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古文检测题习题 带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古文检测题习题 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古文检测题习题 带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古文检测题习题带答案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检测题(带答案)
目录:
(一)部编本七年级下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
(二)部编本七年级下第8课《木兰诗》检测题
(三)部编本七年级下第12课《卖油翁》检测题
(四)部编本七年级下第16课《陋室铭》检测题
(五)部编本七年级下第16课《爱莲说》检测题
(六)部编本七年级下第24课《河中石兽》检测题
(一)部编本七年级下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重点注释默写:
1、【卿】。
2、【当涂】。
3、【辞】。
4、【务】。
5、【孤】。
6、【治经】。
经,。
7、【博士】。
8、【邪】。
9、【但】。
10、【涉猎】。
11、【见往事】。
见,。
往事,。
12、【及】。
13、【过】。
14、【今者】。
15、【才略】。
16、【非复】。
17、【更】。
18、【刮目相待】。
刮,。
19、【大兄】。
20、【见事】。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翻译:
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翻译: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
三、重点知识积累:
1、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有:
2、解释下列句中“以”的用法:
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3、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蒙辞以军中多务。
:
4、文学常识:
这篇文章的作者,字,政治家、史学家。
《》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
5、分析孙权、吕蒙、鲁肃的性格。
孙权:
吕蒙:
鲁肃:
参考答案:
一、重点注释默写:
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2、【及】到,等到。
13、【过】经过。
15、【今者】如今,现在。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17、【非复】不再是。
20、【更】重新。
21【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3、【见事】知晓事情。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翻译:
你现在掌权管事了,不能不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
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
我哪里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呀!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翻译: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
读书人分开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了,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三、重点知识积累:
1、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有: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解释下列句中“以”的用法:
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介词,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
3、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蒙辞以军中多务。
:
倒装句,状语后置。
4、文学常识:
这篇文章的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5、分析孙权、吕蒙、鲁肃的性格。
孙权:
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
吕蒙:
知错就改,谦虚好学;
鲁肃:
敬才爱才。
(二)部编本七年级下第8课《木兰诗》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重点注释默写:
1、【唧唧】。
2、【当户织】。
3、【机杼声】。
4、【唯】。
5、【何所思】。
6、【忆】。
7、【军帖】。
8、【可汗大点兵】。
9、【军书十二卷】。
士二,。
10、【愿为市鞍马】。
为,。
市,。
鞍马,。
11、【旦】。
12、【溅溅】。
13、【胡骑】。
14、【啾啾】。
15、【万里赴戎机】。
戎机,。
16、【关山度若飞】。
度。
17、【朔气传金柝】。
朔,。
18、【铁衣】。
19、【策勋十二转】。
策勋,。
20、【赏赐百千强】。
强,。
21、【问所欲〕。
22、【尚书郎】。
23、【愿驰千里足】。
驰,。
24、【郭】。
25、【扶将】。
26、【红妆】。
27、【霍霍】。
28、【著】。
29、【云鬓】
。
30、【帖】。
31、【火伴】。
32、【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
迷离,。
3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傍,。
走,。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翻译: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翻译: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翻译: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
5、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翻译:
6、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翻译:
7、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翻译:
8、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译:
三、重点知识积累:
1、文学常识:
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对镜帖花黄:
②双兔傍地走:
③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④愿为市鞍马:
⑤策勋十二转:
⑥当窗理云鬓:
3、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①问女何所思:
②愿为(之)市鞍马: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修辞: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修辞: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修辞:
5、分析木兰的形象。
参考答案
一、重点注释默写:
1、【唧唧】叹息声。
2、【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3、【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4、【唯】只。
5、【何所思】想什么。
6、【忆】思念。
7、【军帖】军中的文告。
8、【可汗大点兵】可汗大规模地征兵。
9、【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士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10、【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为,介词,为了,其后宾语省略。
市,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11、【旦】早晨。
12、【溅溅】水流声。
13、【胡骑】胡人的战马。
14、【啾啾】马叫的声音。
15、【万里赴戎机】远行万里,投身战事。
戎机,战事。
16、【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度,越过。
17、【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朔,北方。
18、【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19、【策勋十二转】记最大的功。
策勋,记功。
20、【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
强,有余。
21、【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2、【尚书郎】尚书省的官。
23、【愿驰千里足】希望驰骋千里马。
驰,赶马快跑。
24、【郭】外城。
25、【扶将】扶持。
26、【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27、【霍霍】磨刀的声音。
28、【著】穿。
29、【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30、【帖】同“贴”。
31、【火伴】同伍的士兵。
32、【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动弹。
迷离,眯着眼。
3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免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傍,靠近、临近。
走,跑。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翻译:
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翻译: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翻译:
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5、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翻译:
记下战功很多次,(天子)赏赐很多财物。
6、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翻译:
打开我东厢房的门,坐在我西厢房的床上。
7、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翻译: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8、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译:
雌雄两只兔子贴着地面一起跑,怎么能辨别哪一只是雄兔,哪一只是雌兔呢?
三、重点知识积累:
1、文学常识:
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对镜帖花黄:
通假字,同“贴”,粘贴。
②双兔傍地走:
古今异义,古义:
跑。
今义:
行走。
③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今异义,古义:
只 。
今义:
表转折,但是。
④愿为市鞍马:
词类活用;名词做动词,买。
⑤策勋十二转:
词类活用;名词做动词,登记。
⑥当窗理云鬓:
词类活用;名词做状语,像云一样的。
3、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①问女何所思:
倒装句,宾语前置。
②愿为(之)市鞍马:
省略句,省略宾语。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修辞:
互文。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修辞:
对偶+互文。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修辞:
没有修辞。
有些同学可能认为是对偶,其实不是,“戎机”和“若飞”的词性不一致。
5、分析木兰的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位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帼国英雄形象。
(三)部编本七年级下第12课《卖油翁》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重点注释默写:
1、【陈康肃公】公,
2、【善射】
3、【自矜】
4、【圃】
5、【释担】释,
6、【睨】
7、【但微颔之】
。
但。
颔,。
之,。
8、【无他】
9、【但手熟尔】
熟,尔,
10、【忿然】
然,
11、【安】
12、【轻吾射】
轻,
13、【以我酌油知之】
以,酌,
之,
14、【覆】
15、【徐】
16、【杓】
17、【沥之】
沥之,
18、【遣之】遣,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翻译:
2、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翻译: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翻译:
4、无他,但手熟尔。
翻译:
5、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翻译:
6、康肃笑而遣之。
翻译:
三、重点知识积累:
1、解释下列句中“之”的用法:
①但微颔之:
②以我酌油知之:
③以杓酌油沥之:
④笑而遣之:
2、解释下列句中“以”的用法:
①以我酌油知之:
②以钱覆其口:
3、解释下列句中“尔”的用法:
①但手熟尔:
②尔安敢轻吾射:
4、解释下列句中“尔”的用法:
①释担而立:
②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③康肃笑而遣之:
5、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
6、本文的作者:
,号:
,晚年又号:
,北宋时期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是:
:
7、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检测题答案
一、重点注释默写:
2、【陈康肃公】公,对男子的尊称。
3、【善射】擅长射箭。
4、【自矜】自夸。
5【圃】园子。
6【释担】放下担子。
释,放下。
7、【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8、【但微颔之】只是对此微微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
但,只。
颔,点头。
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9、【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10、【但手熟尔】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熟,熟练。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11、【忿然】气愤的样子。
然,表示“……的样子”。
12、【安】怎么。
13、【轻吾射】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轻,轻视。
14、【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以,凭、靠。
酌,舀取,这里指倒入。
之,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15、【覆】盖。
16、【徐】慢慢地。
17、【杓】同“勺”。
18、【沥之】滴入(葫芦)。
沥,下滴。
之,指油。
19、【遣之】让他走。
遣,打发。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翻译: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
2、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翻译:
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翻译:
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4、无他,但手熟尔。
翻译:
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5、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翻译:
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
6、康肃笑而遣之。
翻译:
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三、重点知识积累:
1、解释下列句中“之”的用法:
①但微颔之:
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②以我酌油知之:
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③以杓酌油沥之:
代词,指葫芦。
④笑而遣之:
代词,指卖油翁。
2、解释下列句中“以”的用法:
①以我酌油知之:
介词,凭。
②以钱覆其口:
介词,用。
3、解释下列句中“尔”的用法:
①但手熟尔:
同“耳”,罢了。
②尔安敢轻吾射:
代词,你。
4、解释下列句中“尔”的用法:
①释担而立:
连词,表顺承。
②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连词,表转折。
③康肃笑而遣之:
连词,表修饰。
5、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
熟能生巧。
6、本文的作者:
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是:
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7、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本文通过康肃公“善射”和卖油翁“酌油”两件小事,说明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四)部编本七年级下第16课《陋室铭》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陋室铭】陋室,。
铭,。
2、【名】。
3、【灵】。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斯,。
馨,
。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6、【鸿儒】。
鸿,。
7、【白丁】。
8、【调素琴】。
调,。
素琴,。
9、【金经】。
10、【无丝竹之乱耳】。
丝,。
竹,。
11、【无案牍之劳形】
。
案牍,。
形,。
12、【南阳诸葛庐】
。
13、【西蜀子云亭】。
14、【何陋之有】?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翻译: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翻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
6、孔子云:
何陋之有?
翻译:
三、重点知识积累: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并解释。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③无丝竹之乱耳。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3、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
4、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何陋之有?
:
5、本文的写作手法:
6、分析本文的主旨。
答:
参考答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陋室铭】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诚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名】出名,有名。
3、【灵】灵验。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6、【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7、【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8、【调素琴】弹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10、【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
丝,指弦乐器。
竹,指管乐器。
11、【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案牍,指官府文书。
形,形体、躯体。
12、【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13、【西蜀子云亭】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14、【何陋之有】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6、孔子云:
何陋之有?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
三、重点知识积累: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惟吾德馨。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并解释。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词用作动词,出名。
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形容词用作动词,灵验。
③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乱”。
④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3、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何陋之有?
:
宾语前置的标志。
4、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
5、本文的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
6、分析本文的主旨。
答:
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部编本七年级下第16课《爱莲说》检测题
姓名:
班级: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蕃】。
2、【独】。
3、【李唐】。
4、【淤泥】。
5、【染】。
6、【濯清涟而不妖】
。
濯,。
涟,。
妖,。
7、【不蔓不枝】。
蔓、枝,。
8、【香远益清】。
益,。
9、【亭亭净植】。
亭亭,。
植,。
10、【亵玩】。
亵,。
11、【焉】。
12、【隐逸】
。
13、【噫】。
14、【鲜】。
15、【同予者何人】
?
16、【宜乎众矣】。
宜,。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翻译:
2、晋陶渊明独爱菊。
翻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翻译: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
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翻译: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
三、重点知识积累:
1、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名句是:
②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
③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④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是: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
①无丝竹之乱耳:
②水陆草木之花: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不蔓不枝:
②香远益清:
4、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5、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
6、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
答:
参考答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蕃】多。
2、【独】只。
3、【李唐】指唐朝。
4、【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5、【染】沾染(污秽)。
6、【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濯,洗。
涟,水波。
妖,过分艳丽。
7、【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8、【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
益,更加。
9、【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10、【亵玩】靠近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1、【焉】语气词。
12、【隐逸】隐居避世。
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13、【噫】叹词,表示感慨。
14、【鲜】少。
15、【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6、【宜乎众矣】人应当很多了。
宜,应当。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翻译: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
翻译: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
我只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翻译: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翻译: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三、重点知识积累:
1、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名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④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
①无丝竹之乱耳: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水陆草木之花:
结构助词,“的”。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不蔓不枝:
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
②香远益清: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4、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判断句。
②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省略句,省略介词。
5、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在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6、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
答:
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六)部编本七年级下第24课《河中石兽》检测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重点注释默写:
1、【河干】
2、【山门】
3、【圮】
4、【阅】
5、【求】
6、【竟】
7、【棹数小舟】
【棹】
8、【曳铁钯】
【曳】
9、【设帐】
10、【尔辈不能究物理】
【尔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