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操作考试评分标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077409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操作考试评分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实验操作考试评分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实验操作考试评分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实验操作考试评分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实验操作考试评分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操作考试评分标准.docx

《实验操作考试评分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操作考试评分标准.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操作考试评分标准.docx

实验操作考试评分标准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实验操作统考号

物理试题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实验目的:

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器材:

带刻度的杠杆和支架,2个细铁丝环,钩码(6-8个,每个钩码质量相等并标明质量大小)。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g取10N/Kg)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满分

(10)

得分

备注

1.提出问题

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

1分

2.猜想与假设

杠杆的平衡与力乘力臂有关?

3.设计和进行实验

(1)观察杠杆上的最小刻度值和每一个钩码的质量。

(1分)

1分

(2)调节杠杆平衡:

把杠杆放在支架上,两个细铁丝环位于支点两侧并与支点等距。

(1分)

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1分)

2分

(3)测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利用铁丝环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1分)

测量并记录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分)

2分

(4)再次测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改变杠杆两边的钩码数量,重复步骤3的操作。

(1分)

(5)整理器材。

(1分)

2分

4.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计算并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值。

总结并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

(1分)

1分

5.反思与拓展

实验前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减少实验误差)

1分

合计

10分

主考教师监考教师总分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实验操作统考号

物理试题2用天平和量筒测定液体的密度

一.实验目的:

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二.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盐水、标签(标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托盘天平要先调平,待用。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满分

(10)

得分

备注

1.检查器材。

检查仪器是否齐全,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游码标尺的最小刻度值并记录,观察天平横梁是否平衡。

(1分)

观察量筒的最大刻度值、最小刻度值并记录。

(1分)

2分

2.记录总质量。

观察标签、记录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1分

3.测盐水的体积。

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正确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并记录。

2分

4.用天平称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把装剩余盐水的烧杯轻轻放在天平左盘上,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1分)

正确读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并记录。

(1分)

2分

5.计算盐水的密度。

计算盐水的密度并填表。

1分

6.整理器材。

正确制动天平,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盒中,游码拨至零刻度。

1分

7.反思与拓展

为什么本实验要用测两次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之差来测量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

(避免盐水粘附在烧杯上产生测量误差。

1分

合计

10分

主考教师监考教师总分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实验操作统考号

物理试题3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一.实验目的: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支架、相同的钩码5个、铅笔、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探究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满分

(10分)

得分

备注

1.提出问题

重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与质量有关)

1分

2.猜想与假设

重力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可能成正比)

1分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观察弹簧秤的量程、最小刻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1分)

(2)安放器材:

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1分)。

(3)测重力:

将钩码逐个加挂在测力计上并记下每次的读数(1分)

(4)整理器材:

把器材放回原位。

(1分)

4分

5.分析与论证

作出图线:

用5组数据做出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图线并得出结论。

(3分)

3分

6.反思与拓展

重力与质量之比有什么特点?

(比值一定)(1分)

1分

合计

10分

主考教师监考教师总分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实验操作统考号

物理试题4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

电压表(量程3V、15V),电流表(量程:

0.6A、3A),定值电阻三个(阻值不同),开关,导线若干,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滑动变阻器(10Ω)。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满分

(10分)

得分

备注

1.提出问题

电流的大小与电阻大小可能成正比?

或成反比?

2分

2.猜想与假设

电流的大小与电阻大小可能成反比

3.设计实验

和实施实验

1.检查开关是否断开,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最小分度),记录两表的量程和定值电阻的阻值。

(1分)

2.检查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是否为最大值,检查电路是否正确(1分)

3.要在保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的前题下(1分),

改变Rx,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三次电压表的读数相同,记录三组对应的电流和电阻值。

(3分)

6分

5.分析与论证

得出的实验结论正确

1分

6.反思与拓展

这种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1分

合计

10分

图4实验电路图

 

主考教师监考教师总分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实验操作统考号

物理试题5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一.实验目的:

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二.实验原理:

根据电功率公式P=UI,测出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值计算出电功率。

三.实验器材:

按图5连好的电路(小灯泡额定电压2.5V),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电压表(3V、15V),电流表(0.6A、3A),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

四.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满分

(10)

得分

备注

1.检查器材。

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最小分度),观察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并记录,检查开关是否断开。

1分

2.在额定电压下,测小灯泡额定电流。

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记录电压表示数。

(1分)

读出电流表示数并记录。

(1分)

观察并记录小灯泡亮度是否正常,断开开关。

(1分)

计算并记录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1分)

4分

3.在低于额定电压时测小灯泡的功率

移动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认读并记录电压表、电流表。

(1分)

观察并记录小灯泡发光情况,断开开关。

(1分)

计算并记录小灯泡的功率。

(1分)

3分

4.整理器材。

把器材放回原位。

1分

5.反思与拓展

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当灯泡两端的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灯泡的实际功率是额定功率的四分之一。

1分

合计

10分

图5实验电路图

主考教师监考教师总分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实验操作统考号

物理试题6测定平均速度

一.实验目的:

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二.实验器材:

停表、带刻度的木板、小车、弹簧片、木块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满分

(10)

得分

备注

1.检查器材。

观察停表的量程和最小刻度,练习使用停表

1分

2.组装斜面

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o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2分

3.实验测定

(1)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1分)

(2)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1分)

(3)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1分)

(4)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2分)

5分

4.整理器材。

把器材放回原位。

1分

5.反思与拓展

两次测量所取的路程不同,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一般不相同)

1分

合计

10分

 

主考教师监考教师总分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实验操作统考号

物理试题7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探究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满分

(10分)

得分

备注

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1分

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相等。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1分)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1分)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1分)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1分)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1分)

5分

4.分析与论证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分

5.整理器材

把器材放回原处。

1分

6.反思与拓展

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

(便于准确观察像的位置)

1分

合计

10分

主考教师监考教师总分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实验操作统考号

物理试题8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一.实验目的: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二.实验器材:

干电池2节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20Ω),电流表,小灯座(附灯泡,2.5V),开关,导线若干根。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满分

(10)

得分

备注

1.检查器材。

观察小灯泡的规格.电流表量程和最小分度,并记录;检查开关是否断开。

2分

2.设计实验电路。

设计并画出电路图。

1分

3.正确连接电路。

将小灯泡、电流表、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串联

2分

4.调节变阻器。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试触开关,检查电路是否正确。

2分

5.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并记录。

缓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路电阻由大逐渐变小,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增加,并注意观察小灯泡开始发光时的电流值。

(1分)

继续同向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小灯泡发光由暗变亮,记录小灯泡暗和亮时的两个电流值。

(1分)

2分

6.整理器材。

本考核不作要求。

0分

7.反思与拓展

使用滑动变阻器时,为什么要“一上一下”接线?

(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电阻)如果全接上面两个接线拄会有什么现象?

(灯泡可能烧坏)。

如果全接下面两个接线拄会有什么现象?

(无法改变电流,灯泡亮度不会改变)。

1分

合计

10分

 

主考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