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高考古诗鉴赏题有妙招.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8043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对高考古诗鉴赏题有妙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应对高考古诗鉴赏题有妙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应对高考古诗鉴赏题有妙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应对高考古诗鉴赏题有妙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应对高考古诗鉴赏题有妙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对高考古诗鉴赏题有妙招.docx

《应对高考古诗鉴赏题有妙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对高考古诗鉴赏题有妙招.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对高考古诗鉴赏题有妙招.docx

应对高考古诗鉴赏题有妙招

应对高考古诗鉴赏题有妙招

应对高考古诗鉴赏题有妙招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越越不可忽缺。

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注意这十个方面,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

“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

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

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

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

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

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

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

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有关诗词知识的测试范围很广。

1993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上海卷都从诗歌体裁、押韵、对仗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

掌握诗词知识,不但要记,还要会用。

1997年上海卷的排序题就是一例。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

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

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的叙写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

诗人对某一历史事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

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

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水田园诗:

写田园生活和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南朝的谢灵运是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

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头:

《诗经》;代表作家:

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

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塑造形象。

头:

《楚辞》;代表作家:

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

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

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

代表人物:

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

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

代表人物:

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附录:

【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木芙蓉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

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

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分)

【答案】

10.

(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

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海南、宁夏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

北宋著名画家,擅画水。

②蔡肇(?

—1119):

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

这里指水瓮。

④坞:

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

这里指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分)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答案】

8、(分)画面大概是:

有条小溪从两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

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

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9、(6分)

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

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4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湖北卷】

14、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

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

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

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⑴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4分)

⑵《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4分)

【答案】

14(8分)

⑴(4分)

①侯蒙幽默诙谐。

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

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

结句含意:

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⑵(4分)

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运转,大器晚成。

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湖南卷】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龙标野宴

李 白             王昌龄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

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水的旷达之情。

【解析】李白在漫游和飘泊中度过一生,任侠尚义,交游天下,是极重道义和感情的人。

素称“诗家天子”的王昌龄是李白的挚友,他性情豪爽,不畏权贵,屡遭贬谪,而不屈己志。

约于天宝八年,王昌龄被贬到偏远瘴疠之地夜郎,李白闻讯后同情关注之情难以抑制,于是写下了这首一往情深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诗的首句以写景起兴。

杨花落尽,万卉消歇,暮春时节那种寥落迷茫的景象,已经足以撩起人的愁思了,而阵阵传的杜宇的悲啼更使人产生一种空旷孤寂的情绪。

是什么事情引起诗人的感伤呢?

接下去便用叙事之笔点明,“闻道龙标过五溪”,是因为诗人听到了好友远谪的恶讯。

在这里,诗人并没有赤裸裸地倾吐自己的感情,也没有将自己对友人那种纯真的友情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交融在一起,景语中蕴含着浓郁的情味。

所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心与物融,情与景合。

这首诗就达到了情景相融,妙合无垠的境界。

李白以浪漫主义的丰富想象,通过明净的语言,把他那种真挚的友情、焦急的关切等等予以高度的概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澄碧的蓝天,月亮是那样皎洁无暇,明净幽美,不正象征着诗人的真挚友情吗?

诗人之“愁”是怀人之愁。

而用一“直”字,更写出了诗人那种要急切前往抚慰友人的深婉情致。

结句颇为奇特,不仅想象超人,而且写得极为开阔,余意不尽,无形中使人陶醉在诗意盎然的境界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