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集团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8723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集团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集团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集团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集团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集团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集团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集团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集团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集团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集团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埇桥区教育集团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九年级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

1.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赞美彼得一世说:

“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

”对材料中“启蒙的种子”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学习西方礼节与生活方式B.增强军事实力

C.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D.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为了使俄国强大起来,进行了改革,这次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始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因此说他是“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

”,故C正确。

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

故选C。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启蒙的种子”。

根据这一限定词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改革为发展资本主义开创了条件,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发展,由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国地主大都使用农民而不愿意使用机器打谷。

原因是“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

这种现象反映了()

A.机器生产不适合俄国农业B.使用农民的生产效率更高

C.农奴制阻碍了工业化进程D.农民与地主关系非常密切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俄国地主不愿意使用高效率的打谷机,使用不花钱但效率低的农民,说明俄国的农奴制阻碍了工业化进程,C项符合题意;ABD项均不符合史实,地主不选择机器不是因为不适合俄国农业,而是因为怕花钱;农民的生产效率更高,显然不符合史实;农民与地主关系非常密切也与史实不符,地主和农民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他们的关系不可能密切;故选C。

3.小明学生在学完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后,将二者进行了比较,概括出两次改革

共同之处。

其中正确的是()

A.改革前两国都遭到西方侵略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改革中都提倡“文明开化”D.改革后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故B正确。

改革前只有日本遭到了西方侵略,故排除A项。

日本在改革中提倡“文明开化”,俄国没有,故排除C项。

改革后都没有建立共和政体,故排除D项。

故选B。

4.如图漫画形象的反映了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该事件应该是()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B.俄国农奴制改革

C.美国内战D.日本明治维新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反映的史实可知,独立以后的美国,面临着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这是南北双方斗争的焦点,美国爆发了内战,故C正确。

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

故选C。

5.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已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列事实可以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①马克发电报给远方的朋友②麦克与海伦面对面加微信好友

③戴维斯在飞机上俯瞰美景④洛克菲勒家族开始投资石油工业,获利丰厚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发明了电报、飞机,内燃机的发明使石油工业发展起来,故①③④可以证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故B正确。

微信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②错误,故排除ACD项。

故选B。

6.有学者描写19世纪英国的曼彻斯特:

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

城市的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另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

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绑在永不疲倦的机器旁,肮脏的下水道里淌出的却是足赤的黄金。

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①工业化进程迅速②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③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④金矿业发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城市的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另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可知当时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根据材料“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绑在永不疲倦的机器旁,肮脏的下水道里淌出的却是足赤的黄金”可知工业化进程迅速,但是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故A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金矿业发达,故④错误,排除BCD项。

故选A。

7.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列组合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C.梵高—《向日葵》D.巴尔扎克—《战争与和平》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是托尔斯泰,故D符合题意。

牛顿的著作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故排除A项。

贝多芬的代表作是《英雄交响曲》,故排除B项。

梵高的代表作是《向日葵》,故排除C项。

故选D。

【点睛】本题是逆向思维选择题,学生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

8.1916年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

“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

两年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

”“欧洲”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A.萨拉热窝事件B.奥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C.三国协约成立D.三国同盟成立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1916年1月、两年来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可知,此内容反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开枪刺杀。

1914年7月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的爆发。

故B符合题意;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故A不合题意;三国协约、三国同盟成立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9.没有别的事件能像十月革命那样对现代世界产生如此决定性的影响,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1917年以后,世界再也不能同过去一样了,这种不一样主要表现在()

A.马克思主义开始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打破了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封锁

D.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A是指《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是指巴黎公社;C和1917年无关。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D。

10.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

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A.抵制日本扩张,打破日本独霸中国

局面

B.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C.利用中国牵制日本,以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D.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和英国为了抵制日本在中国的扩张,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支持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故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项。

故选A。

11.有学者认为:

卡德纳斯改革是部分的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促进了墨西哥社会和经济发展,使墨西哥成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拉丁美洲最民主的国家。

下列有关卡德纳斯改革措施中,体现民主政治体制建立的是()

A.推行土地改革B.发展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C.打击寡头势力D.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卡德纳斯当选总统后,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施行,进行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为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打击寡头势力。

故C正确。

AD项属于经济角度,故排除AD项。

B项属于教育,故排除B项。

故选C。

12.“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一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

”材料中“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指的是()

A.巴黎公社成立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经济大危机

D.慕尼黑阴谋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29年结合题中的国家“美国”可以判断材料中所指的事件是1929年从美国率先爆发的经济危机,C选项符合题意。

巴黎公社成立是在法国,A选项不符合题意。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B选项不符合题意。

慕尼黑协定于1938年,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熟悉经济大危机的产生,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突然暴跌,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列史实与结论不能成立的是()

史实

结论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后和平的体系

B

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C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D

华盛顿会议

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A.AB.BC.CD.D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会议召开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慕尼黑阴谋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故D错误,符合题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后和平的体系,A项正确,排除。

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B项正确,排除。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C项正确,排除。

故选D。

14.“二战”中某次国际会该公报摘录:

“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狼国绝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我们已经商得同意:

当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

”这一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答案】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德国败局已定时,为了取得世界反法西斯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克里木半岛雅尔塔举行会议。

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包括:

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战后成立联合国等。

C项符合题意;AB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C。

15.小明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通过示意图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如图①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

A.莫斯科保卫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C.诺曼底登陆D.德国无条件投降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欧洲战争形势,是二战的转折点,故B正确。

莫斯科保卫战打败了德国无敌神话的传说,不是战争转折点,故排除A项。

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的灭亡。

故排除C项。

德国投降标志着欧洲战场的结束,故排除D项。

故选B。

二、辨析改错题

1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内,对的打“正确”,错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1860年,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战争的借口。

(2)19世纪80年代,美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3)1922年签署的《凡尔赛条约》调整了战胜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4)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敦刻尔克,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答案】

(1)正确。

(2)错误;美国改为德国。

(3)错误。

《凡尔赛条约》改

《九国公约》。

(4)错误,敦刻尔克改为诺曼底。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这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战争的借口。

故题目正确。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卡尔·本茨是德国人。

故题目错误。

美国改为德国。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调整了战胜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故题目错误。

《凡尔赛条约》改为《九国公约》。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的灭亡。

故题目错误,敦刻尔克改为诺曼底。

三、材料解析题

17.改革与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1)材料二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为了实现材料二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八年前,当这个国家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

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1941年1月罗斯福

(2)依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为摆脱“恐惧”采取的行动是什么?

该行动有何创新之处?

(3)上述材料涉及的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答案】

(1)明治维新;废藩置县。

(2)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依据本国国情,勇于创新。

【详解】

(1)根据材料“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可知日本为了摆脱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规定,废藩置县,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带来了政治危机,为了摆脱危机,罗斯福进行了改革,实行新政。

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这一特点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是一个创新。

(3)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强大起来,美国经济罗斯福新政,经济恢复发展起来。

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依据本国国情,勇于创新。

18.殖民地人民具有反对殖民统治的优良传统。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玻利瓦尔(如图)出生在委内瑞拉首府加拉加斯,幼年时父母双亡,青年时去欧洲求学,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立志以解放祖国为己任。

他发誓说:

“在没有打破西班牙强加在外面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平静。

材料二:

甘地指出,1914年时,英国人仅以9000名行政官员和69000名士兵统治了近三亿印度人。

这一点之所以可能,仅仅是因为各阶层人当时正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与英国人合作。

如果取消这种合作,英国的统治将崩溃。

材料三:

扎格鲁尔曾在巴黎大学学习,后在埃及任教育大臣、司法大臣等职,他是埃及独立后的第一任首相兼内务大臣。

(1)依据材料一合所学知识,分析玻利瓦尔被誉为“解放者””的原因?

(2)材料二中甘地为了实现“取消这种合作”采取了什么行动?

这一行动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3)材料三中扎格鲁尔

了使埃及获得独立领导什么运动?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

(1)玻利瓦尔领导拉美人民进行了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赢得了独立,因此被誉为“南美解放者”。

(2)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为了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3)华夫脱运动。

(4)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

殖民地半殖民人民只有起来反抗,才能赢得民族独立。

【详解】

(1)根据材料“在没有打破西班牙强加在外面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平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玻利瓦尔领导拉美人民进行了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赢得了独立,因此被誉为“南美解放者”。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这一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

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为了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了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

他们组织代表同英国政府谈判,组织了华夫脱运动。

(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一战后,随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识的觉醒,发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

殖民地半殖民人民只有起来反抗,才能赢得民族独立。

四、分析与探究

19.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要依据国情适时的调整发展政策。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根据该法令的条款,所有农奴被宣布为是自由的,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进行分配……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判断“重大转折点”是指俄国历史上哪一历史事件?

它对俄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中的图一指出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趋势是什么?

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二中的图二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苏联能够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1861年改革;使俄国由封建社会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逐年提高;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3)工业生产总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一五和二五计划的实施,重视重工业,使工业生产总值提高迅速。

【详解】

(1)根据材料“根据该法令的条款,所有农奴被宣布为是自由的,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进行分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改革,宣布废除农奴制,农奴在法律上成为了“自由人”。

这使俄国由封建社会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根据材料所给数据可知,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1921年,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根据材料所给数据可知,苏联的工业生产,尤其是重工业生产发展迅速。

斯大林上台以后,实施了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使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