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8640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作文习作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作文习作

1.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片段,回答问题。

   ①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________,有所________,有所________,有所________。

   ②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③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正像数学家________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来的。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锲”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

(2)按照课文,把短文中的第①段的横线填完整。

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________,有所________,有所________,有所________。

(3)文段中“追根求源”的意思相近的俗语是________。

(4)文段中见微知著的意思是________。

(5)文中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例子,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试举一例:

________。

(6)第③段中“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来的”这句话是________说的。

A. 陈景润                                

B. 郭沫若                                

C. 钱学森                                

D. 华罗庚

(7)“打破砂锅问到底”表达了________的科学精神。

【答案】

(1)钅;Q

(2)发现;发明;创造;成就

(3)打破砂锅问到底

(4)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5)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

(6)D

(7)锲而不舍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3)考查对俗语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俗语即可。

(4)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5)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6)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7)体会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故答案为:

(1)钅、Q

(2)发现、发明、创造、成就(3)打破砂锅问到底(4)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5)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

(6)D(7)锲而不舍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

(2)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3)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俗语的含义。

(4)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6)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7)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2.快乐读短文,开心做练习。

都江堰

余秋雨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阳、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滋养。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

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

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它,就是都江堰。

(1)作者开篇就说“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目的是什么?

(2)文中说: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长城的伟大表现在哪里?

(3)为什么“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的都江堰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4)为什么作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答案】

(1)开门见山。

揭示主旨,总领全篇。

(2)是人类意志力的骄傲,与历史和民族精神融为一体。

(3)它占据了遥远的时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

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的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滋养。

(4)长城虽伟大,但它只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其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为中华民族造福千年。

【解析】【分析】

(1)考查写作方法,作者开篇就说“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这是开门见山。

目的是揭示主旨,总领全篇。

(2)、(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开门见山。

揭示主旨,总领全篇。

(2)是人类意志力的骄傲,与历史和民族精神融为一体。

(3)它占据了遥远的时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

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的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滋养。

(4)长城虽伟大,但它只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其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为中华民族造福千年。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方法的把握能力。

(2)、(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阅读短文,快乐做练习。

山乡的路

   我一直生活在县城,乡村是个什么样,很少了解,记忆中仿佛只去过一次九里乡。

九里乡的一切都使我感到新奇、有趣。

就连那朴实的庄稼人踏出的路,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进山,我们便淹没在幽幽的绿林中了,辨不出东南西北,只有那脚下弯弯的、干净得发白的小路带着你我往前走。

它像一条窄窄的带子飘绕在山中,两侧碧绿的野草似乎很懂规矩地让开了一条缝,让白带子正好落在缝上。

山路很平,我想倘若打着赤脚在上面走的话,一定比在水磨石地板上走还要舒服一百倍。

   走在平坦的山路上,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

可以望望松树上的松塔,可以听听清脆的鸟语,可以摘朵美丽的野花,也可以敞开嗓子唱你想唱的歌。

你只管尽情地享受这大自然送给大地独生子的礼物好了。

   走在山腰,迎面还会吹过一阵阵凉爽的山风。

风里夹杂着各种气息,土的芬芳,绿叶的哗响,小草的歌唱。

如果你有点累了,或者想静静地体味这山的情趣,那么你可以靠着树干,在风中美美地打上一个盹,这时,你更能体会到山那无形的魅力。

   山路,是农人的脚踏出来的,勤劳的农人用它串连着生活。

从冒着炊烟的小屋到无垠的稻田,从山前的堰塘到屋后的竹林,从欢笑的打谷场到去城里的大路,没有一处没有小路。

哪里有生活的脚步,哪里就有小路,哪里就有沉甸甸的收获。

(1)摘抄文中的句子。

①比喻句

②拟人句

(2)写出第2自然段的段意。

(3)读末段画线的一句话,写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比喻句:

它像一条窄窄的带子飘绕在山中。

拟人句:

风里夹杂着各种气息,土的芬芳,绿叶的哗响,小草的歌唱。

(2)写“我”走在山乡小路上的感受。

(3)人们用辛勤的双脚踏出了一条乡村小路,这是一条迈向致富的道路,它使人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解析】【分析】

(1)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2)(4)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故答案为:

(1)比喻句:

它像一条窄窄的带子飘绕在山中。

拟人句:

风里夹杂着各种气息,土的芬芳,绿叶的哗响,小草的歌唱。

(2)写“我”走在山乡小路上的感受。

(3)人们用辛勤的双脚踏出了一条乡村小路,这是一条迈向致富的道路,它使人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点评】

(1)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4.快乐读短文,开心做练习。

穷人的自尊

苁蓉

   丈夫在一所重点中学教书,我们便住在这所学校里。

一天,一个女学生来敲门,跟在她身后的是一位中年人,从眉目上看,(显然 竟然)是女学生的父亲。

   进得屋来,父女俩拘谨地坐下。

他们并没有什么事,只是父亲特地骑自行车从40多公里以外的家来看看读高中的女儿。

“顺便来瞅瞅老师。

”父亲说,“农村没什么鲜货,只拿了十几个新下的鸡蛋。

”说着从肩上挎的布兜里颤巍巍地往外掏。

布兜里装了很多糠,裹了十几个鸡蛋。

显然他做得很(专心 精心),生怕鸡蛋被挤破。

   我提议中午大家一起包饺子吃,父女俩脸色(害怕 惶恐),死活不肯,被我用老师的威严才“震慑”住。

吃饺子时,父女俩(依然 居然)拘束,但很高兴。

   送走女学生和她父亲,丈夫一脸诧异。

他惊奇从来都把送礼者拒之门外的我,为何为十几个鸡蛋而“折腰”,还破例要留父女俩吃饺子。

   望着丈夫不解的眼神,我微微一笑,讲述了20年前自己经历的一件事。

   在我10岁那年的夏天,父亲要给外地的叔叔打一个电话。

天黑了,我跟在父亲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去5公里以外的小镇邮电局。

我肩上挎的布兜里装着刚从自家梨树上摘下来的7个大绵梨。

这棵梨树长了3年,今年第一次结了7个果。

小妹每天浇水,盼着梨长大。

但这天晚上,梨被父亲全摘下来了。

小妹急得直跺脚,父亲大吼:

“拿它去办事哩!

   邮局早已下班。

管电话的是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父亲让我喊他姨爹。

进屋时,他们一家正在吃饭。

父亲说明来意,姨爹“嗯”了一声,没动。

我和父亲站在靠门边的地方,破旧的衣服在灯光下分外寒酸。

一直等姨爹吃完了饭,剔完牙,伸伸懒腰,才说:

“号码给我,在这儿等着,我去看看能否打得通。

”5分钟之后,姨爹回来了,说:

“打通了,也讲明白了,电话费九毛五分。

”父亲赶紧从裤兜里掏钱。

   父亲又让我赶快拿绵梨。

不料,姨爹一只手一摆,大声说:

“不,不要!

家里多的是,你们去猪圈瞧瞧,猪都吃不完!

   回来的路上,我跟在父亲的身后,抱着布兜,哭了一路。

仅仅因为贫穷,血缘和亲情也淡了。

仅仅因为贫穷,我们在别人的眼里好像就没有一点点自尊。

   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姨爹摆手的动作一直深深藏在我心里。

它像一根软鞭时时鞭打着我的心灵,我不会做姨爹那样的手势,给一个女孩子的记忆抹上灰色的印痕。

我相信,我今天的饺子将给女孩子留下抹不去的记忆,因为爱心的力量总比伤害的力量大得多。

(选自《阅读黑马》)

(1)将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画出来。

(显然 竟然)________是     很________(专心 精心)

脸色________(害怕 惶恐)   (依然 居然)________拘束

(2)文中表示“看”的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文中出现的,请你再写5个表示“看”的词(一个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5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4)通读全文,想一想,而今的我为什么不会做姨爹那样的手势?

【答案】

(1)显然;精心;惶恐;依然

(2)瞅;望;瞧;观;瞄;瞥;盯;瞪

(3)承上启下

(4)略

【解析】【分析】

(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3)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显然、精心、惶恐、依然

(2)瞅、望、瞧、观、瞄、瞥、盯、瞪(3)承上启下(4)

【点评】

(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句子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3)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点亮心灯

   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南青年,没家没业,游手好(hǎohào)闲,赌博打牌样样精通。

他是那样坏,坏到家人都以他为耻。

他没钱赌博,向人家借钱时谎称家里人得了绝症。

因为他撒谎家里人从老到小都“死”过几百回了。

后来,所有亲友都不再相信他,见了他如避瘟神。

他落魄之极,到处混吃混喝,更加惹人厌恶(èwù)。

   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在省城还有一个亲戚,而且很有钱,于是他跑到那里去,说家里人得了重病,需要借三万元应急。

   一般情况下,他借几万块钱,人家只借几千或几百,但这个亲戚二话没说就把三万块钱拿了出来。

   “给,”她说,“快拿去治病!

   那只是一个远房亲戚,与他家联系甚少,这样的信任对于他而言简直是奇迹。

况且,从进了门,他就递上水果与热茶,并且说,累了吧,要不要洗个澡?

许久以来,他如一块破布,被人扔来扔去,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chǒng)若惊。

   临走时,亲戚说,他们都说你说谎,说你借钱从来不还,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人……

   亲戚还要说下去,他的眼泪已经下来了,原来亲戚什么都知道,可她对他这样信赖,还是借三万块钱给他!

她明明知道这三万块有打水漂的危险啊。

他没有拿钱。

   下了楼,他用身上所有的钱买了张车票,来到南方。

他从一个搬运工做起,最苦最累的活都做遍了。

几年后,他成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他有了自己的车子房子妻子孩子。

曾经,他以为这一生没有什么指望了——三十多岁了还能做什么呢?

但是他就是从三十多岁才开始自己的,他终于明白,只要有希望,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而这希望,就来自一次信任。

   那年春节,他专程去了趟省城,带着一份厚礼,拜访那位亲戚。

“谢谢你,点亮了我心中已经熄灭的灯,那灯,照亮了我的人生!

”他说。

(1)给文中的多音字标出正确读音。

游手好(hǎohào)________闲    厌恶________(èwù)

(2)“宠”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音节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

(3)文中两个问句不相同。

第一个是________句,第二个是________句。

(4)文中“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人”这句话中“眼光”的意思是________,“那样的人”指________的人。

(5)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6)“他”和“她”是什么关系?

“他”是靠什么使自己由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变成一个有作为的人的呢?

(7)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

【答案】

(1)hào;wù

(2)c;chonɡ;宀;5

(3)疑问;设问

(4)看法或认识;游手好闲,借钱不还

(5)他如一块破布,被人扔来扔去,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chǒnɡ)若惊。

(6)“他”和“她”是亲戚关系,并不十分亲,“他”是靠信任、希望、勤劳变成一个有作为的人的。

(7)只要有希望,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对于“他”来说,这希望就是来自一次信任。

【解析】【分析】

(1)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

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

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

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

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本题中:

游手好(hào)闲、厌恶(wù)。

(2)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3)疑问句是一种句式,在向对方发问,不知道答案,需要对方来回答。

它通常是由一方发问,由另一方作答,故第一个是疑问句。

设问句;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故第二个是设问句。

(4)感知短文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5)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

他如一块破布,被人扔来扔去,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chǒnɡ)若惊。

(6)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7)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点评】

(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2)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

(3)考查学生对疑问、设问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5)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7)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艾华学习特别认真。

上课的时候,他总是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并积极思考,举手发言。

他的作业每次都按时完成,书写得又工整又漂亮。

一次放学,老师把作业发下来,他看到自己的作业中有一道错题,便自己留在班上订正作业。

其他同学都回家了,而他却一个人在教室里苦苦思索,直到做出正确的答案,他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安心地回家。

(1)这段共有________句话,主要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2)文中写艾华学习特别认真,主要是从艾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的表现来介绍说明的。

(3)照样子写词语。

又工整又漂亮     ________     ________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仔细—________    聚精会神—________     思考—________

(5)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练习用“直到……才……”造句。

【答案】

(1)5;艾华学习特别认真

(2)听课;书写;作业

(3)又惊又喜;又气又恼   

(4)认真;全神贯注;思索

(5)直到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才乖乖拿出这节课要用的书。

【解析】【分析】

(1)考查语段有几句话,一是看句意,二是看标点。

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 在句首:

艾华学习特别认真。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又工整又漂亮”来看,是又A又B式结构,如:

又惊又喜、又气又恼。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

先理解词义再从文中找出近义词。

(5)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如:

“直到……才……”:

直到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才乖乖拿出这节课要用的书。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把握能力及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词语,增加词汇量,为写作奠定基础。

(4)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5)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