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辅导》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8051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学大纲.docx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辅导》教学大纲.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学大纲.docx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学大纲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小学生心理辅导

开课单位:

教育科学学院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性质

《小学生心理辅导》是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或初等教育专业)、三年制师范类专业的学科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属性为理实一体课。

2、课程教学目标

(1)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学生要掌握有关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能较熟练地运用心理辅导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如:

构建良好辅导关系的技术、会谈技术、团体心理辅导技术、游戏心理辅导技术等,同时,学生至少要熟悉2种以上的心理辅导理论并能在心理辅导中加以运用。

(2)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学生要掌握从事小学生心理辅导所需的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人格素养以及伦理道德素养,并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加以完善。

(3)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学生要树立心理健康的观念并能在今后的小学教育中贯彻之。

3、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

《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这些课程为学习《小学生心理辅导》提供知识和理论基础。

它们是《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基础和必修课程。

后续课程:

《班级管理》、《少先队工作》、《团体辅导》等。

这些课程需在学生掌握了心理辅导的技术和方法后方能学习。

它们是《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拓展课程。

4、课程主讲人

主讲该课程的教师应具有丰富的心理辅导的知识和理论素养,并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最好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

二、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手段建议

(1)课程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训练法(在短学期进行)。

(2)教学组织形式

单班教学;课堂教学、课内实训、课外见习实习。

3.教学手段运用建议

多媒体教学。

三、课程考核

1、考核方式变革的缘由和基本思路。

由于该课程为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并重,过去的考核大都倾向于理论部分,这使得学生不太重视技能训练,心理辅导能力很难获得提高。

因此,需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予以变革。

基本思路为:

(1)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

在课堂教学中,精讲心理辅导的理论。

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教师辅导的方式弥补。

(2)采取个案教学的方式进行。

通过教师展示个案,学生分析、讨论,教师总结。

对每个心理辅导方法和技术,可以采取学生一对一的形式进行训练,学生在课余时间需加强练习。

(3)课堂教学需使用多媒体教室和心理咨询室。

教学组织形式为班级授课制、小组讨论、个别训练等,视其教学内容灵活确定。

2、考核的实施方案:

包括平时考核、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方式及成绩比例等。

平时考核占30%,主要有:

作业、讨论、技能训练、案例分析等;期中考试占20%,随堂进行;期末考试占50%。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第一章小学生心理辅导概述(6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含义及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2、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心理辅导的含义及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和特点。

3、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思想教育等的关系;理解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掌握建立小学生心理档案的方法。

4、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影响心理辅导关系的因素并能在心理辅导中有效地运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一)什么是健康?

1、健康的内涵包括:

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崇高。

2、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准则。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什么是心理健康?

2、心理健康的内容:

具备正常的心理过程;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有较高的社会适应性。

(三)心理健康的判别标准

1、心理测验标准

2、社会常态标准

3、社会适应标准

4、主观经验标准

(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2、具有良好的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心态和意识,能体验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3、情绪稳定、乐观,能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情。

4、意志健全,能面对和承受挫折与失败。

5、人格完整。

6、人际关系和谐,具有合群、同情、爱心、助人的精神。

7、学习适应。

8、心理行为符合自己的年龄特征。

二、心理辅导的含义

(一)什么是心理辅导

(二)心理辅导与思想教育的区别

1、理论依据不同。

2、工作目标和范围不同。

3、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

4、工作方法不同。

5、凭借的手段不同。

6、工作原则不同。

7、工作机制不同。

8、工作效果的评估标准不同。

第二节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和特点

一、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含义

二、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

(一)内容获得的方法——评估小学生的服务需求

(二)经验上的心理辅导内容

1、小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2、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3、小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

三、小学生心理辅导的特点

1、小学生心理辅导主要是面对需要帮助的正常儿童。

2、小学生心理辅导要承认和尊重儿童的独立价值,要把儿童的心理问题当作是一个发展性课题。

3、小学生心理辅导是为小学生提供一种心理帮助。

4、小学生心理辅导是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建立的过程。

5、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实质是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

一、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

(一)保密性原则

(二)价值中立原则

(三)感情限定原则

(四)发展性原则

二、小学生心理辅导的道德规范

(一)心理辅导行为是否符合职业道德准则,要满足的基本原则

1、有益;

2、无害;

3、自主;

4、公正。

(二)评价心理辅导行为是否符合道德的标准

(1)个人的和职业的诚实,辅导员同事之间、辅导双方应相互坦诚;

(2)以符合来访者的最大利益为原则,辅导员应避免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给来访者,而不管或忽视来访者的真正需要;

(3)辅导员的行为不应有个人的欲望和图谋;

(4)能证明自己所采取的辅导行为是正当的,辅导员应能够证明自己的辅导行为是目前专业发展所能做出的最好选择,为此,辅导员必须保证自己辅导行为的先进性。

第四节小学生心理辅导资料的收集与管理

一、小学生心理辅导资料的内容

(一)有关小学生个人背景的资料

1、基本情况

2、家庭情况

3、邻近社会环境

4、身体健康状况

5、在家庭、学校中及社会上的个人行为表现

6、学业成绩

7、轶事记录

8、心理测验记录

9、突出的个人心理特征

10、心理与行为障碍记录

(二)有关小学生心理辅导的资料

1、与小学生心理评估与心理诊断有关的资料

2、个案记录和个案报告的资料

二、收集小学生心理辅导资料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多样化原则

三、收集小学生心理辅导资料的方法

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心理测验法等。

四、小学生心理辅导资料的管理

——建立小学生心理档案

1、小学生心理档案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小学生个体心理档案,一类是小学生团体心理档案。

2、由于心理档案的特殊性和保密性,总的来说应采用集中管理。

3、在建立小学生心理档案中,许多资料应该尽可能序列化、表格化,使资料呈现更有条理、更清晰、更明确,并能有利于从这种呈现中发现问题和规律。

4、不能为建档而建档,只建档不使用是对学生的伤害。

第五节影响小学生心理辅导关系的因素

一、同感

(一)同感的含义

(二)同感的层次

1、初层次同感。

2、高层次同感。

(三)辅导员如何提高同感水平

1、广泛涉猎各类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2、把握来访者非言语行为的内涵,同时赋予他同感性的非言语行为。

3、积极倾听。

4、给自己思考的时间。

5、使用简短反应。

6、同感反应要适合来访者。

7、辅导员应具有自己的特质。

二、尊重

(一)尊重的含义

(二)尊重的组成部分

对来访者的承诺、努力理解来访者、非批判的态度和亲切。

(三)尊重的表达

1、尊重的态度

2、尊重的行为表现

三、真诚

(一)真诚的含义

(二)真诚的组成部分

1、支持性的非言语行为。

2、角色行为。

3、一致性。

4、自发性。

5、开放性。

(三)真诚的表达

1、表里一致。

2、自我暴露,与来访者分享自我。

四、具体化

(一)具体化的含义

(二)具体化时应注意的事项

五、即时化

(一)即时化的含义

(二)即时化的步骤与基本规则

1、即时化的步骤

2、即时化的基本规则

六、面质

(一)面质的含义

(二)使用面质的前提条件

1、言行不一致。

2、前后言语不一致。

(三)使用面质的注意事项

1、面质应在高度同感的基础上进行。

2、面质应有事实根据。

3、面质应是试验性的。

4、用投入的态度。

5、用渐进的方法。

 

第二章小学心理辅导教师(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作为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和人格素养并能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加以完善。

2、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辅导教师的心理保健的知识,以促进自己的成长。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

一、美国心理咨询员和中国心理咨询员的任职资格

1、美国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人员大体分为三种:

精神科医生、临床心理学家和认定咨询员。

2、中国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分为三个等级,即:

心理咨询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每一等级各有不同的任职要求和考核标准。

二、小学心理辅导师的专业要求

1、面对全体学生。

2、发展性、预防性。

3、既需要专业性强,也要兼顾小学辅导的特殊性。

三、小学心理辅导员的基本专业技巧

(一)学会倾听、做到真诚、全面接纳

(二)真诚、尊重是前提

第二节心理辅导教师的人格塑造和成长

一、心理辅导员积极的人格塑造

1、比较成熟,具有灵活性,一般在30岁以上。

2、具有比较温暖的人格,能与人和睦相处。

3、具有良好的自我同一性,清晰的自我图像。

4、真诚的爱。

5、能够承受来访者带来的压力。

6、易于摆脱焦虑,营造轻松的氛围。

7、能够承受人性中所有破坏的力量。

8、应该是无私的。

把舞台留给来访者自己。

9、善于运用非言语的表达手段。

10、富有幽默感。

二、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个人成长

(一)心理辅导员的生命观和人性观决定了他的辅导目标

1、行为疗法的辅导原理

2、精神分析的辅导原理

3、认知主义的辅导原理

4、人本主义的辅导原理

(二)小学心理辅导员的成长方式

1、通过各种培训促使自己成长。

2、通过辅导实践促使自己成长。

3、通过自我反思促使自己成长。

第三节心理辅导教师的心理保健

一、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倦怠

二、小学心理专业发展问题所造成的困惑

三、小学心理辅导教师自我心理保健

(一)不断地学习,永远不要停滞不前。

(二)创造带来活力。

(三)把它当做一项事业来做。

 

第三章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9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辅导的主要理论,重点掌握合理情绪治疗理论、交互作用分析理论、现实治疗理论以及森田治疗理论。

2、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将心理辅导理论运用到对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分析中。

3、了解心理治疗的一些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对幼儿体验的重视

(二)无意识观

(三)人格结构观

(四)心理防御机制

1、压抑。

2、投射。

3、反向形成。

4、转移。

5、否认。

6、退行。

7、合理化。

8、抵消。

9、隔离。

10、自居作用。

(五)性心理的发展

1、口欲期:

0—1岁。

2、肛欲期:

1—3岁。

3、性蕾期:

3—5岁。

4、潜伏期:

6—11岁。

5、生殖期:

12—17岁。

(六)释梦理论

(七)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二、精神分析的方法与过程

(一)精神分析的方法

1、自由联想

2、梦的分析

3、抗拒的分析

4、移情的分析

5、解释

(二)精神分析的过程

1、开放阶段

2、移情的发展

3、修通阶段

4、结束阶段

第二节“以人为中心”辅导理论

一、“以人为中心”辅导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对人的基本看法

(二)有关自我概念的理论

1、自我概念的发展

2、自我概念与心理失调

二、“以人为中心”辅导的条件与方法

(一)促进人格成长的条件

1、两个人有心理上的接触;

2、来访者处在一种无助、焦虑不安与混乱状态中;

3、辅导员在此关系中是协调一致的、整合的人;

4、辅导员产生对来访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

5、辅导员能对来访者产生同感,不再从自己的观念和立场来看待对方;

6、来访者能够体会、感受到辅导员对自己的尊重与同感。

(二)“以人为中心”辅导的方法

1、非指导时期(1940—1950)。

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是接纳和澄清。

2、反射时期(1950—1957)。

所运用的主要方法是对来访者的情绪做出准确的反应,对来访者潜在的情绪做出准确的反射。

3、体验时期(1957—1985)。

提出有效辅导的三个充分必要条件为标志,这三个重要因素是:

同感、积极的关注和真实性。

第三节认知辅导理论

一、合理情绪治疗理论

(一)合理情绪治疗理论的基本观点

1、对人本性的看法。

2、ABC理论。

3、不合理信念的特征:

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二)合理情绪治疗的方法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3、认知家庭作业。

二、交互作用分析理论

(一)对人的本质的看法

1、结构分析

2、交互作用分析

3、游戏分析

4、生命计划分析

(二)辅导技术

1、治疗契约。

2、质询。

3、对峙。

4、例证。

5、确认。

6、解释。

第四节森田疗法

一、森田疗法的基本观点

(一)神经质与神经质症

(二)神经症的特征

神经质的特征表现为发动疑病性基因的人格特性本身。

(三)神经质的类型

1、普通神经质。

2、发作性神经质。

3、强迫观念症。

(四)精神拮抗与思想矛盾

(五)神经质症的形成机理

二、森田疗法的治疗理论

三、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

(一)“顺应自然”的原则

1、顺应自然,就应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接受不安等令人厌恶的情感。

2、顺应自然,就要认识精神活动的规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

3、顺应自然,就要认清症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接受症状。

4、顺应自然,就要认清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接受事物的客观规律。

(二)“为所当为”原则

1、忍受痛苦,为所当为。

2、面对现实,陶冶性格。

第五节现实疗法

一、现实疗法的基本观点

(一)现实疗法的基本假设

(二)现实疗法的人性观

二、现实疗法的主要原则与特征

(一)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

(二)就事论事,不重视感受。

(三)否定精神疾病的概念。

(四)制定行动计划。

(五)不重视移情。

(六)行为评估。

 

第四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问题(6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

2、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学会了解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掌握预防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生的身体发展

(一)身高体重

(二)骨骼肌肉

(三)心肺功能

(四)神经系统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1、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

2、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

3、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

4、小学生思维与想象的特点

5、小学生言语的发展

(二)小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1、情绪体验强烈而不易自我调节。

2、情绪表达单纯而易于外露。

3、情感的自我中心性。

4、情感丰富而不稳定。

(三)小学生意志的特点

四、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

2、小学生自尊的发展

 

(二)小学生个性倾向的特点

1、小学生需要的特点。

2、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3、小学生兴趣的特点

4、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特点

(三)小学生个性特征的特点

1、小学生气质的特点

2、小学生性格的特点

(四)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发展的特点

1、同伴交往的特点

2、亲子交往的特点

3、师生交往的特点

第二节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个体因素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

(一)遗传因素

1、母孕期及分娩因素。

2、生产发育及营养因素的影响。

3、生理疾病或机能障碍。

(二)心理因素

1、特殊的人格特征

2、心理矛盾冲突

3、心理挫折

二、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家庭结构

(二)家庭氛围

(三)教养方式

(四)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学校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校风与班风

(二)学校环境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四)教师素质

(五)师生关系

四、社会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

(二)大众传媒

(三)社区环境

第三节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小学生自我认知偏差

1、自负

2、自卑

(二)小学生的情绪问题

1、厌学情绪

2、学习焦虑

3、抑郁

4、恐惧

(三)小学生的行为问题

1、入学适应问题

2、人际交往问题

3、过度依赖

4、网络成瘾

5、欺负行为

6、偏畸习惯

(四)人格障碍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学校的对策

1、心理辅导

2、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

(二)家庭对策

1、确保孕妇身心健康。

2、及时察觉。

3、创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4、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第五章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的含义及特点。

2、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设计方法和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实施要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概述

一、什么是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程

二、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一般特点

(一)辅导性。

(二)发展性。

(三)体验性。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一)总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全的人格、增进其心理健康的水平。

(二)具体目标

1、认知目标

2、情感目标

3、问题解决目标

四、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内容

(一)小学生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内容的来源

1、预设性内容

2、生成性内容两种。

(二)小学生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

1、选择与学生成长密切关联或已引起学生普遍关注的内容。

2、选择与学生经历密切联系并符合学生思维水平的内容。

3、选择与学生心理品质优化有积极意义和培养学生乐观进取的内容。

五、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认知法

1、讲授。

2、讲故事。

3、艺术欣赏。

(二)讨论法

1、专题讨论。

2、脑力激荡。

3、辩论。

4、自由发言。

(三)操作法

1、游戏。

2、心理测验。

3、角色扮演法。

4、行为改变法

第二节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设计

一、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程设计流程

(一)科学选题及命名。

(二)对主题进行理论分析。

(三)制定活动目标。

根据理论分析,结合辅导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关的辅导目标。

(四)选择辅导策略与方法。

(五)确定活动时间。

(六)媒体与辅导材料的准备。

(七)实施场所的规划。

(八)各种资源的协调。

(九)明确活动的流程。

(十)活动效果的评估。

二、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设计方案

(一)要有一个能吸引学生的标题名称

(二)主题的相关理论分析是设计是否合理、科学及实施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三)生成性目标比预设目标更重要

(四)活动场地设置要充分考虑方案设计的情境要求

(五)在方案设计时要考虑完整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流程

1、暖身活动。

2、创设情境。

3、催化互动与分享。

4、促进自我探索。

5、引发领悟。

6、整合经验。

7、促成行动。

8、彼此回馈。

9、活动延伸。

10、评估效果。

第三节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一、实施前的准备

(一)在做课程设计时首先要掌握小学生心理和心理教育的有关知识技能

(二)了解教学对象即学生的背景材料

(三)先行接触

(四)设置助手

二、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施过程

(一)课程的导入

1、热身方法。

2、澄清方法。

(二)课程的展开

1、引导方法。

2、反馈方法。

3、概述方法。

4、面质方法。

(三)课程的结束

1、回顾与检讨。

2、计划与展望。

3、祝福与道别。

三、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评价

(一)活动目标评价

1、适应时代需要的原则。

2、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原则。

3、整体协同发展的原则。

4、可操作性原则。

(二)活动内容评价

(三)视暖身活动

(四)看所设计的活动与所创设的情境

1、必要性。

2、适切性。

3、参与性。

4、持续性。

(五)辅导过程评价

(六)视学生的反应

(七)视教师的表现

(八)看辅导作业

(九)辅导方法、策略的评价

(十)辅导效果评价

第六章心理辅导中的会谈技术(10课时)(期中考试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辅导对会谈的要求。

2、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心理辅导中的倾听反应及技巧。

3、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心理辅导中的行动反应及技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谈中的基本问题

一、会谈的目的、作用和意义

(一)心理辅导中的会谈按其作用划分,可以分为收集资料式会谈、诊断(或评估)式会谈和心理辅导式会谈。

(二)心理辅导中的会谈的作用和意义

1、会谈是收集来访者资料的基本形式。

2、会谈是建立良好辅导关系的手段。

3、会谈是帮助来访者澄清事实、确定辅导目标的途径。

4、会谈是使来访者发生改变的重要媒介。

5、会谈也可以使辅导员受益。

二、会谈的要求

1、在会谈过程中辅导员要全神贯注。

2、辅导员必须具备同感、尊重、真诚等心理辅导特质。

3、辅导员要熟练掌握各种会谈技术并能够灵活运用。

4、辅导员要善于把握会谈的方向,控制会谈的节奏。

5、辅导员要把握会谈重点,分清主次。

6、辅导员要做好会谈记录。

三、影响会谈的因素

1、辅导员和来访者

2、会谈的场所

四、无效的会谈

1、劝告

2、说教

3、过多提问

第二节倾听反应

一、倾听及其过程

(一)什么是倾听?

(二)倾听的过程

1、接收信息

2、加工信息

3、传递信息

(三)倾听反应对辅导员的要求

1、全神贯注。

2、对来访者的谈话内容持非批判性的态度。

3、留意来访者诉述时所表露出来的非言语信息。

二、倾听反应的技巧

(一)澄清

1、澄清及其目的

2、澄清的步骤

(二)释义

1、释义及其目的

2、释义的步骤

(三)情感反应

1、情感反应及其目的

2、情感反应的步骤

(四)归纳总结

1、归纳总结及其目的

2、归纳总结的步骤

三、影响倾听的因素

1、在现实中,有三种类型的辅导员对来访者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