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诊疗计划.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7856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科诊疗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产科诊疗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产科诊疗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产科诊疗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产科诊疗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科诊疗计划.docx

《产科诊疗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科诊疗计划.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科诊疗计划.docx

产科诊疗计划

  正常分娩

  妊娠≥28周,胎儿及其附属物从母体排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从临产开始到胎儿、胎盘娩出的全过程可分为三个产程。

  一、第一产程

  第一产程是指临产到宫口开全的过程。

从临产到宫口扩张3cm为潜伏期,宫口扩张3cm到开全为活跃期.

  【诊断要点】

  规律性阵痛伴随宫颈管逐渐缩短,宫颈口逐渐扩张,胎头逐渐下降。

  【处理】

  孕妇可自由活动,如有下列情况须卧床:

  

(1)胎膜已破,胎头未人盆或胎位异常者。

  

(2)阴道流血者。

  (3)心功能异常或某些内科合并症者。

  (4)妊高征有自觉症状者。

  (5)孕妇发热或有胎儿窘迫等。

  2.孕妇的休息、饮食和排尿情况。

  

(1)潜伏期长、迸展慢或产妇疲乏时可给予药物休息,如地西泮注射液10mg静脉缓慢注射。

  

(2)对进食少者给予补液,不能自然排尿者给予导尿。

  (3)提供分娩镇痛、陪待产、导乐分娩。

  4.观察产程

  

(1)观察宫缩强弱、间隔及持续时间,并记录。

  

(2)记录临产开始的时间。

  (3)胎膜破裂时即听胎心,记录流出的羊水量及性状。

  5.肛门检查(或在消毒情况下的阴道检查)根据胎产次、宫缩强弱、产程进展情况适时检查,检查应在宫缩时进行,内容包括以下各项:

  

(1)宫颈扩张情况。

  

(2)胎膜是否破裂。

  (3)胎先露的高低及方位。

  (4)中骨盆及以下的骨产道情况。

  6.胎儿监护

  

(1)听胎心:

至少1小时一次,注意宫缩前、后的变化,有高危因素者增加次数。

  

(2)电子胎心监护:

根据情况进行不定时监护。

  (3)羊水性状:

监测羊水性状。

  7.测血压、体温、脉搏正常产妇人室测血压、体温、脉搏。

此后至少每4小时测一次血压,血压有增高者根据情况增加监测次数。

  8.描记产程图

  

(1)从正式临产宫口开大3cm时开始描记,标出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的曲线。

  

(2)将每次检查的胎心、血压、宫缩(间隔、持续时间及强弱)、特殊情况和处理写在相应的时间内,并签名。

如产程进展异常需寻找原因,做出相应的处理和记录。

  二、第二产程

  是指从子宫颈口开全到胎儿娩出的间隔。

  【诊断要点】

  宫缩时产妇有排便感而向下屏气,会阴部渐膨隆,肛门松弛。

胎头逐渐于宫缩时露出阴道口,露出部分随产程进展不断增大。

肛查或阴道检查:

宫口开全。

  【处理】

  1.母、儿监侧每15分钟听胎心一次或连续监护胎心,监测羊水性状,注意产妇的主诉。

  2.准备接生初产妇宫口开全后,经产妇宫口开4-5cm以上时,做好接生准备。

  

(1)做好宣教,指导产妇屏气。

  

(2)胎头“着冠”时开始保护会阴,减少会阴撕裂。

面部外露时,先挤出口鼻腔内的粘液。

  (3)协助胎头外旋转,正确娩出胎儿双肩。

新生儿娩出后应立即擦干保暖。

  (4)于胎儿(双胎系第二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给产妇肌注缩宫素20U(缩宫素10U静脉维持)。

  (5)胎儿娩出后断脐。

  3.有胎儿窘迫或异常胎位分娩前,做好新生儿抢救准备。

  4.接生时如产包打开暴露1小时以上的需更换。

  三、第三产程

  是指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的间隔,不超过30分钟。

  【诊断要点】

  1.阴道口外露的一段脐带自行延长.

  2.阴道少量流血。

  3.检查

  

(1)子宫体变硬,子宫底升高。

  

(2)在尺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将子宫上推时,外露脐带不再回缩。

  【处理】

  1.产妇处理

  

(1)胎儿娩出后,接产者立即于产妇臀下放置消毒贮血器,收集阴道流血并检查有无软产道裂伤,同时测量血压、脉搏。

  

(2)胎盘剥离征象出现后,协助胎盘娩出。

  (3)胎头娩出后30分钟胎盘未剥离,或等待期间活动性阴道流血,行人工剥离胎盘。

  (4)胎盘娩出后记录胎盘大小、重量、胎盘及胎膜是否完整、有无副胎盘,以及脐

  带长度、脐带血管有无异常。

  (5)胎盘有缺损或胎膜大部分缺损,再次消毒会阴,更换消毒手套,伸入宫腔取出残留组织,必要时用钝刮匙刮取之。

  (6)正确测量和估计出血量,产时出血≥300ml应寻找原因,产时出血≥500ml准备开放第二股静脉。

  2.新生儿处理擦干,体温,清理呼吸道.

  

(1)新生儿评分:

出生后1,5,10分钟分别给予Apgar评分,4-7分为轻度窒息,1-3分为重度窒息,需紧急抢救。

  

(2)处理脐带和眼部护理。

  (3)测体重,并放于母亲胸部进行皮肤接触和早吸吮。

  (4)将新生儿的足印盖在新生儿病史单上,缚手圈,手圈上写明姓名、住院号、床号及性别。

注意有无畸形,做好婴儿记录。

产妇有合并症、并发症时需注明情况,胎膜早破者要写明破膜时间。

  3.产房观察

  

(1)应在产房观察2小时,注意产妇血压、一般状况,了解产后出血量。

每15-30分钟观察子宫收缩、子宫底高度、膀胱充盈、会阴有无血肿等并记录。

产后宫缩良好,无宫腔积血,于产后2小时测量一次血压,记录贮血器中血量后送回休养室。

产后2小时内出血≥100ml应寻找原因并处理。

  

(2)观察新生儿皮肤颜色、呼吸及再次检查脐部有无出血。

  正常产褥

  【概述】

  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均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称产褥期,一般规定为产后6周。

  【临床表现】

  1.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产后体温多数在正常范围内。

产后24小时内体温可略升高但不超过38℃,可能与产程长导致过度疲劳有关,产后3-4日可能会出现“泌乳热”,乳房充血影响血液和淋巴回流,不能排出乳汁,体温不超过38℃。

心率可反映体温和血容量情况,如心率增快应注意有无感染和失血。

产后呼吸恢复为胸腹式呼吸。

产褥期血压多平稳,如血压下降要警惕产后出血。

对有妊高征者,产后仍应监测血压,预防产后子痈的发生。

  2.子宫复旧胎盘娩出后,子宫收缩圆而硬,宫底位于脐下一指。

以后宫底高度每日下降1-2cm,产后1周子宫缩至妊娠12周大小,耻骨联合上方可扪及宫体;产后10天子宫降至盆腔内;产后6周子宫恢复到正常大小。

  3.产后宫缩痛在产褥早期因子宫收缩引起的下腹部阵发性疼痛。

一般产后持续2-3天自然消失。

哺乳时反射性引起催产素分泌增加可使疼痛加重。

一般无须用药,但可酌情给予镇痛剂。

  4.褥汗产褥早期皮肤排泄功能旺盛,排出大量汗液,以夜间睡眠和初醒时更明显,不属病态,产后1周可自行好转。

  5.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特别是胎盘附着处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的组织经阴道排出,称恶露。

恶露分为三种:

  

(1)血性恶露:

色鲜红、量多,有少量胎膜及坏死组织。

  

(2)浆液性恶露:

色淡红,量不多,含有较多的坏死蜕膜组织、宫颈黏液、阴道排液,有细菌。

  (3)白色恶露:

黏稠、色白,含有大量白细胞、坏死蜕膜组织、表皮细胞及细菌等。

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4-6周,总量为250-500ml。

血性恶露持续约3天,逐渐转为浆液性恶露,约2周后变为白色恶露,约持续3周干净。

  【产褥期处理】

  1.营养和饮食产妇的胃肠功能恢复需要一定时间,建议少量多餐,以清淡高蛋白质饮食为主,同时注意补充水分。

  2.排尿与排便产后4小时应让产妇自行排尿,警惕产后尿潴留。

如排尿困难可采用热敷下腹部、针灸、肌注新斯的明lmg以促进排尿。

上述处理无效者可预留置导尿管。

产妇易发生便秘,鼓励产妇早日下床活动,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对便秘者可口服适量缓泻剂。

  3.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每日手测宫底高度,以了解子宫复旧情况。

测量前应嘱产妇排空膀胱。

每日观察记录恶露的颜色、数量和气味。

如子宫复旧不全、恶露增多,应及早给予宫缩剂;如合并感染,恶露有臭味、宫体有压痛,应给予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行宫腔培养。

  4.会阴处理每日冲洗会阴两次。

会阴缝线一般于产后3-5天拆线。

如有伤口感染,则应酌情处理。

外阴水肿者,用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

  5.乳房护理产后30分钟内开始哺乳,以后按需哺乳。

哺乳前产妇应先洗净双手,清洁乳头后哺乳。

一侧乳房吸空后再吸另一侧乳房。

乳头皲裂者,用奶汁局部涂抹,暂停喂奶,并用吸奶器吸尽。

如果由于医源性因素不能哺乳,退奶有以下方法可选择:

  

(1)炒麦芽60-90g煎服,连用3-5日;

  

(2)芒硝250g,分装于两纱布袋内,敷于两乳房,湿硬时更换;

  (3)维生素B6200mg口服,每日3次,共5-7日;

  (4)己烯雌酚5mg,每日3次,连服3天后减量,再服3天;

  (5)溴隐亭,每日2次,连用14天;

  (6)针灸。

  【产褥期保健】

  1.适当活动及做产后健身操。

  2.产后检查产后42天去分娩医院做产后健康检查,包括:

  

(1)全身检查血压、心率、血、尿常规;

  

(2)如有内、外科合并症,需行相应的检查,对妊娠期糖尿病者应复查糖耐量试验;

  (3)妇科检查了解子宫复旧,观察恶露。

检查乳房;

  (4)计划生育指导;

  (5)婴儿全身体格检查。

  妊娠期并发症

  第一节妊娠高血压疾病

  一、概述

  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及慢性高血压。

  

(一)妊娠期高血压

  ≥140/90mmHg(妊娠20周以后首次出现)。

  2.无蛋白尿。

  3.血压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

  4.只能在产后最后确诊。

  5.可有其他先兆子痫表现,如上腹不适或血小板减少症。

  

(二)子痫前期

  1.轻度

  

(1)Bp≥140/90mmHg,妊娠20周以后出现。

  

(2)尿蛋白≥/24h或定性1+。

  2.重度

  

(1)Bp>160/110mmHge

  

(2)尿蛋白≥/24h或定性2+以上。

  (3)血肌酐>/dl或较前升高。

  (4)血小板</mm3或出现微血管溶血性贫血(乳酸脱氢酶升高)

  (5)肝酶升高。

  (6)头痛或其他脑部或视觉症状。

  (7)持续性上腹不适。

  (三)子痫

  子痫前期孕妇抽搐而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产前子痫、产时子痫、产后子痫。

  (四)子痫前期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1.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以前无蛋白尿,20周以后出现尿蛋白≥300mg/24h。

  2.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以前血压高、蛋白尿,但突然尿蛋白增加或血压增高30/15mmg或血小板</mm3。

  (五)慢性高血压

  Bp≥140/90mmHg,妊娠前或妊娠20周以前或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为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

  二、诊断要点

  妇产科规陪计划

  妇产科学是研究女性特有的生理、病理和人类繁衍规律的专业学科,包括妇科、产科、计划生育和辅助生殖等亚专业。

通过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期能够独立完成妇产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及随访,对妇产科少见或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急症和危重病症的急救与抢救具备初步认识和经验,胜任妇产科临床医师的基本工作。

  一、培训目标

  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准确采集病史、规范体格检查、正确书写病历,掌握妇产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和临床

  路径;熟悉妇产科各类疾病的的诊疗要点(包括诊疗技术),能够独立和基本正确地对妇产科门、急诊常见疾病进行咨询、诊断和治疗,妥善掌握针对具体疾病的知情选择,作为术者能够完成妇产科常见小型手术,作为第一助手能够完成妇产科中型手术。

培训结束时具有独立从事妇产科一般临床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

  采取在妇产科各专业及其他相关科室轮转的形式进行。

通过管理病人,参加门、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数量,学习妇产科的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