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最易失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77737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最易失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上海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最易失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上海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最易失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上海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最易失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最易失分点总结.docx

《上海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最易失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最易失分点总结.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最易失分点总结.docx

上海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最易失分点总结

关于作文,教辅和机构不少,各有各的妙招,但是说到底还是要一定的练习。

先从仿写开始,把各种写作技巧融汇贯通,才能出口成章,挥笔佳作。

我想谈的还是现代文阅读部分。

现代文阅读占了语文考卷的很大一块份量。

而且,随着年级往上,基础部分的比例会越来越小,而且多数要化到现代文阅读里去考(比如字的音形义等)。

因此,可以说现代文阅读是除了作文之外最大的一个部分。

但是,往往卷子上失分最多的就是现代文阅读这部分。

最令人沮丧的是,现代文阅读靠刷题提高并不明显,而且往往家长也未必能做出正确答案。

学校里语文卷子上最受人诟病的也是这部分,所谓的“标准答案”,一个字都不能相异,就是这个部分。

现代文阅读失分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根据自己孩子和她周围同学的卷子来分析,存在着几方面的原因。

一、题目文章没读懂

就像我们做英语阅读一样,如果一篇文章里生词很多,估计读下来也不会明白文章说了些什么。

这种情况存在,但是所占比例不大,只是个别孩子。

二、文章意思看明白,题目所问的内容不明白

比如说,题目问文章中的某句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者描写手法,作者用这些表现手法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明了什么问题。

遇到这种题目,孩子首先是懵圈。

因为脑子里一时反应不过来,什么叫表现手法,什么叫描写手法,甚至有时候什么是修辞手法也背不全。

比如说描写手法,百度一下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一、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1)肖像描写(外貌描写):

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动作描写(行动描写):

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

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

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5)神态描写:

是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写,可以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从而突出人物性格

二、侧面描写:

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性格。

1)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

衬托人物心情;渲染某某气氛;引出下文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点明时令、地点、人物;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承上启下。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

B、社会环境描写:

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三、细节描写:

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

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高考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种:

细描:

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白描:

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静态描写:

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

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感官角度:

从触觉,味觉,听觉,视觉,嗅觉五个角度来进行描写,考试多在诗歌赏析中出题。

神态描写:

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

我相信如果把这些作为选择项问孩子,大多数孩子是能够选择出正确的描写手法的。

但是如果作为问答题,可能很多孩子就未必能把常用的描写手法都背出来。

三、文章能看懂,题目要求也明白,就是答不到点子上

语文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回答没到点子上。

这样的扣分可以说是大部分孩子都会遇到的,这实际上反映的是孩子的概括归纳的能力。

很多孩子都会说,我知道是这个意思,但是我就是不知道怎么表达好。

要么就是概括的过于简练,以至于漏了某些意思。

要么就是大段大段的抄原文,却漏掉了最关键的概述句。

这个其实就是以前我们小时候做过的,分段写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等等题型。

因此,看上去是阅读理解的失分,其实是概括能力,归纳能力的失分。

而孩子的语文课上只教他们这篇文章的段落大意是什么,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基本上很少去教怎么概括和归纳出这些内容的能力。

所以只能费力的通过大量的阅读,来让孩子自己揣摩怎么去归纳和概括。

甚至只能让孩子通过背题目答案而应付考试。

而且现在的语文课,因为在增加阅读量的指挥棒下,每个教学周的内容都是满满的。

基本上至少一周教完一个单元,基本上把文章中的几个重点讲一讲就结束了。

搞的每篇文章都是泛读,却没有几篇文章是可以精读的。

所以,作为家长,如果要真的提高孩子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话,建议要把一些表现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给孩子归纳一下,让孩子至少知道一下答题的范围,大致上是答什么。

先解决答什么,再解决怎么答。

常用描写手法

1.白描:

纯用线条勾勒,不事雕琢,不加渲染烘托,不注重色彩。

用简练的叙事性语言突出对象的特征和情态。

2、象征:

借助某具体形象,以表现抽象的概念或感情。

3、衬托:

分正衬和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两种,表达不同情感。

4.烘托:

是从侧面着意描写,通常以物(特定的环境气氛)烘托人的心理或事物特征。

5.渲染:

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

(渲染氛围,烘托情感)

6、对比:

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7.动静结合:

对景物进行动景和静景的描写,有以静衬动、动静结合等手法。

8.虚实结合:

实写就是正面描写,写现实中的真实景物;虚写就是侧面描写,写想象、回忆、梦境。

9、细节描写:

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包括动作、神态、语言、外貌、心理。

10、其它

觉度(视觉、听觉、嗅觉、感觉),角度(上、下、远、近),色彩。

常用抒情手法

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爱憎情感。

1.借景抒情:

包括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等方面,尤其要注意“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其目的是让“哀情”更悲。

2.托物言志:

也叫咏物抒怀。

借助自然界中某一物象所具有的特征,来表现作者的某种志向或情感。

3.用典抒情剪接典型故事,借助典故来抒发情感,来讽喻时政。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的《锦瑟》。

4.借古讽今:

也称作咏史怀古诗。

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规劝当朝。

“借古”是手段,“讽今”是目的。

5、对写:

也叫主客移位或曲笔。

常考修辞手法

1、比喻:

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2、夸张:

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拟人:

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

4、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5、对偶:

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6、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运用借代可使语言含蓄、简练。

7、反问:

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8、设问: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