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2《冷战的开始》精品教学设计共1课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077642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2《冷战的开始》精品教学设计共1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2《冷战的开始》精品教学设计共1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2《冷战的开始》精品教学设计共1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2《冷战的开始》精品教学设计共1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2《冷战的开始》精品教学设计共1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2《冷战的开始》精品教学设计共1课时.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2《冷战的开始》精品教学设计共1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2《冷战的开始》精品教学设计共1课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2《冷战的开始》精品教学设计共1课时.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2《冷战的开始》精品教学设计共1课时

《冷战的开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

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战略;丘吉尔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对德国的分区占领;柏林危机的概况;德国的分裂。

2、理解:

情报局、经互会、华约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抗衡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措施;柏林危机是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尖锐对抗的产物。

3、运用:

通过“冷战”的讲述,使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分析国际关系问题,进而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综合比较:

美国对苏联采取除战争以外的冷战政策,而苏联也采取相应的对抗措施,从事形成两大对立的北约与华约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一战前出现的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集团的异同。

2、问题探究:

通过对冷战的讲述,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从中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3、论从史出:

通过相关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冷战政策的表现和实质,从而认识到美苏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与较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使美苏战时同盟不复存在,代之以对抗和争夺。

2、冷战是造成国际局势紧张和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及苏联相应的反击措施。

难点:

对战后美苏之间冷战的对峙状态的理解。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导入:

先在多媒体打出下面两段材料,引导学生分析:

材料一:

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

──斯大林

材料二:

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瓷店。

他们建立政府只有21年,我们已逾100年,英国更是有数百年悠久历史。

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知行知止。

……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

师:

上述材料中,两大阵营首脑的确都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而曾经在战火中并肩战斗、共御强敌的盟友在和平来临时却分道扬镳、反目成仇。

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话中可以看到,不乏对抗、争夺和浓重的火药味。

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分析一下,美苏之间可能的矛盾是什么?

生:

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

师:

除了社会制度,也就是意识形态上的矛盾之外,我们是否还能从两位领导人的语言中感受其他的含义?

生:

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受到苏联的挑战或威胁。

师:

斯大林的观点是社会制度应随其军队的推进而推进;杜鲁门的观点是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

看起来是社会制度的冲突,但背后恐怕还隐藏着国家利益的冲突吧。

既然冲突,就必然产生对抗。

那么,美苏双方会以怎样的方式对抗呢?

这就是本课的核心内容──冷战。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盟友关系的破裂:

1、原因:

①意识形态的对立;②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对于盟国分道扬镳的原因,主要在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对立。

美国把称霸世界道路上的障碍最终归罪于共产主义和苏联,认为“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变动中,我们总能看到有‘莫斯科共产主义’在插手。

最初对共产主义的概念认为是一种国际阴谋,像章鱼那样身在莫斯科,触角则伸到世界最远的各个角落。

”于是,战时的盟国变成了敌国,“遏制”苏联成为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关键,而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即美国驻苏代办乔治o凯南。

他在1946年2月给国务院发回的一封长达8000字电报的相关内容,强烈而明确地提出苏联对资本主义有一种传统和本能的不安全感;两种意识形态的水火不容,必须把苏联看成是政治上的敌手而不是伙伴。

一年后,凯南又以署名“X”的《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完善了他的“遏制”理论。

由此,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已在积极的酝酿中。

2、表现:

①美国制定“遏制战略”:

【备课资料】遏制战略

遏制战略是贯穿冷战始终的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战略。

旨在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通过维持全球战略均势,阻止苏联继续扩张,分化社会主义阵营,促使苏联内部发生变化,改变苏联的国际关系理念,最终实现冷战的结束。

在不同的阶段中,遏制战略的特点也不同。

无论遏制战略在不同阶段侧重点如何变化,避免与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全面战争这一原则,是决不动摇的。

在此基础上,遏制战略还有防御性的一面,采取的措施一方面是加强美国自身和盟友的实力和安全联盟,另一方面则是对发生的事态做出反应,如“灵活反应”、“报复”等,而非主动挑起事端。

在遏制战略中,美国先是实行“要点防御”,其理论依据是,世界上有美国、苏联、西欧、日本四大工业中心,这四大中心如果落入敌手,将改变全球均势。

所以美国的任务是防守西欧日本,而其他地区,倘若落到共产党手中,是令人遗憾的,但由于不是工业中心,对增加苏联的战争潜力没有太大的作用。

其后,又采取了“周线防御”,即认为所有来自共产主义的威胁都是严重的,必须阻止共产主义在任何地区的扩张。

在遏制战略的实施中,美国认为,过度扩张会导致苏联难以承受其代价,最终发生内部的变化。

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利用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反对苏联的控制,让社会主义阵营分裂。

【资料回放】

在那里(指苏联)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

我们惟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所希望的东西。

──乔治o凯南1946年2月22日致美国国务院电文

乔治o凯南对“1945年12月斯大林建议西方三国派遣一个代表团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向当地政府就如何扩大内阁,邀请民主人士入阁一事提供意见”的初步评价为:

“是以民主程序的无花果叶,遮掩斯大林独裁统治的赤裸丑态。

”──亨利o基辛格《大外交》

②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冷战的序幕(宣言书)

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反共演说。

又称铁幕演说。

1946年1月,丘吉尔应邀访美。

3月5日,他在美国总统杜鲁门陪同下抵达密苏里州富尔顿,在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

他说: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

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高压控制下。

铁幕指的是冷战时期将欧洲分为两个受不同政治影响区域的界线。

当时,东欧属于苏联(社会主义)的势力范围,而西欧则属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势力范围。

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

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象希特勒及其同伴。

(参考教材的“资料回放”)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二、冷战之门的开启:

1、冷战的概念:

二战后在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个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意识形态,乃至于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全面对峙和竞争状态。

它既不是战争,又不是和平,因此叫做冷战。

诸如经济上的封锁与制裁,政治上的孤立、不承认政策与粗暴干涉对手的内政,甚至进行颠覆活动,煽动战争等;军备竞赛激烈,企图谋求胜于对手的优势,在对手的周边地区驻军,围堵对手,甚至进行原子战讹诈和军事威胁。

冷战政策最基本的特征是:

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

冷战政策的方式是:

封锁与遏制,这是冷战政策的的根本方式,也就是说:

不与敌对国家进行经济、外交、军事合作,不助长敌对联盟的参与国的经济发展,封锁敌对(主要是北约和华约两大阵营的敌对)联盟的可能变得强大的渠道。

2、冷战的表现:

(1)政治——推行杜鲁门主义(1947年2月):

宣告美国在全世界范围的扩张,也是美国开始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

二战结束后,局部冲突和内战不断。

土耳其和希腊就是美苏在战后争夺的两个目标。

1946年,苏联和土耳其发生了有关领土和控制海峡的纠纷。

与此同时,希腊则是内战正酣,1947年初,希腊共产党已控制了大片山区和农村。

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保护”的英国此时已是今非昔比,自顾不暇了。

1947年2月21日,英国照会美国国务院,声称由于国内经济困难,3月31日之后,英国无法再给希腊和土耳其以经济和军事的援助,希望美国继续给予援助。

1947年3月12日下午,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了讲话。

他宣称,今天世界面临的严重局势关系到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

他在这篇总统咨文中讲到了“希腊、土耳其危机”和美国的“伟大责任”,反复强调“美国必须提供援助”、美国“是有能力提供这种援助的惟一国家”。

杜鲁门大谈援助希腊、土耳其的“广泛意义”,影射攻击苏联和各国共产党人试图通过“直接或间接侵犯”,把“极权政体”强加给各国人民。

他要求国会授权政府在1948年6月30日前,向希腊、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选派文职和军事人员监督美援使用情况,训练希腊、土耳其两国的有关人员。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变,从此,美国走出孤立主义,以世界宪兵的身份出现在世界上。

借用杜鲁门自己的话来说,“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他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侵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都有权进行干涉。

杜鲁门在其总统咨文中尽管没有点苏联的名,但明眼人一看便知,他声称的使全世界陷入“灾难”的祸首无疑是苏联。

(2)经济——提出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

①原因:

西欧出现严重经济困难;一些西欧国家的共产党权力及声望的增长。

二战结束六年后,大半个欧洲依然难以从数百万人的死伤中平复。

欧洲大陆上的许多著名城市,例如华沙和柏林,已成为一片废墟。

而其它城市,如伦敦与鹿特丹,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然而到1947年这些地区的经济依然不见起色。

持续几年的寒冬又使情况进一步恶化。

到1947年,欧洲经济依然徘徊在战前水平以下,并几乎看不到增长的迹象。

农业生产是1938年水平的83%,工业生产为88%,出口总额则仅为59%。

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阻断了西欧从东欧的粮食进口线,加剧了战后西欧粮食短缺的局面。

食品短缺成为了最为紧迫的问题。

德国尤为严重。

1946-47年的人均热量摄入仅为每天1,800千卡,这个数值完全不能支持人体的长期健康。

威廉o克莱顿在给华盛顿的报告中说,“数百万人正在慢慢饿死。

与此同时,一些西欧国家的共产党权力及声望的增长更为令人不安。

在法国和意大利,战后的普遍贫穷为共产党势力的增长提供了充分的养料。

欧洲共产党势力正在扶摇直上,法国共产党拥有1/4选票,意大利共产党拥有1/3选票,希腊民主军越战越强。

在法国,法国共产党甚至一度成为了议会第一大党。

②目的:

复兴欧洲经济,稳住资本主义阵脚。

二战欧洲战场胜利后,美国提出凭借其在二战后的雄厚实力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而提出此计划。

该计划因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o马歇尔而得名,但事实上真正提出和策划该计划的是美国国务院的众多官员,特别是威廉o克莱顿和乔治o凯南。

重建计划最初于1947年7月在一个由欧洲各个国家普遍参加的会议上被提出。

马歇尔计划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其在东欧的卫星国以相同的援助,条件是苏联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

但事实上,美国担心苏联利用该计划恢复和发展自身实力,因此美国故意提出许多苏联无法接受的苛刻条款,最终使其和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