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模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9235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3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架模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架模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架模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架模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架模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架模技术交底.docx

《高架模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架模技术交底.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架模技术交底.docx

高架模技术交底

一、工程概况

1、建筑概况

本工程属于郑州和新郑卷烟厂联合易地技术改造项目三标段动力中心子项,为砼框架结构,基础形式为独立基础,其中局部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地下室层高3.3米、7米不等,地上首层高度5.1米,建筑高度10.2米,楼电梯间18.4米,占地面积7381.73m²,总建筑面积12498m²。

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建筑物的抗震等级:

二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二级。

本工程支架基础顶标高-0.05m,部分一层楼板顶标高为5.1m,板厚120mm,故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为4.83米;其余部分包括4-10轴/U-Y轴、3-10轴/R-T轴、1/3-1/5轴/G-Q轴、3-10轴/A-F轴区域一层顶板挑空,屋面最高处顶标高11.5m,屋面板厚120mm,故此区域脚手架的搭设最大高度为11.23m,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规定:

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及以上,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须经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

2、施工重点与难点

(1)模板支设高度达到11.23米,短跨净跨为7.4m,长跨净跨为16.9m,属于高架支模。

模板支撑体系方案设计及过程管理控制是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2)部分支架坐在室内基础回填土上,对回填土方的压实质量进行重点把控。

(3)施工区域

二、编制依据

1、《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1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

12、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文)

13、郑州和新郑卷烟厂联合易地技术改造项目动力中心施工图纸

14、郑州和新郑卷烟厂联合易地技术改造项目三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三、施工管理机构

1、劳动力组织

由于本工程质量要求高,为确保工程质量,主体施工期间,各施工队必须配备足够的木工、架子工进行施工,所有架子工必须经培训,具有有效期内架子工上岗证。

架子工需要40人。

2、项目管理人员职责分工

序号

姓名

职务

负责内容

1

马廷亮

项目经理

施工方案总体思路确定,方案审批、质量安全总负责。

2

辛光俊

总工程师

组织施工方案编制,方案审核,质量安全控制。

3

乔安甲

工程部经理

现场工程进度、施工协调、质量安全过程控制。

4

毛光明

材料员

钢管、方木、胶合板等材料管理等。

5

姚小明

技术员

参与方案编制,全过程的方案实施及验收检查。

6

姚金辉

质检员

高支模模板安装、拆除过程检查,并形成记录。

7

张福祥

施工员

模板、钢管的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人料机调度及进度安排。

8

郭百岁

测量负责

负责测量放线验线工作、过程检查验收,并形成资料记录。

9

张汝旺

安全负责

高支模安全教育、检查。

3、施工进度计划

本脚手架工程计划从2012年09月25日开始搭设一层脚手架,搭设高度为5.48米,2012年09月30日搭设完毕;11.23米高脚手架计划从2012年10月10日搭设,2012年10月16日搭设完毕。

4、材料计划

本脚手架工程需要租赁钢管16万米,扣件7万个,顶丝12000个。

四、高支模方案选择

选择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1)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设计,力求做到结构要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2)在使用期限内,能够充分满足预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3)选用材料时,要求通用、可周转利用,便于维修。

(4)结构选型时,力求做到受力明确,构造措施到位,升降搭拆方便,便于检查验收。

(5)模板及模板支架的搭设,必须符合JCJ59-2011检查标准要求,符合省文明标化工地的有关标准。

(6)综合以上要求,采用以下施工方案:

梁截面为250x600、250x550、350x650、350x700、350x750,采用如下支撑体系,均按350x750计算。

新浇混凝土梁名称

L2

新浇混凝土梁计算跨度(m)

8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

350×750

新浇混凝土结构层高(m)

11.23

梁侧楼板厚度(mm)

120

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梁两侧有板,梁板立柱共用(A)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la(mm)

900

梁两侧立柱间距lb(mm)

900

步距h(mm)

1800(第一步和顶部为1600)

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柱间距l'a(mm)、l'b(mm)

900、900

混凝土梁居梁两侧立柱中的位置

居中

梁左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mm)

450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

1

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

按混凝土梁梁宽均分

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侧立柱距离(mm)

450

梁底支撑小梁根数

4

面板类型

覆面木胶合板

面板厚度(mm)

12

小梁类型

方木

小梁材料规格(mm)

40×80

 

 

 

梁截面为450x1450、450x1500采用如下支撑体系,均按450x1500计算。

新浇混凝土梁名称

动力中心WKL3

新浇混凝土梁计算跨度(m)

18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

450×1500

新浇混凝土结构层高(m)

11.23

梁侧楼板厚度(mm)

120

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梁两侧有板,梁板立柱共用(A)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la(mm)

450

梁两侧立柱间距lb(mm)

900

步距h(mm)

1800(第一步和顶部为1600)

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柱间距l'a(mm)、l'b(mm)

900、900

混凝土梁居梁两侧立柱中的位置

居中

梁左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mm)

450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

2(按1根计算,另增加1根)

板厚120mm,高度11.23m采用如下支撑体系

新浇混凝土楼板名称

屋面板,标高11.5m

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mm)

120

新浇混凝土楼板边长L(m)

8

新浇混凝土楼板边宽B(m)

3

模板支架高度(m)

11.23

立柱纵向间距la(mm)

900

立柱横向间距lb(mm)

900

水平拉杆步距h(mm)

1800(第一步和顶部为1600)

主梁布置方向

平行楼板长边

小梁间距(mm)

250

面板类型

覆面木胶合板

面板厚度(mm)

12

小梁类型

方木

小梁材料规格(mm)

40×80

 

五、高支模施工工艺

1、材料选择

(1)钢管:

均选用外径48mm,壁厚3.0mm,钢管的质量应符合国标《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规定,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内外锈蚀程度不大于0.5mm,钢管上严禁打孔或使用有孔钢管,钢管表面应涂有防锈漆。

(2)扣件:

本工程钢管脚手架的搭设使用可锻铸造扣件,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要求,不得有裂纹、气孔、缩松、砂眼等锻造缺陷,扣件的规格应与钢管相匹配,贴和面应平整,活动部位灵活,夹紧钢管时开口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

钢管螺栓拧紧力矩达40N.m时不得破坏。

(3)模板:

梁底模、侧模、板顶模均采用12mm厚胶合板,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4,面板弹性模量E(N/mm2)10000

(4)小梁:

选用40×80(mm)方木,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15.44,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1.78。

2、主要机具与设备

(1)垂直运输设备:

塔吊。

(2)搭设工具:

活动扳手、力矩扳手。

(3)检测工具:

钢板尺、游标卡尺、水平尺、角尺、卷尺

3、作业条件

(1)高架模板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已审批。

(2)高架模板材料应检查合格。

(3)现场已具备搭设条件。

4、工艺流程

 

5、模板支撑体系设计要求

(1)支撑模板的次龙骨、主龙骨

次龙骨采用40×80mm方木,平行于梁跨度方向布置,间距100mm;主龙骨采用Ф48×3.0mm钢管,垂直于梁跨度方向布置,间距450、900mm。

具体布置见表5-1。

(2)梁下立杆

采用Ф48×3.0钢管,承重立杆顶部采用可调顶丝支撑在立杆上,伸出钢管顶面不大于200mm,立杆采用双扣件,两端立杆与横杆之间采用单扣件固定。

具体布置见表5-1。

(3)支撑架体布置

采用Ф48×3.0钢管,水平杆与立柱支撑钢管连接采用扣件扣紧,纵横水平杆的布置间距:

距地面200mm处设一道扫地杆,扫地杆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设置。

在每一步距(1800)设置一道水平杆。

(5)对拉螺杆

梁身设置两道对拉螺杆,螺杆选用M14对拉螺栓,配3型件作为紧固件,具体布置见表5-2。

(6)剪刀撑

为防止大跨梁在施工过程中造成弯曲变形,失稳破坏,架体设置竖向和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沿纵横跨方向的柱子两侧各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在第二、五步架体顶部设置,高度分别为3.6m和9.0m处,扫地杆处必须纵横设置,高度不超过250mm,剪刀撑全高设置,夹角45°。

 

 

(7)梁侧模

梁侧横楞采用40×80mm木方,竖楞采用双钢管48mm×3.0mm,螺杆选用M14对拉螺栓,配3型件紧固。

梁侧模板加固布置见表5-2。

表5-2梁侧模板加固布置表

部位

梁信息

梁侧

对拉螺杆

次龙骨

主龙骨

截面

跨度

数量

(沿梁高)

纵距

数量

(沿梁高)

排距

(沿梁高)

纵距

1-3/A-Y(架高4.83米)

350×750

8米

4道

600

2

150、500

600

4-10/U-Y、3-10/R-T、1/3-1/5/G-Q、3-10/A-F(架高11.23米)

450×1500

18米

8道

500

3

200、725、1250

600

350×750

8米

4道

600

2

150、500

600

(8)楼板模板

楼板模板均采用12厚胶合板,支撑立杆选用Ф48×3.0钢管,立杆间距为900*900mm。

立杆顶部设置可调顶丝,要求伸出水平钢管顶面不大于200mm。

纵横设置水平杆,水平杆间距同梁设置,并与梁支撑连为一个整体。

支撑楼板的次龙骨采用40×80木方龙骨,间距250mm,主龙骨选用Ф48×3.0钢管,间距为900mm。

主次龙骨必须顶紧梁侧模,使之与梁支撑体系形成整体。

六、高支模施工

1、基础处理

基础施工完毕后,基坑回填土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分层回填夯实,其压实度应满足设计0.95的要求,密实度采用环刀取土的方法检验,顶部30cm回填土用三七灰土处理,合格后浇筑10cm厚C15混凝土垫层,整个满堂支架以硬化的混凝土作为基础,基础必须平整,最后在支架立杆底部设置木垫板,木板宽度250mm,厚度为50mm,木垫板必须沿纵向通长设置。

 

 

 

2、满堂架搭设的一般规定

(1)架子工应熟悉技术交底意图和施工操作方法,并将符合要求的钢管、扣件等材料运至现场,分类存放。

(2)架子工作业时,必须佩带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严禁穿高跟鞋、拖鞋或硬底带钉易滑鞋作业,工具及零件应放在工具包内,服从指挥,集中思想、相互配合,拆除下来的材料不乱抛、乱扔。

架体作业下方不准站人,架子工不准在架上打闹、嬉笑。

(3)遭遇六级以上大风或下雨天气时,不得进行作业。

雨后作业应待架体上雨水吹干后进行,防止滑落。

(4)满堂架的搭设顺序

放线定位→铺设垫木→安装扫地杆、纵横拉杆→立第一节立杆→安装第二、三步……横杆、设临时抛撑(每隔六根立杆设一道,待安装完剪刀撑后拆除)→接立杆、横杆,同前搭设步骤,直至搭设完成。

(5)满堂架的搭设要求

满堂架的搭设应严格按照梁板模板支撑系统设计方案搭设。

基本要求:

横平竖直、整齐清晰、图形一致、平竖通顺、连接牢固,受荷安全、有安全操作空间、不变形。

具体要求:

1)先立杆,后横杆,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得大于1/200架高,两根相邻立杆接头不在同一步距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

2)同一水平面的横杆接头错开二跨距。

横杆水平偏差控制在50mm内。

3)纵向横杆和横向横杆,用扣件与立杆紧固连接,且距离不大于50mm,各方向的水平拉杆应在同一水平面。

4)及时与结构拉结或设置抛撑,以确保搭设过程的安全。

5)垂直剪刀撑应成45°倾角,两根斜撑对称布置,每道剪刀撑的宽度不应小于6米,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6)剪刀撑斜杆件的接长区域,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进行搭接,搭接长度应大于1米,端部搭接扣件距离杆件端头的距离应大于100mm,不得采用对接扣件;剪刀撑斜杆和立杆或水平杆交叉时,交叉点应用旋转扣件进行固定。

7)满堂模板支架的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立杆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并优先设置于主梁之下。

8)满堂模板支撑两端和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3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9)用对接扣件连接大横杆时,扣件的开口应朝向架子的内侧,螺栓朝上、以防雨水进入。

用十字扣件时,开口不得朝下,以确保安全,在安装扣件时,必须将扣件放端正后再拧紧螺栓,拧紧螺栓时,用力要适当,一般控制在40N·m。

10)满堂模板水平支撑周边应与已浇好的混凝土外墙顶紧。

11)满堂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选用材料,对于压扁、弯曲、锈蚀和有裂缝的钢管及不合格的构件,严禁使用,扣件螺栓应满足正常状态下的扭力矩要求。

12)检查验收,架体安装完毕后,要进行全面综合的检查验收、签证,对所有节点还要进行复拧收紧,扣件螺栓扭力矩不得小于40N·m,及时用彩色粉笔做出标记,确保一个不漏。

(6)满堂架的拆除

架体使用完毕后立即拆除,在架体拆除前应作好以下工作:

1)在拆除架体时,应先清除架体上的垃圾杂物,清除时严禁高空向下抛。

2)架体在拆除前,应先布设拆除范围的安全措施和警戒区域。

3)严格遵循拆除顺序:

由上而下、后搭者先拆、先搭者后拆,同一部位拆除顺序是:

横杆→剪刀撑→立杆。

4)架体的拆除一般严禁在垂直方向上同时作业,因此要事先做好其他垂直方向工作的安排。

5)拆除架体时,下部的出入口必须停止使用,对此除监护人员要特别注意外,还应在出入口处设置明显的停用标志和围栏,此装置必须内外双面都加以设置。

6)在拆除的架体周围,在坠落范围设置明显的“禁止入内”标志,并有专人监护,以保证拆时无其他人员入内。

7)对于拆除架体用的垂直运输要用滑轮和绳索运送,严禁乱扔乱抛,并对操作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交底,规定联络用语和方法,明确职责,以保证架体安全拆除。

8)架体拆除时遇大风、大雨、大雾天应停止作业。

9)拆除时操作人员要系好安全带,穿软底防滑鞋、扎裹腿。

10)架体拆除过程中,不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则应该在安全技术交底中交代清楚。

七、高支模体系验收

高支模体系施工完毕后,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准进入下道工序。

检查验收的内容,应按高支模专项方案的有关规定进行。

模板支架的验收主要有以下项目:

1 架体的基础。

2 架体的步距。

3 立杆的纵横间距,立杆的接头位置、立杆的垂直度。

4 立杆的纵横杆的标高、水平度、横杆的交叉位置。

5 剪刀撑的位置、距离、角度和搭接。

6 扣件的紧固程度。

7 满堂模板水平支撑周边应与已浇好的混凝土外墙顶紧程度。

8 进入室内架体出入口处的加固。

9 满堂架所用的钢管、扣件、型钢及其他材料的材质证明和抽检记录。

模板支架必须经验收检查合格,并办妥验收手续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表7-1施工现场高大模板支撑安全验收表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现场项目经理

联系电话

支撑高度/荷载重量

序号

验收内容

验收标准

符合

不符合

1

施工方案

审核审批手续齐全

经过专家论证审查

2

支撑系统构造

钢管、扣件材质、规格型号符合方案要求

地基处理平整,地耐力满足要求

立杆地步设置底座及垫板

立柱采用对接方式

立柱间距符合方案要求

立柱底部200mm高处纵横向扫地杆设置完整

水平杆步距符合方案要求

纵横向水平杆设置完整

纵横、水平向剪刀撑设置符合方案要求

3

交底

支撑系统支设前组织安全技术交底

支撑系统拆除前组织安全技术交底

项目部自检结论:

 

验收人:

验收日期:

分公司(直管项目部)初验结论:

 

验收人:

验收日期:

公司验收结论:

 

验收人:

验收日期:

八、施工管理措施及安全技术措施

1、高支模工程组织机构

现场成立高支模施工管理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组员由技术负责人、生产副经理、安全员、质检员、土建工程师组成。

2、模板安全监控措施

梁板高支模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和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

本方案采取如下监控措施:

(1)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项目每周进行安全检查,公司每月进行安全检查,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材料。

(2)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架体是否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

5)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6)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脚手架体和脚手架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3)脚手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4)在浇筑梁板混凝土前,由项目部对脚手架全面检查,合格后才开始浇筑混凝土,浇混凝土的过程中,由质检员、安全员对架体进行检查,随时观测架体变形。

发现隐患,及时停止施工,采取措施保证安全后再施工。

见表9-1。

表8-1构件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工具

1

立杆钢管弯曲3m

4m

≤12

≤20

钢板尺

2

水平杆、斜杆的钢管弯曲L≤6.5m

≤30

钢板尺

3

立杆垂直度全高

绝对偏差≤100mm

吊线和卷尺

4

立杆脚手架高度H内

相对值≤H/400

钢板尺

3、模板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

(1)安全技术交底

1)模板安装操作人员应严格按模板工程要求的材质、施工方案和工序进行施工,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本工程高支模架在周围设安全网和防护栏杆。

3)高处作业架子上、平台上一般不宜堆放模板。

工人所用工具、模板零件应放在工具袋内,以免坠落伤人。

4)雨季施工、高耸结构的模板作业,要安装避雷设施,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

五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宜进行大块模板拼装和吊装作业。

5)木模板应远离火源堆放。

在架空输电线路下面进行模板施工,如果不能停电作业,应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2)拆模的安全技术要求

1)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2)在拆模过程中,如发现结构混凝土强度并未达到要求,应暂停拆模。

经妥当处理,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拆除。

3)拆模时,应有专人指挥和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并在下面标出作业区,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区。

4)拆模的顺序应严格遵守从上而下的原则,先拆除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

5)拆模人应站在一侧,不得站在拆模下方,几个人同时拆模应注意相互间的安全距离;禁止抛掷模板。

6)拆模时严禁猛撬硬砸或大面积撬落,停工前不得留下松动和悬挂的模板。

拆下的模板应及时运送到指定的地点集中堆放或清理归垛。

(3)模板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1)从事高支模搭设、拆除的人员必须持有架子工操作证上岗。

2)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参加人员必须经过体检,无高血压、无心脏病的人员参加。

3)施工中所有人员都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配戴好工具袋,不得穿塑料硬底鞋、拖鞋。

4)高空作业人员和楼层、地面施工人员要互相关心、关照,高空作业人员不得往下抛坠物体。

5)搭设过程中,树立警告标志牌,而且安排专人执勤,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作业区,安全检查员必须坚守岗位,尽心尽责。

6)搭设用钢管要求无开裂、压扁、严重锈蚀及弯曲,扣件要求有出厂合格证,无脆裂、滑丝、变形质量缺陷。

7)施工过程中安排专职安全员对高支模进行观测,一旦架体发生明显变形,立即指挥施工人员撤离现场。

8)随时校正杆件的垂直和偏差避免偏差过大。

9)没有完成的架体,在每日收工时,要确保架子稳定,以发生意外。

4、应急预案

(1)概况

本工程楼层高度高,在此区域内施工极可能发生高空坠落、模板坍塌、物体等重大事故。

本预案针对上述可能发生的高空坠落、模板坍塌及物体打击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2)机构设置

为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能够快速反应、求援,项目部成立应急求援小组。

由项目经理马廷亮任组长。

负责事故现场指挥,统筹安排等。

当施工再起发生事故,若应急救援小组组长不在位时,由副组长负责现场指挥救援。

(3)机构的职责

负责制定事故预防工作相关部门人员的应急救援工作职责。

负责突发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各类应急救实施的准备工作,统一对人员,材料物资等资源的调配。

进行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应变演习,有计划区分任务,明确责任。

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立即报告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并及时采取救援工作,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必要时,报告当地部门,取得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助。

(4)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当事故发生时小组成员立即向组长汇报,由组长上报公司,必要时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以取得政府部门的帮助。

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织项目部全体员工投入事故应急救援抢险工作中去,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并配合、协助事故的处理调查工作。

事故发生时,组长或其他成员不在现场时,由在现场的其他组员作为临时现场救援负责人负责现场的救援指挥安排。

项目部指定负责事故的收集、统计、审核和上报工作,并严格遵守事故报告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5)救援方法

1)高空坠落应急救援方法:

现场只有1人时应大声呼救;2人以上时,应有1人或多人去打“120”急救电话及马上报告应急救救援领导小组抢救。

仔细观察伤员的神志是否清醒、是否昏迷、休克等现象,并尽可能了解伤员落地的身体着地部位,和着地部位的具体情况。

如果是头部着地,同时伴有呕吐、昏迷等症状,很可能是颅脑损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