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之《三次工业革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9104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之《三次工业革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之《三次工业革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之《三次工业革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之《三次工业革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之《三次工业革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之《三次工业革命》.docx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之《三次工业革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之《三次工业革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之《三次工业革命》.docx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学案之《三次工业革命》

2009高考专题复习学案之《三次工业革命》

●知识梳理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⑴政权:

英国在17世纪确立资产阶级统治

⑵劳动力:

圈地运动

⑶资本:

殖民掠夺、海外贸易

⑷科技:

工场手工业积累了生产技术

⑸市场:

国内(圈地运动)、国际(殖民扩张、海外贸易) 

主 要成就 :

(1)纺织:

珍妮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

(2)动力:

蒸汽机

(3)交通:

蒸汽汽船、蒸汽机车  

特 点 :

⑴许多技术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

⑵首先发生于英国,其它国家进程缓慢。

⑶以轻工业为突破口。

 

影 响 :

⑴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⑵出现了自由主义思潮。

⑶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工人运动兴起。

⑷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⑸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⑹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⑺使东方从属于西文方,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旧思想、旧制度。

⑻推动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迈进。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 

⑴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⑵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⑶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化

⑷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⑸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主要成就:

⑴电力:

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

⑵动力:

电动机、内燃机

⑶交通:

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

⑷能源:

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工业

⑸通讯:

电话、无线电报

⑹化学工业:

火药、塑料、人造纤维 

特点:

⑴科学开始与技术结合起来,在推动生产力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⑵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更广泛,发展更迅速。

⑶有的国家再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⑷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影响:

⑴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⑵推动了垄断组织出现。

⑶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⑷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狂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⑸使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不平衡加剧,矛盾尖锐。

⑹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⑺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

⑴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⑵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⑶社会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高科技的迫切需求。

⑷二战后,世界局势的相对稳定。

(5)标志 :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

 主要成就:

⑴原子能技术:

1945年,美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54年,苏联建立第一座核电站。

⑵航天技术: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⑶电子计算机:

1946年延生于美国

⑷分子生物学:

1972年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1999年美国首次制成DNA分子

⑸遗传工程:

1997年英国克隆羊成功;2000年美、日、法、德、英、中公布类基因组草图。

特点:

⑴新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⑵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⑶科技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⑷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⑸科技各领域间互相渗透。

⑹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影响:

⑴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作用更大。

⑵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⑶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⑷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思想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推广。

⑸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⑹促进了武器的急剧变革和军事战略的调整。

⑺推动了文化多元化,提高了教育的战略地位。

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⑼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纵横联系

1.科技革命对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在英国,所以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法国因为各种原因,新技术和新机器的发明与推广比较困难,工业革命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美国则借助移民带来的技术和引进英国技术,不断产生新的发明,工业革命较快地完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科学技术发明和应用较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业生产总值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二位。

而英国拥有广大殖民地,资本家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不愿更新设备,纺织工业等部门的设备陈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法国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和国内外市场狭窄,普法战争战败导致失去重要资源和资金,垄断资本家把资金投向信贷而不投向生产,投往国外而不投向国内。

这些导致其经济发展速度减慢,工业生产分别被美、德赶上和超过。

(3)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各国都注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20世纪50年代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经济迅速恢复,其中联邦德国注重发展科技教育,经济发展较快;日本在战后经济发展中注重引进先进的科技,同时重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美国在二战后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产业,经济稳定发展。

2.分析、比较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并从中得出基本理论认识。

  相同点:

①三次科技(工业)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

②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类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

③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④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

①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

②从发明者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和技能,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驱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之上取得的。

③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开

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

④从突破口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认识:

三次科技(工业)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3.从原因和结果两个方面概括说明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市场的关系。

  市场的扩大促进了科技革命的扩展:

①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②19世纪中期前后,美德日俄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由于殖民扩展的加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激烈,又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③“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开始,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

  科技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加剧了各国对市场的争夺: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提高了生产力,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殖民扩张加剧,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加速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间争夺市场的斗争加剧,同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市场的垄断和反垄断斗争也日趋尖锐。

  4.正确认识三次科技(工业)革命时的中国。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

  ①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社会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灾难:

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的商品输出市场和原料产地。

  ③客观上也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自然经济瓦解,近代工业产生,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

  ①中国仍然是清朝封建统治,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

  ②资本主义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③中国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得到了初步发展,但极其缓慢。

  ④中国人民面对帝国主义瓜分狂潮,掀起了救亡图存运动。

  (3)第三次科技革命时:

  ①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也缺乏正常的交流;建国后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左“倾思潮泛滥,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教育发展受冲击,失去发展科技的好机会。

②但科技革命还远没有结束,世界各国都在本国生产力发展的战略中把科技摆在第一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实行改革开放,紧密结合国际形势,制定一系列发展生产力的大政方针,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正取得历史性飞跃。

●世界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机遇

一、关于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的情况)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基本概念

是指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的过渡。

1870年以后,由于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导致各种新的技术、发明不断,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是指二战以后,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科学技术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开始

19世纪70年代开始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主要标志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

以电力的开发、广泛运用为标志。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为代表。

开展原因

前提(政治保障):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条件:

①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奴隶贸易积累了大量的资金;②英国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国家,扩大了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③圈地运动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④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生产技术知识;

必要性:

国内外的市场不断扩大(直接原因)

前提(政治保障):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条件:

①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金。

②19世纪自然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展;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政治保障:

各国政局稳定,国际形势相对缓和。

理论基础:

20世纪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相对论和量子论);

物质基础:

具备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

社会需要:

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高科技的迫切要求。

(最主要的原因)

 

主要成就

①纺织:

珍妮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的发明。

②冶金:

采用机器生产。

③动力:

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④交通:

富尔敦制成汽船;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

①电力的开发和广泛应用;

②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使用;

③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④化学工业建立。

①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为代表;

②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主要特点

①技术发明源于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还没有真正结合;

②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后来扩展到欧美、世界;

③各个部门、环节互相促进;

④首先从轻工业开始(棉纺织业)。

①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同工业生产(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②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③有些国家(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经济发展较快。

④从重工业开始。

①科技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更为重要,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最大特点)

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互相促进。

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现代科技发展出现两种趋势)

 

 

 

二、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影响

1、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的重大影响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社会经济

1、社会生产: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生产关系: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生产基本组织形式。

3、经济结构:

工业经济取代农业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纺织、煤炭、钢铁成为主要工业部门。

4、社会生活:

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5、经济政策:

要求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放任,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1、社会生产:

极大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造成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生产关系: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形成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经济结构:

推动电力、汽车、石化等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旧的工业部门得到改造;以重工业为主导实现了工业化。

4、社会生活:

促进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社会生产:

极大提高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稳定高速发展;造成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生产关系:

促使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3、经济结构:

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社会生活:

促进了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人类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5、经济政策:

各国政府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社会政治

1、阶级关系:

整个社会分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2、掌权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政治权力,开始掌握国家政权。

3、工人运动:

导致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4、政治运动:

工业资产阶级掀起革命和改革的浪潮,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1、掌权阶级:

垄断资产阶级控制国家政治、经济生活。

2、政治体制:

英法美等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继续发展。

3、国内政局:

欧美工人暂时处于低潮,各国政局相对稳定。

国内政局:

各国进行社会改革,缓和阶级矛盾,政局比较稳定。

殖民侵略

1、政治:

为了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抢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2、经济:

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

1、政治:

为了扩大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列强瓜分世界,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经济:

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世界体系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世界成为密不可分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推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

2、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取得了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

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英法发展相对缓慢,英国丧失了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

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①资本主义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国际经济格局朝多极化发展;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扩大;③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

①英国成为世界霸主;②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③东方从属于西方。

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列强的力量对比,激化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②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打破了原有的力量对比,导致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国际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3、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政治

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激化国内阶级矛盾,爆发太平天国运动。

①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救亡运动高涨,爆发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经济

①对华商品输出,促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中国出现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①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②中国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

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经济中心,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思想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惊醒,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出现了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意识,维新思想发展,提出三民主义,转向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外交

中国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

沦为资本主义的附庸

实行对外开放

 

4、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对亚非拉国家的影响

工业革命

沦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开始卷入世界殖民体系;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客观上冲击了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例如亚洲革命风暴。

第二次工业革命

列强瓜分世界,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例如亚洲觉醒。

第三次科技革命

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亚洲国家抓住机遇,引进先进技术,实现了经济的起飞。

 

三、我国在三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中国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与世隔绝,使我们错失了机遇。

  第二次科技革命时的中国没有能够全面革新政治经济制度,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中国又一次错失机遇。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由于社会动荡(国共两党的内战),再加上建国后左倾错误及十年文革,使我们再次错过了发展的机遇。

四、21世纪我们如何应对新科技革命

  发展是硬道理,要一心一意谋发展,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具体来说有:

(1)从国家来讲,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为科技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要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要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2)从学生个人来讲,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高科技知识,努力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3)从经济学上讲,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经济的增长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充分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充分认识到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从哲学上讲,要充分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明确科技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明确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极为重要的。

(5)从政治学上讲,要充分认识到国际竞争重点的变化,认识到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高低的关键因素。

要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发展科教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

 

五、科技革命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1)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出现都是实践的需要;

(2)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的发展;

(3)三次科技革命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特点,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4)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社会政治、社会思想、社会生活也产生重大影响,这既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也说明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5)科技革命不仅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