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docx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写作提纲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的重要性
2.写作意图:
在实际的生活与教学中,很多的家长和老师没有重视孩子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孩子只要掌握课本知识或者能做某些数学题就行了。
至于创造能力长大了都自然有的。
导致了很多的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发散思维也受到限制。
正因为这样,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势在必行,孩子的创造能力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发展。
二、本论
1、如从生活和学习中去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2、培养孩子创造能力的法
三、结论
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磨练孩子意志锻炼毅力的催化剂,是创造发明成功的保证。
论文提要:
摘要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
创造力是指生产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孩子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以至于从小开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适当的培养法是孩子创造力的重要因素。
根据自己的积累经验,浅谈创造能力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
学习,激赏,诱发,灵感,鼓励
浅谈如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创造力和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式。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的看法,发散思维当表现为外部行为时就代表了个人的创造能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强烈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
”中小学生在学习各门课程中都要借助想象力。
没有想象力,学生将难以理解教材中的图形、概念,写作文也不会有形象生动的描写。
想象力直接关系到孩子创造力的发展,现实生活中的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想象开始的。
要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可以从以下几个面去努力。
(1)指导孩子丰富头脑中表象的储存。
表象是外界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留下的影像,是具体的、形象的。
因为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材料,所以头脑中的表象积累得多,就有进行想象的丰富资源。
带孩子去博物馆参观、到郊外游览、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或走亲访友等,都可以让孩子记住多多的表象。
还可以让孩子用语言描述或者通过写日记把头脑中的表象再现出来。
(2)指导孩子扩大语言文字的积累。
想象以形象为主,但离不开语言材料,特别需要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将想象的容表示出来时,语言材料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要让孩子扩大语言文字的积累。
比如,让孩子准备一个摘抄本,把阅读中遇到的名句、名段摘抄下来,平时可拿出来翻阅。
(3)支持孩子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每一种兴趣小组活动
都有大量的形象化的事物进入孩子的脑海中,且需要进行创造想象才能完成活动任务,这对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十分有益。
当孩子的活动成果得到展示或者获得表彰奖励时,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想象力会突飞猛进地发展。
(4)鼓励孩子编故事、讲故事。
孩子喜欢编事、讲故事,有时讲给小朋友听,有时讲给爸爸妈妈听,有时还自言自语。
这是锻炼表达能力的好法,也是发展想象力的好机会。
想象力的发展是孩子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面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一、激赏孩子的创造
激赏,是对孩子的创造力的的赏识。
激赏里孕育着亲情和和智慧因子,蕴藏着成功的激素。
学会激赏,让孩子在目标递进的旅途中成长、成才、成功。
创造是运用知识,变知识为智慧和能力的过程。
四肢为体,人的耳、目、口、舌,均为大脑发号施令的器官。
尤其是手,手的灵巧是与大脑思维相辅相成的。
大拇指在大脑中所占的运动区,相当于一条大腿的10倍,人的五脏六腑,手上皆有感应区。
所以创造活动过程中,是学技能的过程,是磨练意志锻炼毅力的过程,而意志和毅力是创造发明成功的保证。
练到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缪斯之神飞来,悟性、灵性顿开,创造才告成。
当孩子完成一件作品,要有一个说法,即给个评价。
还要展示一下,让孩子品尝成功的愉悦,体味创造的价值。
让童年的成功,一次次积淀,从而融入进求索、开拓、创新的气质。
大气者大器。
当孩子的作品在亲人面前展出,在亲友赞扬声中闪亮登场,这时的境界可谓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盛况。
好奇、好问、好动、好学、好强、好胜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本能。
又恰巧于长身体、长知识、长才干时期。
倘能多多给以激赏,对创造来讲,就像添加了润滑剂、催化剂和增长剂。
激赏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
如“哇!
好一个新颖的设想!
”“嘿!
这作品有创意,很独特!
”孩子天生好奇、好问。
他们经常问大人一些问题:
“天上为什么会出现彩虹?
”“为什么天每天都要黑?
”在生活中,还经常充当小破坏分子的角色,把自己的玩具砸开看个究竟,看到电视广告好吃的要吃等等。
这些都是出自孩子的好奇心。
一个好奇心强烈的孩子,对于新奇事物总是主动寻根问底,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发现事物的在联系。
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好给孩子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认识环境,让孩子能从中获得新颖而神气的感觉,是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向往。
二、诱发孩子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
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
由此可见,孩子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想象也有时候看起来有些可笑和不切实际,但是作为成人的我们是否想过,瓦特正是有了“为什么蒸汽能把壶盖起来”的思考,才有了后来蒸汽时代的到来;莱特兄弟正是有了“人能否长上翅膀,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的异想,才有了人类飞翔天空的现实、、、、、、可是看看当今的孩子们,他们的想象力究竟还有多少呢?
(1)磨掉孩子想象力的锉刀-----标准答案
在一所学校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考试中,有这么一道题:
“雪化了是什么?
”这个问题对于稍微有点常识的孩子来说,是很简单的。
但是老师阅卷时看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
“雪化了是春天。
”然而,这个别出心裁的答案被打上了一个鲜红的“叉”号,原因就是和标准答案不符。
这一个鲜红的“叉”如同一把坚硬的锉刀,毫不留情的磨掉了孩子的想象力。
这位老师说:
“我也曾经尝试过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但结果不理想,因为考试阅卷标准答案只有一个。
”
(2)孩子想象力的杀手------定性思维
“1+1=?
”答案真的只有一个吗?
不,答案其实最少有三个。
第一个答案是2,。
第二个答案“”字,把1+1这个公式转过来看看,不正是一个字吗?
第三个答案是“田”字,等号分别加在公式的上下两边,不正是一个“田”字吗?
由此可见,多问题不止一个答案。
我们在与孩子沟通时,应该多用开放式的法提问,提出答案丰富的问题让孩子去寻找。
在这种寻找的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才能得到足够的发展。
而且,孩子越小,他的想象力培养的空间就越大。
(3)增加孩子的表象储备和思维
想象力的培养并非凭空而来,我们要指导孩子多接触事物、多观察事物,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丰富知识,增加表象储备,为想象力的发展做好准备。
想象的容尽管可以千奇百怪但知识的储备必不可少,以已有表象为基础。
想象总是在思维的参与和调节下进行的,而创造想象总是在创造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而想象又必须用语言等来表达。
有了丰富的知识和表象的储备创造想象就容易形成。
我们可以让孩子想象故事的时代背景,主人公的形象,在用语言进行多位的表述;在游戏中让孩子想象角色的表情,再用形体或语言表达出来。
三、激发孩子的灵感
所谓灵感,就是人们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不是按常规的思维逻辑,而是受某种机遇或某种潜意识的出发,使大脑中各种信息重组,突然获得一种新颖思想和法的精神状态。
人们通过灵感可以产生与众不同的意识,能在无意间迅速解决百思不得其解的某道难题。
如:
高尔基的某些创作灵感,是在剧场看戏时产生的;英国诗人司聪格的某些想法总是在睡醒和起床半小时这段时间里浮现出来的。
所以,面对孩子灵感的出现,我们要及时的鼓励他们,不应干涉他们,使他们能愉快地体验灵感,加强对灵感产生自信心。
三、鼓励孩子积极思考
学会思考,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
爱因斯坦说过: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华罗庚对思考也有过精辟的论述:
“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
在历史上任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都和创造发明者的独立地深入地看问题分不开。
思考是创造力的源泉,创新是民族的灵魂。
学习知识要思考,发明创造要思考,完善人生也需要思考。
然而,看看现实,中国的教育在这面就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例如,在中学生参加的数理化面的国际比赛中,凡是需要死记硬背的题目,中国学生都能得到高分;需要独思考、判断、想象的题目,中国学生往往失分。
在课堂上,孩子们往往不会提出问题,不会就老师提出的问题与同学互相交流,老师问一句则答一句,更不用说拓展开来回答问题了。
孩子不会提出问题,根源就出在很少读书,或者读书的时候从来没有自己的思考。
不会思考,就不会提问题,这是很浅显的道理。
所以,我们要为我们的孩子学会思考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
四、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种人人都有可能具备的能力。
在游戏活动中,孩子双手的灵巧性受到锻炼,因四肢运动与脑思维之间的生理关系,而促使孩子大脑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得到开发。
富有创造力的孩子凡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评论事物,喜欢尝试,思考变化多,反应迅速,不受已知信息的限制。
孩子在自己的自由天地中常常有创造性的表现,创造也会给他们带来快乐,使精神、心理获得极大的满足和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有助于儿童对环境、社会适应能力的建立。
而这种适应能力又有助于他们的创造力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有一位叫邱虹云的清华学子,被清华大学校长大中院士赞誉为“清华爱迪生”,邱虹云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一个尚未工作的大男孩,他的高科技发明竟然引致各界商家争相投入上千万资金。
究竟是什么促使他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
他就是从两三岁时就要雄心勃勃种出满树“糖果”的小男孩。
邱虹云从小受到农村生活的熏,有一天模仿农民伯伯耕种的样子,在花盆里种上自己喜爱吃的糖果,掩上土,还给施肥。
在他的心目中,这里最终将长出一棵“糖果树”来,上面将结满他最爱吃的糖果。
父亲邱名丹发现以后,他没有责怪儿子,因为他意识到这就是孩子发明意识的最宝贵的萌芽。
从那以后,爱迪生等发明家的故事成了邱虹云的“睡前故事”。
到了识字的年龄,邱名丹有开始有意识培养小虹云。
他从不干涉孩子的任想法,还给以适当的引导鼓励。
也正是父亲的及时的发现、恰当的鼓励、有效引导的发明欲,成就了今天的邱虹云。
总之,我们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首先要对孩子要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正向引导,给孩子好的环境让孩子尽情发挥天赋与才能;其次,在培养的过程中,要对孩子抱着一种积极期待的心态,相信他们是最好的、最棒的、时时刻刻发现他们的长处,鼓励他们、赞赏他们。
这样,孩子在你的期待的目光中,会越来越自信,充满了希望,走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1.《激发孩子持久的学习动力》天津教育出版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