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二轮专题复习ppt.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6918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4.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二轮专题复习ppt.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大气二轮专题复习ppt.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大气二轮专题复习ppt.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大气二轮专题复习ppt.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大气二轮专题复习ppt.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气二轮专题复习ppt.docx

《大气二轮专题复习ppt.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二轮专题复习ppt.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气二轮专题复习ppt.docx

大气二轮专题复习ppt

地球上的大气

专题四大气运动与气候

高频考点

考情扫描

考向前瞻

大气环流

2011·天津文综T13

(1);

2011·广东文综T40

(2);

2011·江苏地理T27

(1)

1.以等压线图为背景考查有关大气运动、天气等知识的题目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2.以气候图、气候资料、区域图等为背景,考查大气环流相关知识、气候的形成、特点等,并且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大气运动与天气系统

2011·北京文综T7;

2011·天津文综T10~11;

2011·安徽文综T34;

2011·浙江文综T11

气候

2011·全国课标卷T36

(1);2011·北京文综T36

(1);2011·福建文综T7~9;2011·浙江文综T36

(2);2011·山东文综T26

(1)、

(2)

知识网络

备考策略:

1.掌握热力环流的关键是“热上升、冷下沉”。

2.掌握大气环流的关键:

一是掌握气压带的形成与高低;

二是根据风向的判断确定气压的高低。

3.掌握天气系统的关键是明确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是

变暖气团、冷气团,还是受锋面控制。

4.判断气候类型关键是从气温、降水特点上来判断。

5.各种等压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要关注“数值、走向、弯曲、闭合”等特征。

一、基本要求

1、数值、特征(点)、成因、变化、比较。

2、影响对流层厚度的因素:

对流层上下层温差的大小

3、大气垂直分层温差的因素:

①对流层:

热量来自地面辐射。

 

②平流层:

热量来自臭氧对太阳紫外线的吸收。

③热层:

(外层):

热量来自氧原子对太阳小于0.175微米紫外线的吸收

考点突破:

考点一年太阳总辐射量:

1.纬度因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年太阳总辐射量多。

2.气候、天气因素(气候、大气状况、阴晴、空气质量)———降水越少,太阳辐射削弱量少,年太阳总辐射量多。

3.地面状况(地形、地势、海陆)———地势越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削弱量少,年太阳总辐射量多。

4.季节昼长。

我国分布:

年太阳总辐射量最多的是青藏高原,最少的是四川盆地。

应用:

太阳能:

(纬度低,属热带沙漠气候,)天气晴朗,光照充足,(日照时数多)

光照:

1.纬度(太阳高度)2.气候(阴晴日数)3.地形地势

考点二气温

1、某地气温特点表述:

(1)气温高低+变化大小(昼夜温差大小或季节变化大小)

(2)水平(空间)分布:

某地气温高,某地气温低或由某地向某地递增(递减)升高或降低

2.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

(1)垂直变化:

在对流层中,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在平流层中,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2)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

全球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北半球

较曲折,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

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

海陆分布造成的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南半球

较平直

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

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

阔,地表性质均一)

同纬度

地带

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寒流经过处气温低,暖流经过处气温高

地形(地势高低)、洋流

我国

冬季等温线密集;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

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即

北方太阳高度小、白昼时

间短,南方正相反);冬季风(大气环流,北方冬季风影响大)

夏季等温线稀疏

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太阳辐射(南方太阳高度

大,北方白昼时间长)

3、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

①太阳辐射(纬度)。

②大气状况:

锋面活动、天气状况、季风。

③下垫面状况:

海陆位置、地形、洋流、植被、水文

④气团(冬季风源地)⑤昼夜长短

(1)位置:

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①纬度:

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②海陆分布:

(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

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大气状况:

包括锋面活动和天气状况:

①:

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

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

暖锋相反。

②天气状况:

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

③季风④西风。

(3)下垫面状况(地形、洋流、)

地形: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

海拔――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0.6℃/100米),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地形类型-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

坡向――山地同一高度,阳坡比阴坡气温略高。

(4).气团(冬季风源地)

(5)、昼夜长短、天气状况

4.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

气温日较差:

(1)纬度:

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节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2)季节:

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4)下垫面性质:

陆地>海洋;沙漠>森林,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

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

(3)地形地势: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之处,故气温日较差大。

而凸出地形因风速较大,湍流作用较强,热量交换迅速,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

高原>平原

(4)天气状况:

(晴天>阴天)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

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昼夜温差大小原因的表述:

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弱来解

应用:

①大气的保温效应---温室大棚,日较差小,

②昼夜温差大的地区作物产量大、哈密瓜甜的原理。

气温年较差:

(1)纬度:

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原因是:

中高纬地区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冬季相反,故冬夏季获得的热量差别很大;低纬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也小,各月热量的收支相差不大。

赤道洋面上气温年较差最小。

(2)大陆与海洋:

大陆上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

原因是大陆热容量小。

(3)平原与高原:

高原地区因地势高,气温低,年温差小。

平原地区则相反。

例(2011·高考全国卷)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据此完成

(1)~(3)题。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

(2)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3)该区域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

[答案] 

(1)D 

(2)B (3)D

考点三、大气的削弱与保温作用

1.大气的削弱与保温作用原理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如下图所示:

[特别提示] 

(1)由热量传输看几种辐射的作用:

太阳辐射是大气最主要的热源,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2)由大气的吸收作用看不同大气层气温变化特征:

近地面对流层中水汽、CO2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2.原理应用

(1)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既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3、影响大气削弱作用的因素:

太阳高度角、海拔高度、天气状况(云量\尘埃)

应用:

12时太阳高度最高,13时地面温度最高,14时气温最高。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也是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直接原因。

4、大气保温作用

(1)原理的表述: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

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几乎全部被大气吸收。

大气增温的同时,又以逆辐射的形式把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2)、影响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因素:

1.云层(天气)2.二氧化碳

5、影响大气保温作用的因素:

大气密度(海拔)、大气成分(温室气体)、水汽含量(云量)

应用:

“露重见晴天”“十雾九晴”,说明天气晴朗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地表降温快,常出现露、霜以及雾等现象。

例题.(2011年黄冈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年冬季某日霜区分布图(图中虚线为霜区分布界线)。

读图完成

(1)~

(2)题。

(1)此日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处在霜区范围的是(  )

A.甲和乙B.甲和丙

C.乙和丁D.丙和丁

(2)有关霜冻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只可能出现在冬季

B.我国南方无霜期比北方无霜期长

C.图中丁地不会出现霜冻现象

D.阴天的夜晚更容易出现霜冻现象

答案:

(1)B 

(2)B

考点四、大气运动

1.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由热力环流形成的等压面的特点为:

1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区向下凹。

②近地面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呈对称分布。

如下图所示

[特别提示] 判读等压面关键把握以下三点:

①温压关系:

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

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高空相反。

②风压关系:

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③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3)、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

①海拔影响:

负相关

②气温影响:

负相关

③空气运动:

空气上升,气压低,空气下降,气压高

(4)海陆分布:

因海陆存在热力性质差异,所以海陆间气温与气压随季节发生变化。

北半球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相反。

(5)、气压的空间分布——等压线图(同一海拔高度民主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

①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气压场类型(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部)

②判断风向、风力大小: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则风力大。

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则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不同等压线图上,要根据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单位距离间气压差大,则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风力大小还须考虑摩擦力的大小,地面摩擦力大,地面阻力大,风力小;摩擦力愈大,则风向与等压线的交角愈大,摩擦力愈小,其交角愈小。

风力大小:

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风力小。

 

(3)分析天气变化

天气判定:

首先判断南北半球和季节,根据气压形势判断受哪些天气系统影响,各地风向与风力如何,推测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并且考虑地形的影响。

(4)实际应用

风能丰富的地区:

①地处西风带,终年盛行西风;②位于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③地势低平,岛屿众多。

我国以滨海地区和内蒙古、西北、西藏较丰富。

5剧烈的天气变化会加重人体的疾病反应。

极端的天气过程易导致气象灾害(如寒潮、暴风雪、干旱、洪涝、高温、台风、风暴潮、龙卷风、冰雹、雷击等)。

例题青藏高原与四周相同高度自由大气存在着热力差异,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3)题。

(1)与四周相同高度自由大气相比,青藏高原近地面(  )

①1月是暖高压 ②7月是暖低压 ③1月是冷高压 ④7月是暖高压

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

(2)正确表示青藏高原与四周相同高度自由大气之间大气运动的是

(3)受1月和7月近地面气压场影响,青藏高原(  )

①冬季、夏季风向相反,形成独特的高原季风 ②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年较差比四川盆地大 ③干湿季分明,湿季多大风 ④雨季多对流天气

A.①②   B.①④C.③④   D.②③

【答案】 

(1)D 

(2)D (3)B

【解析】 第

(1)题,青藏高原与四周相同高度自由大气存在着热力差异。

青藏高原与四周相同高度自由大气相比,7月是热源,形成暖低压;1月是冷源,形成冷高压。

选D。

(2)题,夏季或白天,青藏高原为热源,气流上升;冬季或黑夜,青藏高原为冷源,气流下沉。

选D。

第(3)题,青藏高原与四周相同高度自由大气存在着热力差异,所以冬季、夏季风向相反,形成独特的高原季风。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日较差大;青藏高原地区在同纬度地区中夏季气温最低,冬季寒冷,所以气温年较差不大。

青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原气候,年降水量较少,没有明显的干湿季,冬季多大风。

青藏高原夏季形成暖低压,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天气。

选B。

变式训练:

1、读“我国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及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分布状况图”,完成

(1)~

(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地风向可能为西北风 ②b处盛行上升气流

③甲地气压低于乙地 ④丙地气压高于丁处

A.①② B.③④C.②③D.①④

(2)若图为“该地区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M处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②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N处 

③城市绿化带应建在距城市中心16千米外 

④火电厂宜建在离城市16千米以外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D 

(2)C 

2.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名称

赤道低

气压带

副热带

高气压带

副极地

低气压带

极地高

气压带

信风带

西风带

东风带

气流运动方向

上升

下沉

上升

下沉

高纬

低纬

低纬

高纬

高纬

低纬

性质

多雨

少雨

多雨

少雨

一般较

干燥

湿润

干燥

[特别关注]

(1)从海洋吹向陆地的信风(迎岸风)降水多,如马达加斯加东岸等地降水多。

(2)从陆地吹向海洋的西风(离岸风)降水少,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降水少。

4.海陆分布与季风环流

(1)季节性气压活动中心:

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亚洲大陆

太平洋

大西洋

夏季(7月)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热低压切断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冬季(1月)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冷高压切断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

低压

(2)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和澳大利亚西北部地区季风的比较:

地区

季节

风向

源地

性质

主要成因

东亚

冬季(1月)

西北风

高纬内陆

干冷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7月)

东南风

低纬海洋

暖湿

南亚

冬季(1月)

东北风

高纬内陆

暖干

夏季(7月)

西南风

低纬海洋

湿热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澳大利亚

西北部

冬季(7月)

东南风

高纬内陆

暖干

南半球东南信风带

夏季(1月)

西北风

低纬海洋

暖湿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方法点拨:

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特别提示]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全球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以赤道低压带为轴南北对称,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气压带中间为风带。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大体一致。

(3)南亚西南季风的形成:

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而成的。

例题(2011·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

读图完成

(1)~(3)题。

(1)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2)与①地相比,②地

A.气温年较差较小

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C.昼长年变化较小

D.较早进入新的一天

(3)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A.1月B.2月

C.7月D.8月

[答案]  

(1)C 

(2)D (3)A

2.(2012年预测题)下图为某大洲沿大陆中部某经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及高空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回答

(1)~(3)题。

(1)d地的植被类型为(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热带荒漠D.温带落叶阔叶林

(2)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降水主要类型的是

(3)此时(  )

A.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

B.好望角附近正值风浪最高季节

C.澳大利亚东南部小麦播种正忙

D.阿斯旺水电站的发电量进入低谷期

答案:

(1)B 

(2)A (3)B

 

考点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相同点

气团位置

冷气团密度大,在锋下;暖气团密度小,在锋上;锋面附近气温、气压等差异大,风力大

倾斜方向

向冷气团一侧倾斜

气团势力

冷气团强,暖气团弱

暖气团强,冷气团弱

势均力敌

移动方向

冷气团的移动方向

暖气团的移动方向

来回摆动

锋前锋后

暖气团在前,冷气团在后

冷气团在前,暖气团在后

锋面力度

较大

较小

雨区位置

锋前锋后均有,以锋后为主

锋前

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雨区范围

图示

锋图

简图

天气图

雨区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云雨

暖气团平衡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天气实例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

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

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

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

[特别关注]

(1)单一冷(暖)气团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2)锋面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3)锋面雨带多分布冷气团一侧。

2.气旋和反气旋

(1)气旋系统:

中心气流上升,常出现阴雨天气。

(2)反气旋系统:

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3)应用:

①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冷性高压控制下天气寒冷干燥晴好。

②夏威夷高压(副高),暖性高压控制下天气高温干旱晴好。

③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

副高影响

3.南北半球的锋面气旋

在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气旋与锋面系统叠加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

南北半球的锋面气旋的比较说明如下表:

北半球

南半球

风向

F、G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

F、G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

位置

AB处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运动为冷锋,CD处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运动为暖锋

AB处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运动为冷锋

CD处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运动为暖锋

运动方向

AB处锋面向E处运动,CD处锋面向G处移动

AB处锋面向F处运动,CD处锋面

向H处移动

雨区

根据冷暖锋判断雨区的位置,暖锋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前,冷锋降水主要集

中在锋区与锋后

特别提醒:

(1)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

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

如我国北方春季的沙尘暴天气。

(2)明显的暖锋在我国出现得较少,大多伴随着气旋出现。

秋冬季一般出现在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夏季多出现在黄河流域。

考点六降水:

1、降水的描述:

2、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

——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及水文、人类活动

(1)位置:

A纬度位置——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

B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

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①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

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

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

②锋面:

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

③气旋反气旋:

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气旋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

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相反。

(5)植被和水文状况:

水库、湖泊和森林有增湿作用。

(6)人类活动:

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加降水。

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3.雾:

风速、云量、湿度条件,

①辐射雾:

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降温而形成的雾。

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微风的夜间和清晨。

条件:

①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②地面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汽凝结;③风力弱,近地面大气稳定,水汽积存下来;④有充足的凝结核。

②平流雾条件:

①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

②暖湿空气的湿度大;③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2~7m2/s);④大气稳定。

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的洋面上,一般形成平流雾。

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分析形成原因。

形成原因:

①位于我国的湿润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

②夜晚地面辐射强(夜晚温度低或夜晚降温快);②位于四川盆地,空气比较稳定(近地面水汽积存);③城市附近尘埃多,凝结核多。

例题 (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卷)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M地的风向是(  )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

(2)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B.反气旋C.暖锋D.冷锋

[答案] 

(1)C 

(2)D

变式训练

 4、读气候资料图,回答

(1)~

(2)题。

(1)图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