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师这本书从有效教师的内涵与发展目标.docx
《有效教师这本书从有效教师的内涵与发展目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教师这本书从有效教师的内涵与发展目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效教师这本书从有效教师的内涵与发展目标
《有效教师》
“效”的解释是“效果,功效”,包括效果、效能、效率和效益。
有效就是高效能。
“效能”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效能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据。
高效能就是效果、效率、效益的综合体现。
可以说:
注重效果、提高效率、改进效能、追求效益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日夜探寻、反复实践的课题。
单元一有效教师的内涵与发展目标
本单元研修任务
(一)了解有效教师内涵,编写本地(特别是农村)有效教师的案例。
(二)形成有效教师的基础——人格特征,分析自身的人格特色,用实证的方法研究自己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三)分析自己所处于的成长阶段,提出近三年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
包括三个专题:
有效教师的内涵、形成基础、发展目标。
专题一 有效教师的内涵
*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呢?
也就是教师以自身专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意等方面的提高与完善为基础的专业成长、专业成熟过程。
有效教师的内涵:
·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厚的学科知识、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
·对自己的工作具有反思态度和积极探索的能力,成为研究者。
·善于和学生、同事、领导、社区、家庭沟通与联系,是个成功的教育合作者。
·学校管理的积极参与者一所学校要想拥有高质量的教学,教师是最关键因素。
高素质的教师能不断提高教学,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助于学校发展。
*一位成功的教师具备的特征表现有:
1、饱满的教学热情。
2、娴熟的专业知识。
我们密切关注自己专业的发展。
跟上您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
知识是活的,新生的,人也如此。
3、有组织的教学。
教师有效组织教学意味着学生拥有更多有效学习时间。
4、有活力的教学。
充满活力的老师铸就充满活力的课堂,带起一群有活力的学生。
活力不是一个原点的思考,而是经纬线般辐射开来的活跃与跳动!
5、良好的态度。
怎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保持好心情,不那么冲动呢?
不妨把自己看得崇高一点,伟大一点。
一个崇高而伟大的人怎么好意思跟孩子们较劲呢?
怎么好意思发火呢?
6、成功地管理课堂。
有纪律、有秩序的班级环境是学生完成学业的基本保障。
建立、执行课堂管理制度,教师须遵循持之以恒和公平的原则。
开学伊始,教师就应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
应避免建立规则,而又不执行。
这容易传递给学生这样的信息:
教师所说的话无关紧要。
7、有计划的教学进程。
有效的学习是与学习机会密切相联。
有效的学习是“做中学”。
8、拥有成功的人际交往技巧。
教师需要与他人合作,
9、清晰的表达。
很多学生并不知道他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
这需要教师清晰表达,简洁示范、讲解教学内容,清楚解释学习目的。
10、有效的提问。
问题(直接向全班或个别的提问)是一种有力的教学工具,能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向学生提问时,要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要立刻请学生回答。
一种无效的提问方式:
“小明,你认为爱迪生最有用的发明是什么,为什么?
”因为,当你指定回答问题的学生时,其他学生就会松懈,不参与思考问题。
相反,一种有效的提问方式:
“爱迪生最有用的发明是什么,为什么?
”然后停顿3~5秒钟,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思考
11、因材施教。
12、带给班级成功感。
13、保持高期望。
教师必须对学生充满期望,保持对学生的期望能引导学生良好的行为。
学生们希望教师对他们持续抱有期望。
14、创造愉悦的氛围。
15、有弹性的教学。
教学需要弹性,能根据具体情况调查教学,而不是呆板地遵循教学计划;能敏锐地感觉到学生需要,从而不断改变惯例和规则以帮助学生;能保持积极的态度,控制您的情绪,情况变化时,会调整自己制定好的计划。
当然,“弹性不能偏离得弯曲了形状。
”
教育不是僵化的科学,根据不同的教育目的和学校目的,对教师有不同的要求。
这里的15条特征是成功教师的普适性特征。
专题二 有效教师形成的基础
核心理念
有效教师形成的基础是其人格特征:
有效教师的人格特征
胸怀理想,矢志从教
热爱事业,追求卓越
以德立教,奉献中积累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标示了有效教师高尚的师德境界,古今中外不朽的名师们,都是在以德立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站立起来的,都是在无私奉献,忘我的工作中获取成功的。
乐学善学,学而不厌
悦纳自我,自强不息
童稚之心与长者风范
平和之心与坚韧精神
坦诚开敞,善于交往
专题三 有效教师的发展目标
核心理念
有效教师是处于发展后期的教学与能力协调发展的教师。
有效教师的内涵与自己现在所处的发展状态之间的差距是制定发展目标的依据。
关于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
根据我国教师的实际情况,我们把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阶段:
适应期、发展前期、发展后期和创造期。
适应期——有充分准备的教学新手这个阶段教师素质的特点是: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初步形成。
素质发展还处于较低的层次,且发展不平衡。
发展期
发展前期——能够出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学专长型教师这个阶段的素质特点是:
教育教学工作熟练化和经验化。
素质全面化。
亟待提高的问题:
教育改革意识与能力不足。
知识面狭窄。
科研能力较差。
发展后期——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协调发展的成熟教师。
这个时期骨干教师的素质特点是:
教育工作向学化。
知识深广化。
创造期——教育专家型教师
创造期的教师的素质特点为:
学识专深化。
目光的远大与看问题的前瞻性。
根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制定专业发展计划。
单元二有效教师的发展环境
三个专题
专题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
核心理念
教师专业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教师自身的需求。
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职前培养、职初培训和在职研修进行通盘考虑,、整合学术性和师范性、整体设计。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全新的发展方式从转变教师的观念开始,反思—研究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教师任职学校的作用凸显。
教师专业发展的知道和管理向着以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为基础的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方向。
教师专业发展的五大趋势:
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度逐步成为大学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依靠教师教育改革,并要求发挥教师在任职学校的作用。
教师任用实现证书化,教师专业工作者的社会形象日趋凸显。
教师教育机构和课程实施认定制度,为教师专业化保驾护航。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重要专项,表明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对于教师职业由强调工具价值转向内在价值
对于教师发展有强调外部动力转向重视内部动机
对于教师工作由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
专题二政府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略)
专题三影响教师工作效能的因素
核心理念
影响教师工作效能的主要因素:
教师的经历和专业发展阶段
教师理想、抱负和对教育事业的认识
学校领导风格和学校文化氛围
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如培训、教研和同伴影响)
政府的政策、学校硬件条件、教师待遇、社会舆论等。
单元三有效教师的核心素质
本单元研修任务
有效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核心素质。
了解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和专业自主意识的内涵
结合实际,分析有效教师的核心素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和专业自主意识这四个方面构成有效教师核心专业素质的整体。
分为四个专题。
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专业自主意识。
专题一教师的专业知识
核心理念
教师应该具有七个方面的专业知识:
学科内容知识;
一般教学法知识,特指超出学科内容之外的有关教室组织和管理的主要的原则和策略;
课程知识,特指掌握适用于教师作为"职业工具"的材料和程序;
学科教学法知识,指学科内容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
有关学生及其特性的知识;
有关教育情境的知识,包括班级或小组的运转、学区的管理与财政、社区与文化的特征等;
有关教育的目的、价值、哲学与历史渊源的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应该是结构化的。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专业知识的结构有差异。
一、教师知识的组成
北京师范大学的林崇德教授等认为,从功能出发,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结构内容:
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性知识。
1、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
2、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更具体地说,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3、教师条件性知识。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4、教师的文化性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对教师说过:
“在你的科学知识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该是沧海一粟。
”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这是知识结构的基础部分。
其中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新兴学科知识,以及计算机知识、社会生活常识和一门外语。
教师知识的结构性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的知识层次构成情况,包括各种知识间的比例、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整体功能。
两种不同的知识结构
A型——堆栈型知识结构
放在每个格子里的是“知识点”。
如果是结构清晰的“堆栈”,纵横知识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堆栈形成的过程有三种。
分别是A1、A2和A3。
表3——2 教师和知识结构
堆栈名称 建立过程
A1型 主动累计型 知识点的存放区域是学生自己划分的;知识点是自己放入的
A2型 被动累计型 知识点的存放区是按照教师告诉的划分的;知识点是教师告诉放入的
A3型 混乱型 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划分存放区域;知识点没有按昭教师告诉的放入
B型结构(塔型结构)一般是教师经过长期积累与方法思考逐渐形成的。
其特点是以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为载体,建构起学科观念,某些相互关联的学科观念可以被更高层次的主题整合。
最终升华为看待世界的哲学方法。
专题二教师的专业技能
教师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
核心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为专业技能。
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
教学设计技能、教学语言技能、课堂组织和调控技能、研究技能、综合运用信息技能和自我监控技能。
教师的专业技能是在不断地收集关于教学有效性的信息,并运用信息不断地调试自己的技能水平中发展起来的。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专业技能发展水平有明显的差异。
教学设计技能
所谓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对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再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能力。
简言之,就是教师在课前对教学中各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设计的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包括了诸多技能的组合,其基本内容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的技能。
2、制订恰当的教学目标的技能。
3、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技能
4、预测课堂情况变化的技能
教学语言技能
1.教师的语言必须体现教育性和启迪性的导向。
2.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
3.教师必须掌握多种口头语言技巧,并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将之进行有机组合的技能。
4.教师必须具有说好普通话的能力。
5.教师必须具有合理使用身体语言的能力。
6.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课堂板书技能。
课堂组织和调控技能
课堂教学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时间活动,毫无疑问应该以既定的教学目标为统领,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
课堂教学的组织性是以教学设计和备课时最终确定的教学程序为“蓝图”,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保持教学的计划性和变化性动态平衡的主要手段和措施是教学评价,而且主要是形成性评价,即伴随教学进程随时进行的教学评价和及时反馈。
合理地组织调控课堂教学结构,要突出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抓好“开头”、“结尾”,安排好“过度”和“照应”,使整体课堂结构严谨,井然有序,首尾衔接,浑然一体;二是合理安排教学节奏,使教学过程张弛相见,节奏分明。
研究技能
教研结合,从教学熟练型走向专家型。
亦教亦硏,常教常新。
综合运用信息技能
在信息社会中可以说信息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
所谓信息能力,包括四个方面:
(1)获得信息的能力,即接受、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2)指善于利用信息,即能利用信息进行判断,作好决策。
(3)操作能力。
(4)教育预见能力。
自我反思技能。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计划与准备。
课堂的组织与管理。
教材的呈现。
语言和非言语的沟通。
评估学生的进步。
反省与评价。
专题四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略)
通过刚才所讲我们知道了有效教师的内涵与发展目标,明确了有效教师的发展环境,掌握了有效教师所应具备的核心素质,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有效教师呢?
接下来要讲的是第四单元:
有效教师的发展策略。
专题一:
做反思-研究型教师
实践-反思-研究三位一体,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主要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更深层次的对话。
反思型教师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考察评判自己,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探究自己的行为表现和学生的行为表现之间的关联,在对自己的“不满意”的批判中,努力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以促使学生取得更大的学习成就。
也正因为如此,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在这里我们如此倡导反思-研究型教师的重要,那么有必要来看一下反思型教师与经验型教师的区别:
反思型教师:
能够自觉地对影响教学的相关因素进行逻辑推理、谨慎判断以及批判性的分析,以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行为、教学方法等。
他们不仅仅知道“教什么”,更善于思考“何时教”、“在何处教”、“为什么教”、“怎样教”等。
技术型(经验型)教师:
是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达到别人设计好的目标的知识传授者。
他们仅凭自己的经验,进行简单的重复;依靠直觉的反应,进行机械的模仿,忽视对教学行为的理性思考;注重遵循教学常规,忽视对其中原理和理念的探讨。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批判反思:
批判反思最突出的过程就是寻找与验证假定,“假定是我们所持有的对于世界和自己的处境自以为正确的观念。
”
反思过程的核心是试图从多种视角来看待问题(视角转换)。
怎么样进行批判反思呢?
我们可以着手从不同视角来寻找与验证假定,进行“研究性反思”。
它们分别是:
作为教师和学习者的自传,学生的眼睛、同事的感觉、理论文献。
具体来说就是:
一、自传反思
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一旦形成某种结构或体系,做便处于一种“自以为是”的“固执”状况,除非受到有意的挑战或者在实践中碰壁,否则难以改变。
自传反思的理念主要通过思想批判来进行。
自传反思是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考察,来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
具体包括以下方法:
1、教学录像
2、教学日志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学校已经开始提倡发表教学网志,既能自我回顾,又能资源共享,为别人提供一定的借鉴。
3、教师学习审计
也就是我们经常写的学科的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4、忠告备忘录:
这一活动要求教师想象自己将要离开当前的职位,把自己在工作最好的教学经验也可是曾经失败的教训作为忠告写下来。
这种备忘录能呈现教师们认为是职业活动中决胜关键的因素,为教师提供启示。
5、角色模型简介:
说白了就是我们自己要树立一个身边榜样,以便进行取长补短,当然,你也可以设想一个完美的老师形象,并不断向这个虚拟的人物学习。
二、从学生眼中认识自己
我们做教师的可以以学生为镜子来反观自己的教学实践。
三、建立批判对话小组
所谓批判,其实就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对历史或现实作甄别和审视,对人或事进行分析和解剖,以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其着眼点是广阔的未来。
我们传统的教研组往往受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要求教师们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进行自我批判,进而适应外部制定的规定与准则,最终达到“趋同”的状态。
而批判性反思强调不确定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理解他人,尊重“趋异”。
不利于教师的发展。
四、理论的批判
我们教师很容易地认为理论就是一整套有组织的知识,常常把理论看作某种同真理相关的东西,是确定的、完全的和不容怀疑的。
实际上理论文献也要批判性的阅读。
理论的权威也不一定绝对正确,我们不应一味地盲从。
专题二:
以校为本的发展模式
核心理念:
教师成才的基本途径是“岗位成才”。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在教育教学工作环境中才能实现。
教师有机会参与学校的改革时,能够把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付诸于实际工作,使自己的努力目标与学校的发展目标一致。
教师合作研究不仅可以提高知识与技能水平,而且可以改变获得知识技能的方式和态度。
成功的校本培训方案是实施校本教师培训的前提。
科学的校本培训设计是实施校本教师培训的关键。
合理的校本培训框架是实施校本教师培训的指南。
以校为本的发展模式,首先应该
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一所学校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变会对每个成员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不能拿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为明天服务”。
面对今天如此充满活力的研究型课程,我们教师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只有学习,才能以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来教育学生;只有学习,才能由一名学习型的教师进而成为一名学者型的教师、研究型的教师;只有学习,才能清除教育教学中的赝品;只有学习,才能真正拒绝平庸;只有学习,才能真正显示教学生涯的巨大张力。
学校是放飞希望的地方,而教育的希望不仅在于学生,也在于我们教师、我们的学校。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首先成为学习型社会的践行者。
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帮助学生成为成功学习者。
当教师感觉隔阂减少时,同事之间的对话往往是交换有价值的信息。
教师之间交流体会能让他们学习到新的东西,也能维持同伴之间的和睦关系。
有案例分析认为,在那些教师质量高的学校,在以下六个方面做的非常到位。
1、看法与价值:
2、教与学的组织
3、管理安排
4、领导
5、教职员的发展
6、与社区和学区的关系
二、制定并实施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如何开展校本培训的实践,最关键且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如何建立一个可实际操作的校本培训方案框架。
这对于广大基层学校而言,更有意义。
设计校本培训方案的基本要求
培训必须基于明确的教育和教学观念上,体现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对教师的新要求。
培训方案应该体现鲜明的主题特性。
不要面面俱到。
培训方案必须体现培训者与受训者的共同参与和积极工作。
我们可以将学生所关心的需要教师解决的问题,直接体现到培训方案之中。
在这一点上,我想我们还需要做的更好。
培训中应体现教师学习、教师研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特点。
方案中对培训所需的物质条件有明确的规定,包括学习资料,学习场所与设施等。
对方案的实施与监控与评估的要求
每一种方案的设计都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
校本教师培训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有:
组建校本培训的工作组,由学校校长牵头负责。
实施需求评定,了解学校教师的队伍现状。
3、方案的讨论与修订
那么方案制定后,具体的培训形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讲座法
自学法
观摩与观察
研讨会
行动研究
下面谈第三大点
三、远程教育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形成“四步式”学习模式
那么什么是“四步式”学习模式呢?
它的基本特点就是以远程教育为起点,面授辅导和多种分散的、以学员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培训过程,以改变学员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跟进,一堂课上学生发生的变化激励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把教师反思与交流的心得再输入远程资源之中,是一个“闭环”的学习过程。
第一步:
远程教育为起点。
第二步:
重心下移,以“乡教师学习中心”为单位开展校本培训,合作学习。
第三步:
鼓励与指导教师在课堂上改变教学行为。
第四步:
开展校本交流与反思
专题三 教师自我发展策略(三大条)提纲有
教师实施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不仅主动且具有责任感。
在这里重点讲一讲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档案袋。
实际上制作档案是老师学习的一种方式,档案的使用可以鼓励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理念,最后改进自己的工作。
档案主要有文本档案和电子档案两种。
电子版档案实际上相当于现在的博客,那么档案的制作有好几种类型,但我想既然要体现教师的成长轨迹,就更应体现其个性。
就没有必要固定在某一种模式上。
二、同伴互助的“2+2”反思与评价方法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同伴互助,校本教研也离不开同伴互助,那么什么是2+2模式呢,可以简单的用一句来概括:
就是老师在没有课的时间里,去观察别人的课堂,观察后给出两句称赞和两个建议。
“平衡”尤其重要。
三、通过自学提高学科素养
单元五有效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本单元我们重点要了解
专题一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
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强调展示成就与改进激励;突出综合素质、重视个体差异;注重质性评价,主张自我反思;以自评为主,各方协同参与。
我觉得发展性教师评价,有些类似于周弘的赏识教育的理念。
都说学生要赏识,多鼓励,实际上老师也是需要鼓励的。
我们也愿意听好听的,不愿意总挨批评。
发展性教师评价与传统的教师评价相比有哪些异同呢?
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展开来谈。
专题二 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实施
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既有一定的科学程序,又要因人而异,它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需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确定评价方案,因此在这里我们只是来了解一下:
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实施步骤
实施这一评价需要七个阶段:
讨论评价目的,评价模式以及相关的术语
制定评价的行为指标和标准
收集教师行为表现的信息
信息的分类、整理
召开形成性会议
制定发展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一般包括下面一些指标。
1、教师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理论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2、教师职责指标(育人管理职责、教学科研职责、协同工作职责)
3、教师绩效指标(育人管理有效、教学科研成效、协同工作成效)
当然了,这些只是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一般指标,对于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教师的评价指标也是有所不同的。
这里不再细讲。
以上我所讲的只是在学习有效教师这本书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肯定还有许多不当之外,恳请大家能给予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