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桥梁教研室总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7530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与桥梁教研室总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道路与桥梁教研室总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道路与桥梁教研室总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道路与桥梁教研室总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道路与桥梁教研室总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与桥梁教研室总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docx

《道路与桥梁教研室总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与桥梁教研室总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与桥梁教研室总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docx

道路与桥梁教研室总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

道路与桥梁教研室2007年度总结

一、基本情况

道路与桥梁教研室成立于1999年末。

现有在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助教1人,实验室技术人员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人,具有硕士学位者10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外聘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范立础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

二、本科生教学

(一)、2007年度内,教研室承担并完成了校本部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一本)本科生培养课程20门:

1、道路勘测设计(48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506班)

2、路基路面工程(64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10~0411班)

3、土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70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506班)

4、桥梁工程(68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10~0411班)

5、桥梁施工与组织管理(64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10~0411班)

6、城市道路设计(48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10~0411班)

7、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40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10~0411班)

8、桥位勘测设计(24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10~0411班)

9、公路工程支挡物(32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10~0411班)

10、交通工程总论(32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10~0411班,0506班)

11、路桥试验与检测(56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10~0411班)

12、大跨混凝土桥梁(32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10~0411班)

13、公路桥梁电算(32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10~0411班)

14、桥梁工程概预算(32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10~0411班)

15、桥梁工程(48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01~0409班)

16、土建工程(40学时;交通工程专业0501~0502班)

17、土木工程英语1-2(30+30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10~0411班)

18、公路工程监理(24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10~0411班,0506班)

19、隧道工程(32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10~0411班,0501~0507班)

20、砌体结构(24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10~0411班)

(二)、2007年度内,教研室承担并完成了华清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三本)本科生培养课程18门:

1、道路勘测设计(48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506班)

2、路基路面工程(64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04班)

3、土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70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506班)

4、桥梁工程(68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04班)

5、桥梁施工与组织管理(56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04班)

6、城市道路设计(32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04班)

7、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32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04班)

8、桥位勘测设计(24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04班)

9、公路工程支挡物(32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04班)

10、交通工程总论(32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04,0506班)

11、路桥试验与检测(56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04班)

12、大跨混凝土桥梁(32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04班)

13、桥梁工程概预算(32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04班)

14、桥梁工程(48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01~0403班)

15、土木工程英语1-2(30+30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04班)

16、公路工程监理(24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04,0506班)

17、隧道工程(32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04班)

28、砌体结构(24学时;土木工程专业0410~0411班)

(三)、2007年度内,教研室承担并完成了校本部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本科生课程设计7门:

1、道路勘测课程设计(土木工程专业0506班)

2、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土木工程专业0410~0411班)

3、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土木工程专业0410~0411班)

4、城市道路工程课程设计(土木工程专业0410~0411班)

5、桥梁施工技术课程设计(土木工程专业0410~0411班)

6、桥梁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土木工程专业0410~0411班)

7、土建工程课程设计(交通工程专业0501~0502班)

(四)、2007年度内,教研室承担并完成了华清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本科生课程设计6门:

1、道路勘测课程设计(土木工程专业0506班)

2、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土木工程专业0404班)

3、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土木工程专业0404班)

4、城市道路工程课程设计(土木工程专业0404班)

5、桥梁施工技术课程设计(土木工程专业0404班)

6、桥梁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土木工程专业0404班)

(五)、2007年度内,教研室承担并完成了校本部和华清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本科生的道路生产实习和桥梁生产实习工作(校本部0410~0411班;华清学院0404班)。

校本部和华清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本科生04级共计104名学生,在教研室高大峰、刘丽、牛泽林和李力4位老师的带领下,于2007年7月在太白山山岭重丘区进行了道路生产实习,外业和内业共计三周时间。

由于加入了华清学院的学生近50人,使得带队教师工作强度成倍增加,从联系往返车辆,到学生的食宿安排等等,都较以往繁杂费时;加之仪器设备短缺,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参差不齐,无疑增大了教师现场指导的工作量和难度。

教师们针对实习学生和现有仪器具体状况,详细编制了仪器配置使用和勘测进度计划表,坚持与学生同时“出工和收工”,即保证在学生勘测时,指导教师始终在现场,随时解答学生在勘测中所遇到的问题。

天天加班加点,白天顶着烈日在现场指导,晚上召集各测设小组开会,解决实际发生的各种问题,协调工作进度,多次错过了正常的吃饭时间,任劳任怨,恪尽职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学生的勘测指导工作,圆满地完成了道路实习任务。

同时进一步完善了道路勘测野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巩固了与长安大学太白山实习基地的长期合作关系。

校本部和华清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本科生04级学生在张倩、王天利、刘丽和牛泽林4位老师的带领下,于2007年7月在西安市三环路建设工程指挥部所辖工程工地进行了桥梁生产实习,外业和内业共计三周时间。

本着早动手早安排的原则,四位实习指导老师于5月中旬就组织进行了实习动员,对每位老师实习动员讲解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分工,由两名老师负责讲解技术要求,一名老师负责讲解安全和纪律要求,一名老师负责讲解实习总体安排。

使学生在生产实习前,对实习的性质、目的、内容、所要进行的工作、程序、纪律等有了清楚的认识。

从第一届土木专业道桥方向的本科生起,道桥教研室克服各种困难,一直坚持由教师为学生联系实习工地的办法来解决实习单位问题,先后多次联系西安市三环路建设工程指挥部、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市政二公司、中国路桥集团第二公路工程局第六工程处等单位,成功落实实习工地。

本次实习学生多,考虑到三环等西安市大型道路建设工程陆续竣工或接近尾声,合适的就近桥梁实习工地减少,根据实习大纲的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工地,报院审查确定。

同时积极与西安市三环路建设工程指挥部联系,并于7月初确定了未能联系到实习地点的学生名单和人数共27人,通过与西安市三环路建设工程指挥部多次协调,最终将这27名学生安排到了三环工地的三个桥梁施工标段,同时解决了实习单位为学生提供食宿等问题。

4位老师指导学生结合桥梁实际施工过程,结合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图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与组织方案,结合所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和掌握梁桥体系的基本构造、受力特点、设计过程、施工方法和应用条件;参与施工组织和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完成部分内业统计和计算工作。

4位老师不顾烈日炎炎,不避大雨磅礴,在各个工地来回奔波,精心指导,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桥梁生产实习任务。

(六)、2007年度内,教研室承担并指导完成了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本科生0309班的毕业设计工作。

先统一进行了两周毕业实习,尔后分为道路毕业设计和桥梁毕业设计。

按照学校要求,力求做到学生一人一题。

桥梁毕业设计教师准备了三份实际桥位地质地形勘测资料,结合每位学生特点和兴趣,根据结构体系、建筑材料、施工方法、桥梁跨数、截面类型等的不同选择来确定每个学生的具体设计题目。

道路毕业设计教师准备了实际地区地质地形勘测资料,按照道路选线、沥青路面材料、基层类型、排水和防护措施等的不同选择来确定每个学生的具体设计题目。

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手算与电算相结合,手工绘图与CAD绘图相结合。

教师悉心指导,学生精心设计,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毕业设计任务。

(七)、教研室注重青年教师本科教学能力的培养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和成绩。

王天利在土木学院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中获一等奖;汪洁被评为2007年度学校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王天利承担的土木0410-11《桥梁工程》课程,获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本科课程考核优秀。

三、教育教学改革

(一)、2007年度内,教研室承担或结题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

1、重点项目:

隧道及地下工程方向设置和道桥方向课程体系优化研究(项目负责人:

霍润科)

2、一般项目:

桥梁施工与组织设计的课程建设与发展(项目负责人:

汪洁)

(二)、2007年度内,教研室承担或结题院级教学改革基金项目7项:

1、交通工程专业土建工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项目负责人:

高大峰)。

2、隧道工程—土木工程新的学科增长点(项目负责人:

霍润科)。

3、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教材编制及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途径研究(项目负责人:

张倩)。

4、《桥梁工程》对象性教学模式研究(项目负责人:

王天利)。

5、基于2004新版《桥规》—关于《桥梁工程》课程设计的变更研究(项目负责人:

王天利)。

6、隧道工程多媒体课件制作实践(项目负责人:

牛泽林)。

7、道路勘测设计多媒体课件(项目负责人:

刘丽)

(三)、2007年度教研室进一步扩充完善了桥梁分项专用计算程序集(李青宁研制)。

成功地将该系列程序应用于土木工程0309班本科生桥梁毕业设计和0410、0411班的桥梁电算课程的上机实习中。

为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和知识产权的本科生培养软件,提高我校的声誉和影响,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教研室研制成功的桥梁分项专用计算程序主要有:

程序1:

梁桥影响线计算:

LQILJS2007

程序2:

刚架桥-桁架桥-拱桥影响线计算:

GJILJS2007

程序3:

桥梁位移-内力-反力计算:

QLJGJS2007

程序4:

有橡胶支座桥梁位移-内力-反力计算:

XJQLJS2007

程序5:

桥梁温度效应计算:

WDXYJS2007

程序6:

桥梁墩台基础沉陷效应计算:

DTXYJS2007

程序7:

桥梁构件截面特性计算程序:

JMTXJS2007

程序8: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配筋估算YHPJGS2007

程序9:

连续梁内力包络图计算(恒载+可动均布活载):

LXLHDBT

程序10:

桥梁抗震计算(振型分解组合反应谱法)QLKZJS2007

程序11:

变截面无铰拱反力和内力计算程序(力法)WJGJS2007。

四、研究生培养

教研室依托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开展桥梁与隧道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生

和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2007年度教研室共培养(毕业和在读)硕士生57人,博士生10人。

(一)、2007年度教研室承担并完成了硕士生课程12门:

1、桥梁动力学

2、桥梁抗震

3、高层建筑结构分析

4、桥梁方案比选

5、钢桥结构与计算

6、桥梁结构理论

7、路基设计理论

8、隧道结构理论

9、隧道岩石工程

10、隧道施工及病害防治

11、隧道环境地质

12、悬索桥与斜拉桥

(二)、2007年度教研室承担并完成了博士生课程3门:

1、现代桥梁结构理论

2、高层建筑结构分析

3、土木工程新进展-中国桥梁结构体系及发展

五、科学研究

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是我校的新兴学科。

结合我国道路、桥梁和隧道发展及我校本学科现状,教研室基本确立了主要研究方向:

新型桥梁的基本体系和设计方法;大跨高架曲线桥梁的抗震性能及抗震分析理论;大跨轻质高柔桥梁的稳定性、抗风性能及分析方法;特殊地区公路路基稳定性;沥青路面基本性能、损害机理及防治措施;隧道工程环境影响与控制方法。

(一)、2007年度教研室申报获准承担或完成的科学研究项目有: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李青宁):

短肢剪力墙新型结构力学模型和非线性分析理论的研究。

2、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项目负责人:

李青宁):

非规则高架桥抗震体系与多点激励状态传递理论研究

3、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项目负责人:

童申家):

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抗震性能及应用技术研究

4、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项目负责人:

李青宁):

大跨非规则高架桥的抗震体系研究。

5、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项目负责人:

童申家):

沙漠地区公路路基填土高度与路基强度关系。

6、陕西省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负责人:

霍润科):

酸腐蚀砂浆样力学性质的实验研究。

7、西安市科技计划社会发展项目(项目负责人:

高大峰):

中国古代单层木结构文物古建筑的隔震、防震与控震研究。

8、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项目负责人:

张倩):

沥青混合料微观结构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研究。

9、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基础研究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霍润科)

 酸性环境下类砂岩材料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1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基础研究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高大峰)

中国古建筑抗震机制研究

1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才研究基金(项目负责人:

霍润科):

酸性环境对类砂岩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1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才研究基金(项目负责人:

张倩)

酸性环境下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衰变特性研究

1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青年科技基金项目:

多层互通式立交体系在多点、多向地震激励下的动力性能研究(项目负

责人:

王天利)。

14、横向科研项目(项目负责人:

童申家)

沥青加铺层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二)、2007年度教研室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共发表科研学术论文30余篇:

1郭泽英,李青宁,张守军.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一种新精细积分方法[J].工程力学.2007.04.24(4):

35-40.(EI光盘版收录)ISSN1000-4750.CN11-2595/O3.CODENGOLIEB

2郭泽英,李青宁.Newmark-精细积分格式及在地震反应分析中应用.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27(4):

30-34

3张守军,李青宁,郭泽英,张进,.T形截面短肢剪力墙剪滞效应及其影响[J].工业建筑,2007,(10).

4郭泽英、李青宁.基于Newmark法的一种新精细直接积分法.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07.06.23

(2):

65-68.ISSN1673-2944.CN61-1444/N.CODENSGXZES

5Z.Y.Guo,Q.N.Li.Explicitintergalschemeofanewpreciseintegrationmethodandapplication[A].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SymposiumonInnovation&SustainabilityofStructuresinCivilEngineering(土木工程结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TongjiUniversity,China2007.SoutheastPress(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01.Volume1:

385-392.(ISTP收录)

6S.J.Zhang,Q.N.Li,R.LiSimulativeanalysisonelastic-plasticpropertyof

T-shapedshot-legshearwall.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SymposiumonInnovation&

SustainabilityofStructuresinCivilEngineering(土木工程结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

集).TongjiUniversity,China2007.SoutheastPress(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01.Volume

1:

213-218.(ISTP收录)

7Z.W.Zhang,Q.N.Li.NewBridgeStructure—Self-anchoredCable-stayedSuspensionCombinedBridge.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SymposiumonInnovation&SustainabilityofStructuresinCivilEngineering(土木工程结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TongjiUniversity,China2007.SoutheastPress(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01.Volume1:

248-255.(ISTP收录)

8王毅、李青宁.高层智能大厦的结构选型探讨[J].上海建材,2007,(3):

32-34

9刘学建、李青宁.减隔震装置橡胶支座的选择[J].山西建筑.2007.04.33(10):

88-89.ISSN1009-6825.CN14-1279/TU.

10王霞,李青宁,王晋壁.设计参数对薄壁曲线箱梁弯扭性能的影响.山西建筑.2007.03.33(8):

3-4.ISSN1009-6825.CN14-1279/TU.

11赵志刚、李青宁.三跨曲线刚构桥地震谱响应分析[J].工业建筑.2007(增):

218-210.ISSN1000-8993.CN11-2068/TU.

12孙军举、李青宁、王天利.曲线桥反应谱分析中振型贡献率探讨.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

157-160.太原理工大学.2007.10.工程力学杂志社.2007.08.京内资准字2007-Ly0108号.工程力学ISSN1000-4750.CN11-2595/O3.CODENGOLIEB

13孙建鹏、李青宁、吕永高、刘士强.曲线桥弯扭振动的传递矩阵.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

457-460.太原理工大学.2007.10.工程力学杂志社.2007.08.京内资准字2007-Ly0108号.工程力学ISSN1000-4750.CN11-2595/O3.CODENGOLIEB

14朱琳,李青宁,张守军.短肢剪力墙空间非线性墙元模型.第五界全国土木工程研

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

106-108.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7.刘志文、王海东主编.ISBN978-7-81113-230-4

15钢筋混凝土板非线性有限元设计建大学报童申家姚伟军李力

16Superpave在通鲁一级公路上的应用公路交通技术张晨曦童申家张倩

17Midas/civil在路基计算沉降中的应用中外公路马海燕童申家

18霍润科 酸性环境下砂浆、砂岩材料的受酸腐蚀过程及其基本特性劣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3):

647

19霍润科,杨俊卿,姚志飞 受酸腐蚀砂岩的物理力学性质探讨[J].岩土力学2007,28(增):

45~48

20霍润科,杨俊卿,姚志飞 酸性环境下岩石及混凝土的耐久性分析[J]. 西安建筑科技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9(5)657~660

21霍润科 土木工程专业中设置隧道与地下工程方向的可行性探讨[J]. 西安建筑科技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3)119~121

22霍润科,杨俊卿,姚志飞 化学环境对岩石性质影响的研究与思考[c].第十届土力学与

岩石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10,759~763

23张鹏 李宁 霍润科 酸性化学污染物的运移与腐蚀对堤坝边坡长期稳定性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1):

230~234

24高大峰,苏军,郑灿扬.仙游寺法王塔抗震性能的研究[J].长春: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7.No.2

25苏军,高大峰,李小珠,张文明.仙游寺法王塔动力特性分析.长沙:

第五届全国土木工

程研究生论坛论文集,2007.

26张文明,高大峰,郑灿扬,郑光.西安香积寺塔的修复与加固工程[J].工程抗震与加固

改造,2007

27张文明,高大峰等.基于性能的现役结构抗震安全评估方法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07.

28Wangtianli,HudalinandLiqingning.performanceresearchaboutanewtypeof

optimumbridgestructure-semiintegralabutmentjointlessbridge.proceedingof2007

internationalsymposiumonintegratedlife-cycledesignandmanagementofinfrastructure.2007,5

29张倩,白燕,戴经梁.水对沥青混合料影响的CT图像熵值分析[J].公路.2007年第4期:

158-161

30牛泽林等.伏龙坪双层隧道三维有限元分析.中南公路工程.2007.6

(三)、科研获奖情况:

1、沙漠公路路基合理填土高度研究,获内蒙古人民政府三等奖(与外单位合作,童申家为我校第一完成人)。

2、沙漠公路成套修筑技术研究,获中国公路学会特等奖(与外单位合作,童申家为我校第一完成人)。

六、学科建设

教研室负责陕西省重点学科:

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的学科建设。

在学院党政领导及政策扶植下,克服底子薄、经验少等困难,积极引进和选拔人才,建设学科梯队。

依托我校土木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陕西省和教育部结构与抗震重点实验室以及道路与交通实验室,进行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人员培养工作,开展桥梁、道路和隧道结构及其工程系统的研究工作,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1、考虑结构性能优化和建筑造型完美的和谐统一,现代化的城市交

通网络系统多采用高架、大跨、曲线、连续、互通式立体交叉梁桥系统。

研究其结构组成,传力机制;刚度、强度和质量分布模式;地震作用模式、分布特点和传递过程;建立空间耦合力学模型;研究基于抗震性能优化的分析理论和设计方法。

2、针对我国西北部地区因环境恶劣导致的黄土路基沉陷、边坡滑塌

等问题,通过野外和室内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黄土路基在不同环境下的强度分布、稳定性特征、降水量影响、融冻机理和边坡防护措施;探讨可靠性和经济性黄土路基设计方法。

采用现代CT图像扫描技术,分析沥青混合料微观结构,研究沥青路面水损害机理及防治措施。

3、选择隧道工程基础科学问题:

酸性环境下砂浆及砂岩材料的基本性质。

开展室内外试验研究,分析材料受酸腐蚀过程中物理、化学及力学特征;建立岩石及混凝土材料中考虑化学反应影响时溶质的扩散控制方程;提出预测大体积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