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各地最新模拟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8476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3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各地最新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三历史各地最新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三历史各地最新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三历史各地最新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三历史各地最新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各地最新模拟题.docx

《高三历史各地最新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各地最新模拟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各地最新模拟题.docx

高三历史各地最新模拟题

必修1第1单元组卷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7·山东滨州高三期末·2)有学者认为,帝王将相可能不怕天不怕地,但怕史官,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

唐代以前,皇帝无权阅读史官对他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

这说明(  )

A.重视以史为鉴成为历代的传统            B.青史留名成为制约皇权的力量

C.儒家伦理对古代帝王形成制约            D.史官与皇权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2.(2017·山西晋中高三1月调研·24)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说:

“官僚政治是一种特权政治,在特权政治下的政治权力,不是被运用来表达人们的意志,图谋人民的利益,反而是在‘国家的’或‘国民的’名义下被运用于管制人民、奴役人民、以达成权势者自私自利的目的。

”他认为官僚政治的本质是(  )

A.皇帝享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特权政治    B.中央高度集权的特权政治

C.打着“国民幸福”旗号的特权政治    D.努力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

3.(2017·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五·2)西周中期以后,“王不立爱,公卿无私”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了,贵族子弟渐渐失去应有的自律性和责任心,他们不再像祖先那样兢兢业业治理国家,而是怠于政事,贪图享受。

这可以用来说明(  )

A.礼乐制度破坏助推西周衰落                B.官僚政治逐渐显露其优势

C.西周中期以后开始礼崩乐坏                D.分封制衰落导致政治腐败

4.(2017·云南曲靖一模·24)“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

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

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

该材料主要说明(  )

A.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强            B.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

C.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            D.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

5.(2017·广东揭阳高三期末·24)有学者说:

“持续不断而又存在于不同层次的封建,需要源源不断的土地供应作为制度实施的前提条件。

一旦土地资源紧张乃至枯竭,封建制便难以维系。

”对这一观点的准确理解是(  )

A.该学者认为封建王朝的衰亡源于土地兼并

B.该学者认为土地国有是封建制的基础

C.该学者总结了西周封建制走向瓦解的原因

D.该学者认为维系封建制需要不断的开疆辟土

6.(2017·湖南怀化高三期末·1)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

这客观上有利于(  )

A.防范诸侯割据                                        B.扩大统治区域

C.监督商朝残余力量                                D.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7.(2017·江苏南京、盐城一模·1)《左传·定公四年》载: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

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

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

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

”材料表明(  )

A.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            B.周公成为天下的绝对大宗

C.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            D.殷族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

8.(2017·湖南株洲一模·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

“盖天子、诸侯者,有土之君也。

有土之君,不传子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争。

”材料主要说明(  )

A.宗法制度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C.商周摘长子继承制受到挑战                D.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

9.(2017·湖南长沙高三期末·1)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时期弓鱼国墓地是弓鱼氏宗族的墓地,墓葬可分为七个等级,其中国君墓规模最大,其余几类墓的规模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降低。

类似的这种“族坟墓”,在多地考古中均有发现。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血缘关系主导社会生活                        B.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危机

C.宗法关系掩盖贫富悬殊                        D.经济发展维系礼乐体制

10.(2017·山东济宁高三期末·1)据史载,年幼的周成王与弟弟叔虞玩耍,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

“以此封若。

”辅政的周公人贺,成王曰:

“吾与之戏耳。

”周公曰:

“天子不可戏。

”遂封叔虞于唐。

这反映出当时(  )

A.周公权倾朝野飞扬跋扈                        B.注重维护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

C.分封制度已经遭到破坏                        D.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礼乐秩序

11.(2017·山东滨州高三期末·24)《礼记·大传》载:

“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旨在强调(  )

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                                B.封邦建国利于统治

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                                D.家国亲情本是一体

12.(2017·湖南十校协作体高三调研五·1)春秋初期,在鲁国宗庙祭礼上,鲁文公将其父鲁僖公(鲁闵公的庶兄)的神主(牌位)置于鲁闵公(鲁僖公的前位君主)之前,这一做法被孔子认为不符合“礼”。

这是因为此做法(  )

A.破坏了宗法血缘关系                            B.没有得到周王的认可

C.违背了君臣尊卑秩序                            D.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

13.(2017·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2月素质测试·24)《礼记·乡饮酒义》中行迎宾礼时,把宾、介、众宾分为三等;行献宾礼时,对宾有“献”、“醡”、“酬”:

饮酒作乐、旅酬以及撤俎之后,彼此劝洒,不计爵数,是为了使人尽兴,安乐而不混乱。

这在本质上(  )

A.体现繁文缛节,社会落后                    B.强调贵贱有序,维护统治

C.意在增进感情,联络乡谊                    D.说明思想教条,效率低下

14.(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期末·24)春秋以前,“天”被尊为最高神,是人类的监视者、执法者。

春秋时期,祭神祀鬼虽仍是“国之大事”,而“天之爱民甚矣”。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祭祀活动巩固了宗法制度                    B.政治演变发展了天人关系

C.天道权威萌发了民本思想                    D.神权观念强化了贵族政治

15.(2017·湖南长郡中学一模·24)有学者指出:

国君时常通过不断纳妾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与财富,于是就有了同父异母的许多个儿子。

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

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送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

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

这一观点实质上(  )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C.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D.抨击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

16.(2017·山西太原高三期末·1)西周初年,周成王因年纪幼小,尚缺乏裁夺政事的能力,周公旦“乃摄政当国”;后来,周厉王被国人所逐,召公和周公共同摄政,号称“共和”。

这些亊实说明在西周(  )

A.贵族政治占重要地位                            B.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

C.周王常常是统而不治                            D.分封制存在严重弊端

17.(2017·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三期末·1)下列是已经发现的甲骨文中的部分文字,其中直接描述分封制度的是(  )

A.四手共抬一物件                                    B.巡行以卫城安全

C.阡陌纵横之农田                                    D.执干戈以卫社稷

18.(2017·浙江金华十校高三期末·1)西周中晚期我国形成了列鼎制度。

据《春秋公羊传》记载,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

它所反映的早期政治制度包括(  )

①分封制②禅让制③三省制④宗法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2017·江苏苏州高三期末·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                        B.所谓“天”就是天理

C.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                        D.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

20.(2017·湖南长沙高三期末·2)秦始皇亲近法史,儒家没能占据统治者的主流体系,但在云梦秦简秦始皇时期的文献《为吏之道》中,对官吏的种种训导,恰恰充斥了儒家式的劝诫。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法家思想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儒家思想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C.下级官吏抵制中央坑儒政策                D.郡县制度未能得到儒家支持

21.(2017·山东济宁高三期末·3)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他认为:

“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

”这说明(  )

A.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的猜测    B.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

C.“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      D.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

22.(2017·山东济宁高三期末·4)“谶语”是秦汉时期巫师方士预言吉凶、治乱兴衰的隐语。

比如“亡秦者,胡也”,秦始皇认为“胡”当指匈奴人,于是命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以防边患。

但汉代儒生认为,“胡”应是指篡权乱政的胡亥。

这说明“谶语”(  ),

A.与历史现象的吻合属于偶然                B.较准确的预示了历史走向

C.是历史研究必须参考的史料                D.是统治者愚弄百姓的工具

23.(2017·北京昌平高三期末·1)著名学者柏杨提出:

“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

”此“组织精神”(  )

A.能够解决地方无权                                B.保证了民主决策

C.改变不了皇帝专制                                D.防止了官员腐败

24.(2017·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五·4)晋人张载在《榷论》中说,政府选拔人才时“碌碌然以取世资”,因此,一些具有卓越才能的人“直将伏死嵚岑(高峻的山峰)之下”!

这反映了该时期(  )

A.皇帝征召把儒士排除在外                    B.察举制未能选出经世之才

C.庶族及寒门才俊备受压抑                    D.士人壮志难酬而消极出世

25.(2017·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五·7)读表1,这一现象反映了(  )

表1唐、五代、宋三个时期官员出身统计

朝代

名族子弟

中等家庭

寒族

其他

53.2%

14.5%

13.8%

18.5%

五代

9.8%

26.1%

50.0%

14.1%

3.2%

28.0%

46.1%

22.7%

A.唐宋人口分布的变迁                            B.唐宋官学教育的发展

C.唐宋社会阶层开始流动                        D.唐宋社会门第的颓势

26.(2017·广东肇庆二模·25)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门阀政治,出现“王与马,共天下”(贵族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东晋大权)的民间谚语,而到了宋朝,“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各级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

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有助于(  )

A.加强官僚政治                                        B.削弱贵族集团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7.(2017·湖南株洲一模·3)《晋书》记载:

曹魏咸熙二年(256年),“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

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沽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复,六曰学以为己。

”由此可知(  )

A.儒学理念影响九品中正制度                B.州郡中正官严格举荐人才

C.中正官以门第为标准选拔人才            D.曹魏时期的中央集权加强

28.(2017·湖南长沙高三期末·4)汉唐明三代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宦官专权现象,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没有出现这种现象。

这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  )

A.皇权不断加强    B.长期处于分裂     C.外戚势力衰落    D.皇权相对削弱

29.(2017·湖南长沙高三期末·6)下表为唐玄宗和唐宪宗时期宰相的出身统计表,从表格中可知当时(  )

朝代

宗室

世族

庶族

待考证

唐玄宗

3

24

3

4

唐宪宗1

19

2

3

 

A.科举制度成效十分显著                        B.贵族势力仍占主导地位

C.皇权对相权的优势增加                        D.皇权实现有效控制地方

30.(2017·湖北荆门高三元月调研·25)《十二铜表法》规定: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唐律疏议》规定:

“诸八议者(注:

八议指亲、故、贤、能、功等八类人),犯死罪,皆圣所生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

相比之下,两者最大的区别是(  )

A.皇帝是否拥有最高裁决权                    B.是否正视纲常伦理

C.是否保护个人利益                                D.是否重视法律的公平公正

31.(2017·安徽淮北一模·2)钱穆认为,这种选拔方式骤看极合情理,然而切实施行中却存在毛病……读书求学,便有诸多限制,读书机会很不易得。

但对于一个读书家庭来说却是极为简单的。

因此,当时一个读书家庭,很容易变成一个做官家庭,而同时便是有钱有势的家庭。

“这种选拔方式”是指(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32.(2017·山东济宁高三期末·7)王谢是南北朝时期的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的合称,后成为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

唐朝刘禹锡曾感叹: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唐代(  )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空前强化

C.势家大族趋于消失                                D.政权基础发生变化

33.(2017·山东滨州高三期末·1)汉武帝曾经告诫大臣们,“在位上,而不能进贤者;不举孝,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也,当免。

”材料主要说明西汉(  )

A.选官与任官的制度开始确立                B.加强了对文官队伍的监察

C.形成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官僚制度    D.形成了完善的官员考核制度

34.(2017·山东滨州高三期末·3)宋朝规定未曾担任过两任县令者,不得任监察御史之职。

明代御史的人选,一般都必须是进士、举人出身才能应选。

这说明中国古代(  )

A.通过司法介入维护纲纪                        B.明确监察机构相关职责

C.加强监察官员权力制约                        D.重视监察官员选拔资历

35.(2017·山东滨州高三期末·4)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

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

材料表明(  )

A.科举制打破了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B.科举制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

C.科举制促进了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D.当时社会对科举及第崇拜的价值取向

36.(2017·广西桂林、百色、崇左一调·26)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国库充实,宋真宗想了解经济发展的具体数字,在多次询问后,宰相李沆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给了真宗。

材料反映了(  )

A.宋代政治危机日益加深                        B.宋代行政机构效率低下

C.相权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D.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民主

37.(2017·北京昌平高三期末·4)宋太祖即位之初,就下令修葺祠宇,绘先圣先贤像,自撰像赞,书于孔子、颜渊的座端,令文臣分撰余赞。

又屡次亲临祭祀。

他常对他的臣下说:

“朕欲尽令武臣读书,知为治之道。

”宋太祖这些举动的目的在于(  )

A.提高武臣文化修养                                B.减少自身地位威胁

C.丰富百姓思想生活                                D.重建儒学思想体系

38.(2017·浙江湖州高三期末·4)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

A.分散相权加强了君权                            B.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

C.促使行政决策民主化                            D.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

39.(2017·安徽蚌埠一模·2)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

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

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

这体现了(  )

A.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                            B.郡县制未广泛推广

C.有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                        D.啬夫由中央任命

40.(2017·安徽蚌埠一模·5)秦汉以来,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先后经历了州郡推荐的察举制,门阀士族控制的九品中正制,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这反映出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总趋势是(  )

A.由重才学到重品德                                B.由不公平到公平

C.由重血缘到重才学                                D.由封闭到开放

41.(2017·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2月素质测试·27)秦代,监察御史受中央御史大夫节制,属于中央政府委派的驻郡监察官员;宋代诸州监察官通判,是皇帝差遣到诸州专察知州的监察官,监察和制约州县官吏的一举一动;元朝,设行御史台为地方最高监察机关,其性质属于中央御史台的派出机构。

材料表明古代监察的机构特点是(  )

A.秩低权高,以小监大                            B.机构独立,自成系统

C.选官高标,管理严明                            D.权责明晰,维护统治

42.(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期末·25)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督察豪富家族和郡国守相,并将郡国豪富迁徙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  )

A.刺史监察促使郡国的力量逐步削弱    B.监察制度是解决郡国体制的主要方式

C.豪富家族成为维系政权的政治支柱    D.强干弱枝是巩固专制集权的重要措施

43.(2017·湖南长郡中学一模·26)唐朝时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但关乎死刑判决等重大问题时需由御史中丞(中央监察机关负责人)与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一起,组成“三司推事”,类似近代的特别法庭,并把会审的结果,最后报皇帝审批。

这说明唐朝(  )

A.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                            B.大理寺权力已经旁落

C.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                            D.司法制度已经近代化

44.(2017·山西太原高三期末·4)中唐以来,“道”是以监察和军事合成的,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号令自出,以相侵击,掳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而不知,反为和解之”。

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是(  )

A.逐渐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B.直接引发唐末农民战争

C.使地方凌驾于朝廷之上                        D.导致北方边患日益严重

45.(2017·山西太原高三期末·5)《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

凡是外国人,属同一国人相互间发生的犯罪,依照其本国的习惯和法律处理;如果唐人与外国人相犯及不同国家的外国人相互间的犯罪,则按唐朝的法律论处。

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  )

A.夷夏大防的观念                                    B.因俗而治的政策

C.天朝上国的心态                                    D.维护国家的主权

46.(2017·广东珠海一模·25)“司”本是唐代尚书六部下面的官名,但唐代自安史乱后,往往因财政困难,甚至有宰相自兼司职的。

宋又变成政府财政权专落在司的手里,独立设置“三司”机构。

三司的设置(  )

A.只是为了分割宰相权力                        B.政府职能发生了一些转变

C.调和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D.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47.(2017·山西五校高三第五次联考·25)楚汉相争时,刘邦就曾分封异姓为王,并取得了将士用命、各地归附之效。

汉朝建立后,“骨肉同姓少,故广强庶孽,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

这两种分封(  )

A.是笼络权臣的需要                                B.标准基本相同

C.是形势变化的需要                                D.目的完全一致

48.(2017·浙江金华十校高三期末·4)元时,在今天河北、山东、山西等大都周围地区设置单列的行政区划,名为“腹里”。

对“腹里”实施直接行政管理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宣政院                D.三司

49.(2017·浙江金华十校高三期末·27)【加试题】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

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令下层人士有进入国家管理层的可能。

随着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到隋唐以后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