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油气投资的现在和未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8936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伊拉克油气投资的现在和未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伊拉克油气投资的现在和未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伊拉克油气投资的现在和未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伊拉克油气投资的现在和未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伊拉克油气投资的现在和未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伊拉克油气投资的现在和未来.docx

《伊拉克油气投资的现在和未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拉克油气投资的现在和未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伊拉克油气投资的现在和未来.docx

伊拉克油气投资的现在和未来

伊拉克油气投资的现在和未来

一、战后十年伊拉克油气投资环境变化

1. 从被制裁与封锁和战乱国家变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标国

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大规模的战争(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和长达13年的经济制裁,伊拉克的经济状况、基础设施和社会生活均呈现出极端困难的局面。

2003年3月20日,美国入侵伊拉克,美伊战争爆发。

同年5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483号决议,决议规定解除对伊拉克长达13年的经济封锁和贸易制裁。

2003年以来,随着美伊战争结束和解除贸易制裁,伊拉克逐渐从被制裁与封锁和战乱的阴影中走出,伊拉克的国际贸易活动趋于正常化,开始积极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推动伊拉克的经济重建。

伊拉克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标国。

2. 旧的政治格局被打破,民族、宗教矛盾更加凸显,结构性危机难以化解

伊拉克社会形态十分复杂,多如牛毛的部落、族裔和派别分掌大权,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2003年,伊拉克战争打破了伊拉克原有的政治结构,美国采取打压萨达姆政权所属的逊尼派,扶植什叶派的路线,结果使得长期处于被统治地位的什叶派成为伊拉克政坛的主导力量,导致伊拉克政坛力量格局严重失衡。

2010年伊拉克议会选举构建起新的政坛格局,总统贾拉勒·塔拉巴尼为库尔德人,总理为什叶派,议长为逊尼派,什叶派依然处于统治地位。

截至目前,现政权维持脆弱的平衡和稳定。

伊拉克战后政治发展中出现的什叶派、库尔德人、逊尼派三分天下的格局通过选举的较量已经定型,短期内很难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实际上这已经成为一种“结构性危机”,使得伊拉克的政治重建陷入长期的政治动荡与混乱之中。

伊拉克战后第二届议会选举将于2014年举行。

虽然预计选举会有变数,但总体权力格局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就目前情况看,由于各教派的政治特性,预计几大教派党团的得票格局与上届不会有大的差别,什叶派党团得票总数仍可能最多。

在伊拉克议会民主体制下,这种以派系分权为基础的政治格局可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3. 旧的法律体系已被打破,但新的体系尚未建立

十年来,伊拉克中央政府仅在2005年颁布了《伊拉克宪法》。

该法对各级政府的权力分配不明晰,包括所有权和管理权等权力分配,尤其是执行权力不明确。

这将影响未来伊拉克石油资源的开发和投资方式等重大问题。

目前,伊拉克仍有许多重要的法律缺失或不完善,包括石油法、石油部重组条例、国家石油公司法和石油收益分成法等。

目前,伊石油法律体系80%沿用萨达姆时期颁布的条例。

伊拉克石油行业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权力过度集中在石油部,伊拉克南方石油公司(SOC)、北方石油公司(NOC)、米桑石油公司(MOC)等国家石油公司的管理定位不明晰,导致石油部将大量时间耗费在管理和运作油田上,而未能放在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如管道、电厂、炼厂、港口等)。

此外,伊拉克可操作的石油行业法规严重缺失,石油部通过政府行政命令或以文件的方式控制和监督石油作业,随意性强,法律约束力差。

外国公司与伊拉克中央政府签订的技术服务合同,由于伊拉克政府可能的政策改变,面临合同变更风险。

鉴于伊拉克中央政府各主要派别领导人间的政治斗争激烈而无暇顾及本国法律体系的完善,预期短期内伊拉克石油法等重要法律难以生效,这或将影响该国油气工业的正常发展。

4. 高压统治下的安全环境不复存在,多种势力相互冲突,安全形势严峻

萨达姆统治时期,伊拉克实行高压统治,国内局势基本稳定,但也掩盖了许多社会矛盾。

美伊战争后,在美国大力推动的西方式民主作用下,伊拉克实行民主联邦政体,使得该国长期潜伏的民族、宗教、政党等矛盾浮出水面,各派势力斗争激烈,国内安全形势一度极为严峻。

派系权力之争,难以根除的各种民兵和准军事力量等武装组织,以及基地组织作乱等,成为影响伊拉克国内安全形势的主要内部因素,加之中东地区大国如沙特、伊朗等试图影响和控制伊拉克,伊拉克已经成为该地区什叶派、逊尼派国家斗法的主要战场。

近年随着伊拉克军队规模不断扩大,并通过加强和改进军队装备等措施,伊拉克政府的维稳能力和局势控制能力有所增强,国内安全形势逐步好转。

据Iraqbodycount网站统计,2003年至2013年2月,伊拉克共有超过12万平民因恐怖袭击丧生,数万人受伤。

早期,伊拉克平民死亡人数呈现“倒V型”,后期平稳下降。

其间,每月死亡人数从2004年的961人猛增至2006年的2419人,再逐步下降至2008年的803人;2008-2011年,伊拉克安全形势继续好转,每月死难人数下降至2010年的342人;2011年底美军撤离伊拉克以后,伊拉克安全形势趋于严峻,每月死难人数从2011年的346人增加至2012年的381人;受叙利亚形势恶化以及伊国内众多矛盾相互交织等因素影响,2013年以来,伊拉克形势恶化,1-7月份每月死难人数达到897人,创2008年以来死亡人数最高纪录。

总体上,由于国内矛盾众多以及外部干预等因素,未来伊拉克国内的动荡局面还将持续。

但由于美国为其提供强大的政治和军事保护,美已成为伊社会安全的压舱石,在美国的控制下,未来伊拉克不至于爆发全面内战。

5. 经济形势逐年好转

自2003年伊战结束以来,伊拉克的经济重建取得重大进展。

2004-2012年,该国的GDP由366亿美元大幅提高至2125亿美元,增长了4.8倍;同期,债务总额由940亿美元猛降至508亿美元,降幅达46%;债务总额占GDP的比率从256%下降至24%。

石油是伊拉克的经济命脉,国家90%的外汇收入源于石油工业。

战后,伊拉克迅速恢复石油出口开展国家重建,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

2004年伊拉克的石油出口收入不足20亿美元。

随着大油田项目的开发,石油出口收入快速增长,2012年石油出口达到940亿美元。

在石油收入快速增长的推动下,国内经济明显恢复,GDP增长率从2005年的-0.7%恢复到2010年的5%以上。

特别是2011年和2012年,GDP增长率达9.9%和12.5%,成为海湾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随着伊拉克大油田项目的开发,预计2012-2016年伊拉克年均GDP增长率将至少达到12%以上。

2005年以来,伊拉克的通货膨胀率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从2005年的37%降至2008年的2.7%, 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下降至-2.2%;然而,2010年以来呈现小幅上涨的趋势,2012年通货膨胀率为6%。

同期,伊拉克的失业率从2005年的26%下降至2012年的16%。

虽然伊拉克总失业率有所下降,但年轻人的失业率仍高达30%以上,2011年2月23日爆发了大规模示威游行活动。

预期随着伊拉克油气行业的快速发展,伊拉克的经济形势将持续好转,该国的通货膨胀和失业情况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6. 库尔德区与中央政府的矛盾凸显

虽然伊拉克中央政府一再重申任何未经其批准而私自和库尔德区政府签署的油气合同都是非法的,并将与库尔德地方政府签订合同的外国公司列入黑名单,拒绝与这些公司进行油气合作。

然而,库尔德地方政府从2003年就开始和外国石油公司开展合作,并在2006年出台库尔德地区地方石油法,2009年开始正式出口原油。

至今,库尔德地方政府与包括埃克森美孚等国际大石油公司在内的约50家外国石油公司签订了50多份产量分成合同,其谋求经济独立的离心倾向明显。

目前,库尔德地区正在铺设通往土耳其的原油出口管道,并用卡车直接向土耳其出口原油。

此举严重违背了伊拉克中央政府集权管理本国石油出口的政策,双方矛盾进一步升级。

预期库尔德地区的独立倾向与中央政府的矛盾将会加剧,短期内围绕石油财富分配和油田争夺等方面的矛盾不会消除。

由于伊拉克中央政府的坚决反对、缺少邻国和大国的支持以及库尔德地区内部的对立等因素的影响,库尔德地区独立的可能性及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大。

7. 伊拉克已经进入石油工业全面开放时期

随着伊拉克中央政府持续推进油气项目对外合作和吸引外资,由伊拉克国有石油公司一统该国石油行业的局面已被打破,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异军突起。

但战后伊拉克未能出台新的石油法和外国投资法,石油活动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使得伊拉克石油工业重建严重滞后。

2008年以前,伊拉克境内的油气项目主要由本国的北方石油公司和南方石油公司运营。

2008年以来,伊拉克中央政府积极吸引外资,举行了战后四轮油气田招标活动,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大举投资伊拉克的油气项目。

目前,伊拉克南部的大油田基本由国际大型石油公司运营,包括BP、埃克森美孚、壳牌、埃尼、道达尔和卢克等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另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和韩国国家石油公司等国有大型石油公司也有投资。

根据WoodMackenzie的最新统计,壳牌目前是在伊拉克权益油气储量最大的外国公司,中国石油、卢克、BP、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和埃克森美孚在伊拉克的权益油气储量分列第二至第六位。

2012年新增权益油气产量中,中国石油、BP和埃克森美孚位居前三位,壳牌和Genel能源公司分别位居第四和第五位。

其中,仅Genel能源公司在库尔德地区开展油气合作,其他4家公司的油气产量增长均来自与伊拉克中央政府合作的油气项目。

二、伊石油工业重建取得重大进展,上下游发展不一

1. 石油行业重建取得重大进展,石油储量产量大幅增长

2003-2010年,伊拉克的石油探明储量均为1150亿桶,2011年增至1431亿桶(不包括库尔德地区),同比增长24.4%,在中东地区排名第3位,世界排名第五位。

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伊石油产量急剧下滑,全年平均产量150万桶/日。

近年来,随着伊拉克战后第一轮招标油田的开发,2012年伊拉克的石油产量猛增,接近300万桶/日。

虽然这一产量水平仍低于1979年的348万桶/日,但首次超过伊朗,成为欧佩克继沙特之后的第二大产油国。

2012年3月,伊拉克政府聘请博斯公司为本国制定了一体化能源发展战略。

2013年4月底,伊拉克内阁批准了这一战略制定的中等情景石油产能目标,即2020年达到900万桶/日。

伊拉克政府官员曾表示,基于2014年伊拉克对全球石油市场供需的评估结果,这一目标或将被进一步下调。

随着战后第二轮招标油田的相继开发,预计2013年该国的石油产量将达到370万桶/日,2014年提高至450万桶/日。

根据IEA的最新预测,在中等情景下,2020年和2030年伊拉克的石油产量将分别达到610万桶/日和830万桶/日。

2. 天然气行业重建落后于石油行业重建,天然气开发利用逐渐提上议事日程

受历史上战争和制裁的影响,伊拉克天然气基础设施遭到破坏,产量和利用率大幅下滑。

战后,虽然伊拉克天然气行业有所重建,但进展缓慢,天然气产量有所增长,利用率基本维持在低位运行。

根据伊拉克石油部和欧佩克的统计,伊拉克天然气产量从战前的150亿立方米/年下降至2003年的98亿立方米/年,2011年提高到190亿立方米/年;天然气利用率从2002年的约80%猛跌至2004年的55%,2011年则仅为约50%。

目前,伊拉克所开采的天然气约一半被放燃。

随着石油产量的大幅增长,伊拉克政府将天然气产业列入优先发展领域,计划减少本国的天然气放燃率以满足发电需求,并成为世界主要的天然气出口国。

目前,壳牌在伊拉克南部的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进展顺利;道达尔拟收集和处理米桑省哈法亚油田及周边油田伴生气项目的谈判也已取得重大进展。

伊拉克已经针对天然气开发项目举行了战后第三、四轮招标活动,计划于2013年举行战后第五轮招标活动。

预计2035年该国的天然气产量将达到1150亿立方米。

3. 炼化行业发展徘徊不前,油品供应不足,缺乏实质性投资

长期的战争和国际制裁限制了伊拉克炼油工业的发展,原油加工能力长期徘徊在3000万吨/年左右,虽然近5年出现大幅提高,但炼油能力依然不足。

目前,伊拉克共有12座炼厂,名义原油加工能力为87万桶/日,实际加工能力不足60万桶/日,仅能满足国内60%的汽油需求和75%的柴油需求。

未来伊拉克计划吸引250亿~300亿美元外资,10年内计划增加加工能力74万桶/日。

为了提高炼油能力,伊拉克政府还将对现有的三座大型炼厂进行改造。

但是目前伊拉克的炼油行业缺乏实质性的外国投资。

伊拉克石化工业基础薄弱,未来将大力发展天然气化工业。

20世纪80年代伊拉克曾着手兴建大型石化厂,但战争使之化为泡影。

迄今伊拉克仅有两家石油化工厂,分别是位于巴士拉附近豪尔祖贝尔的PC-1大型石化厂和阿拉伯洗涤剂化工厂(Aradet)。

伊拉克化肥工业的发展明显快于石化业,两家国有公司共经营6座化肥厂。

2012年5月,伊拉克表示计划在大力发展天然气工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本国的石化工业。

伊拉克政府计划2013-2017年吸引外资350亿~500亿美元,将本国的石化产品产量提高到1000万吨/年水平,但实际上进展缓慢。

4. 基础设施重建进程缓慢

伊拉克生产的原油主要通过南部海运和北部陆上跨国管道出口,其余的用于满足国内的炼油厂。

原油出口能力为220万~300万桶/日,其中海上原油出口能力180万~220万桶/日,陆上原油出口能力40万~80万桶/日。

根据对伊拉克原油外输管线、储罐及海上终端的现状,以及规划和目前施工进展情况的预测,伊拉克未来5年原油应急储罐容量不足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两年的石油产量,而外输工程进度缓慢将对2015年以后的产量产生较大影响。

伊拉克现有北部和南部两个天然气管网系统,由于战后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自2003年以来只有部分管网能够维持运营。

伊拉克水资源短缺,难以满足该国大油田开发项目的需求。

2009年2月,伊拉克中央政府邀请外国公司参与南部共享海水设施项目建设,将波斯湾海水淡化后作为伊拉克南部鲁迈拉、祖拜尔及西古尔纳油田项目的注水水源。

但由于争执不断,该项目进展缓慢。

预期2017年中期该项目将投入运营,可处理、运输和分销淡水520万桶/日。

在此之前,水源缺乏将极大地影响伊拉克石油产量的增长。

三、伊拉克未来的投资机会和风险分析

未来,伊拉克政府仍将计划大力发展本国的石油工业,该国依然面临石油工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同时面临较大的风险。

1. 上下游油气项目及服务市场投资机会纷呈

(1)上游投资合作机会

1)伊拉克战后第五轮招标。

2013年,伊拉克将对10多个天然气区块举行战后第五轮招标活动,第五轮招标的合作模式和合同条款将会进一步放松。

2)北部合作机会。

目前,伊中央政府在积极与国际大石油公司进行南部油田项目开发的同时,还在推进北部油田开发项目,计划到2014年底将包括基尔库克、巴伊哈桑油田以及其他4个小油田项目在内的北部地区的石油产量从目前的55.6万~56.1万桶/日提高至102.4万桶/日。

3)库尔德地区的合作机会。

随着2011年埃克森美孚等国际大石油公司开始投资库尔德地区的油气项目,该地区俨然已经成为国际大石油公司的投资热点地区,目前这一地区的石油产能约为30万桶/日,但受石油出口争端影响,目前产量约为5万~6万桶/日。

库区政府计划于2015年和2020年将该地区的产量分别提高至100万桶/日和200万桶/日。

4)国际石油公司进入库尔德地区后空出的合作机会。

目前,伊拉克中央政府和库尔德地方政府间仍然存在争端,任何未经伊中央政府批准而与库尔德地方政府签订产品分成合同的外国公司均被中央政府列入“黑名单”,并失去与中央政府合作的机会。

因此,现在与伊拉克中央政府开展合作但同时涉足库尔德地区油气项目的外国公司将面临失去与中央政府合作机会的风险;另外,一些外国公司已经撤出与伊中央政府的合作项目,这些都为其他外国公司提供了投资机会。

5)天然气及相关项目。

除战后第三轮招标签约的气田项目、壳牌南部伴生气项目以及战后第四轮招标项目外,伊拉克中央政府还计划收集和处理包括米桑油田在内的其他油田的伴生气项目。

合作方式将采取类似壳牌伊拉克南部伴生气项目的模式。

伊拉克政府正计划大力发展国内天然气工业,因此外国石油公司面临大量投资机会,包括EPC合同,管道、天然气处理厂、液化石油气存储设施、装载设施建设,以及培训服务、人力资源开发等。

我国油气公司可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和公司战略,有选择地适度参与。

(2)下游投资合作机会

随着伊拉克大油田项目的开发,伊拉克政府计划于2015年将其炼油能力提高一倍。

目前,伊拉克正在对该国现有炼厂进行改扩建,并计划新建4座炼厂。

1)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项目。

目前,伊拉克石油部积极邀请国际石油公司参与国内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并同意后者回收有关油田开发项目中基础设施建设追加的投资。

因此,我国油气公司可考虑利用伊政府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的优惠政策,配合开展与油田开发项目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合作,促进油田开发的顺利实施。

2)服务市场机会。

随着伊拉克大油田项目开发,伊拉克的工程服务市场潜力巨大,投资机会众多。

2. 投资风险重重

总体而言,伊拉克是一个高风险国家,主要的投资风险状况如下:

1)政治风险高。

伊拉克现政权维持脆弱的平衡和稳定,2014年议会选举虽有变数,但总体权力格局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国内各种势力试图左右政局发展,周边邻国和大国积极插手,可能引发相互关系紧张和局势动荡。

2)经济风险高。

目前,伊拉克处于油气行业重建的历史机遇期,随着石油产量的增长,该国的石油出口收入将创历史新高,经济快速增长。

但受国内矛盾的影响,未来存在本土货币大幅波动的风险。

此外,伊拉克政府腐败、社会敲诈勒索严重,外国公司在伊利益可能受损。

3)安全风险极高。

暴力犯罪和恐怖袭击事件屡有发生。

美军已完全撤离伊拉克,内外恐怖和极端势力不断制造暴力袭击,油气设施日益成为其攻击目标,且攻击事件逐渐开始向安全形势较好的南部地区转移。

4)政策法律风险高。

伊拉克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未来发生变动的可能性很大,且政府与外国公司签署的技术服务合同周期长,税收、劳工、环保政策均存在收紧可能,将对外国公司在伊合作产生不利影响。

5)社会风险高。

伊拉克石油收入未能惠及民众,存在严重的罢工风险和国民及非政府组织抵制石油对外合作的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