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9 总复习全单元导学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8914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9 总复习全单元导学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9 总复习全单元导学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9 总复习全单元导学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9 总复习全单元导学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9 总复习全单元导学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9 总复习全单元导学案完整版.docx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9 总复习全单元导学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9 总复习全单元导学案完整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9 总复习全单元导学案完整版.docx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9总复习全单元导学案完整版

单元导学:

本单元是对本册所学的有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数学广角等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主要是通过练习来回顾所学的知识,在练习中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复习时,要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总复习引导学生整理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习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获得良好的数学思想,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3.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或者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整理知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课时分配:

(1)数与代数

(1)(1课时)

(2)数与代数

(2)(1课时)

(3)图形与几何

(1)(1课时)

(4)图形与几何

(2)(1课时)

(5)数学广角与统计(1课时)

教法与学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复习课与练习课的区别;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教师要找准教学内容,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了解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复习,突破难点,形成能力。

 

第1课时数与代数

(1)

课题

数与代数

(1)

课型

复习课

设计说明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

本节复习课在教学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整理。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全面的、有逻辑性的结构图,既培养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印象,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

2.重视对算法的复习。

在教学中,选择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逐个击破,通过解决这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回顾口算、笔算和估算的方法,使复习具有很强的实效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巩固和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

2.提高学生口算、估算、笔算的计算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

(3分钟)

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数与代数

(1)

明确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1.填空。

(1)125÷5的商是()位数,450÷4的商是()位数。

(2)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4,那么余数可能是()、()、()。

(3)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是()位数或()位数。

(4)40×50的积的末尾有()个0。

答案:

(1)两三

(2)1

23

(3)三四(4)3

2.口算。

11×70=

280÷7=

16×4=

0÷9=

65×19≈

182÷6≈

答案:

77040640130030

3.用竖式计算。

(带*的要验算)

(1)248÷8=

(2)94×11=

(3)*804÷3=

(4)78×65

答案:

(1)31

(2)1034

(3)268(4)5070

4.三年级有38人参加大合唱,四年级有32人参加大合唱,五年级有30人参加大合唱,让他们平均站成4排,每排有多少人?

答案:

38+32+30=100(人)

100÷4=25(人)

答:

每排有25人。

5.到北京出差的李叔叔要买14只烤鸭,每只烤鸭68元,他带了950元够吗?

答案:

14×68=952(元)

952>950元,不够。

二、展示交流,整理知识结构图。

(25分钟)

1.小组合作整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

2.提问并交流。

(1)引导学生复习口算方法。

240÷3

40×70怎样进行口算?

(2)一位数除多位数的估算方法。

估算:

123÷4≈

(3)“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带☆验算)

276÷4

☆517÷5

22×23

29×72

1.交流展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结构图。

(见板书设计)

2.交流汇报计算方法。

(1)口算方法。

①想:

240是24个十,

24个十除以3等于8个十。

240÷3=80

②想:

先把0前面的数4×7=28,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即40×70=2800。

(2)估算方法:

除数不变,把被除数看成几百几十数或整百数,再口算。

123÷4≈30。

(3)笔算方法。

(3)交流汇报:

①笔算除法:

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②除法验算: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③笔算乘法:

(略)

三、反馈应用,验证效率。

(8分钟)

1.教材第111页第1题口算。

2.教材第111页第2题竖式计算(选一道除法题验算)。

3.教材第110页第2题。

4.教材第111页第3、4题(独立作业)。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各题,再全班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5分钟)

1.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2.你对于今天所复习的计算还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地方值得注意的?

 

1.交流收获。

2.提出疑问,相互交流解答。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梳理,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加深了对乘、除计算方法的巩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通过综合练习,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2课时数与代数

(2)

课题

数与代数

(2)

课型

复习课

设计说明

学习年、月、日的知识使学生建立了时间观念,小数的初步认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本节教学设计突出以下几点:

1.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在教学中,先出示有针对性的练习,然后让学生回答并说出解决此类练习题的方法,最后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这样用理论指导实践,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归纳。

在教学中,每完成一种题型,都让学生说一说有关的学习内容。

说的过程,也是记忆和再加工的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地消化理解,真正成为自己应该掌握的技能。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会用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表示时刻,进一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2.结合具体内容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能够比较熟练地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计算小数的加、减法,能解决简单的有关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学会判断闰年、平年,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进一步认识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分工合作,对内容进行整理。

(6分钟)

1.小组合作,对第6单元和第7单元的内容进行概括性地整理。

2.对以上内容,你有什么疑问。

1.全班展示、交流整理的单元知识结构图(见板书设计)。

2.对单元知识内容提出疑问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1.判断。

(1)每年的下半年都有184天。

()

(2)下午3时就是15时。

()

(3)48个月就是4年8个月。

()

(4)每年只有2、4、6、8、11月是小月。

()

(5)35分米比3.6米长一些。

()

(6)2.56读作二点五十六。

()

(7)6-2.7=3.3()

答案:

(1)√

(2)√

(3)×(4)×

(5)×(6)×(7)√

2.选择。

(1)2004年上半年有()天。

A.183B.181C.182

(2)张亮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他一共睡了()小时。

A.15B.9C.11

(3)下面的公历年份中,是闰年的是()

A.1900年B.2000年

C.1998年

(4)张老师生于1968年5月2日,到2009年5月2日他满()周岁。

A.33B.41C.393

(5)小数与整数比较,()

A.小数比整数小

B.小数比整数大

C.无法比较

答案:

(1)C

(2)B(3)B

(4)B(5)C

3.竖式计算。

(1)2.7+1.8=

(2)3.8+4.6=

(3)5.4-4.6=

(4)14.5-2.7=

答案:

4.妈妈早上7:

15从家出发,7:

40到达单位。

路上用了多长时间?

答案:

7时40分-7时15分=25(分)

答:

路上用了25分钟。

5.奶奶上超市买肉买了15.4元,买鱼花了8.6元。

(1)一共花了多少元钱?

(2)买鱼比买肉少花多少钱?

答案:

(1)15.4+8.6=24(元)

答:

一共花了24元。

(2)15.4-8.6=6.8(元)

答:

买鱼比买肉少花6.8元。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22分钟)

(一)复习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1.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3.计算经过多少年,用终止年份减去起始年份。

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14年10月1日成立()周年。

4.各类节日。

5.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6.经过天数的计算。

例:

李阿姨从6月12日到8月17日去外地出差,她出差多少天?

7.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

(1)会互相转化。

(2)计算经过的时间时,一定要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二)复习小数的相关知识。

1.复习小数的含义及读、写法。

(1)小数的含义:

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也就是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2)读、写下面的小数,交流小数读写方法。

36.560.6

八百点五十点九

(3)用小数或分数表示以“元”“米”为单位的数。

①4角用小数表示是()元,用分数表示是()元。

②17分米用小数表示是()米。

2.复习小数的大小比较。

3

0.30.6元

1元

3元

2.9元3.5

5.3

20.6

18.775.8

70.1

3.复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交流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113页第11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一)1.结合教材第88页的表格进行复习。

2.

(1)公历年份不是4的倍数的是平年。

(2)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3.学生明确算法。

2014-1949=65(周年)。

4.交流熟记各类节日,如:

6月1日儿童节。

5.1时=60分,1分=60秒,1日=24时,1周=7天。

6.交流计算方法:

6月份:

30-12+1=19(天)

7月份:

31天

8月份:

1~17日

17天

合计:

19+31+17=67(天)

7.掌握24时计时法的相关知识并会加以运用。

(二)

1.

(1)理解小数的含义。

(2)读写小数,交流小数读写的方法。

(3)结合例题,交流在用小数表示以“元”“米”为单位的数时,你有什么好方法?

2.结合练习题目交流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及注意事项。

3.

(1)交流、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比一比,谁计算得又对又快。

三、反馈应用,联系实际。

(7分钟)

课件出示:

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有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

1.一个教室能坐40人,一幢教学楼有12个教室,能坐多少人?

2.每筒羽毛球有12个,每筒24元。

 

(1)这些羽毛球一共有多少个?

(2)买这些羽毛球一共需要多少钱?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交流时注意让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9分钟)

1.完成教材第112页第8、9题。

2.完成教材第113页第10、12题。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弄懂题意,独立完成。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

(3分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自由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数与代数

(2)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先是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掌握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帮助学生准确建立起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的关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教会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处理相关信息,不断提高数学思考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

(1)

课题

图形与几何

(1)

课型

复习课

设计说明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大量的感性认识和丰富的表象积累。

因此,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强化学习。

在教学中,对所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加强理解,加深印象。

再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描述方位和路线,使表达与理解互相促进,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重视知识网络的构建。

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尝试把所学知识有层次地叙述出来,并形成结构图,然后依据结构图依次进行复习,使所学知识有条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记忆到脑海中,不仅起到了进一步巩固知识的作用,也提高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目标

复习对东、南、西、北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的认识,能够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平面图。

学习重点

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平面图。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2分钟)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系统地整理与复习“位置与方向”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图形与几何

(1)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你能根据给出的方向填出其他三个方向吗?

试试看。

答案:

2.体育馆在学校的()面,商店在学校的()面,医院在学校的()面。

动物园在学校的()面,图书馆在学校的()面,少年宫在学校的()面,电影院在学校的()面。

答案:

北南西东北

西北西南东南

3.

(1)说一说1路车的行车路线。

从广场出发向()行驶()站到电影院,再向()行驶()站到商场,再向()行驶()站到少年宫,再向()行驶()站到动物园。

(2)试一试。

①小明从商场出发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车的?

②小红坐了3站在少年宫下车,她是从哪站上车的?

③你想从哪儿到哪儿去?

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行车路线。

答案:

(1)西2北1西北4西南4

(2)①少年宫②光明街或育才路③略

二、合作学习,复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22分钟)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2.全班复习知识点,构建知识结构。

(1)复习八个方位及相对的方位。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3)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端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4)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5)根据路线图简单描述行走路线。

(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下面是某公交车的路线图,看图回答问题。

从太阳城出发向()行驶到()站,再向()行驶到()站,再向()行驶到()站,再向()行驶到()站,再向()行驶到()站。

1.全班交流整理的知识框架。

(见板书设计)

2.

(1)交流明确:

①八个方位是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

②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③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2)复习巩固地图知识。

(3)巩固指南针知识。

(4)明确:

①北极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太阳早上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5)看课件回答。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3分钟)

 

1.完成教材第109页第1题第

(1)小题。

2.完成教材第109页第1题第(4)小题。

 

1.按照方位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

2.同桌互相说一说公园设施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9分钟)

1.完成教材第112页第8、9题。

2.完成教材第113页第10、12题。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弄懂题意,独立完成。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

(3分钟)

能谈谈你在这节课的收获吗?

自由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提倡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的复习方式。

通过让学生合作回顾知识点,讨论知识之间的联系,自主整理所学的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经历“回顾——整理——提升”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又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

(2)

课题

图形与几何

(2)

课型

复习课

设计说明

本课时复习的是图形与几何中有关面积的知识。

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自己整理出所学有关面积的知识点,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然后依照知识构造图系统地进行复习,再通过大量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进一步认识面积,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正确估计和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学习重点

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2分钟)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系统地整理和复习“面积”的有关知识,组长做好记录。

板书课题:

图形与几何

(2)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游泳池长50(),宽25(),占地1250()。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米=()平方厘米

5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800平方分米=()平方米

答案:

米米平方米100

100005618

2.判断。

(1)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花园,占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

(2)用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无论拼成什么图形,面积都是8平方分米。

()

(3)一间教室的面积是50米。

()

(4)小红的身高是134米。

()

答案:

(1)√

(2)√(3)×(4)×

3.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1)

(2)

答案:

(1)24×12=288(平方分米)

(2)8×(6-2)+3×2

=8×4+6

=38(平方厘米)

4.一个长方形果园,面积是2000平方米。

宽是8米,长是多少米?

小明绕着果园走了一圈,他走了多少米?

答案:

2000÷8=250(米)

(250+8)×2=258×2=516(米)

答:

长是250米。

小明绕果园走一圈,他走了516米。

二、合作学习,复习面积的相关知识。

(22分钟)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有关“面积”的知识,组长做好记录。

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结构。

(1)面积和面积单位。

①理解面积的意义。

②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方法。

③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④在生活中找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例子。

⑤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

(2)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①熟练掌握长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

②正确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并能用公式求周长和面积。

③提醒注意面积和周长的关系。

(3)面积之间的进率。

①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②熟练运用进率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掌握换算的方法。

1.小组讨论,整理知识。

2.学生汇报。

明确:

(1)①面积的意义。

②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③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④成人指甲的面积约为1平方厘米;光盘或电线插座的面积约为1平方分米;小展板或桌面的面积约为1平方米。

⑤长度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

(2)①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②思考、讨论、交流:

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或与面积无关。

③明确: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3)①掌握: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②明确高低级单位互换的方法。

注意: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3分钟)

1.完成教材第109页第1题第(3)小题。

2.完成教材第112页第6、7题。

1.独立完成,注意计算要仔细。

2.独立完成,小组交流答案。

四、课堂小结。

(3分钟)

 

能谈谈你在这节课的收获吗?

 

自由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复习课虽不像新授课那样,要来引导学生同化新知识,但是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拓展认知结构。

所以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梳理已学过的面积知识,再重点引导学生评价知识整理的过程,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5课时统计和数学广角

课题

统计和数学广角

课型

复习课

设计说明

1.重视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归纳整理统计的相关知识,然后提出一系列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2.重视对复式统计表的观察和分析。

在复习统计知识时,引导学生观察复式统计表,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正确地解决问题。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3.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在复习搭配

(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向学生渗透排列组合思想,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深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熟练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和制作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能正确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并能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学习重点

1.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和制作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能正确找出排列数和组合数。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导入复习。

(2分钟)

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复式统计表和数学广角——搭配

(二)这两部分知识。

板书课题:

统计与数学广角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三年级一班同学古诗考试成绩如下。

(单位:

首)

男生背诵情况

51237210096

1233425856

4821485361

女生背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