运输通道。

根据有关理论,世界经济格局正在从“海岸经济”进入“路桥经济”阶段。

读“亚欧大陆桥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0.目前,第二亚欧大陆桥的铁路运输量和运行速度低于第一亚欧大陆桥,主要原因是()A.沿线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差,货源不足B.冬季港口封航,海陆联运的货源中断C.沿线地区湿地、冻土广布,速度受限D.沿线国家多,列车的边境滞留时间长11.若第三亚欧大陆桥开通,与已有的两条线路比较,货单较多的农产品最有可能是()A.木材B.羊毛C.稻米D.小麦12.第三亚欧大陆桥沿线多为临海国家,发展“路桥经济”的重要意义是()①实现人口均衡分布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③缩小沿海内陆差距④摆脱国际市场依赖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指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

下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和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2000~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A.2500米以上地带B.1900~2500米地带C.1300~1900米地带D.1300米以下地带14.2000~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2013年12月1日津秦铁路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5.津秦铁路客运专线选线过程中考虑的主要是A.沿线地区的地质条件B.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条件C.尽可能少地通过城镇D.协调好铁路线和水系的关系16.下列关于津秦铁路客运专线开通运营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B.可借助该“黄金通道”打造低碳旅游生态圈C.使天津的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的比较优势在京津冀地区变得更加突出D.完善我国东部地区的快速客运铁路网

2013年11月我国开始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即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

读我国甲、乙、丙、丁四省(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构成图,完成下列各题。

17.从图中数据来看,最有可能首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的省(区)是A.甲B.乙C.丙D.丁18.从图中看出,10年来甲省(区)A.人口数量明显增多B.省(区)内人口流动量大C.人口整体受教育水平提高D.劳动力充足,就业压力大19.到2030年,此项政策将使我国A.就学与就业压力减轻B.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少C.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D.男多女少的情况加剧

某地质勘探小组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A、B、C三处对我国某地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数据如表。

当地表层为潮湿、粘稠的红土土壤,其下为沉积岩层,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回答下列各题。

地点ABC海拔(m)400250460某沉积岩埋藏深度(m)212732313.20.该区域可能属A.向斜谷  B.背斜谷C.向斜山  D.背斜山21.该区域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A.棉花B.大豆C.苹果 D.茶叶

近十年来,我国城市地铁建设开始明显加快,除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外,这种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铁路系统,已在南京、沈阳、成都、武汉、西安、重庆、深圳、苏州等10余个城市开通。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上述大城市积极兴建地下隧道铁路交通系统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B.缓解交通拥堵,节省通勤时间C.减少能源消耗,保护城市环境D.节省地面空间,美化地表景观23.针对近些年一些大城市出现的实际问题,地铁在设计与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A.停水断电预案制定B.隧道塌方修复机制C.防水排水设施D.防火通风设施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

新型城镇化要通过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来实现城乡一体化。

皖南地区毗邻长三角,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区域,但是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关于皖南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A.皖南地区毗邻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B.交通便利,环境条件较好C.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D.基础设施完善,资金充足,技术雄厚25.皖南地区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突出问题是①小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②城镇建设用地粗放低效③农业转移人口与城市居民在公共服务领域待遇不平等④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6.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关于该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已经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B.目前该区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程度高C.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多种经营D.加大科技投入,推广使用大型机械

读“我国某地可持续发展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27.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A.环境污染水平整体不变B.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C.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28.该地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A.1985―1990年B.1990―1995年C.1995―2000年D.2000―2005年

下图为“某区域商业中心规划图”,完成下列各题。

29.图中商业中心分布特点是A.靠近居民区B.靠近河流C.靠近交通便利处D.靠近工业区30.关于商业中心与商业网点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都位于区域的核心位置B.商业网点对交通的要求更高C.商业中心多散布于居民区中D.商业中心专业性能更加突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小题,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2016年2月共有67797人在德国联邦移民与难民局申请避难,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9.9%。

2016年1至2月德国接收的难民人数已超过10万人。

汉堡港是德国最大的港口,基尔运河是北海和波罗的海的重要通道。

近些年来,易北河入海口水域出现了水运拥堵严重等问题。

下图为欧洲局部简图和甲、乙两地各月降水量统计图。

(1)分析甲、乙两地降水的差异及原因。

(2)评价大量难民涌入对德国产生的影响。

(3)分析易北河入海口水运拥堵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3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优良乡土树种,油茶种子榨出的油称茶油,是优质木本食用油。

油茶树喜光热、喜湿,土壤pH值5-6.5,适宜种植在坡度25度以下坡地的红壤丘陵地区。

近年来,我国食用植物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0%,且呈加剧之势。

在此背景下,国家正把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作为保障粮油安全的战略决策。

材料二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区域图,该区域生长有大片马尾松和竹林,该地将发展油茶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1)分析A河入海口附近沙洲较少的自然原因。

(2)简析该区域种植油茶树优越的自然条件。

(3)当地农民准备将甲地原有林地砍伐后种植油茶树,你是否赞同?

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B2.C【解析】试题分析:

1.列车运行速度的快慢与地形地势有关,成都与重庆间均位于四川盆地中,地势相对平坦A错误;恩施与宜昌间地势起伏大,需穿越巫山,所以该段运行速度最慢B正确;宜昌与武汉间位于江汉平原地势平坦C错误;武汉与合肥间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也较平坦D也错误。

2.首先管道运输没有客运D排除;内河航运虽然运费最低廉,但是速度最慢,影响也不大A错误;长途运输不考虑公路运输B排除;所以动车组开行对长途运输的航空运输影响最大C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

3.D4.B【解析】试题分析:

3.据图信息,该农业生产中既有种植业也有畜牧业,故可知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混合农业,然后结合图一中的图例,找出种植业与畜牧业均有的分布地区,故D项正确。

4.该岛屿位于南半球,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适合多针牧草的生长;发展畜牧业的历史较长,基础好,且政府政策支持;该岛发展乳畜业的历史悠久,技术先进,答案选B项。

【考点定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形成条件【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地理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学基本原理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探讨、解决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等地理问题的能力.

(1)根据右图判断该农业生产中既有种植业也有畜牧业,结合左中的图例,不难判断出这一农业的分布.

(2)乳畜业基地的发展条件要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

5.B6.A【解析】试题分析:

5.农民工进入城市打工,主要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本题以农民工因户籍限制而成为特殊的“两栖”群体为背景材料来考查主干知识――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答案选B。

6.通过材料“两亿多进城农民工因户籍限制”可以看出缩小两个城镇化率差距的有效措施是有序放开城市落户限制。

本题通过缩小两个城镇化率差距的有效措施这一设问来考查学生对地理文字信息的获取能力与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答案选B项。

【考点定位】我国的城镇化。

【知识拓展】该题以我国的城镇化为背景进行相关知识的考查,意在考察学生对地理文字信息的获取能力与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一)我国制约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的主要因素1.经济因素。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由经济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

在这种背景下,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有所减弱,加上近年来农村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使得城镇化的速度有放缓趋势。

据统计,我国每年农民工外出的增长速度从2005年至2010年间的年均4%下降至2014年的1.3%,2015上半年仅有0.1%。

同时,40岁以上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从2008年的30%提高到了2014年的43.5%。

农民工回乡意愿有所增强,“逆城镇化”现象开始出现。

此外,人口的市民化需要巨大的财政投入,这对各级政府的财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可能会抑制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的速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在重庆、武汉、郑州和嘉兴四个城市进行实地调研后发现,一个农民工(包括相应的抚养人口)市民化所需的公共支出成本约8万元,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说,这一负担是相当重的。

2.文化因素。

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中缺少生存保障和情感寄托,难以融入城市社会。

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受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影响,2.5亿左右的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内部的二元矛盾突出。

此外,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分割结构导致了农民工进城后仍然受到各种歧视,如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歧视,文化歧视等等。

这些歧视因素会进一步阻碍我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

3.社会因素。

当前,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

东部一些城镇密集地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而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普遍滞后,这成为制约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因素。

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结果是中西部小城镇就业机会少,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吸引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另一方面,东部大中城市不仅就业机会多,而且公共福利质量高,是农民工主要的迁移去向。

然而,我国大多数大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已经相对饱和,有的甚至已经超过极限。

如果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必然会进一步加剧城市环境的恶化和交通的拥堵。

这就导致大城市政府在户籍制度改革问题上有了更多的顾虑,在户籍制度改革问题上采取非常审慎的态度。

这种反差导致的结果是农民愈想落户的城市,愈难落户;农民愈不想落户的城市,愈容易落户。

4.政策因素。

除了上述因素,政策因素也是阻碍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策性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户籍制度的障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缺乏和劳动就业权益保护不足,使农民在城市缺乏安全感而不愿意进城定居;三是土地制度的障碍。

目前农民市民化的主要途径是城郊土地征用和撤村建居,除此以外的农村地区,农民很少有主动转移进城镇入户的,其主要原因是缺少能让农民兑现农村耕地和宅基地价值的有效途径,农民没有理由放弃具有潜在价值的土地而选择没有多少现实利益的小城镇户口。

(二)加快提高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主要对策1.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五成,但城镇化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城镇化发展中存在一些误区和隐患,如有的地方农民“被城镇化”,没有真正享受城市居民的权利。

只有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使更多已经完成了“土地城镇化”的农民尽快实现“户籍城镇化”。

2.就地城镇化。

推进城镇化必然受到资源环境约束,把所有农民集中到大中城市,是不现实的。

当前大中城市凸现的“城市病”也证明了这一点。

不单如此,一系列诸如留守人群、农村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也考验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迈进的步伐。

在这种情况下,就地城镇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选择。

所谓就地城镇化,就是农村人口不向大中城市迁移,而是以中小城镇为依托,通过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

要实施就地城镇化,让进入小城镇生活的农民长远生计有保障、能致富,产业支撑是关键。

因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较高,如果没有足够的产业吸纳大量农民就业,就地城镇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没有产业作为支撑,盲目推动就地城镇化,肯定难以为继。

因此,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重要方向。

3.走产城融合之路。

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实现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持续健康发展的模式。

产业发展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是“沙漠上的大厦”,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

从一些地区的情况看,要实行“产城融合”的城镇化发展方针,需逐步实现“三个一体化”:

一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与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形成“产城融合”的共同体;二是新城镇规划的产业园区与各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及其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布局一体化;三是新城镇的建设要与本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一体化。

4.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发展。

城镇化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载体。

城镇化对要素的聚集过程为工业化提供了发展条件,而新型城镇化所催生的城镇规模扩大和层次提升、技术创新软硬环境的改善以及人力资源发展体系的完善等更为新型工业化创造了需求、提供了载体。

以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业发展为代表的信息化,需要稳定的平台和巨大的空间,而城镇化推动的要素聚集以及城镇内部生产、生活等方面对信息技术和产品产生的巨大需求,都为信息化提供了发展空间。

城镇化所带来的农村人口持续转移、新技术不断应用为农业现代化创造了发展条件。

同时城镇地区对农产品的多品种、高质量的市场需求,也进一步促进了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四化同步,统筹城乡,能够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5.推进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等体制机制的同步改革。

要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就要从制度设计上下功夫。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

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

要使得更多的农民进城、落户,单纯的户籍制度改革是不够的,需要将与户籍制度相联系的城乡土地、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就业制度等联动配套开展改革。

如果想让农民自愿转户口,多方面的建设和改革需要同步推进,否则,户籍制度改革将无法实现。

7.A8.D9.A【解析】试题分析:

7.读图,根据图例中的人口密度,结合省区轮廓和分布位置,我国人口密度较大的省级行政区域不包括赣,即江西省,人口密度约50-100人,A对。

川、豫、苏人口密度大,约在400人以上,B、C、D错。

8.读图,根据我国地形分布,胡焕庸线东南侧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A错。

该线东南侧省区包括东部和中部、西部经济带,中部、西部经济发展速度慢,B错。

该线西侧有三江源等地区,是外流区域,水源充足,C错。

该线西北侧是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恶劣,D对。

9.破解胡焕庸线的措施,合理的是完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①对。

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②对。

注意保护并恢复西部地区人口流通到东部,减少西部地区环境压力,③对。

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不适宜发展高技术产业,⑤错。

西部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规模建设商品粮棉基地,⑥错。

A对。

【考点定位】读图能力,我国人口密度地区差异,胡焕庸线,区域自然特征差异。

10.D11.C12.B【解析】试题分析:

10.读图,亚欧第一大陆桥分布在俄罗斯境内,第二亚欧大陆桥穿过许多国家。

目前,第二亚欧大陆桥的铁路运输量和运行速度低于第一亚欧大陆桥,主要原因是沿线国家多,列车的边境滞留时间长,D对。

沿线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冬季港口封航,与铁路运输速度无关,A、B错。

沿线地区多干旱地区,C错。

11.读图,第三亚欧大陆桥连接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重要的水稻产区。

第三大陆桥开通,与已有的两条线路比较,货单较多的农产品最有可能是稻米,C对。

木材不如第一大陆桥有优势,A错。

羊毛、小麦不如第二大陆桥有优势,B、D错。

12.第三亚欧大陆桥沿线多为临海国家,发展“路桥经济”的重要意义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②对。

不会进行人口均衡分布,①错。

有利于缩小沿海内陆差距,③对。

国际联系加强,不是摆脱对国际市场依赖,④错。

B对。

【考点定位】三条亚欧大陆桥的差异及原因,建设的意义。

【名师点睛】根据三条亚欧大陆桥的位置,分析各线路的运输量和运输速度差异的原因。

结合不同区域主要农产品的类型,分析运输产品类型。

交通线路建设的意义,主要是带动区域发展,缩小地区间差异。

不能平衡人口分布,加强了国际联系。

13.D14.B【解析】试题分析:

13.根据材料,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耕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数值越大,说明人口耕地弹性系数越高,人地关系缓和。

反之,弹性系数越小,说明人地关系越紧张。

读图,2000~2008年,该地海拔1300米以下地带,人口与耕地弹性系数变小,说明人口与耕地关系趋于紧张,D对。

2500米以上地带、1900~2500米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大,A、B错。

1300~1900米地带变化不明显,C错。

14.根据图中曲线,2000~2008年,该地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增大,说明人地关系趋于缓和,最可能是人口迁出,B对。

高海拔地区,不适宜大量开垦耕地,A错。

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减小,C、D错。

【考点定位】读图能力,人口与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原因。

【名师点睛】利用材料信息,理解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的含义,了解弹性系数越小,人地关系越紧张。

根据图中弹性系数的变化趋势,判断人地关系的变化趋势。

要注意高海拔区不适用大量开垦耕地,人口增多,人地关系紧张。

15.B16.C【解析】试题分析:

15.铁路选线时应考虑的因素很多,例如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科技因素等,其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津秦铁路客运专线选线过程中注意联系沿途几个重要的经济点,说明主要考虑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条件,B对,C错。

自然条件不是主导因素,A错。

与铁路线和水系的关系协调无关,D错。

16.从图中可以看出从天津到秦皇岛的高速公路运输时间应为2.5小时左右,而客运专线用时为1小时11分,节约时间,可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A正确。

津秦铁路为客运专线,,可借助该“黄金通道”打造低碳旅游生态圈,B正确。

天津的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在京津冀地区的比较优势不突出,没有河北有优势,C不正确,选C。

完善我国东部地区的快速客运铁路网,D对。

【考点定位】影响交通线路的主导因素,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

【名师点睛】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因素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在减弱,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加强,只要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可以修建交通线路。

交通线路建设有利于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推动区域发展,完善交通网。

但不会改变区域劳动力、土地条件。

17.C18.D19.C【解析】试题分析:

17.读图,根据图例分析,丙城的人口中0-14岁人口占比重很少,接近0,其它三地都大于0,说明其它三地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丙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人口老�g化严重,应实行“单独两孩”政策,C对。

A、B、D错。

18.图中只有人口各年龄段所占的比重,不能表示总人口数多少,A错。

图中不能表示人口流动量大小,B错。

不能判断受教育水平,C错。

“单独两孩”政策逐步实施,劳动力增加,就业压力会增大,D对。

19.“单独两孩”政策逐步实施后逐步实施后,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