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基 础 知 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6894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6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nternet基 础 知 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Internet基 础 知 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Internet基 础 知 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Internet基 础 知 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Internet基 础 知 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nternet基 础 知 识.docx

《Internet基 础 知 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nternet基 础 知 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nternet基 础 知 识.docx

Internet基础知识

2.1Internet概述

2.1.1Internet的起源与发展

Internet即通常所说的互联网或网际网,是指全球最大的、开放的、基于TCP/IP协议的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

1、Internet的起源

Internet的雏形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资助建成的ARPAnet,它是冷战时期由军事需要的驱动而产生的高科技成果。

ARPA是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的英文缩写,是为了与前苏联展开军备竞赛于1958年初成立的国防科学研究机构。

那个时期冷战双方所拥有的原子弹都足以把对方的军队毁灭多次,因此美国国防部最担心莫过于战争突发时美国军队的通信联络能力。

而当时美国军队采用的是中央控制网络,这种网络的弊病在于:

只要摧毁网络的控制中心,就可以摧毁整个网络。

1968年6月21日,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暑正式批准了名为“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的研究计划,以使联入网络的计算机和军队都能从中受益。

这个计划的目标实质上是研究用于军事目的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通过这个名为ARPAnet的网络把美国的几个军事及研究用的计算机主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军事指挥系统。

这个系统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他点仍能正常工作,而这些分散的点又能通过某种形式的通信网取得联系。

在Internet面世之初,由于建网是出于军事目的,参加试验的人又全是熟练的计算机操作人员,个个都熟悉复杂的计算机命令,因此没有人考虑过对Internet的界面及操作方面加以改进。

2、Internet的第一次快速发展

Internet的第一次快速发展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1981年,另一个美国政府机构—全国科学基金会开发了有五个超级中心相连的网络。

当时的全国许多大学和学术机构建成的一批地区性网络与五个超级计算机中心相连,形成了一个新的大网络—NSFnet,该网络上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进行通信,从而开始了Internet的真正快速发展阶段。

最初,NSF曾试图用ARPAnet作为NSFnet的通信干线,但这个决策没有取得成功。

由于ARPAnet属于军用性质,并且受控于政府机构,所以要从ARPAnet起步,把它作为Internet的基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0世纪80年代是网络技术取得巨大进展的年代,不仅涌现出大量用诸如以太网电缆和工作站组成的局域网,而且奠定了建立大规模广域网的技术基础,正是在那时提出了发展NSFnet的计划,1982年,在ARPA资助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将TCP/IP协议嵌入UNIXBSD4.1版,这极大地推动了TCP/IP的应用进程。

1983年TCP/IP成为ARPAnet上标准的通信协议,这标志着真正意义的Internet出现了。

1988年底,NSF把全国建立的五大超级计算机中心用通信干线连接起来,组成全国科学技术网NSFnet,并以此作为Internet的基础,实现同其他网络的连接。

采用Internet名称是在MILnet(系由ARPAnet分出)实现和NSFnet连接后开始的。

随后,其他联邦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相继并入Internet,如能源科学网Esnet、航天技术网NASAnet、商业网COMnet等。

NSF巨型计算机中心则一直肩负着扩展Internet的使命。

Internet在20世纪80年代的扩张不单带来量的改变,同时也带来某些质的变化。

由于多种学术团体、企业研究机构甚至个人用户的进入,Internet的使用者不再限于“纯粹”的计算机专业人员。

新的使用者发现,加入Internet除了可共享NSF的巨型计算机外,还能进行相互间的通信,而这种相互间的通信对他们来讲更有吸引力。

于是,他们逐步把Internet当作一种交流与通信的工具,而不仅仅只是共享NSF巨型计算机的运算能力。

3、Internet的第二次飞跃

Internet的第二次飞跃应当归功于Internet的商业化。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Internet的使用一直仅限于研究领域和学术领域,商业性机构进入Internet一直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法规或传统问题的困扰。

例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颁发的Internet使用指南(AcceptableUsePolicies)就这样说:

“NSFnet主干线仅限于美国国内科研及教育机构把它用于公开的科研及教育目的,以及美国企业的研究部门把它用于公开学术交流,任何其他使用均不允许。

”其实,这类指南有许多的模糊不清的地方。

例如,企业研究人员向大学的研究伙伴通过Internet发出一份新产品的介绍,以帮助该伙伴掌握该领域的最新动向,这一行为属于学术交流还是商业广告?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Internet已不是全部由政府机构出钱,出现了一些私人投资的老板。

正由于这些私人老板的加入,使得在Internet上进行商业活动有了可能。

1991年,GeneralAtomics、PerformanceSystemsInternational、UUnetTechnologies等三家公司组成了“商业Internet协会”(CommercialInternetExchangeAssociation),宣布用户可以把他们的Internet子网用于任何的商业用途。

因为这三家公司分别经营着自己的CERFnet、PSInet及Alternet网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绕开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出钱的Internet主干网络NSFnet,而向客户提供Internet联网服务。

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其他Internet的商业子网也看到了Internet用于商业用途的巨大潜力,纷纷作出类似的承诺,到1991年的年底,连专门为NSFnet建立高速通信线路的AdvancedNetworkandServiceInc.也宣布指出自己的名为CO+RE的商业化Internet骨干通道。

Internet商业化服务提供商的接连出现,使工商企业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从正门进入Internet。

4、Internet的完全商业化

商业机构一踏入Internet这一陌生的世界,很快就发现了它在通信、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于是世界各地无数的企业及个人纷纷涌入Internet,带来了Internet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到1994年年底,Internet已通往全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连接着3万多个子网,320多万台计算机主机,直接的用户超过3500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看到Internet的羽毛已丰满,NSFnet意识到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1995年4月30日,NSFnet正式宣布停止运作,代替它的是由美国政府指定的上述三家私营企业。

至此,Internet的商业化彻底完成。

2.1.2Internet的特点

Internet丰富的联机信息几乎已覆盖人们想象的所有领域,一旦与Internet连接,你会感到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这个虚拟世界表现出以下特点:

1、全球信息传播

Internet联入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并且按照“全球统一”的规则为每台计算机命名,制定了“全球统一”的协议来约束计算机之间的交往。

而从技术的角度来看,Internet

从一开始就打破了中央控制的网络结构,让全世界都能拥有Internet,而不必担心谁控制谁的问题。

加入Internet,你就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换信息,及时获得最新信息,还可以实现针对某一问题的远程讨论。

Internet使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而我们每一个人则变成了地球村的“村民”。

2、信息容量大、时效长

由于现代计算机存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近乎无限的信息存储空间,国际Internet现已成为一个涉及政治、经济、科研、文化、教育、体育、娱乐、企业产品广告、招商引资信息等各个方面内容的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

信息一旦进入发布平台,即可长期存储,长效发布。

3、检索使用便捷

与一般媒体相比,Internet上的信息可以更为方便的检索,传输过程也极为迅速。

如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可以很容易地检索出全球大部分生产销售某种产品的厂商,实现与厂商的直接接触。

光纤技术的运用使得信息的发送与检索瞬间即可完成。

由于电脑空间是把全球信息“一网打尽”,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或者同时与不同国家的不同厂商订购不同的产品,而这一切只需几分钟时间,足不出户即可完成。

4、灵活多样的入网方式

灵活多样的入网方式是Internet获得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任何计算机只要采用TCP/IP协议与Internet中的任何一台主机通信,就可以成为Internet的一部分。

Internet所采用的TCP/IP协议族成功地解决了不同硬件平台、不同网络产品和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标志着网络技术的一个重大进步。

因此,无论是大型主机或小型机、微机或工作站都可以运行TCP/IP协议并与Internet进行通信。

正因为如此,目前TCP/IP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加入Internet也是自愿的,似乎可以笼统的说,Internet是由它的所有成员自愿组成的。

几年以前,Internet还处在形成期的时候,一些美国联邦部门的网络通过协商以相同的连接方式加入Internet,各个网络都采用TCP/IP协议。

一些不执行TCP/IP协议的网络,诸如BITNET、USENET、DECNET,通过开发异型网络的连接技术,也都自愿地同Internet连接起来。

起初,将这些连接设施称为“网关”(gateway),只用于在两个网络之间转换与传输电子邮件。

后来,有的网关不断扩充功能,直到成为在两个网络之间的完全服务转换器。

2.2Internet的主要功能

Internet提供的功能服务种类繁多,而且随着Internet的发展而不断增加。

目前,Internet的主要功能有:

1Internet的基本功能:

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协议。

2Internet的信息服务:

Archie文件查询、Gopher信息查询、资源检索(Wais)、万维网(WWW)。

3Internet的信息交流:

网络新闻组(Usenet)、电子公告栏(BBS)。

4其它信息服务:

网上聊天、网上寻呼、网络会议。

2.2.1Internet的基本功能

1、电子邮件(E_mail)

电子邮件亦称E-mail,是指Internet上或常规计算机网络上各个用户之间,通过电子信件的形式进行通信的一种现代邮政通信方式,是Internet上使用最早也是最广泛的工具之一。

电子邮件使网络用户能够发送或接收文字、图像、语音、图形、照片等多种形式的信息。

目前Internet上60%以上的活动都与电子邮件有关。

使用电子邮件的前提是拥有自己的电子信箱。

电子信箱一般又称为电子邮件地址(E-mailAddress)。

电子信箱是电子邮件服务机构为用户建立的,实际上是该机构在与因特网联网的计算机上为用户分配的一个专门用于存放往来邮件的磁盘存储区域,这个区域是由电子邮件系统管理的。

图2.1显示了电子邮件收发的基本过程。

由于电子邮件在电子商务中十分重要,其基本操作将在本章2.3节中详细介绍。

下面,我们以“易龙”免费信箱为例,体会一下电子信箱的功能。

见图2.2“易龙”免费信箱“发信笺”窗口。

该信箱设有收件箱、发信笺、文件夹、地址簿、邮箱配置、我的日历等窗口,具有发信、收信、抄送、秘送等功能。

图2.2“易龙”()免费信箱“发信笺”窗口

2、远程登录(Telnet)

远程登录是指在网络通信协议Telnet的支持下,用户的计算机通过Internet成为远程计算机的仿真终端的过程。

Telnet主要通过两个软件程序实现用户计算机的远程登录,一是用户发出远程登录请求的Telnet客户机程序(Client),另一个是提供远程连接服务的Telnet服务器程序(Server),计算机网络则通过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网络传输控制协议)或UDP(UserDatagram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为上述两个程序提供信息传输。

在使用Telnet进行远程登录时,首先要知道对方计算机的域名或IP地址,然后根据对方系统的询问,正确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但对于一些开放式的远程登录服务,则可以使用该系统的公共用户名,因为许多远程登录的数据库都是免费的,用户访问时只需支付网络上的通信费用。

Telnet可以使用户很容易地共享软件和研究成果,目前Telnet最普遍的应用是接入世界各地的大学数据库,查询各大学的科研成果索引和图书馆的图书卡目录。

使用Telnet同样也可以享受到电子邮件、网络新闻和FTP服务,因为大多数早期的电子邮件、网络新闻和FTP服务都是基于UNIX系统实现的,而很多Internet用户的个人计算机往往使用的是Windows家族的操作平台,要享受基于UNIX的各种Internet服务就必须通过Telnet。

有趣的是,使用Telnet时,在用户的计算机屏幕上出现的完全是UNIX风格的界面而不是Windows的画面,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Telnet使用户计算机成了远方计算机的“仿真”终端。

3、文件传送(FTP)

事实上,无论是电子邮件还是新闻论坛,本质上都是发送和接收“信件”,然而对于Internet的“网民”,特别是编写软件的人而言,从远方别人计算机中取回一些软件,应该是比收发信件更为激动人心的事。

文件传送是指通过Internet从别人的计算机中取回文件放到自己的计算机中(反之亦可)。

由于文件传送服务是由TCP/IP协议中的FTP(FileTransfer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支持的,因此人们就把Internet的这种服务称为“FTP”。

如果两台计算机都是Internet上的用户,无论它们在地理位置上相距多远,只要二者都支持FTP协议,就可以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互相传送文件。

文件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文本文件、图形文件、语音文件和压缩文件等。

FTP服务要求用户在登录到远程计算机时提供用户名和口令,但也允许网络上的任何用户以“Anonymous”(匿名)用户名登录到远程计算机以免费获得文件。

匿名FTP协议还要求把用户的E-mail地址作为匿名登录的口令。

一般匿名用户只能获取文件(下载)不能装入或修改文件(上载)。

目前全球共有上千个“匿名FTP”,它们大都属于大学、公司或某些个人计算机,用户可以利用这些服务功能和公用的联机数据库,获取所需的文件或免费下载软件。

也许使用FTP获益最多的就是那些软件厂商和软件“发烧友”。

软件厂商们通过FTP把自己刚编好的软件(有时包括源代码)交给公众测试,公众也通过FTP把测试的意见反馈给软件厂商;而“发烧友”们则可以通过FTP搜集自己感兴趣的软件,或者把自己编写的软件提供给别人进行交流。

可以说,FTP是Internet上技术交流的一个良好工具,也是软件“发烧友”传送软件的乐园。

有很多方法可以登录到FTP服务器,如使用IE浏览器,如果你希望与河南信息港的FTP

服务器建立连接,只需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ftp:

//并确定就可以了。

您会看到,当您在浏览中与FTP服务器建立连接后,窗口显示同本地文件夹差不多,您可双击文件夹打开它,找到自己需要的文件,再双击以下载它。

见图2.2。

图2.3在浏览器中链接到FTP服务器

2.2.2Internet的信息服务

1、Archie文件查询服务简介

Archie在英文是“工具”的意思,它是Internet上用来查找标题满足特定条件的所有文档的自动搜索服务工具。

Archie是由加拿大McGill大学计算机系的研究生于1990年初发明并设计的。

为了从匿名FTP服务器上下载一个文件,必须知道这个文件的所在地,即必须知道这个匿名FTP服务器的地址及文件所在目录名,Archie就是帮助用户在遍及全世界的千余个FTP服务器中寻找文件的工具。

ArchieServer又被称作文档查询服务器。

用户只要给出所要查找文件的全名或部分名字,文档查询服务器就会指出在哪些FTP服务器上存放着这样的文件。

Archie系统的目的就是向Internet用户提供存放信息的数据库,负责这些数据库的创建和维护。

最初,Archie主要是提供匿名FTP站点上的文件目录信息。

目前,用户已可以找到上千万个FTP站点上的文件目录信息了。

当前,Archie系统有两个数据库:

一个是文件数据库,其中存放可供匿名文件传输的文件名及其所在站点的信息;另一个是软件描述库,Whatis数据库,其中存放是的对Internet上几千种软件、文字和其他信息的说明及描述,用户可以用关键字对这些信息进行查询,而不必事先了解有关数据库或所含信息结构及内容的任何信息。

在Whatis数据库中存放的信息条目是简单的文本字符串,改变和更新十分容易。

使用Archie服务器有三种方法:

首先、你可以用Archie用户标识远程登录到Archie服务器上。

一旦登录,一个Archie程序将自动启动。

你可每一次录入一个命令,告诉Archie你要检索什么,然后Archie就对其数据库进行检索并显示结果。

如果你不能确定要检索什么,Archie提供另外一种称为“Whatis”的服务。

Whatis对上千个不同的程序、数据文件和档案资料进行了描述。

使用Archie服务器的第二种方法是用一个称为Archie客户机的程序,告诉Archie客户机程序你要检索什么,客户机将自动连接一个Archie服务器,要求它完成检索,并根据你的指示输出和显示结果。

一旦你懂得如何使用Archie,使用Archie客户机就很容易并且很快,不必像第一种方法那样进行远程通信,也没必要记住该用什么Archie命令。

最后一种方法,你可以给任一个Archie服务器发送一个电子邮件,Archie将执行你的请求,并将结果邮回来。

2、Gopher服务简介

Gopher是一个早期在Internet上进行查询的极好工具。

当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不了解在哪里能找到它时,可用Gopher试一试。

使用Gopher就像到图书馆去查阅一本书,来到图书馆,按照你关心的内容在图书目录中找到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拿到这些资料后再在其中查询需要的东西。

Gopher是基于菜单的,其菜单就好像图书分类目录,每一选项都指向网络上相关资源。

你只要顺着菜单一级一级地深入下去,就能挖掘出Internet中的宝藏。

提供Gopher服务的是Gopher服务器,想进入Gopher必须连到Gopher服务器上,Gopher

服务器的菜单中不仅有本机所存储的各种资料,还可以把用户引导到世界各地其它的Gopher服务器上。

例如,当用户在某大学的Gopher服务器上希望查询到关于医学方面的资料时,这台Gopher服务器的菜单中可能有许多菜单项对应着其它国家的医学研究机构,如果用户用鼠标点按这些菜单项,就会被连接到其它的Gopher服务器上,这种日行万里的漫游在瞬间就可以完成了。

我们直接用IE浏览器就可以访问Gopher服务器。

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Gopher服务器的地址,输入的格式为gopher:

//服务器名称,如gopher:

//gopher.ohiolink.edu。

输入完地址后,按回车键,就会连通Gopher服务器,连通后浏览窗口中将显示Gopher的主菜单,双击菜单项就可以进入下一级菜单。

见图2.4。

图2.4一个Gopher界面

一般情况下,Gopher的漫游功能使得用户从某个Gopher服务器就可以连到其它的服务器上,例如英国的Gopher服务器上的一位用户为了查找关于太阳系的资料,连接到加拿大Gopher的服务器上,又被加拿大的Gopher服务器指引到了美国的一个Gopher服务器上,不过这样增加了网络环节,导致降低了传输速度。

所以,如果用户知道美国的Gopher服务器的地址,建议直接在地址栏中输入地址,浏览器会直接连到那个Gopher服务器上,这样减少了网络传输环节,提高了传输速度。

不过,有时候连接一个Gopher服务器,它会叫你转到WWW上寻找你想找寻的信息。

也许,Gopher不久就会被日益强大的WWW所取代。

3、资源检索(Wais)

Wais是Wideareainformationserver(广域信息服务系统)的英文缩写,也是一种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检索工具。

Archie所处理的是文件名,不涉及文件的内容,而Wais则是通过文件内容(而不是文件名)进行查询。

因此,如果打算寻找包含在某个文件或某些文件中的信息,Wais便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Wais是一种分布式文本搜索系统,它基于Z39.50标准。

用户可通过给定索引关键词查到所需的文本信息,如文章或图书等。

Wais允许用户检索因特网上各种类型的文献数据库。

当你连接Wais数据库时,先选择要检索的数据库,然后输入检索词,Wais根据加权算法为你提供相关的文献。

Wais是一种可以迅速、全面检索大量信息的工具。

当然,这一工具仅仅是针对信息的数量、类型和检索程序的功能而言的。

Wais能检索数百个信息资源中的任何一个资源,这些资源涉及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主题。

目前有500多个Wais数据库在因特网上,几家计算机公司和股票纪经人公司共同开发了Wais,以便能快速检索市场信息,因而许多Wais数据库都是由志愿者尽义务维护的,用户应对此有所了解。

使用Wais相当简单,你只需选择一个或多个资源,然后告诉Wais要找什么;Wais将与包含这些资源的计算机连接,并要求它们进行检索;输出将是文章或引文的清单,Wais将向你显示这个清单,按相关程度从大到小显示条目。

Wais认为,有关的内容是以你指定的关键词在每篇中出现的频率为根据的,最相关的文章是关键词出现次数最多的文章。

你要通读这个清单,选出你想看的条目,然后Wais将检索实际文本,并将其显示在你的屏幕上。

如果你要保留这个条目,可以告诉Wais将其存到一个文件中,或将其邮寄给自己(亦要邮寄给其他人)。

当你找到一篇与你的兴趣特别相关的文章时,可以告诉Wais对这篇文章全文扫描或部分扫描,并使用这些词作进一步的检索,这叫做“关联性反馈”。

Wais提供的服务可能是非常有用的,但仍有局限性。

首先,Wais只能在查找了你所需信息后才对你有所帮助。

虽然几百个信息源听起来好像很多,但它们并不能覆盖人们可能提出的全部问题。

其次,Wais实际上是检索资源中所含的每一个词,而无需考虑小的常用词,如“a”和”the”。

Wais还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非上下联系的检索方法。

当Wais正常工作时,它仍然是一种功能卓越的工具,能为你节约大量的检索时间。

你无论何时提出请求,你的Wais客户机都会连接到适当的Wais服务器并要求它进行检索。

服务器进行检索,将结果反馈给客户机,并在你的屏幕上显示出来。

当你想看一个专门的条目时,客户机又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该服务器送回这个条目,你的客户机将一次全屏地显示出来。

有多种Wais客户机可通过匿名FTP免费使用。

你的系统可能已经有了Wais客户机程序,如果是这样,你只需要启动这个程序即可。

两种最普通的Wais客户机程序是标准Unix系统的swais和waissearch,以及Windows系统的xwais。

还有大量其他系统Wais客户机。

4、万维网(WWW)

Internet提供了大量的共享信息,有的以数据库形式存储,有的以各种形式的(包括含多媒体信息的)文件存储。

浏览和查询就是从Internet通过菜单操作、关键字查找等方式获取信息,目前Internet上最受欢迎、同时也是发展最为惊人的信息查询方式是WWW浏览,WWW一词是WorldWideWeb的缩写,其含义是环球网,通常称为Web。

WWW是基于超文本(Hypertext)的方式的信息查询工具。

超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